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患者行Dixon手术术中应用5-Fu缓释剂的安全性研究

2014-03-12 08:38刘国成刘国栋李德广
当代医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氟尿嘧啶盆腔腹腔

刘国成 刘国栋 李德广

直肠癌目前已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1]。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50%~70%,如何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成为摆在医生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2]。目前我国直肠恶性肿瘤采用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相应采用中医中药、基因、免疫等方法的综合治疗,虽然局部的复发率较以前有所下降,但幅度并不大。这就要求我们寻找新的能够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新的辅助治疗的方法。间质化疗[3]作为局部化疗的一种,近年来显示出较为明显的优势[4]。我们科室自于2006年6月-2010年6月,对36例DukesC期[5](1985中国结直肠癌协作组制定:C期指癌肿侵犯肠壁全层或未侵犯全层,但伴有淋巴结转移)直肠癌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患者进行术中局部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并对其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能够对提高直肠癌治疗有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6年6月-2010年6月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手术直肠癌Dukes分期C期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全部患者经过相应术前检查如B超、结直肠镜、盆腔磁共振或CT,术中经过大体标本结合快速病理检查证实属于DukesC期。观察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7例,平均年龄42.6岁,其中中分化16例,低分化2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40岁,其中中分化23例,低分化17例。

1.2 材料 研究使用5-氟尿嘧啶缓释剂(安徽中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生产,商品名称为中人福安),按临床使用方法不同分为两种,管剂主要应用于置于组织内,散剂主要应用于组织表面,每粒中人福安含有5-氟尿嘧啶缓释剂2m g,呈圆柱形,长4mm,直径1.8mm。据厂家提供的数据,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体外释放度与时间的关系24 h~35%、120 h~60%、360 h~75%以上。

1.3 方法 观察组采用直肠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术中局部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对照组患者仅行直肠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外加盆腔应用蒸馏水浸泡。为保证实验准确性,全组手术均由同一主刀医生及第一、第二助手3人完成。术后辅助治疗方案两组患者相同,化疗方案采用改良FOLFOX方案:奥沙利铂100m g每平米持续静脉滴注第1天,亚叶酸钙200m g每平米持续静脉滴注第1天,5-氟尿嘧啶2.4~2.6 g/m2持续静脉灌注48 h,2周1次,共12次。放疗采用术后4~8周开始的三野45Gy/5周方案,采用高能X线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所谓三野即后野加两侧野,两侧野加30°契行板,照射范围应包括会阴部在内。术后观察及随访:因为该手术范围较大,对患者全身的干扰也较大,发生合并症的机会相对较多,因此术后对患者作全面的监护,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所有患者14 d内仔细观察是否有近期并发症的出现。如是否有切口的液化及感染,是否有腹腔内和盆腔的积液及脓肿形成,是否有吻合口的愈合不良及瘘的形成,是否有盆腔及腹腔内的出血,肠蠕动是否及时恢复,有无炎性梗阻产生。术前常规行血分析及尿分析、凝血四项、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及肿瘤标志物检查,术前常规行反映免疫功能的各种抗体检查。术后14 d常规复查上项目,观察对比患者是否发生了各器官系统功能减退或损害:如是否发生白细胞数目明显下降,是否出现了肝功能异常,是否出现造血功能异常,是否出现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以及有无肾功能下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统计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或精确概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如腹腔及盆腔感染、吻合口愈合不良及瘘、腹腔内出血及切口液化感染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输钱后各项指标比较 患者术后有短暂的肝肾功能异常,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术前及术后各项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及术后血分析、免疫指标、肝功能及肾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术前及术后血分析、免疫指标、肝功能及肾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例数肌酐(μmol/L)ALT(u/l)WBC(×109/L)IgG(m g/dm l)IgA(mg/dm l)IgM(m g/dm l)观察组36术前17±8 62±11 5.8±1.6 1.42±0.36 0.29±0.11 0.20±0.16术后30±11 72±12 37.2±1.4 1.32±0.40 0.24±0.13 0.19±0.11对照组40术前16±10 62±11 5.8±1.7 1.45±0.43 0.31±0.12 0.21±0.11术后26±10 73±9 8.3±1.6 1.36±0.22 0.30±0.13 0.20±0.12

3 讨论

5-氟尿嘧啶目前仍是治疗结直肠肿瘤最有效的化疗药物,将其制成缓释制剂,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其植入到肿瘤切除后遗留创面及淋巴血行转移走行的路径,药物通过缓控释放的方式达到局部持久化疗的目的[6]。药物作用时间可达数日或数月至数年,明显延长了化疗药物的作用时间,而且能够在病灶区域形成高药物浓度[7],而总给药量限制到最小,全身不良反应轻微或无。该种药物植入方式,药物不需通过胃肠道吸收, 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减少药物损失。5-氟尿嘧啶缓释剂术中直接植入于人体组织间质,5-氟尿嘧啶在细胞外组织液中缓慢释放,一般释放持续15 d以上,这样就可以在术中、术后第一时间方便、准确地给药到任何可能有肿瘤细胞残留的部位和淋巴转移途径,并且能够在局部区域形成长时间稳定的高药物浓度,有利于杀灭术中残留癌细胞及微小转移灶[8]。本研究观察组36例患者术中植入了5-氟尿嘧啶缓释剂,术后观察,所有患者耐受性良好,两组患者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如腹腔及盆腔感染、吻合口愈合不良及瘘、腹腔内出血及切口液化感染的发生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几率均较低,近期并发症如吻合口漏、血管药物侵蚀性出血、广泛血管栓塞以及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实验者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肝肾功能指标的研究,发现虽可有短暂的肝肾功能异常,但均在正常范围内。通过对术前及术后免疫指标的研究[6],发现全部患者术前及术后各项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以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使用并不会造成对机体免疫功能及肝功能及肾功能的明显损害[4]。综上所述,患者对本方法有良好的耐受性,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术中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安全可靠且操作简单[7],未明显增加手术难度及操作时间,因为本次研究病例数量较少,随访时间短,因此,对于术中局部区域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的安全性尚需大宗病例更深入的研究。

[1] 张夕凉,姜福亭,王育红.两种方案治疗结直肠癌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比较分析[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2,26(2):182-183.

[2] 李强,徐彬,李慧锴,等.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8):545-548.

[3] 于波.结直肠癌局部复发的外科治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9(3):199-200.

[4] 刘爱国,梅蔚德,许健健,等.缓释植入化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杂志,2010,7(2):270-272.

[5] 利仕文,庞晓军.氟尿嘧啶植入剂术中植入在胃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2):142-143.

[6] 孟强,孟荣贵,崔龙.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状态对淋巴化疗和区域缓释化疗药物聚集浓度的影响[J].消化外科,2011,5(5):308-310.

[7] 冯国清,曹泮悬,陈振华,等.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40例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2010,27(8):68.

[8] 胡明,雷建,陈远光,等.大肠癌术中腹腔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临床评价[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1):1-2.

猜你喜欢
氟尿嘧啶盆腔腹腔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用氟尿嘧啶注射液联合蔷薇红核植物抑菌液治疗跖疣的疗效观察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对氟尿嘧啶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褪黑素通过抑制p38通路减少腹腔巨噬细胞NO和ROS的产生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