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表演艺术之旗舞表演的沿革

2014-03-11 08:14李和伟
音乐生活 2014年7期
关键词:旗手表演艺术乐团

文/李和伟

行进表演艺术之旗舞表演的沿革

文/李和伟

本文对行进表演艺术中的旗舞的产生、形成、发展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力求使对行进表演艺术感兴趣的专业及非专业人士有一种新的知识的提升。

行进 表演 旗舞

行进表演中的色彩卫队(color guard)通常称为旗舞,是一种新兴的现代形体表演艺术。旗舞产生于上个世纪初的美国,是行进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形体表演的一种形式,其起源却来自于军乐队,早期只是行进乐团中一种简单的表演形式。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发展,旗舞表演无论是在表演技术上还是在表演形式上都发生了飞跃性的提升。同时随着行进表演的广泛普及,热爱旗队表演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当代的旗舞表演艺术不仅是行进乐团不可或缺的部分,形式上也已经可以独立于行进表演之外自成一体,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成为各国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旗舞表演早已风靡各个大、中、小学和社区。由于行进表演传入中国较晚,旗舞表演作为其独特形式之一还并不为大众所熟知。通过对旗舞表演艺术的研究与分析,下面将以历史线索为序,分别从产生、形成、发展三方面来对其进行介绍。

1. 产 生

旗舞表演艺术作为从行进乐团衍生出来的一种形式,要探究它的形成,我们不得不从行进表演的产生说起。众所周知,行进表演来源于军乐队表演,现今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最早的军乐队雏形应产生于15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当时的军乐队中除了演奏的乐手外必不可少的还有手持代表奥斯曼帝国的旗帜的旗手,它是军队灵魂的象征,这种军乐队的形式逐渐流传了下来。直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北军为了能给战争中的战士们带来士气的鼓舞和心灵的安慰,通常会在部队里为他们安排一支军乐队,在这样的乐队里总会有旗手手持鲜明的旗帜。在军乐队演奏的过程中,担任旗手的人会按照指挥的要求将旗挥舞出不同角度。当旗手高高举起在风中飘扬的旗帜,表达的是对战士们的鼓舞与尊敬。旗手随着音乐的节奏将旗帜挥舞经过颈部、躯干、膝盖等部位,每一个动作都有其表达的意义。就这样,旗舞表演形式的雏形就产生了。军乐队中的旗舞动作大部分来源于作战当中使用的旗语动作,但在作战时的作用截然不同,旗语动作是为了传达指挥官的命令,而军乐队中的旗手表演是为了鼓舞士气。这种表演形式在欧美各国的军乐队当中得到了很长时间内的延续。

现代行进表演诞生于二战结束后,随着美国军队的大幅裁军,大批的原军乐队成员进入了社会,为了能够继续他们的音乐生涯,他们进入到了各大、中、小学。在这些岗位上,聪明的美国人依照军乐队的模式、根据青少年的特性,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乐队形式——行进表演。与所有传统军乐队不同的是,行进表演是通过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方式传达所要表现的内容,而单一的乐队演奏或图形变化都无法达到这个效果。因此,传统的旗队表演保留了下来。旗队的表演会比单一的肢体表演更具远观性和冲击性,并且五颜六色的旗面还能为行进表演带来色彩上的渲染和丰富,填补了视觉效果的空白。就这样,随着现代行进乐队的产生,现代旗舞表演艺术也就此诞生了。

2. 形 成

早期的旗舞表演通常是伴随着乐队的表演,当乐队演奏乐曲时,中间经常会加入旗舞的表演。当时的旗舞表演还基本传承于军乐队中的军事化动作,旗舞的表演者只是按照乐曲的节奏,在原地踏步的同时摆出各种旗位,艺术化程度相对单一。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的行进表演迎来了发展的飞跃期,旗舞表演艺术作为行进表演的一部分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可以说,这一时代各类行进乐队(marching band )的竞赛,才是推动旗舞表演形式最终形成的主要动力。随着行进乐队表演的内容、风格越来越丰富化、多元化,旗舞的表演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关于旗舞是如何摆脱往日军事化的影子,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有两点:1.“佩吉”旋转(Peggy Spin)的发明;2. 表演道具的改良。

“佩吉”旋转(Peggy Spin)的发明。相信从事旗舞专业的工作者应该对佩吉这个名字不陌生。作为乐队中一位普通的旗手,每天都在重复练习枯燥的旗位。但一个午后,佩吉在练习中突然决定要将手中的旗子旋转起来。就是这个旋转,彻底地改变了旗舞表演的方式。从此以后旗舞表演开始脱离军事化色彩。随着“佩吉”旋转(Peggy Spin)的出现,各类的“单手旋转”、“双手旋转”、“抛旗”随即被应用在了旗舞表演中。“旋转”和“抛旗“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旗舞的观赏性、技巧性、艺术性。

