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海绵式”和“淘金式”思维风格发展批判性思维

2014-03-11 15:10程兆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中地理

程兆梅

摘要: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已是当今教育界无须争辩的事实,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也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关键问题是:到底该怎样去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本文从“海绵式”和“淘金式”这两种风格的思维方式入手,以高中地理学科为例,从以下三点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进行探讨:一、运用海绵式思维获取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为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打好基础;二、运用淘金式思维延伸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思维具有批判性特征;三、融合“海绵式”和“淘金式”两种思维风格,反复练习以拥有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高中地理;批判性思维;海绵式思维;淘金式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141-02

关于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说法。恩尼斯(Robert Ennis)认为:批判性思维是集中于决定相信什么和做什么的合理的反省性思维(1987)。教育家贝叶在其《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一文中指出:“批判性思维包括的不仅是具体的大脑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的模式,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形成这种模式。”我国学者林崇德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的思维。综合种种说法,笔者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上的、基于自我的理性思考从而质疑辨析、做出多角度评价的思维方式。目前国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明显不足,面对突发事件往往失去自己的判断,惊慌失措,导致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事件出现。比如2011年3月,日本核电站核泄漏,民间传闻碘盐可以防辐射,我国多个省份出现了“抢盐潮”,短短几天内,市场上不仅食盐脱销就连酱油都被抢光了。“抢盐”事件说明国人面对传闻时缺乏批判性思维,不能辨析信息的真伪。在教育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人教版《全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大量内容,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在教学发展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是达到这些标准的重要途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效果如何呢?我们以高中地理学科为例,看看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对一些问题的回答就可以略知一二了。比如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应对A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这个问题中,不少学生会给出这样一个措施:把老年人口迁出!“如何应对B地区的人口过快增长?”学生会回答:提高死亡率!多么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回答!事实上,钱学森的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充分说明了我国教育中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2010年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直截了当地说:“批判性思维是中国学生缺乏的。”面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缺失的严重情况,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笔者不得不思考: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一书中,作者M.Neil Browne & Stuart M.Keeley指出备选的思维风格有两种: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两种思维风格对比如下表。

从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海绵式思维类似于海绵对水的吸收,强调知识的获得;淘金式思维不断地质疑辨析,强调与知识积极的互动,批判性地接受信息。两种思维各有自己的突出优点,可以进行优势互补,所以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可以将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两者融合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运用海绵式思维获取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为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打好基础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之一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地理学具有两大突出的特点:一是综合性,二是地域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所以地理学具有明显的综合性,覆盖面广;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所以地理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由于许多地区初中地理学科不是中考科目,所以很多高中生的地理基础很差,高中的地理对他们来说完全是一片陌生的领域。在这样的状况下,海绵式思维对学生地理知识和原理的掌握就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它是相对被动的,不需要艰辛的心理过程,只需要“注意”和“记忆”。因而,运用海绵式思维,有利于学生系统且快速地掌握高中地理所涵盖的基本内容,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积累了充足的基本知识,才有培养、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因此,为了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海绵式思维。

二、运用淘金式思维延伸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思维具有批判性特征

如果只要发展应试能力,学生只需要去接收信息并重复记忆,那么运用海绵式思维就可以应付了。但如果要能够对接收的信息进行质疑、辨析并做出评价,使思维具有批判性特征,那就需要运用淘金式思维去延伸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1.理性地思考。长期以来,我国学校被定位为学习知识的场所,是“读书”的场所,教师也只是扮演着古人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与再现,强调的是记忆,是全盘接受,哪怕是书上不完全正确的东西,为了考试,也要让学生记住,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和时间,忽视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当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时,学生最常见的一个动作就是去翻书,去书上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找到了他认为的答案就一字不落地读出来,找不到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很少见到学生自己动脑去进行思考,很难听到学生的表述是“我认为……,我的想法是……”。所以虽然教师很敬业,学生学习也非常勤奋,每天早出晚归奋战在学校埋头于题海,应试能力很强,却没有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杰出人才。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当教师确认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基础的原理之后,就不要再去过分强调背诵默写等,也不要急于让学生去多做几道题,应该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指导他们运用淘金式思维独立地去思考,理性地去思考。尤其是人文地理部分的内容,对于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要从多个角度去深入地思考,思考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考人地关系该如何发展。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延伸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发展批判性思维。endprint

