早稻抛秧不同用种量和秧盘数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014-03-11 03:02舒桂南周应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密度产量

舒桂南 周应林

摘 要:研究早稻抛秧不同用种量和秧盘数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增加用种量和秧盘数,可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早稻抛秧用种量以1.75~2kg/667m2、秧盘数以80~90片/667m2为宜。

关键词:杂交早稻;抛秧;用种量;密度;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34-02

水稻抛秧具有省工省时、节本增效,同时可以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深受广大稻农欢迎。近年来,靖安县水稻抛秧推广率大幅提高,双季稻抛秧达90%以上。为了探索早稻抛秧高产和高效益的最佳用种量和抛秧密度,2011-2013年,连续3a进行早稻抛秧不同用种量和密度对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的对比试验,为我县水稻抛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品种 试验均安排在靖安县仁首镇大团村瓦岭组徐明禄农户的同一块责任田中进行,该试验田水源丰富,肥力中等,冬季为冬闲田,面积1 200.6m2,早稻品种为新丰优22。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选用434孔秧盘,每667m2用种量和秧盘数设计如下:处理1为1.25kg,60盘;处理2为1.5kg,70盘;处理3为1.75kg,80盘;处理4为2kg,90盘;处理5为2.25kg,100盘。每个小区面积均为130m2。各处理施肥、打药、除草等一切农事的操作时间、用量和方法一致。

1.3 试验方法与经过 2011年试验于3月29日播种;4月25日抛秧,每667m2基肥施45%复合肥20kg、尿素5kg、磷肥25kg;5月5日第一次追肥,施尿素7.5kg、氯化钾5kg;5月12日第二次追肥,追尿素5kg、氯化钾2.5kg;5月22日晒日;5月30日补施尿素1.5kg、氯化钾2.5kg;7月24日收割,按小区单割、单打、单晒,计算实际产量。

2012年试验于3月27日播种;4月23日抛秧,每667m2基肥施45%复合肥20kg、尿素5kg、磷肥25kg;5月4日第一次追肥,追尿素7.5kg、氯化钾5kg;5月11日第二次追肥,施尿素5kg、氯化钾2.5kg;5月20日晒日;5月28日补尿素2kg、氯化钾2.5kg;7月23日收割,按小区单割、单打、单晒计算实际产量。

2013年试验于3月28日播种;4月24日抛秧,每667m2基肥施45%复合肥25kg、磷肥25kg;5月6日第一次追肥,施尿素10kg、氯化钾5kg;5月12日第二次追肥,施尿素3kg、氯化钾2.5kg;5月23日补追尿素1.5kg、氯化钾2.5kg;7月23日收割,按小区单割、单打、单晒计算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用种量和抛秧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3a试验各处理产量结果见表1。试验测产结果表明,早稻抛秧栽培中不同用种量和抛秧密度对产量的形成影响较大。以处理3,667m2用种量1.75kg、80个秧盘的产量最高,3a平均产量为514.6kg/667m2,比处理1增产8.4%,比处理2增产4.2%,比处理4和处理5分别增产2.2%和3.25%。

2.2 不同用种量和抛秧密度对穗粒结构的影响 由表2可见,早稻抛秧栽培的有效穗数随用种量和秧盘数的增加而增加,最高为处理5,有效穗为25.8万/667m2,其次是处理4,为25.3万/667m2,最少的是处理1,为21.2万/667m2;平均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及结实率随着用种量的增加而逐步减少,但处理3和最高处理1相差不多。这表明,杂交早稻抛秧栽培,适当增加用种量,增加秧盘数,抛足基本苗,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由表3可见,处理3的经济效益最高,纯收入552.04元/667m2,比处理1增收75.44元/667m2,比处理2增收37.84元/667m2,比处理4和处理5分别增收27.14元/667m2和68.14元/667m2。这表明,早稻抛秧栽培既不能省秧盘,也不能盲目追求多种多秧盘,只有合理增加用种量和抛秧密度,才是夺取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措施。

3 小结

从表1、表3中可看出,处理3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为第一,其次为处理4。3a的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增加用种量和秧盘数,有效提高有效穗,可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早稻抛秧每667m2用种量以1.75~2kg为宜,秧盘数以80~90片为宜。 (责编:施婷婷)

