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娜娜”人物形象特征:《娜娜》书评

2014-03-12 02:09李家璇兰州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甘肃兰州73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5期
关键词:左拉娜娜心理

李家璇 (兰州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甘肃兰州 730000 )

在污秽、嘈杂的巴黎游艺剧院,虚伪、亢奋的社会各层人士,见证了娜娜在低俗歌剧《金发爱神》中的一脱成名,她的身体唤醒了这个虚伪的面具下男人欲望的渴求。娜娜用她原始而贪婪的兽性,征服并腐蚀了一个个男人,从脚夫到伯爵,从男孩到老头,从戏子到王子。然而肉欲无止尽的需求,也断送了他们。倾家荡产的银行家斯泰内,自焚的旺德夫尔伯爵,自杀的乔治少爷,身败名裂的米法伯爵…贪婪的肉欲出卖了灵魂,拖着腐尸的他们同样也见证了死于天花的娜娜。

《娜娜》出自19世纪法国杰出的自然主义大师——左拉之手,她是左拉的鸿篇巨著《卢贡—马卡尔家族: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与社会史的》的第九部。而早在创作《小酒店》(《卢贡—马卡尔家族》的其中其中一部)之时,左拉就塑造了娜娜这个人物,她本是《小酒店》中青年锌工古波和洗衣妇绮尔维丝的女儿,名叫安娜·古波,乳名娜娜,生于一八五二年,15岁时浪迹街头,沦为下等妓女。18岁时,被一家下等剧院游艺剧院的老板博尔德纳夫看中,被他推上舞台,主演下流歌剧《金发爱神》…

讲述交际花这一类型的小说题材在西方已经屡见不鲜,但娜娜却独树一帜。其实,在第一遍草草读完小说时我对娜娜这个人物并没有什么感觉,我也与大部分读者一样认为她和那些经历坎坷、看破红尘,然后痛恨男人,报复社会的风尘女子没什么区别。但她勾起了我的深思,一般情况下这类人物都会博得读者的同情,或者憎恶。而娜娜却让人很难理解,她的感情和思想与一般女子不同。虽然她曾带着少女般天真无邪的笑容,奔跑在泥泞的田地间,任凭放肆的雨水冲刷着;虽然她曾幻想过会和乔治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乡下,过着简单而幸福的日子;虽然她曾因为追求者的不懈努力而感动过;虽然她也曾因从良的妓女伊尔玛感悟过。但娜娜的身上还是缺少爱,没有人给予,她也未曾付出过。虽然我也曾质疑娜娜是否对丑角方堂产生过类似爱情的东西,因为她可以忍受,甚至习惯方堂对她的毒打,以至于最后到了喜欢的程度;她可以为了养家供方堂在外面找女人而继续公开卖淫。这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傻女人,但是我认为左拉要表现的不是这样的娜娜…

左拉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在泰纳的环境决定论和克罗德·贝尔纳的遗传学说的影响下,左拉形成了自己的自然主义理论,他主张以科学实验方法写作,对人物进行生理学、遗传学、心理学和解剖学的分析,并且认为作家在写作时应无动于衷地记录现实生活中的事实,不必搀杂主观感情。