现代的旗舞表演虽然已经与军乐队中的传统旗舞表演千差万别,但其中还是会保留往日军乐队的影子。即通常有彩旗、横幅、步枪、军刀等道具。在旗舞表演形成的初期阶段,表演者使用的道具还都是纯军事化表演中使用的国旗、礼仪枪、军刀等,这样的道具对表演有着巨大的约束性,为了打破这个约束,道具的变革也从此开始。

传统表演中使用国旗或军旗对场合有诸多要求。国旗的大小、尺寸都有严格的规范。在旗舞从军乐队中独立分离出来的时候,从事旗舞研究的工作者首先针对道具做出了一系列的改良。他们将原有的国旗替换成了各式的彩旗。旗面的颜色、大小、形状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为设计者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此外,因为有了各式的“旋转”和“抛旗”,对于整个旗杆的配重有了明确的要求。发展至今,旗舞表演专用的旗杆一般使用铝制旗杆(Aluminum Swing Flag Poles)。旗头、旗尾根据不同“抛转”动作,添加了一定的配重砝码(Flag Pole End Weights),并使用塑料包头(Plastic Flag Pole Tips)对旗杆的两端进行包裹。后来的设计者们更是根据不同的表演要求又相继制作出了旋转旗(Swing Flags)、双旗(Wings flag)等不同尺寸类别的彩旗。

旗舞表演虽保留了原有礼仪枪和军刀的道具表演,但纯军事化的设计使得表演处处受到局限。因此,设计者们根据表演要求分别从材质和结构上对枪和刀作出了相应改进。首先改革的是道具枪(Elite Rifle)的材质。设计者们保留了原有木制材料的道具枪(Wood Color Guard Elite Rifles),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硬塑材质的道具枪(plasticColor Guard Elite Rifles )。现今的旗舞表演中专业性较强、水平较高的队伍普遍还是使用木制枪(Wood Color Guard Elite Rifles),因其重量和质感适合做较有难度的动作。但学生乐团较多使用的是硬塑枪(Plastic Color Guard Elite Rifles ),其重量较轻,款式多样且价钱便宜。基本可满足一般程度的表演需要。结构方面:设计者们去除了原有礼仪枪的刺刀部分,将道具枪分成了枪身(Rifle)、枪栓(Rifle Bolt)、皮制枪带(Leather Strap)、O型带扣(O-Rings and Clips)等部分。最大限度地简化道具枪的设计,统一道具枪的重量,规范道具枪的零部件。

道具刀(Elite Sabre)的改良方面显然比道具枪简单的多。材质方面,多采用硬化钢材质,当然也有少数特种的道具刀是使用硬塑材质的。结构方面,设计者们保留了军刀的外形,唯一不同的是刀身并未开刃。并将其分为刀身(Sabre Blade)和刀柄(Sabresincluding handle)两部分。严格规范道具刀总重量和两端配重,便于在表演过程中的“旋转”和“抛刀”。现代行进表演的道具枪与道具刀的长度一般定为32英寸、36英寸、39英寸三种尺寸。

对旗舞表演道具的改良使得设计者和表演者在创作和表演上有了更大的空间,使得旗舞表演有了更丰富的色彩性和观赏性,并能够胜任各种场合的表演。

3. 发 展

随着时间推移,旗舞表演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从事旗舞教育的先驱者们将这项艺术形式推广至美国各州,为更多的传统行进乐团注入了新的活力。1972年,在美国南部的孟非斯州大学,汤姆·费格森博士和泰尔博士招聘了当时著名的旗舞表演教育者山姆。组建了美国大学内的第一支旗队,名为“孟加拉骑兵”队。根据表演曲目风格的不同,设计者们更是将多元化的舞蹈风格融入到了旗舞表演中。旗舞表演中最常用到的舞蹈风格有爵士舞、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体育舞蹈等。有的旗舞表演中甚至含有杂技的表演元素。多种类舞蹈的肢体动作配合彩旗等道具的应用,使旗舞表演具有了极高的观赏性、艺术性。无论是在配合行进乐团表演还是单独表演时都能够充分、丰满地表达主题。

1976年,约翰·派内特任西北大学乐团艺术总监。他将原有的学校乐团中加入了旗舞的表演形式。随着各个大学中旗队的组建,旗舞表演形式很快传遍了美国。旋转和摇摆的旗帜吸引了观众们的视线,并迅速流行了起来。新颖的旗舞表演为传统的乐团增添了相当的视觉效果。到了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旗舞表演进入到了美国的名校中。发展至 80年代至90年代,旗舞的表演形式横扫了大量的美国高校。由于有了这样大力度的普及和飞跃性发展,才使得旗舞表演这门艺术形式有了广泛的基础。

4. 小 结

时至今日,旗舞表演已经风靡世界各地,并与行进表演艺术同时成为发达国家青少年素质教育手段之一。与美国相同的是,我国的旗舞表演在发展初期也与行进乐队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行进表演艺术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希望不久的将来,旗舞表演这门艺术形式也可以在我国广泛普及,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李和伟(1970—),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旗手表演艺术乐团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日本写实主义的旗手圆山应举
旗手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滚烫的交响灵魂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
南加州侨团旗手鹿强
洛庄汉墓乐器坑 恢宏的汉代地下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