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山村“兰台”人

2014-03-11 12:48代晓艳杨扬
档案天地 2014年3期
关键词:沟村村务档案室

代晓艳+杨扬

眼看快到年底了,有件事让迁安市大崔庄乡石梯子沟村人发愁不小。从城里回来的村民捎了个话,“构件厂说咱村欠人家的钱该还了,最迟不超过年底”。这个村公家、个人都去买构件,构件厂用的水泥又是附近水泥厂顶账给石梯子沟村的,水泥厂生产水泥用的是这村的石料……都五六年了,这罗圈账好几万元,谁还记着呀?

“不用急,找张桂文。”果然,张桂文本子一翻,几年来各方的钱物往来记得清清楚楚。三家一兑,钱都没动账就结了。张桂文是村党支部副书记,40多岁,是个特别心细的人,他记事儿。记录、搜集、整理和利用档案是他喜欢干的事。曾经,他用清朝咸丰年间的档案文书,帮这村赢得了土地权属的纠纷。村里大事小事没有人比他知道得更全面、更清楚。村民们遇到记不准的事都找他。档案的用处张桂文比别人有更深的体会。

1987年进入村委会开会作记录,他看到一位老同志的工作记录,日期记了阳历、阴历,还记着当天的天气。老同志解释说,老百姓回忆过去的事,习惯记下雨或者下雪前后第几天,这样记便于核对和使用记录。于是张桂文也学着各种工作记录尽可能做得详细。1992年至1996年间,张桂文在村里担任现金保管。一个村民翻账本,对账上记着的自己支领几百元现金有疑惑。“是你岳父去世办丧事支的钱”,张桂文回忆起当时情景。“那和账上记录的日子差一个来月”,账上记的日子是阳历。张桂文拿出自己的记录,阴历阳历日期一对照,正好差一个来月。没有那详细的记录,张桂文差点说不清了。

1995年,一个开石灰窑的村民找到村干部,称不能再向石梯子沟村交占地费了,因为邻村说他占的是那个村的地。“不会吧?”人们的印象中,那块地原来是邻村的,但是石梯子沟村村民将它买了过来,听说还有买卖地契。可是拿什么说服人家呢?

“官凭文书私凭印”,空口无凭,村里将查找那块地权属凭据的工作交给张桂文。按照老习惯,那张地契应该由长子掌管。张桂文遍访四邻的老人,找到了合作社以前那块地的主人老张家长子。但是老张家早已经分家多年,人们已经不记得那张地契在谁的手里。张桂文又找到老张家的老三、老四,最后在老二家中旧布包里发黄的一堆旧纸中,找到了那张地契。上面记载的土地交易日期竟然是“咸丰十年三月十二日”,也就是公历1860年,距今已经有150多年。那张买卖地契成为证据,邻村人不再与石梯子沟村争那块地了。谁也没想到,一张前清时期的文书,还帮助村里保住了自己的土地。

1997年4月,村委会干部换届,张桂文再次当选,他提出建立详细的《村委会工作日志》,建议被采纳。从那时起,村里发生的公务活动,上级来访、大笔收支等诸多的事件,均被一一记录在案。当年11月,上级推动村级建档工作,这村建立了一个有房屋、有制度、有装具、有人管的档案室。不用另外安排人,张桂文自己把它管了起来,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他都泡在了里面。

为尽可能确保过去的文件完整归档,张桂文把散落在各处的各种过去记录村务活动、村民生活的文件搜集在一起,分类、编号、贴封、裱糊、起脊、装订。先后他又找到了1925年、1931年和1944年的3份土地买卖契约文书,其中的一份又一次作为证据,帮助石梯子沟村保住了另外一处有权属争议的山场。

1998年,村里新建的办公楼落成了。看着座落在山头四层高的办公楼,张桂文在村委办公会上提出,建合格的档案室。为此,石梯子沟村专门在办公楼中建立了100多平米的档案室,40多平米的档案查阅室,近100平米的实物档案陈列室和300多平米的图书资料室,档案室不仅做到了“五有一能”,还实现了目录计算机管理,为村级档案保管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2011年,石梯子沟村党支部书记史明星因公殉职。之后不久,张桂文接手了村党支部书记一职,工作忙了,事情多了,但他抓档案管理的工作劲头并没有减。

按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要求,他组织村里档案员把各种记录村务活动、村民生活的文件、文书搜集在一起,分类、编号、贴封、裱糊、起脊、装订、立卷、归档11216卷(件),归档了自1957年至今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年报846卷,归档了石梯子沟村和村党支部书记史明星个人档案。这实物档案室,展示了石梯子沟村获的荣誉,其中包括获得的奖杯、锦旗、牌匾、奖状97件,各种证书153件。它成为村民和附近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石梯子沟村创新档案服务机制,不断充实档案内容,促进村务工作规范化。自1997年4月1日起,建立了村务工作日志,自2000年开始,建立“农村矛盾纠纷排查档案”,2001年1月1日开始,建立公章使用登记制度。

在石梯子沟村的档案室里,展示着张桂文的劳动成果。2000多卷记录村委会公开选举、计划生育、公章使用登记、纠纷调解记录等内容的档案,一色的牛皮纸封皮,用白蜡线缝合在一起。平面上,线穿过的针眼上下左右距离扎得分毫不差。所有档案文书摞在一起,平面上每个针眼上下都在同一条线上。一份有69页、1991年的村“民主议事会”的记录案卷与众不同,原文件被贴在一张中间被抠空的纸框上。张桂文解释,建档需要将原文件贴在统一大小的制式白纸上,这份文件使用的是两面写字的横格本,如果也这样贴,则有一面纸上的文字将被盖在里面,所以他才想出抠空底纸,与原文件边缘粘贴的办法。这点活儿他花了一天的时间都没干完。

张桂文搜集、整理、管理、利用档案的事迹在2003年12月29日《唐山晚报》社会写真版以《山村‘兰台人》为题进行了报道。2004年3月21日《唐山劳动日报》头版以《石梯子沟村的活资源》为题进行报道。2006年4月,河北省县级档案馆建设现场会在迁安市召开,与会300多人实地参观了这个座落在深山中的“村级档案室”。2008年7月28日,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到迁安检查工作,实地察看了石梯子沟村的档案室建设。杨冬权局长对石梯子沟村的档案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说“石梯子沟这样的村级档案工作,在全国都是屈指可数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沟村村务档案室
勘测设计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探讨
多举措提升村务监督的有效性
加强综合档案室基础性工作建设初探
徐州法院首家“数字档案室”落成启用
别了,半沟子
两办发文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
帮扶共建美丽乡村
筑起 “防火墙” 监督“芝麻官”
柳河县推行村务监督效果显著
论档案室藏组织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