当我尝试着用左拉的观点分析娜娜时,一切就顺理成章了。在左拉的笔下,娜娜是性欲旺盛而无法自制的卖淫女,也是精神、心理极其复杂的综合体。关于娜娜的淫荡,左拉曾说:“我的写作计划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想出来的,我是通过《小酒店》描写娜娜父母的酗酒,然后引出娜娜的。酗酒的原因是贫穷,而酗酒则又会导致返祖遗传以及她在长辈酗酒中得到的教育,由此形成娜娜的发展线索。贫穷、酗酒、卖淫,整条线应当是完整的。”也就是说,《娜娜》其实是《小酒店》的续篇。因为按左拉的自然主义观点,上一代人酗酒,其遗传影响往往表现为下一代人自制力的减弱,其中即包括“性自制力”减弱。在《小酒店》里,左拉写到了娜娜长辈们的生活:娜娜的外祖父以编筐为生,与一个女菜贩子结婚生下娜娜的母亲绮尔维丝。外祖父死于酒精中毒,绮尔维丝10岁起就当洗衣妇,14岁起和同乡朗第耶相识、同居,生下两个孩子。移居巴黎后,朗第耶和其他女人姘居,被抛弃的绮尔维丝贫困潦倒、自暴自弃,便随意嫁给了铁皮匠古波。婚后,他们本想开家洗衣店,没想到古波在干活时受伤,且在养伤期间又染上嗜酒恶习。而娜娜正是绮尔维丝和古波的女儿,她的遗传因子就“不健康”,再加上恶劣的生活环境——譬如,家里污浊不堪,奶奶吝啬而又凶狠,父亲终日酗酒,还时常拿她当出气筒,又打又骂,无知的母亲,甚至当着女儿的面和丈夫做爱,而那时娜娜才10岁。所以,娜娜15岁就开始以卖淫为生,实在是这个家庭必然的结果。可见娜娜不加节制的放荡,与低俗的生活习惯都被左拉赋予了遗传的因素,而娜娜童年糟糕的生活环境对其日后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我认为娜娜旺盛的性欲亦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应归咎于儿童时期的性早熟。看到父母做爱时的娜娜只有10岁,正处于儿童性心理发展的潜伏期。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以下几个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早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潜伏期(6―12岁)是在性器期与生殖期之间出现的,这个时期是性心理发展上的停顿与颠倒时期。儿童时期的性欲倾向,在潜伏期大都受到了抑制,这是由于儿童的道德感、羞耻心和受别人嫌恶等心理压力的干扰,这些与儿童时期毫无掩饰的性冲动是对立的。而娜娜父母的行为无疑刺激了她潜在的性冲动,使好奇的她更愿意自己主动去探索性的密秘,使欲望得到升华。另一方面,则是人的“性本能”。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早期关于性的学说包括两部分:一是以性欲为基础的种族保存本能——性本能;二是以食欲为基础的自我保存本能——自我本能。他认为,这种以性欲为基础的种族保存的本能背后存在着一种潜在力量,这种力量叫驱力或力比多,又称性力。而这是人与生俱来的原始本能。且看小说中左拉对娜娜性欲描写的与众不同之处:

“她那半张的嘴巴和堆满柔情微笑的面孔,脑后的金色发髻散开了,像母狮的鬃毛披在背上…他想到自己过去对女人怀有的恐惧,想到了《圣经》中所描写的怪兽,这只怪兽淫荡而又臊臭。娜娜浑身毛茸茸的,橙黄色的汗毛使她的整个躯体变成了丝绒。而在她那良种母马般的臀部和大腿上,在她富有肉感、有深深褶缝的隆起的肌肉上,蒙罩着一种令人动心的女性的阴影,兽性就隐藏在那里。她是一头金色的怪兽…那个怪兽又出现在黑暗的深处,而且变得更大,更可怕,姿态更加迷人。现在,这只怪兽将永远出现在他的眼前,永远留在他的肉体中。”

在这里肉欲的冲动是深入心理和生理的。左拉强调了性本能,并且将这种本能赋予了娜娜一个人。一方面,是为了塑造性欲旺盛的娜娜。因为左拉想要表达的娜娜是原始的,狂放不羁的;另一发面,是想通过描写这种催使娜娜兽性爆发的本能,揭下上层社会禁不住原始诱惑的虚伪的面纱。这种返璞归真的打击无疑增加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娜娜的欲望到了后期延伸出了许多变态心理。例如,自恋癖,娜娜喜欢裸体站在镜前欣赏和抚摸自己的身体;受虐,表现为娜娜忍受、习惯,最后到喜欢并且依赖丑角方堂的殴打;同性恋,即娜娜在后期与萨丹的不正常关系,并且娜娜无法容忍萨丹的背叛和欺骗,显示出了娜娜后期极强的控制欲。这些变态心理可以说是性的本能受到外部或内部挫折,以及剥夺后所引起的非常规的寻求满足的心理,是无意识欲望的反常表现。娜娜肉欲的满足,是伴随着精神的缺失进行的。内心的空洞,使她在心理上逐渐走向了扭曲,我想这也是左拉最终如娜娜所愿,给她一个躯壳的原因所在。

