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梨”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4-03-12 20:58王应群雷宗中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梨果梨园果农

王应群, 雷宗中

(1.彬县果业服务中心, 陕西 彬县 713500; 2.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驰名省内外的“彬州梨”,其真实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品种上讲,包括彬县老遗生、水遗生等古老地方品种和以后引进的砀山酥梨、雪花梨、早酥梨等优良品种;二是彬县的温度、水分、光照、地势等条件得天独厚,所产梨个头大,水分多,色黄亮,味甜脆,因此人们习惯上把彬县生产出来的梨,统称为“彬州梨”。

1 “彬州梨”发展历史

据分析考证,“彬州梨”在彬县繁衍,至少在1000年以上,清朝乾隆甲辰年间孙星衍所著的《直隶邠州志》(卷二十三)记载:明朝张金度的《劝农即是》诗中有“百年生聚滋更始,七月豳风未可忘。喜煞故园梨枣在,熟时还要上公堂”的词句。词中的豳,即同现在彬县的“彬”,可见当时彬县的梨、枣皇帝已经享用。

我国清代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写过一首赞美彬县的诗,叫《邠州》:“棠梨树下鸟呼风,桃李溪边白复红。一百里间春似海,孤城掩映万花中”。1980年出版的《西北的梨》一书,记载着:“彬县的老遗生梨是个古老的品种,有300多年生的植株,老遗生梨顾名思义即自然实生而得,其母本的存在岂不更早?”。

至今还盛产“彬州梨”的彬县水帘沟一带,曾流传过“白天不见太阳,晚上不见月亮,小雨不湿衣裳,大雨不必惊慌”的名谣,可见当时的梨树分布多么普遍,何等繁茂!

2 “彬州梨”发展现状

2.1 “彬州梨”产区分布

“彬州梨”产区分布:一是水帘沟和泾河南岸,产地集中在城关镇;二是泾河北岸,产地包括城关镇、炭店镇及原南玉子乡;三是泾河东段及其支流梨区,产地分布太峪镇、香庙镇及龙高镇。三个梨区顺延泾河两岸川台河谷连成一片,形成带状形,简称“彬州梨”带。

“彬州梨”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 000 m的泾河川道及各水系沿岸的坡台地上。在此范围内,川台地多于滩地,海拔较高的塬面只有零星分布。据多年调查,梨果品质塬面优于川台,川台优于滩地。

2.2 “彬州梨”发展状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彬州梨”区由川道扩大到塬面。1993年梨园面积发展到2 133 hm2,产量7 646 t,产值871.6万元。1994年以来,全县每年新增梨园面积1 333 hm2,到1998年梨园面积达到7 334 hm2,为“彬州梨”产业发展空前鼎盛时期。1999年梨果产量3.98万t,实现产值4 544.3万元。

2.3 “彬州梨”发展成就

由于彬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果农的共同努力,1993年到2010年的18年间,梨果总产35.74万吨,产值4.431亿元,为县财政提供税收3 200多万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10月,陕西省酥梨基地建设现场会在彬县召开;1997年8月,新堡子乡断泾村、城关镇朱家湾村的梨园,被陕西省农业厅命名为“省级优质梨示范园”;1999年9月,“彬州梨”被评为“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彬州梨”先后9次获得“陕西省优质农产品奖”、“后稷金像奖”;2008年2月,“彬州梨”入围首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名单。

3 “彬州梨”存在问题

3.1 “彬州梨”受灾减产

从2000年以来,全球气候变暖,梨树萌芽、开花期提前,此时常出现晚霜(俗称倒春寒)和低温天气(-2.3℃~-6.0℃)。处于渭北旱塬的彬县,冻害出现一般1~2年一次轻冻,5年一次中冻,10年左右一次大冻。虽然采取了柴草熏烟、放烟幕弹、喷防冻液、地面浇水、主干涂白等多种措施,但对大范围的晚霜与低温危害无力防范,效果甚微,导致连续6年花期受冻,川道梨园近乎绝收,塬面梨园减产严重,极大地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梨园面积逐年减少,2013年仅有1 053 hm2,15年减少了6 281 hm2。