2.学习提出批判性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淘金式思维和海绵式思维最突出的区别就在于它要求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提出批判性问题。而“提问”这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对于我国的高中生来说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一直以来,教师就以“传到授业解惑”为己任,最常问学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听懂了吗”,教师的目标是学生“听懂了”,而不是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问题,所以,学生一直就没有提出批判性问题的想法、习惯以及能力,即使有充足的时间,也提不出批判性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时,课本上给出两幅图表,一幅是我国与美、日、德等国家汽车普及率的比较图,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汽车普及率很低,另一幅是中国汽车销售量在不断增长的图,课本以这两幅图作为依据,得出结论:日本、韩国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对此,没有一个学生提出疑问:“既然考虑的主要是市场,为什么不直接出口产品而要转移产业呢?”在学习田纳西河流梯级开发所带来的种种效益时也没有学生提出“水库的修建有这么多好处那有没有弊端呢”之类的问题。最多就是对自己“没听明白”的问题再提问直到“听明白了”。如果教师只是“解惑”,学生拿什么去超越教师呢?又怎能期望学生会有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呢?所以,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解惑”,而更应该是引导学生去“惑”,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淘金式思维去提出有价值的、批判性的问题,从而刺激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3.做出多角度的评价。提到“批判性思维”一词,很多人看到“批判”就认为是全盘否定,这是对“批判性思维”的误解。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审慎判断的思维,它试图否定,然后进行多角度审视,分析、推理、检验,最终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否定、或肯定或者得出另外一个结论。高中地理学科中有很多值得深思和争论的现象,教材的每个单元结束后也安排有一些专门的“问题研究”,比如:能否运用南极冰川解决沙特阿拉伯缺水问题?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此类问题进行争辩讨论,提醒学生不要只站在问题的某一边,而是要全面地思考分析,做出多角度的评价。这样使学生既可以看到别人思维中的闪光点,又有自己的决断,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逐渐延伸自己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融合“海绵式”和“淘金式”两种思维风格,反复练习以拥有批判性思维

运用海绵式思维可以获取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运用淘金式思维可以延伸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融合“海绵式”和“淘金式”这两种思维风格则可以更好地发展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个工具,如果学生习惯于运用批判性思维,反复地深入思考问题,提出批判性问题并做出多角度的评价,那么他们的思路就会开阔、灵活,见解就更深刻、新颖,也就越容易进行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经过日积月累的反复练习才能拥有并熟练运用。

批判性思维对学生的自我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是学校、教师的责任。相信通过课堂上的不断培养,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一批批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才走出校门。

参考文献:

[1]杨丽静,刘淑凤.打破思维定势,强化批判性思维[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3).

[2]M.Neil Browne & Stuart M.Keeley.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M].赵玉芳,向晋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李萍.中学地理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7.endprint

2.学习提出批判性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淘金式思维和海绵式思维最突出的区别就在于它要求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提出批判性问题。而“提问”这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对于我国的高中生来说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一直以来,教师就以“传到授业解惑”为己任,最常问学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听懂了吗”,教师的目标是学生“听懂了”,而不是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问题,所以,学生一直就没有提出批判性问题的想法、习惯以及能力,即使有充足的时间,也提不出批判性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时,课本上给出两幅图表,一幅是我国与美、日、德等国家汽车普及率的比较图,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汽车普及率很低,另一幅是中国汽车销售量在不断增长的图,课本以这两幅图作为依据,得出结论:日本、韩国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对此,没有一个学生提出疑问:“既然考虑的主要是市场,为什么不直接出口产品而要转移产业呢?”在学习田纳西河流梯级开发所带来的种种效益时也没有学生提出“水库的修建有这么多好处那有没有弊端呢”之类的问题。最多就是对自己“没听明白”的问题再提问直到“听明白了”。如果教师只是“解惑”,学生拿什么去超越教师呢?又怎能期望学生会有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呢?所以,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解惑”,而更应该是引导学生去“惑”,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淘金式思维去提出有价值的、批判性的问题,从而刺激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3.做出多角度的评价。提到“批判性思维”一词,很多人看到“批判”就认为是全盘否定,这是对“批判性思维”的误解。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审慎判断的思维,它试图否定,然后进行多角度审视,分析、推理、检验,最终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否定、或肯定或者得出另外一个结论。高中地理学科中有很多值得深思和争论的现象,教材的每个单元结束后也安排有一些专门的“问题研究”,比如:能否运用南极冰川解决沙特阿拉伯缺水问题?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此类问题进行争辩讨论,提醒学生不要只站在问题的某一边,而是要全面地思考分析,做出多角度的评价。这样使学生既可以看到别人思维中的闪光点,又有自己的决断,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逐渐延伸自己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融合“海绵式”和“淘金式”两种思维风格,反复练习以拥有批判性思维

