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熊入梦来

2014-03-12 02:57张弛
中国收藏 2014年3期

张弛

从古到今,无论中外,人们都多少会相信梦有预测吉凶的神秘功能。而在古代,人们对做梦的认识和理解要远比现代玄幻和离奇,特别是在无法提前判定的事情上,比如生孩子,古人就通常会觉得梦象会带来喻示。是男是女?富贵几何?不妨就靠梦来推测一下。

在重男轻女、宗族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古代,生个男孩可是一等一的大喜事,而与此相关的梦象也常被传为佳话。在清代人物的年谱中就不时有梦见动物而生下男子的记载,比如康熙年间红极一时的陈鹏年,母亲罗氏怀孕时,就曾梦见大鸟夹一青衣童子而至。还有梦见龙、凤凰、麒麟、熊、羊、蛇等等而生儿育女的记载,数不胜数。而流传最为久远,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梦熊了。

梦见熊

在中国,梦见大熊入梦,多被看成是吉祥的征兆。早在先秦时期,《诗经·斯干》中就有了这样的诗句:“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什么是好梦?在这里,熊罴和虺蛇都是生育的好预兆,梦见熊罴生男孩,梦见虺蛇生女孩。对此,古人有过解释:“熊罴,阳物在山,强力壮毅,男子之祥也。虺蛇,阴物穴处,柔弱隐伏,女子之祥也。”

以梦见熊罴为生男的征兆,这或许在《诗经》问世之前就是流传广泛的说法了,到了后来,“梦熊”更被当成了生男孩的祝颂之语。唐代刘禹锡《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诗中就有:“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清代钱谦益《秦淮花烛词》之七中也有“绣佛幡前祝梦熊,金光夫妇宿因同”的诗句;据史料记载,曾国藩写信祝贺他六弟时,也用到了“梦熊之喜”一词。

还有一个例子也可说明熊入梦是能带来好事的。周文王梦飞熊而得姜太公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这个传说从《史记》到《封神演义》已被描述得淋漓尽致。文王与众文武宴饮共乐后寝于台上,梦中忽见一肋生双翅的猛兽向自己扑来,遂惊醒。散宜生给文王占梦,说起昔日商王武丁曾有飞熊如梦而得傅说于版筑之间,今梦肋生双翅者正是熊也。果不其然,此后不久文王便在渭水之滨遇见姜子牙,其道号正为“飞熊”。

古人相信,做梦总要有原因的。东汉王符曾说过“夫奇异之梦,多有收而少无为者矣”,认为做梦总有原因可寻。“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甚饱则梦行,甚饥则梦卧”,“身冷梦水,身热梦火”,“将阴梦水,将晴梦火”, 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梦境可以由体内、体外的物理刺激所产生的认识。同样,他们也认识到心理情感也会产生特定的梦境,比如忧虑、思念、愿望等。

要理解古人的梦,就不能忽视梦象以及梦象带来的意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象征之间的关系。比如动物中的龙是帝王、高贵、伟大的象征,鹤是长寿与智慧的象征,孔雀为文章名世的象征;植物中的葱是聪明的象征、樱桃是美女的象征、蟠桃是长寿的象征。这些动植物的象征意义一旦进入梦境,就会成为梦的象征语言,这种潜意识的象征符号与中国传统中的文化象征符号是相同的、相通的。

从以上两个典型的梦可以看出,“梦熊”在中国是个经典,是富贵、吉祥、得子、得才的梦,千百年来人们都是这样认为的。

崇拜熊

熊成为代表阳刚、力量、勇武、吉祥的瑞兽由来已久,从上古传说到后世的真实史料都有不少记载。轩辕黄帝号“有熊”,《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可见,熊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成为了战争中的猛兽,后世逐渐演变为帝师之祥、男子之兆,成为威武勇猛的象征。到了汉代,公卿、列侯出行都乘坐有熊轼的车,斗熊在汉代也成为一种勇士的游戏,汉广陵王刘胥就是个斗熊好手,霍去病墓前的人与熊石刻应该就是这一场景的再现。

