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族”的英文怎么说?

2014-03-12 04:44曾泰元
英语学习(上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低头族捷运低头

∷曾泰元

2014年5月下旬,中国台北捷运发生了随机杀人事件。事发之后数日,捷运通勤族骤减,乘客变得比以往警觉,滑手机的低头族也少了许多。

然而回到其他场合,许多人还是习惯低头滑手机,等红绿灯滑,过马路滑,开车骑车滑,开会上课滑,与亲友碰面聚餐滑。智能手机彷佛一块强力磁铁,大家在它面前自动臣服,纷纷低头。

“低头族”的英文怎么说?在台湾最近的一次中英翻译会议上,这个话题竟意外引发了讨论。

台湾有个“国家教育研究院编译发展中心”,前身即为1932年成立于南京的“国立编译馆”,此中心下设“双语词汇审译委员会”,我是八个专家委员之一。我们定期开会,讨论台湾各级单位送审的中英双语词汇,公布的英文翻译就会被视为官方的参考标准,因此大家都兢兢业业,深怕有辱使命。有时一个中文词汇的英译,因为要费心思考,仔细推敲,所以经常要耗费多时。

最近有次会议结束后,负责本委员会的研究助理抛出了一个问题:低头族的英文怎么说?我之前听闻过phubbing(当低头族),也阅读过相关的文献,但在场四位来自英国与美国的资深外籍专家均表示毫无所悉。他们认为,东方社会喜欢创造新名词,西方社会则相对没那么热衷,因此欧美虽也有自顾自低头滑手机的现象,但好像还没听过英文有什么固定的说法。

那次低头族的讨论不是正式的名词审译,而且我也有急事必须先行离开,因此有些想法只能暂时先搁心里。

外籍专家的反应可以理解,因为phubbing是个刚出炉不久、影响力还有待观察的新词,是两年前澳大利亚的词典学家、填字游戏高手以及几位作家携手合作、大脑风暴出来的成果。讲英文的澳大利亚地处大洋洲,邻近亚洲南缘,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让他们有机会成为亚洲和英美的中介桥梁。澳大利亚对亚洲的文化或比欧美敏锐,但在英语世界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他们刻意新造了phubbing这个词汇来描述低头族,并藉由媒体积极宣传。不过英美的主流社会似乎还不太买账,该词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也尚未明显扩散。

然而,澳大利亚人的敏锐催生了phubbing这个字眼,正好能够满足我们对“低头族”英文的需求。phubbing的基本形态是phub,是phone(电话,此处指手机)和snub(冷落、不搭理)分别取头尾两个字母所构成的混成词,形容只顾着滑手机而冷落旁人的一种行为。讲得清楚一点,phub是个动词,意为“只顾着滑手机而冷落旁人”,phubbing是动名词,意为“当低头族”,phubber是名词,意为“低头族”。

不论承认与否,只要我们常用手机,就极有可能忙着滑手机当起低头族,更有可能受到低头族的冷落而“被低头族”。在当前这个手机串起世界的社会里,低头族无所不在,幸免的只是少数。在车上、在餐厅里、在开会中、在休息时间,在不同的社交场合,许多人本能地就掏出手机,当起低头族。英文新造的phubbing,适时填补了当今这个社会现象的语言空缺。

根据学者研究,许多人宁可冷落身旁的亲友,却无法忽略手机的信息。更令人忧心的是,多数人似乎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低头族,更不知道低头族的行为无形中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疏离,而人际关系的疏离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低头族是个全球各地都有的社会现象,所传达的概念不只现在鲜活,将来可能还会持续好几年。phubbing一词目前的接受度虽然有限,却能准确反映时代的脉动,说不定不久之后就会受到英语世界广泛的认同而一夕爆红,就如同另一个源自澳大利亚的selfie(自拍)一样,最终成为牛津词典的“年度词汇”(word of the year)。

猜你喜欢
低头族捷运低头
BMW 325LI XDRIVE 向现实低头
曼谷大修捷运线要十年赶超东京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地铁站点名批评“低头族”
“低头族”克星

英语学习(上半月)2014年12期

英语学习(上半月)的其它文章
Winter in the Wo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