摘 要:研究早稻抛秧不同用种量和秧盘数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增加用种量和秧盘数,可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早稻抛秧用种量以1.75~2kg/667m2、秧盘数以80~90片/667m2为宜。

关键词:杂交早稻;抛秧;用种量;密度;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34-02

水稻抛秧具有省工省时、节本增效,同时可以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深受广大稻农欢迎。近年来,靖安县水稻抛秧推广率大幅提高,双季稻抛秧达90%以上。为了探索早稻抛秧高产和高效益的最佳用种量和抛秧密度,2011-2013年,连续3a进行早稻抛秧不同用种量和密度对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的对比试验,为我县水稻抛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品种 试验均安排在靖安县仁首镇大团村瓦岭组徐明禄农户的同一块责任田中进行,该试验田水源丰富,肥力中等,冬季为冬闲田,面积1 200.6m2,早稻品种为新丰优22。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选用434孔秧盘,每667m2用种量和秧盘数设计如下:处理1为1.25kg,60盘;处理2为1.5kg,70盘;处理3为1.75kg,80盘;处理4为2kg,90盘;处理5为2.25kg,100盘。每个小区面积均为130m2。各处理施肥、打药、除草等一切农事的操作时间、用量和方法一致。

1.3 试验方法与经过 2011年试验于3月29日播种;4月25日抛秧,每667m2基肥施45%复合肥20kg、尿素5kg、磷肥25kg;5月5日第一次追肥,施尿素7.5kg、氯化钾5kg;5月12日第二次追肥,追尿素5kg、氯化钾2.5kg;5月22日晒日;5月30日补施尿素1.5kg、氯化钾2.5kg;7月24日收割,按小区单割、单打、单晒,计算实际产量。

2012年试验于3月27日播种;4月23日抛秧,每667m2基肥施45%复合肥20kg、尿素5kg、磷肥25kg;5月4日第一次追肥,追尿素7.5kg、氯化钾5kg;5月11日第二次追肥,施尿素5kg、氯化钾2.5kg;5月20日晒日;5月28日补尿素2kg、氯化钾2.5kg;7月23日收割,按小区单割、单打、单晒计算实际产量。

2013年试验于3月28日播种;4月24日抛秧,每667m2基肥施45%复合肥25kg、磷肥25kg;5月6日第一次追肥,施尿素10kg、氯化钾5kg;5月12日第二次追肥,施尿素3kg、氯化钾2.5kg;5月23日补追尿素1.5kg、氯化钾2.5kg;7月23日收割,按小区单割、单打、单晒计算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用种量和抛秧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3a试验各处理产量结果见表1。试验测产结果表明,早稻抛秧栽培中不同用种量和抛秧密度对产量的形成影响较大。以处理3,667m2用种量1.75kg、80个秧盘的产量最高,3a平均产量为514.6kg/667m2,比处理1增产8.4%,比处理2增产4.2%,比处理4和处理5分别增产2.2%和3.25%。

2.2 不同用种量和抛秧密度对穗粒结构的影响 由表2可见,早稻抛秧栽培的有效穗数随用种量和秧盘数的增加而增加,最高为处理5,有效穗为25.8万/667m2,其次是处理4,为25.3万/667m2,最少的是处理1,为21.2万/667m2;平均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及结实率随着用种量的增加而逐步减少,但处理3和最高处理1相差不多。这表明,杂交早稻抛秧栽培,适当增加用种量,增加秧盘数,抛足基本苗,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由表3可见,处理3的经济效益最高,纯收入552.04元/667m2,比处理1增收75.44元/667m2,比处理2增收37.84元/667m2,比处理4和处理5分别增收27.14元/667m2和68.14元/667m2。这表明,早稻抛秧栽培既不能省秧盘,也不能盲目追求多种多秧盘,只有合理增加用种量和抛秧密度,才是夺取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措施。

3 小结

从表1、表3中可看出,处理3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为第一,其次为处理4。3a的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增加用种量和秧盘数,有效提高有效穗,可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早稻抛秧每667m2用种量以1.75~2kg为宜,秧盘数以80~90片为宜。 (责编:施婷婷)