3.2 “彬州梨”减产原因

3.2.1 气候因素。2000~2005年,由于每年春季霜冻、低温的危害,连续6年萌芽、开花期受冻减产,极大地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梨园面积大幅度地逐年减少,“彬州梨”产业开始逐步萎缩。

3.2.2 人为因素。2013年4月5日,“彬州梨”萌芽、开花期受冻严重,梨果产量由2012年的3万t,减少到6 000 t,果农收益甚微,对梨园管理逐渐地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管理,挖树毁园成风,导致梨园面积减少到2013年的1 053 hm2。

3.2.3 社会因素。近几年来,彬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区框架不断拉大,县城北滩、泾河以北近万亩梨园纳入城市建设范围被占用,加之福银高速公路与西平铁路过境之处全为梨园,致使梨园面积逐年锐减。

3.2.4 市场因素。由于“彬州梨”面积减少,管理放松,产量降低,质量下降,市场竞争力不强,售价下滑,果农效益不佳,加之外地客商经销“彬州梨”利润少,出现了果农卖梨难。

4 “彬州梨”发展对策

4.1 提高认识,坚定信心

“彬州梨”久负盛名,2010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格评估中,“彬州梨”品牌价格为1.05亿元。“彬州梨”是彬县的一张名片,果农致富的拳头产品,各级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要形成共识,坚定发展“彬州梨”的信心。县级各宣传单位,要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彬州梨”,使广大果农看到“彬州梨”产业发展的希望,增强果农栽梨、务梨的积极性。

4.2 政策扶持,示范带动

2012年,县财政投资近50万元,新建标准化示范梨园200 hm2,加之现有1 000 hm2梨园,全县梨园面积已达1 200 hm2,力争在2~3年内使梨园面积达到2 000 hm2。2012年,在新民农场育梨苗6.2 hm2,2013年出圃80万株以上,可以满足待建的800 hm2梨园所需苗木。从育苗到建园,所需费用全由县财政扶持。

4.3 优化布局,适地栽种

充分发挥生态、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相对集中,适地栽种,形成区域特色和商品优势。彬县梨园应以塬面平地为主栽区,如义门镇、太峪镇、炭店镇、香庙镇、城关镇塬区等。适宜的品种主要有早酥梨、玉露香、绿宝石、砀山酥、中华玉梨等。

4.4 规范管理,措施到位

制定“彬州梨”生产管理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实施标准化管理技术。推广深翻改土,增施肥料,合理修剪,保花保果,疏花疏果,果实套袋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突出抓好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果园“五配套”,桔杆覆盖,枝条还田(粉碎发酵)等技术,提高梨园经济效益。

4.5 低温霜冻,突出预防

低温霜冻危害已成为“彬州梨”产业可持续发展

的制约因素。因此,梨园栽培管理的重点要突出预防。一是提高梨园标准化管理水平,增强梨树的抗寒性;二是梨树萌芽前后,冻害来临前,亩用“碧护”(德国生产的纯天然植物源强壮剂)6~9 g,兑水100~150 kg加磷酸二氢钾(0.3%~0.5%)、壳寡糖类叶面肥喷施,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冻害发生后,及时再用上述产品补喷,间隔5~7天再重复一次,冻害可得到缓解和消除。

4.6 贮藏保鲜,周年供应

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型果品贮销企业来彬县建设万吨以上果品贮藏库,县上在土地征用、水、电、路建设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二是鼓励专业合作社建设冷库;三是支持果农建设简易通风贮藏库。利用3年时间,全县新增果品气调、冷藏和简易通风贮藏库贮藏能力10万t,保证“彬州梨”季产年销,周年供应,增加收入。

4.7 打造名牌,拓宽销路

“彬州梨”古为贡品,今为礼品,畅销全国10多个省市;“彬州梨”2008年已首批入围“地理标志农产品名单”;近期将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彬州梨”商标;积极开展梨园有机果品认证;梨果生产向优质梨—品牌梨—精品梨—功能梨—贡品梨转变,以“彬州梨”优势品牌占领市场,确保“彬州梨”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 杜 澍,等.西北的梨[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 杨存时.彬州梨[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梨果梨园果农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梨果飘香富农家——山西省积极发展梨产业扫描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梨园周年管理历
梨果业劳动力现状与生产新模式探讨
梨园寻梦淮安缘
“梨园”演变考述
梨园逐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