运用海绵式思维可以获取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运用淘金式思维可以延伸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融合“海绵式”和“淘金式”这两种思维风格则可以更好地发展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个工具,如果学生习惯于运用批判性思维,反复地深入思考问题,提出批判性问题并做出多角度的评价,那么他们的思路就会开阔、灵活,见解就更深刻、新颖,也就越容易进行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经过日积月累的反复练习才能拥有并熟练运用。

批判性思维对学生的自我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是学校、教师的责任。相信通过课堂上的不断培养,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一批批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才走出校门。

参考文献:

[1]杨丽静,刘淑凤.打破思维定势,强化批判性思维[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3).

[2]M.Neil Browne & Stuart M.Keeley.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M].赵玉芳,向晋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李萍.中学地理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7.endprint

2.学习提出批判性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淘金式思维和海绵式思维最突出的区别就在于它要求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提出批判性问题。而“提问”这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对于我国的高中生来说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一直以来,教师就以“传到授业解惑”为己任,最常问学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听懂了吗”,教师的目标是学生“听懂了”,而不是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问题,所以,学生一直就没有提出批判性问题的想法、习惯以及能力,即使有充足的时间,也提不出批判性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时,课本上给出两幅图表,一幅是我国与美、日、德等国家汽车普及率的比较图,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汽车普及率很低,另一幅是中国汽车销售量在不断增长的图,课本以这两幅图作为依据,得出结论:日本、韩国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对此,没有一个学生提出疑问:“既然考虑的主要是市场,为什么不直接出口产品而要转移产业呢?”在学习田纳西河流梯级开发所带来的种种效益时也没有学生提出“水库的修建有这么多好处那有没有弊端呢”之类的问题。最多就是对自己“没听明白”的问题再提问直到“听明白了”。如果教师只是“解惑”,学生拿什么去超越教师呢?又怎能期望学生会有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呢?所以,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解惑”,而更应该是引导学生去“惑”,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淘金式思维去提出有价值的、批判性的问题,从而刺激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3.做出多角度的评价。提到“批判性思维”一词,很多人看到“批判”就认为是全盘否定,这是对“批判性思维”的误解。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审慎判断的思维,它试图否定,然后进行多角度审视,分析、推理、检验,最终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否定、或肯定或者得出另外一个结论。高中地理学科中有很多值得深思和争论的现象,教材的每个单元结束后也安排有一些专门的“问题研究”,比如:能否运用南极冰川解决沙特阿拉伯缺水问题?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此类问题进行争辩讨论,提醒学生不要只站在问题的某一边,而是要全面地思考分析,做出多角度的评价。这样使学生既可以看到别人思维中的闪光点,又有自己的决断,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逐渐延伸自己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融合“海绵式”和“淘金式”两种思维风格,反复练习以拥有批判性思维

运用海绵式思维可以获取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运用淘金式思维可以延伸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融合“海绵式”和“淘金式”这两种思维风格则可以更好地发展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个工具,如果学生习惯于运用批判性思维,反复地深入思考问题,提出批判性问题并做出多角度的评价,那么他们的思路就会开阔、灵活,见解就更深刻、新颖,也就越容易进行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经过日积月累的反复练习才能拥有并熟练运用。

批判性思维对学生的自我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是学校、教师的责任。相信通过课堂上的不断培养,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一批批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才走出校门。

参考文献:

[1]杨丽静,刘淑凤.打破思维定势,强化批判性思维[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3).

[2]M.Neil Browne & Stuart M.Keeley.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M].赵玉芳,向晋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李萍.中学地理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高中地理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