在小说中有个男人是对娜娜比较重要的,即丑角方堂。方堂是一个长相丑陋、品性恶劣、自私自利还有严重暴力倾向的男人,依据他所具备的这些“素质“,应该也是左拉想描述的“下级社会肮脏低劣的品性”的类型。而娜娜对方堂的死心塌地始于一个耳光。在此之前,娜娜对待方堂的态度与其它男人并无差别,即时不时的叫嚷、威胁,远远不是顺从、依赖、离不开的程度。在方堂因为娜娜的无理取闹而给她猛烈的一耳光后,娜娜看他时似乎多了一层敬畏,接着就变得格外地顺从,以近似于屈辱的方式来换取对方的愉悦。为什么娜娜会对这样一个男人迸发出如此热烈的爱意呢?甚至被剧烈殴打、肆意精神折磨也再所不惜?看起来再怪异的关系,只要能存在,就一定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娜娜对方堂的种种妥协、忍辱和牺牲,是因为娜娜对此有着某种心理需要——只是这种需要是日常无法触及的更深层次的,甚至可能连当事人自己都不知道。我觉得这深层的心理需要即是娜娜的“恋父情结”,弗洛伊德认为,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潜意识中就有一种取代母亲位置的愿望,埋怨并妒忌母亲占有父亲的爱。娜娜的父亲是一个“酗酒、暴力倾向、不负责任”的恶劣男人,这与方堂的品行何其相似,可以设想,醉醺醺的父亲回到家中时,还是小女孩的娜娜面对这样粗野的庞然大物,心中是何等的恐惧不安。粗暴的父亲把妻子和幼女当成出气筒,拳打足踢毫不留情。想获得父母的关注和爱是所有的孩子与生俱来的愿望,而拥有这样一个父亲,娜娜只能小心翼翼地忍受父亲的身体和精神暴力,潜台词应该就是:“我足够地乖了,你能爱我吗?”以至于稍大一点,她会发展出新的逻辑:“父亲打我就是爱我”,而不愿面对父亲不爱她的真相。这份父爱的缺失就像一个空洞,在潜意识中埋藏起来,当女孩遇到相似的男人时,便会移情发作。

父母的冷落、殴打对娜娜造成的影响还不止这些。还记得到回到乡下恢复纯真的娜娜吗?雨水中娜娜的笑声;与小乔治对未来的憧憬;时而欢笑,时而抽泣的傻女孩。这一系列的反常让娜娜看上去有些神经质,但这也源于她童年的创伤记忆。娜娜没有天真烂漫,和充满幻想的童年,取而代之的是那个鱼龙混杂的小巷,肮脏、放荡、低俗的邻居,酗酒的父亲,被冷落的娜娜的心理状态会停留在受伤的那个状态。此后她的心理行为,多半会受到当时受伤的心理状态的影响,心理受伤的孩子大部分人生活在过去创伤和挫折的阴影下,但是她也在努力摆脱过去的阴影,并且渴望获得爱与关注。这就是为什么娜娜看上去是个极度追求金钱的女人,而内心却还是个孩子。

当我用自己颇感兴趣的心理学解读完娜娜时,我发现她真的是左拉的“实验品”。她的身上有左拉研究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及心理学的内容。但作为小说人物,娜娜是没有灵魂的。据我了解,向来忠厚、老实的左拉,是在朋友有关烟花女子生活笔记的帮助下完成《娜娜》的创作的。虽然,他也曾与自家女佣有过婚外情,但是,这种生活经历远不能使他完成对特殊人物的复杂内心和性格发展的塑造。虽然爱好摄影的左拉也将小说情节,定格为了一个个静止的画面;虽然小说中繁缛的场景细节描写让人难以消化;虽然小说的讽刺意味过于明显;但是,不得不承认,《娜娜》的“真”,正是左拉的“真”,他呈现给我们的是十九世纪末真实的巴黎,也许更是道德、伦理层面下真实的我们……

猜你喜欢
左拉娜娜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陈娜娜作品
心理小测试
Briefly Talking About Methods Of Infiltrat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考试之后
心理感受
左拉的牛仔裤
左拉与少女
爱是系在手腕上的红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