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不打“擦边球”

2014-03-11 16:39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崔巍嵩
语文知识 2014年7期
关键词:青蛙审题心灵

◆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崔巍嵩

“擦边球”是乒乓球术语,就是球的落点打在了球台子的边上,或是球在下落的时候碰到了球的台案,这种球因接球运动员最难处理,击球方往往会意外赢球得分。在平时新材料作文写作中,有不少学生审题立意就属于打“擦边球”,偏离了材料的主旨,将立意点打在了材料的“边案”上,虽然幸免于“走题”这样的严重后果,但绝对是得不了高分的。因此,我们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要坚决不打“擦边球”。

那么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是什么原因导致“擦边球”的发生呢?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擦边球”的发生呢?下面我就结合一些新材料作文审题实例来和大家作一些探讨。

【材料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想去干什么,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微博:“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擦边立意一】人与人之间还是有隔膜的。这样的立意,可能在是审读材料时抓住了材料中的这句话,“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由此引发联想,认为大家只顾低头玩手机,就是“缺少交流沟通”。

【擦边立意二】心有灵犀。这样的立意,很显然来自材料中的“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这句话。

【擦边原因】断章取义,挂一漏万。

在新材料作文写作过程中,读懂材料、把握中心是我们写作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读整个命题材料,整体感知命题内容传递的信息。否则,抓住片言只语,断章取义,结果往往就有可能挂一漏万。

【排除擦边的方法】全面把握材料,分清语意层次。

高考材料作文的内涵往往是多元的,我们在审题时比较难把握,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寻找思维的聚合点,分清语段的层次,然后立意选材,构思成文。

忻州老干部工作创新很多,特色鲜明,实施开展的“人生设计”“精神富养”“乐龄行动计划”,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契合中央倡导的“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精神,体现了工作的前瞻性和实效性。

这是一则生活情境类的素材作文,材料缘起一群企业高管要“逃离城市”,“城市”在这里是现代文明、繁荣、科技的集结号,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压力,人与自然的隔膜也会给我们带来心灵的疲惫,于是我们就在寻找心灵的栖息地,想置身胜景美境的自然之中,从科技的城市返回最初的淳朴。然而材料向我们展示的却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这群登山者最终慰藉自己内心感动的方式,依然是直通微博这现代的科技,内心依然逃离不了现代科技的束缚,成为“低头一族”,难以真正获得诗意的逍遥游。我们到底是在享受技术解放抑或是被技术奴役?这不能不是我们今天每个人都应该面对的问题,洛西科夫在《当下的冲击》一书中用了一句简单的话总结了这个道理:“不论手机为何而响,都没有此刻与他人的眼神交流重要。”

因此,从整则材料角度,可以有如下立意:①“杂念”不除,天地虽大,无可遁逃。或被喧嚣的世界裹挟,心灵难以真正宁静。或更重要的是宁静内心的回归,而非仅仅外部环境的回归。②自然不是逃避心灵喧嚣的圣地,心远地自偏。或自然不是治疗心灵狂躁的万能药。③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或过程(结果)与初衷的背离。④科技(现代文明)已经对人类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或如何既充分利用其进步,又保持一种警惕和审视。

本则材料的叙述对象是“一群企业高管”,难以从多个人物的角度立意。我们可以先分清材料语意层次,然后分别立意。比如可以是:1.攀登雪峰,逃离城市:①自然是人类精神的栖居地;②“逃离”只是一个借口。2.一路攀登,一路直播:①分享美,是一种快乐;②审美不只是一种形式,更要全身心地融入;③一旦沦为喧嚣生活的奴隶,心灵便难以得到安宁。3.置身山顶,风光无限:①美常存于“高处”;②登高方能见美。4.不去赏景,低头看手机:①精神不解放,灵魂难自由;②没有获得宁静的能力,也会错失宁静的生活。

【材料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只青蛙不小心掉进一桶牛奶中,第一只只看见四周黏兮兮、白乎乎的一片,只觉得浑身腻稠,无处下脚,最后沉到了桶底下。另一只青蛙不甘就此罢休,不停地踢动双脚,牛奶经它一再的搅拌,居然逐渐结成奶油,等奶油变硬后,青蛙双脚一跃,轻易地就跳出了桶。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擦边立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的立意可能是在审读材料时,认为材料中的第二只青蛙具有忧患意识,因而能在危急关头奋力挣脱。其实这样的提炼是不准确的,如此说来,第一只青蛙是死于安乐了,可它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吗?很明显是把这则材料和我们熟知的另一则相近的材料“温水煮青蛙”相混淆了。

【擦边原因】理解肤浅,牵强附会。

在新材料作文审题过程中,如果我们只盯住材料中的那些“枝叶”,肤浅地理解,就很容易流于表面,甚至会随意迁移,导致立意牵强附会。

【排除擦边的方法】由果溯因,切中肯綮。

对于新材料作文,特别是情境、故事类的素材,它往往会交代一个结果,而探究它的起因也就成了我们提炼材料主旨的关键,这样做就能切中肯綮,不会出现“擦边球”问题了。

在材料中,两只青蛙有着共同的遭遇:同时掉进一桶牛奶中,但它们的结局却不同,一只沉到桶底,一只跳出了桶。这是什么原因?我们由果溯因不难发现,它们不同的结局和命运,完全是因为它们面对厄运的态度截然不同:第一只放弃努力,丧失信心,接受命运安排,只能淹死了;第二只“不甘就此罢休”,不停地踢动双脚,在它的努力下,奇迹发生了,它获得了生机。经过这样一个思维过程,这则材料的题旨就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希望,只要努力,就会有奇迹发生。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立意:①任何时候都要有信心;②相信自己,定会成功;③敢于和命运说“不”;④成功的钥匙在自己手中,等等。

总之,新材料作文在考查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兼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吃透材料内涵,选准角度立意,这样才能不打“擦边球”,才能妙笔生花。

猜你喜欢
青蛙审题心灵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三招”学会审题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七分审题三分做
小青蛙捉虫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唤醒心灵
谁能叫醒小青蛙?
青蛙便签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