摘 要:研究早稻抛秧不同用种量和秧盘数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增加用种量和秧盘数,可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早稻抛秧用种量以1.75~2kg/667m2、秧盘数以80~90片/667m2为宜。

关键词:杂交早稻;抛秧;用种量;密度;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34-02

水稻抛秧具有省工省时、节本增效,同时可以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深受广大稻农欢迎。近年来,靖安县水稻抛秧推广率大幅提高,双季稻抛秧达90%以上。为了探索早稻抛秧高产和高效益的最佳用种量和抛秧密度,2011-2013年,连续3a进行早稻抛秧不同用种量和密度对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的对比试验,为我县水稻抛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品种 试验均安排在靖安县仁首镇大团村瓦岭组徐明禄农户的同一块责任田中进行,该试验田水源丰富,肥力中等,冬季为冬闲田,面积1 200.6m2,早稻品种为新丰优22。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选用434孔秧盘,每667m2用种量和秧盘数设计如下:处理1为1.25kg,60盘;处理2为1.5kg,70盘;处理3为1.75kg,80盘;处理4为2kg,90盘;处理5为2.25kg,100盘。每个小区面积均为130m2。各处理施肥、打药、除草等一切农事的操作时间、用量和方法一致。

1.3 试验方法与经过 2011年试验于3月29日播种;4月25日抛秧,每667m2基肥施45%复合肥20kg、尿素5kg、磷肥25kg;5月5日第一次追肥,施尿素7.5kg、氯化钾5kg;5月12日第二次追肥,追尿素5kg、氯化钾2.5kg;5月22日晒日;5月30日补施尿素1.5kg、氯化钾2.5kg;7月24日收割,按小区单割、单打、单晒,计算实际产量。

2012年试验于3月27日播种;4月23日抛秧,每667m2基肥施45%复合肥20kg、尿素5kg、磷肥25kg;5月4日第一次追肥,追尿素7.5kg、氯化钾5kg;5月11日第二次追肥,施尿素5kg、氯化钾2.5kg;5月20日晒日;5月28日补尿素2kg、氯化钾2.5kg;7月23日收割,按小区单割、单打、单晒计算实际产量。

2013年试验于3月28日播种;4月24日抛秧,每667m2基肥施45%复合肥25kg、磷肥25kg;5月6日第一次追肥,施尿素10kg、氯化钾5kg;5月12日第二次追肥,施尿素3kg、氯化钾2.5kg;5月23日补追尿素1.5kg、氯化钾2.5kg;7月23日收割,按小区单割、单打、单晒计算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用种量和抛秧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3a试验各处理产量结果见表1。试验测产结果表明,早稻抛秧栽培中不同用种量和抛秧密度对产量的形成影响较大。以处理3,667m2用种量1.75kg、80个秧盘的产量最高,3a平均产量为514.6kg/667m2,比处理1增产8.4%,比处理2增产4.2%,比处理4和处理5分别增产2.2%和3.25%。

2.2 不同用种量和抛秧密度对穗粒结构的影响 由表2可见,早稻抛秧栽培的有效穗数随用种量和秧盘数的增加而增加,最高为处理5,有效穗为25.8万/667m2,其次是处理4,为25.3万/667m2,最少的是处理1,为21.2万/667m2;平均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及结实率随着用种量的增加而逐步减少,但处理3和最高处理1相差不多。这表明,杂交早稻抛秧栽培,适当增加用种量,增加秧盘数,抛足基本苗,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由表3可见,处理3的经济效益最高,纯收入552.04元/667m2,比处理1增收75.44元/667m2,比处理2增收37.84元/667m2,比处理4和处理5分别增收27.14元/667m2和68.14元/667m2。这表明,早稻抛秧栽培既不能省秧盘,也不能盲目追求多种多秧盘,只有合理增加用种量和抛秧密度,才是夺取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措施。

3 小结

从表1、表3中可看出,处理3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为第一,其次为处理4。3a的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增加用种量和秧盘数,有效提高有效穗,可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早稻抛秧每667m2用种量以1.75~2kg为宜,秧盘数以80~90片为宜。 (责编:施婷婷)

猜你喜欢
密度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