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营养治疗对胃肠术后改善胃肠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4-03-12 08:38林森
当代医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空肠造口营养液

林森

近年来胃肠道手术后的早期营养治疗已经得到了医师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在术后24 h内实施营养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可以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第一人民医院在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共有186例患者在实施胃肠手术后接受早期营养治疗,研究发现早期营养治疗在改善胃肠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共397例患者实施了胃肠手术,186例患者接受早期营养治疗,其中男109例,女77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54.1±2.3)d。患者术前营养状况的评价结果显示:28例正常,158例营养不良。经临床诊断:13例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1例为胃十二指肠溃疡,9例为胰头癌,123例为胃癌。手术方式: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9例,胃大部分切除手术51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手术47例,全胃切除手术2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9例。将接受早期营养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未接受早期营养治疗的21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24例,女87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55.2±2.1)岁。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营养状况、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按照具体的情况给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肠内的营养制剂以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和肠内营养乳剂为主,并且配以谷类。具体的治疗方案如下:(1)手术期间,在空肠输出袢下20~30 cm处或Fritz韧带处放置鼻肠管,或者在此处作空肠造口;(2)主要的营养源为能全力;(3)手术结束后的第1天将营养液通过空肠造口导管或鼻肠管以20m L/h匀速的灌入,灌入量为每天500m L;在第3天时需将灌入速度提升至60~80m L/h,灌入量提升至每天1500m L;(4)在治疗的过程中需每2 h左右将灌注导管用温清水冲洗1次,每次的冲洗体积为10~20m L,整个灌注时间持续7~9 d,随后恢复流质饮食。对照组的患者通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管道输入营养液。两组均使用基本等氮量、等热量支持。

1.3 观察指标 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利使用SPA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0.05时,说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方面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患者中有17例在手术结束后发生了切口感染,而治疗组无任何感染情况的发生;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在21 d左右,小于对照组的32 d,且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机体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x±s)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进步,合理的营养治疗已经在危重病人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症患者中大约一半患有严重的营养不良,这直接导致了该类患者伤口愈合较慢,住院时间较长,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危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2]。因此,对该类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治疗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临床上早期营养治疗的手段主要分为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但肠外营养操作较为复杂、较易出现术后并发症,且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相比之下肠内营养则具有很多优势而渐渐的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3-4]:(1)肠内营养过程并未破坏肠道粘膜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且肠内营养可以维持肠道的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机械屏障的功能,有效的降低细菌易位的发生率。(2)营养物质是通过门静脉系统直接输送至肝脏,所以有利于蛋白质的代谢和合成的调节,符合生理要求。(3)肠内营养过程可以有效的刺激胃肠道激素及消化液的分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并发肝胆类疾病的发生率。(4)在相同的营养治疗条件下,肠内营养患者营养的摄取更为容易、全面、合理。(5)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较少,且费用较低。当前医学界认为,只要患者的肠道还具有吸收等功能,在进行营养治疗时就需首先选取肠内营养。

医师在制定肠内营养治疗方案时需考虑以下两个方面[5]:(1)手术中所需要的导管的选择需结合病人创伤的实际情况,选择材质、长度、口径较为合理的导管。在手术之前需合理确定置管的部位,通常情况下早期的肠内营养置管的部位选取在远离幽门位置,在此过程中还需考虑在灌注营养液时会产生反流的情况。在本次研究中,胃十二指肠手术过程中,导管前段的放置部位都选取在在空肠输出袢下20~30 cm处或Fritz韧带处放置鼻肠管,或者在此处做空肠造口。(2)营养液的配方需全面合理,并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营养液,充分发挥患者肠道的功能。肠内营养既能支持全身营养,又能保护粘膜屏障,价格便宜,既经济实惠,又安全有效[6]。在本次研究中,行胃十二指肠手术的患者由于其整个小肠的结构和功能完整,因此可以选取能全力作为唯一营养源。行结直肠手术的患者,由于消化残渣可能会阻碍结肠的吻合,所以需选取可完全在小肠消化吸收的制剂,如: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剂、短肽型肠内营养剂等。

总之,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早期营养治疗特别是肠内治疗在胃肠术后改善胃肠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方面该手术操作安全、简便,术后并发症很少、需求的费用较为低;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生存质量。所以,早期营养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1] 陶然君,陈尔真,陆一鸣,等.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探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7,14(3):164-167.

[2] 王少石,郑天衡,陈真理,等.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急性卒中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5):366-369.

[3] 李军,李卫国,秦建伟,等.食管、贲门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分析[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7,14(6):365-366,369.

[4] 蒋文瑞,胡自苗,常明,等.全胃切除术后经空肠造口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2,9(3):165-167.

[5] 方仕,麦海妍,卢味,等.肝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0,17(5):257-259,263.

[6] 梅进,唐佳新,吕建.肠内营养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0,16(30):96-97.

猜你喜欢
空肠造口营养液
首儿所普通(新生儿)外科首创高位空肠闭锁手术新方法
几种常用植物营养液及特点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四、胰腺重建技术
加温器减轻外周静脉输注高渗营养液所致局部刺激症状的观察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