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艺术歌曲《冬之旅》钢琴伴奏之我见

2014-03-11 19:59文/张
音乐生活 2014年6期
关键词:舒伯特钢琴伴奏诗歌

文/张 蕾

舒伯特艺术歌曲《冬之旅》钢琴伴奏之我见

文/张 蕾

舒伯特创造的旋律余音绕梁,千年不绝,其多样丰富的风格和诗情画意的才华为他的音乐带来生命,使得诗、旋律和伴奏合而为一,即使在多年之后依旧响彻千里之外。而作为他的自传性作品和代表性作品的《冬之旅》可谓是舒伯特成就的集大成者,其中艺术特色远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概括的,它不仅彰显了舒伯特一生对音乐的不懈追求,还充分体现了舒伯特伟大的音乐才能和音乐精神。

舒伯特 《冬之旅》 钢琴伴奏

1.“冬之旅”钢琴伴奏背景介绍

Franz Schubert(1797-1828)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很小就显示出异于常人的音乐天赋,童年时就已学会风琴、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同时还掌握了基本的作曲技巧和合唱艺术。后来他在神学院学习期间,音乐天赋得到进一步发挥,不仅参加了学生乐队并担任乐队首席,还开始进行创作活动,在他模仿贝多芬等人的作品时,他自己的作曲风格也开始逐渐显现,其早期作品《第一次交响乐》就是典型的代表。后来他遵从父亲的安排,任教于父亲所在的学校,但并没有中断音乐创作,反而创作出《纺车旁的马格丽特》《死神与少女》等著名的作品。1818年起,舒伯特开始全心投入音乐世界,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着巨大的飞跃。舒伯特曾说:“我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作曲”,可见他对音乐的忘我与执着,据说,在他在世的短短30年间,用于创作的时间长达3万小时。

在舒伯特生活的时代,维也纳表面上依旧歌舞升平,但实际上已风云暗涌,反动政府宣扬的肤浅的娱乐艺术遭到舒伯特等知名艺术家的强烈反对,虽然他的作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形式的影响。因而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这种市侩气息和庸俗趣味的反抗。

舒伯特的音乐有着小溪般的浪漫,哀而不伤,温润醇厚,感情炙烈、绚丽动人,并且极具诗人特质的他注重诗歌与音乐的结合,由此产生的作品不仅在曲乐上富有感染力,更在与人声结合的演唱中极具感染力,乐曲与诗歌的相互交织,使得歌曲和诗歌的艺术相得益彰,作品的情感抒发呼之欲出。他的“歌曲之王”的美誉就由此而来。

舒伯特曾称《冬之旅》为“可怕的歌”,可见这组歌曲充满了悲剧色彩。作为舒伯特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冬之旅》作于舒伯特去世的前一年,包括了其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现实的无力,但同时也是其音乐成就的总结。在当时,由于受限于当局者的肤浅趣味,他的作品虽陆陆续续得到出版,但他的伟大成就却并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加之疾病加身,内心的苦闷和身体的不适,朋友的离散和爱情不顺,使他在现实的挣扎中难见光明,《冬之旅》套曲中描绘的失恋的磨坊工人在大雪弥漫的冬天里流浪的故事正是作曲者自身的写照,充分倾注了舒伯特内心的孤独、苦闷和痛苦。

2.《冬之旅》钢琴伴奏的艺术特色

2.1 综合运用各种技巧变化营造作品氛围,深化音乐人物形象

舒伯特擅长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来烘托人物形象。这在《冬之旅》的第13首《邮车》中有着较明显的展现。该曲为展现一种动感十足的情境,在钢琴伴奏的前奏与间奏的部分,巧妙地运用了轻快的马车声和邮车的喇叭声进行刻画。另外《冬之旅》的钢琴伴奏在描绘作品色彩上也较为突出,钢琴可以描绘出或明亮或暗淡或神秘的色彩,使得音乐作品更具感染力,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艺术效果。舒伯特钢琴伴奏中的前奏引出、间奏转接、尾奏结束则不再仅仅承担着机械的起承转合的作用,而成为一种灵活的、极具表现力的手段——既能烘托环境又能揭示人物心理活动还能奠定音乐作品的色彩。

2.2 音型的造型功能与情感体现

除了在前奏、间奏、尾奏的技巧性运用,做到了歌曲与诗歌的交融,比如在引子部位的处理。在《冬之旅》的第2首《风信旗》的引子中,节奏极富流动性,采取抑扬的格调,加之弦分解式与助音式相结合的音型,充分展现了故事中所描绘的风景,同时又揭示了主人公“旧情人”善变的心灵和主人公的怨恨之情,与诗歌中的内容“我心爱女郎的屋顶上,有一个风向标,风儿恣意摆弄它的方向。我的眼里它却是,命运摆弄的无常”相得益彰。

另外《冬之旅》在音符的交替和转接上也极富有艺术性。如《风暴的早晨》在节奏准确、跳音果断、极富力量的演奏中使得诗中描绘的“天空灰白色的外衣,给狂风撕得粉碎”的情境如同历历在目一样。

