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理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研究

2014-03-12 08:38蒋秀群
当代医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免疫学免疫性病理学

蒋秀群

因一组慢性异常自身免疫反应介导形成的肝病为自身免疫性肝病,一般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 IH)、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以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1]。本研究对3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对其病理特点和早期诊断方法进行研究,以便协助临床诊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35例,患者多次检查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为阴性。其中AIH 18例,PBC 20例。患者均符合肝病学会AIH、PBC诊断标准。发病至确诊时间为,A IH中位病程:9个月;PBC中位病程:11个月。围绝经期女性是A IH和PBC的主要发病人群,其中两组病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2.3±12.7)和(53.1±11.4)岁;A IH和PBC男女比例分别为:1∶17和2∶18,女性比男性多。

1.2 临床表现 (1)临床症状:两组患者均出现口干、乏力、腹胀等症状,无明显差异。A IH组和PBC组关节肿胀发生率分别为22.2%和15%,两组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27.8%和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并发症:38例患者中有15例肝硬化,其中A IH组和PBC组分别为6例(33.3%)和9例(45%),其中初诊患者8例,代偿期3例,失代偿期4例;(3)合并结缔组织病:患者可合并≥1种结缔组织病。

1.3 方法 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回顾统计分析并记录,包括:性别、年龄、临床类型、症状等。实验室检查患者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血清生化学等,并对患者治疗情况和组织学表现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中位数或(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非参数或t检验。采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免疫学和生化学指标 38例患者均出现了肝脏酶学改变,其中A IH组患者的ALT、ALP、GGT、LgM、LgG以及r-球蛋白分别为76U/L、101U/L、96U/L、1.88 g/L、17.9 g/L以及26.9%,和PBC组患者的52U/L、210U/L、179U/L、3.58 g/L、15.7 g/L以及24.1%相比,差异显著,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生化和免疫学指标具体比较见表1。

表1 患者血清生化和免疫学指标比较

2.2 病理检查 肝穿刺活检患者21例,对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其中有9例A IH,12例PBC。9例A IH患者中,有2例桥接坏死,4例界面性肝炎,3玫瑰花结样结构;12例PBC患者中,有3例肝细胞坏死,小胆管破坏、缺失各1例,非典型肉芽肿组织2例,5例汇管区浆细胞侵润。

3 讨论

对于引起肝功能损害原因的判断,首先需要对患者的常见病进行考虑,如果患者的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为隐性,就要对一些化学损伤进行考虑,其中包括有酒精损伤、药物损伤或者其他有害物质损伤等;对脂肪代谢异常进行考虑,其中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2];对血管异常进行考虑,其中包括门静脉、下腔静脉或者肝静脉异常;对一些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考虑,其中包括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或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另外就要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进行考虑。其中想要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进行准确判定,首先就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初步确定,其次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进行明确,以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其中如果已经对患者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进行确定,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对其类型进行判定。

本研究发现,A IH和PBC起病多为隐匿性[3],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如果仅依据肝脏酶学和症状体征检查诊断,会造成误诊和漏诊现象。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多合并≥1种肝外自身免疫病,最常见的是合并干燥综合征,A IH和PBC合并干燥综合征发生率>30%[4]。从血清免疫学指标和生化方面来讲,A IH主要表现为ALT、IgG、r-球蛋白升高;PBC主要表现为ALP、GGT、IgM升高。研究表明,AIH的病理学改变主要表现为桥接坏死、界面性肝炎、玫瑰花结样结构;PBC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为肝细胞坏死,小胆管破坏、缺失,非典型肉芽肿组织和汇管区浆细胞侵润等。利用病理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A IH和PBC。自身免疫性肝病常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异常,自身免疫性肝病不可或缺的诊断指标即为自身抗体,不过自身抗体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出现交叉阳性[5-7]。A IH和PBC的抗核抗体核型存在差异,A IH以均质型为主,PBC以胞浆型为主。

A IH和PBC患者并无显著的临床表现特异性,对免疫学检查、血清生化、肝活检病理和自身抗体进行综合评估,有助于对病情进行诊断。

[1] 王振威,王颖,王炳元,等.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点[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15):1568-1573.

[2] 王玉考.自身免疫性肝病浅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6):32-34.

[3] 郑盛,杨晋辉,尤丽英,等.20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2,29(2):102-104.

[4] 胡锡琪.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胃肠病学,2009,14(4):202-205.

[5] 陈保银.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J].当代医学,2012,18(13):71-72.

[6] 梁珍珍,曾维群.236例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36):3650-3651.

[7] 梁尘格,巫贵成.自身免疫性肝病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2):669-770.

猜你喜欢
免疫学免疫性病理学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4型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