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国
——岭南古国

2014-03-13 03:40李礽春
西江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北流盘古

李礽春

盘古国
——岭南古国

李礽春

岑溪盘古庙

“盘古开天辟地”是盘古国民众最早创造的神话。盘古国与苍梧国一样,是岭南越人建立的众多古国之一。古骆越、古西瓯越、古仓吾人和瑶、苗、畲、壮、侗等少数民族,将盘古尊奉为盘王。盘古死后,“其后滋蔓,号曰蛮夷”。

在岑溪(秦时市境处于南海郡,也有说属桂林郡)、容县、北流和周边民间,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他们确信无疑:盘古就是在这里站起!天地就是盘古从此劈开!

盘古的记述,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岑溪城东2.5公里处的根子山岩下,有一瀑布,晋代炼丹师葛洪为交趾勾漏令时,曾在此岩下棋,故称葛仙岩。葛洪炼丹于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道书称为廿二洞天的北流勾漏洞,往来栖息于第二十洞天都峤山中。后来葛洪静斋于罗浮山,把岑溪、容县、北流和周边民间的盘古传奇载在《枕中书》里。《绎史》卷引《五运历年纪》、《乩仙天地判说》也有记载。

《广西地质志》说,广西自古以来发生过构造运动共19次。广西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先后形成众多断层和裂隙。岑溪至北流交境的天堂山为一穹窿构造,北流县隆盛(古鹅石县)至陆川县中庸岭一带为背斜构造。苍梧倒水(以前倒水属苍梧管辖)至岑溪糯洞断层,长105公里。苍梧县三县顶、保平、六堡一带背斜两端为断层,截断于寒武系。东北方向断裂藤县濛江至容县县底,长205公里,宽125公里。云开隆起,位于桂东南苍梧、北流、岑溪、陆川、博白等县与广东交界云开大山的肇庆市云浮、罗定、连州及高州一带,呈东北向展布,西北侧以博白断层为界。

岑溪南渡盘古圩、石庙山和容县都峤山、北流勾漏洞,正处于广西钦州海槽连云开隆起至广东封开地质大裂缝上。天堂山穹窿构造的历史,使这一带原住民对地裂山崩的印象十分深刻、惶恐。他们在春耕、夏种、秋收,辛劳后获得丰收的季节里,便装修房子、酿酒、杀鸡鸭宰牛羊、舂糍粑炸茶果,纪念自己祖先——祭祀盘王。祭祀当天,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到盘王庙前,在族老、寨老的带领下祭祀盘王,唱盘王歌,跳长鼓舞,追念祖先的功德,歌颂祖先的奋斗精神,欢庆丰收,酬谢盘王的护佑。

岑溪南渡盘古圩,有盘古庙遗址。传说岑溪建盘古庙消息传到京都,引起历代文人墨客及皇帝的注意。清朝,道光皇帝令群臣议题盘古庙门匾,议了很久,却议不出来。刚好这时,北流状元李绍昉外出回来,群臣便把他找来,说:“皇上叫议题盘古庙的匾,大家议了很久也题不出合适的。”李绍昉笑着说:“人们不是常念《三字经》吗?开头便是‘人之初’,盘古就是初之人。题个‘初之人’不就行啦?”道光皇帝听了大喜,当即采用,并赏赐金银玉帛。千百年来,盘古庙香火不断。

1963年,广西进行田野考古普查,南渡的盘古丰根新石器时代陶瓷窑址,发现有石斧、石奔、石凿、石铲,有战国时的铜鼓及至汉时流行的米字纹陶瓮(残)及一些零星石器与原始陶片。

盘古国,人皆以盘为姓。

盘古圩西界容县六王及灵山、杨梅、石寨等镇就有盘姓1000多户4000多人,建有盘姓宗祠。1993年版的《容县志》载,1982年普查确认盘姓有2000多人,古姓110多人。容县姓氏据有关家谱记载,大部分是由县外迁入的,但盘、古两姓是本地人。