总之,舒伯特在《冬之旅》中通过对音型造型功能的灵活运用使得整个作品不仅在乐曲上极富艺术感染力,在与诗歌的结合上也极具情感表现力。

2.3 钢琴伴奏与诗作的完美结合

在《冬之旅》钢琴伴奏中,舒伯特特别注意情境的刻画和心理的刻画,由此构造出音乐作品与诗歌作品高度结合的完美效果。《冬之旅》诗歌是缪勒的诗集原作,诗作中主人公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磨坊工人,还被心爱的人抛弃,一个人孤苦无依,在大雪弥漫的严冬里流浪,周遭是深深的孤独和灰暗,诗中随风飘摇的风向旗、邮差的喇叭、承载梦境的菩提树、清澈欢腾的小溪都反衬出主人公彷徨、无力、孤独与痛苦的心情。而在伴奏中,舒伯特灵活地运用钢琴艺术,不仅在模仿声乐、节奏变化、音区转化上充分渲染环境,为故事交代背景,还在和声的转化、调性的变化上使得人物情感收放自如,实现了钢琴伴奏与诗歌作品的完美结合。如在第13首《邮差》中,通过和声从E大调突降为e 小调,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从满怀期望到满腹绝望的情绪骤变,正应和着诗歌中的“街道上响起了邮号,你为什么要狂跳,我的心,没有你的信,没有一封,你为什么要激动”,令人感同身受。

2.4 钢琴演奏技巧与音乐形象的紧密联系

《冬之旅》作为舒伯特的自传性作品,其中蕴含着作曲者最真实而含蓄的情感,加之最浪漫的形式,给人一种真实的感受。在这部作品中,舒伯特对钢琴技巧的灵活运用,尤其是织体的控制大大超出想象,使得那些简单的钢琴技巧与音乐作品中的形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不再是单纯的技巧应用,而成为音乐生命力的一部分,毫无矫揉造作之嫌,让人在朴素的情感抒发中感受到最亲近灵魂的快感。

2.5 钢琴伴奏作为一个统一体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融合

以往在独唱歌曲中,钢琴演奏部分很难有着和人声独唱部分一样的地位,然而正是舒伯特打破了这样的旧习。在《冬之旅》中,如《菩提树》《春梦》等歌曲中,钢琴部分就有着比独唱部分还重要的地位,其在前奏、间奏、尾奏以及和声的处理,使得钢琴伴奏能够在与独唱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又独立于独唱,成为一个真正的统一体。

3.《冬之旅》钢琴伴奏的重要意义

保罗·亨利·朗曾这样评述舒伯特的《冬之旅》钢琴伴奏:“由于作品家吃透了音乐的基本因素,所以结果造成了人声与器乐伴奏的奇妙结合——这里伴奏既不是像往昔作曲家的歌曲作品那样只是简单的和声的辅助,也不是像现代作曲家那样从管弦乐的角度出发而把声乐纳入交响乐的结构之中。舒伯特的器乐伴奏所起的作用,有点像莫扎特歌剧中的管弦乐队,它为声乐之花的生长提供了气氛和土壤。特别突出的例子是他的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和《冬之旅》。这些套曲的持续不断的魅力亦即来源于此,伴奏使我们保持在总的曲意情绪之中,而声乐部则给我们展示出它的各种不同的景象,这在《冬之旅》中尤为突出。”可见《冬之旅》的钢琴伴奏不仅极富艺术代表性,还极具情感表现力,这就需要演奏者不仅要灵活掌握演奏的技巧,还要真正领会《冬之旅》中的深刻情感,将情感融入作品中才能创作出完美的佳作。

舒伯特创造的旋律余音绕梁,千年不绝,其多样丰富的风格和诗情画意的才华为他的音乐带来生命,使得诗、旋律和伴奏合而为一,即使在多年之后依旧响彻千里之外。而作为他的自传性作品和代表性作品的《冬之旅》,可谓是舒伯特成就的集大成者,其中艺术特色远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概括的,它不仅彰显了舒伯特一生对音乐的不懈追求,还充分体现了舒伯特伟大的音乐才能和音乐精神。同时,《冬之旅》也是整个世界的浪漫主义音乐史上辉煌的一笔,为后世的音乐创作和音乐创新提供了不绝的灵感。

4.总结

作为舒伯特的晚期作品,《冬之旅》钢琴伴奏充分体现了他日益成熟的音乐才华,其对音乐技巧的灵活运用使得作品真正实现了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全文在《冬之旅》的创作背景和相关音乐知识的指导下,展现了几点关于该作品的一点个人见解。

[1] 尹婷婷. 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钢琴伴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2] 陈明律. 舒伯特联篇歌集《冬之旅》演唱伴奏之诠释[M].台北:全因乐谱出版社,1986年

[3] 刘明娟. 钢琴伴奏艺术[M].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

[4]舒伯特艺术歌曲《冬之旅》中伴奏的艺术处理.[J],科学时代,2011(17)

[5] 徐励. 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艺术[N].音乐周报,2000

张 蕾(1981—)女,沈阳音乐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舒伯特钢琴伴奏诗歌
诗歌不除外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