在熊的身上,先民们发现了无比神秘的功能,对其敬若神明,将熊的形象赋予了可以辟邪克凶、保佑人们丰衣足食的类似图腾崇拜的功能,某些地区甚至还流传有熊是人类祖先的说法。

对熊的崇拜,先秦时期的楚可算是一个代表。《史记·楚世家》明确记载:“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楚的先祖为颛顼帝高阳氏,有熊氏黄帝之后。楚王的名号,大多冠以熊字,荆楚自穴熊至考烈王熊元止,共46代君王,以熊为名的有29位。《左传》中还载有楚成王战败吃熊掌赴死的故事,与楚人同宗的夏人也有祖先化熊的传说,可见楚人以熊为图腾由来已久。

楚文化影响绵长,秦扫六合后也没能令楚文化湮灭。到了汉代,高祖刘邦本就起于楚,他与萧何、曹参、周勃等均为沛人,自然习楚俗,而且刘邦本人就善作楚歌。可以说,汉承楚风。那么,汉人对熊的尊崇也就理所当然了。《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方相士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十二兽有衣毛脚;中黄门行之,冗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可见,汉代盛行的傩礼之风仪,人都要扮成熊的模样,真是把熊的驱邪吉祥之意发挥到了极致。

制造熊

对于所崇拜的、喜爱的,能为人趋吉避凶的动物,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以至平民百姓,总会希望借助心灵手巧的古代工匠之手来塑造它们的形象,或是将它们的形象刻画在日常所用的器物上。从先秦以来,以熊为造型或纹饰的器物屡见不鲜,玉器、陶瓷、铜器、金银饰等等,或是居家摆设装饰,或是佩戴把玩,甚至是身后带到墓葬里,不仅为的是现世的极乐安康、镇灾驱邪,也希望能泽被后世、福荫子孙。

比较著名且较具代表性的与熊有关的器物要算是玉器中的熊了。早在凌家滩文化时期,就有了熊翅玉鹰的造型。最早的成熟艺术形象的玉熊,则是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熊。而出土于陕西咸阳的玉熊,不仅是汉代玉熊的杰出之作,也堪称整个古代玉熊的代表之作。此玉熊为尖首圆眼,双耳后抿,体态肥硕,前腿直立,后腿微屈,呈慢步行走状,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具有弧形的拙笨美。

古代对于熊的形象的塑造分成了风格截然不同的两类。一类比较典型的就是展现熊勇猛、力量的形象,比如熊噬牛的金玉带饰、熊与人搏斗的画像石,甚至在汉代往往将熊的形象做成器物的低足,雄壮有力地托扛起大过其身躯数倍的樽釜。此类熊的造型体态威武,起到的是镇邪除恶的作用。

然而还有一类熊的造型就比较憨厚可爱了,反而少了熊原本应有的威武形象,并不像通常的那些凶神恶煞般的辟邪之物。比如前文提到的殷墟玉熊、咸阳玉熊以及宋元明清时期经常见到的圆雕玉熊。这些玉熊体态总是胖乎乎的,一副顽皮憨厚的样子,或是缓步行走,或是抬起后腿挠痒。勇猛的熊怎么这么乖巧?这又有着怎样的寓意呢?

或许,梦熊对于生子的喻示说不定就是其设计制作的初衷呢?这些可爱的玉熊多是佩戴或把玩之物,熊的样子也是更多地有了拟人化的体现,其稚拙又乖巧的样子不就像是一个刚出生的“熊”宝宝吗?梦熊得子,既然这个来自梦的喻示在古代广泛流行,那么,对于即将迎来下一代出生的人或是已经如愿得子的人来说,雕上一只玉熊带在身边,讨个好彩头应该是顺理成章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