北流市据1975年调查,有203个姓氏,古姓人数排第47位,盘姓人数排第50位。

1993年的《岑溪市志》载,境内先民,秦、汉时为西瓯,唐、宋以后,汉人逐渐迁入,土著为瑶。旧志记全县有96个瑶山,分布在境内7个乡。明天顺元年 (1457年),瑶族起义,朝廷先后派浔南五屯等军壮来岑镇压,入连永二乡伴民耕种(有说杀男留女),县内始有壮族(现县内覃、韦姓人数较多)。旧志记:“僮 (壮) 言语拗僻:文身椎髻、饮食粗鲁。”“瑶言语更拗僻于壮,嗜冷食,山栖露宿,不畏岚瘴。”清“乾、嘉以前,犹与民(汉人)杂处,今则化为汉民,种界澌灭矣。”1990年,据各乡镇调查统计,岑溪全县姓氏共有190多个,仍还有不少盘姓、古姓居民。位于岑溪水汶镇兆阳村西南的石庙山顶,有一座高30米,直径40米巨石,石下有宽约40平方米顶上平整如镜的洞室,供奉着“盘古天尊”塑像,一千多年前就有了香火。当地乡绅民众也在巨石下建起了盘古庙。近年来,信徒又将庙宇拓展、开光。

千百年来,各民族经过转折迁徙,居住的地点变换了,也与汉等民族相互融合,“盘古开天辟地”的传奇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反复传播。唱《盘王歌》,跳《盘王舞》,赞述盘王一生,祭祀盘王的习俗始终如一。建盘古庙,祭祀盘王,传说中的盘古便成了盘古国、古仓吾、岭南以至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宋《岭外代答》中说:“瑶人每岁十月旦,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其庙前,男女之无夫家者,男女各群,连袂而舞,谓之踏摇。”盘王舞以鼓锣伴奏,舞步动作忽而上跳,忽而下蹲,忽而左转,忽而右旋,动作健美、威武,再现了瑶族先民耕种狩猎、出征杀敌的场景。节日当天,供奉在村寨盘王庙里的诸神会被请去参加神游大典。村民扛着盘王,走村串巷,巡视田地,祈祷来年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由此可见,瑶族过盘王节的习俗由来已久。瑶人也是古代苍梧的一个主要民族。苍梧县六堡的盘王舞包括:长鼓舞、旗舞、棍舞、刀舞、斧舞、捉鳖舞等,表演时以提脚的动作为主。长鼓舞模仿建造房屋过程的动作;旗舞、刀舞、棍舞、斧舞等表现与敌人搏斗的动作;捉鳖舞模仿捉鳖、宰鳖的动作,最后以鳖肉为祭品,供奉盘王。表演者可以单独表演其中一种舞蹈,也可连贯表演全套盘王舞。

每年农历八月初四,梧州最大的少数民族乡蒙山县夏宜瑶族乡举办“盘王节”会,也是瑶民的歌圩,节日往往要持续两三日,常有万人聚会。蒙山盘王舞包括:烧香舞、五谷丰登兵马舞、祭兵舞、出兵收兵舞等。苍梧、藤县各地的民族也有以独特的木犀舞、鲤鱼舞、金鸡舞、香龙舞、舞鹿儿、麒麟白马舞、插戏、牛戏、牛娘戏等贺新年,庆丰收。

广西有不少盘古庙或盘古祠。桂林有盘古祠,来宾市一带,有盘古庙28座。象州县有一个村,叫盘古村,有一座高楼山,山顶上有一盘古大庙,象州县妙皇乡大明村勾漏盘古大庙原建于大明村东面的勾漏山上,年久失修,渐渐地荒圮了。2006年,象州县委宣传部和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考察组,登上勾漏山,找到了昔日的盘古大庙旧址。当地壮族民间一直流行着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繁衍人类的神话传说,流行着信仰、崇拜和祭祀盘古之俗,世代传承下来。任昉《述异记》所记载的“桂林有盘古祠”,也很可能指的是勾漏山上的盘古大庙。武宣县的盘古庙有26座之多。龙门县蓝田瑶族乡始瑶洞有盘王庙。广东不少地区也有盘王庙或盘古庙,如肇庆有盘古山,肇庆七星岩北侧有盘王庙,而肇庆市的盘古庙则有48座;连州有盘古庙59座;高州有盘古庙5座;广州花都也有盘王庙。过去各地瑶族过盘王节的时间并不统一,一般在秋收后至春节前的农闲时节举行。

1990年,南岭地区瑶族代表联席会决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即传说中盘王诞辰,定为盘王节。广西贺州市所辖的八步镇,已发现42座盘古庙。1992年11月,由贺县(现贺州市八步区)举办了第一届南岭瑶族盘王节。2009年,贺州再次举办盘王节。

岭南“南海有盘古国”是历史事实,盘王节已成为西江文化遗产之奇葩。

责任编辑:覃凤珍

猜你喜欢
北流盘古
林白的北流书写及其价值
清晨的河岸
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开天辟地
1961年—2010年北流市降水变化趋势初步研究
盘古
盘古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研究
北流河故事
盘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