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视阈下高校武术教育内容分析

2014-03-13 05:08许晓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视阈传统武术武术

许晓阳

(常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0)

文化传承视阈下高校武术教育内容分析

许晓阳

(常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0)

在现代教育理念当中,武术的教育工作被严重忽视,尤其是在高校当中,武术教育被定位在学生课余时间消遣的范畴之内,在教育与传承方面都显示出了明显的局限性。武术是我国的国粹之一,也是灿烂的中文文化瑰宝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教育更应该体现出高度的传承性,将武术与文化相结合,升华至“授技育人”的层面,弘扬“人文体育”的精神。

文化传承视阈;高校武术教育;内容;重构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高度的文化价值与教育意义。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开展武术教育的过程当中,往往片面地注重武术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武德教育”。以字释义,“武”即为“止戈”,崇尚仁义与自强,是中华民族精神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武术教育应当立足于人文角度,强调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这是武术作为高校教学科目之一的核心目的,借此弘扬和培育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然而“重武技,轻武德”却是当前我国高校武术教育内容结构当中不容忽视的桎梏。唯有将在高校武术教学当中融入武术的传统内涵,注重“授技育人”,我国的高校武术教育才能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一、文化传承视阈下的武术文化内涵分析

在我国古代,武术大多作为防身搏斗的技能,而发展至现代社会,武术的防身搏斗性质已经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体育功能,强调强生健体,这种武术思想内涵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晚清时代,武术的形式与内容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丰富。具体而言,体育与武术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然而武术的文化内涵却是广义上的体育所不具备的。作为现代人,我们在认识武术的时候,除了应当认识到起武术技能之外,更应该着眼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即谓“武德”。追本溯源,我国的武术文化起源主要是少林与武当两个地方,少林信佛,武当崇教,因此武术文化受佛道两家的文化影响非常深,其中还包括着军事思想、医学理论,甚至是社会习俗等多种文化内涵。与西方纯粹的竞技体育不同,我国的武术文化讲究“内外兼修”,早已超越了竞技体育的范畴,数千年来的浸润,扎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武术,其文化内涵历久弥深。

在现代文化背景之中,武术的功能主要是强身健体,其文化内涵主要彰显在如下三个方面:(1)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念。习武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修心养性,提高习武者的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类似于优秀的军事思想。(2)提高品德修养的水平。凡是德艺双馨的武者,在与人较量的时候,往往讲究点到即止,胜负双方自知即可,古语道:“学艺先识礼,习武先明德”以武德约束武技是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当中的一大成就。(3)服务于社会。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向来注重“侠义”二字,习武之人的道德品质集中体现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方面,是武技与武德的高度统一。基于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武术文化内涵,武德是武术的灵魂,两者相辅相成。如图一所示,武技是武术文化的基本运动形态,处于最外层,结合武术教育传承以及武术文化内涵,展示出其制度性与文化性,方才构成完整的武术文化体系。

图一 武术三层结构分析

二、文化传承视阈下高校武术教育的再分析

1.重新认识武术教育概念

对武术概念的认识一直是学术界的难题之一,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出现了明显的区别,笔者按照时间顺序大概总结了四种概念说法,第一种是技击功能;第二种是强健体魄功能;第三种是外家武术;第四种是传统体育项目。经对上述的各种说法进行总结,对武术教育概念的重新认识应该是这样的:武术教育是基于具有技击功能的传统外家武术,达到强健体魄与修心养性的效果,以格斗与技击为基本运动形态,崇尚“武德”,是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高度的教化意义。

2.重新定位武术教育目标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因此在其继承与发展方面必须要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而如何实现传统武术文化的薪火相传,在现代社会当中,教育无疑是最为有效的途径,高校教育与武术传承,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武术强健高校学生的体魄,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人生态度,提升其思想道德境界,而高校学生同时也担负着传承并发扬传统武术文化的使命。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在武术教育目标的定位方面都存现了不同程度的偏颇,集中体现在片面注重要求学生掌握武术的技能,而忽略了武术当中的文化内涵,中华武术,始于体育,而不止于体育,其之所以能在数千年的时光浪潮当中传承下来,当中所具有的体育之外的东西是西方体育无法涵盖的,高校武术教育的相关从业人员也不应当以西方体育价值体系对武术教育目标进行定位。我国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下文简称《纲要》,以取代〔1992〕11号文件。《纲要》当中明确指出,高校实行武术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健身性与文化性统一”,然而部分高校在执行文件的过程当中,往往片面地立足于健身性方面,而忽略了同等重要的文化性。在《纲要》的指示精神下,高校需要对武术教育目标进行重新的定位,笔者以为,正确的定位应当是:指导学生在掌握武术基本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

了解武术项目的文化特点,注重“人文精神”,促使学生对武术的思考从基本的动作到深层的内涵方向深化,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服务社会与人民,崇尚仁义,热爱体育,继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出“文武双全、德艺双馨”的新时代人才。

三、文化传承视阈下高校武术教育的重构方略

武术课程是高校高等体育教学当中的主干课程,其教育理念应当与时俱进,使“武术”脱离狭窄的范畴,向“武术教育”的方向发展,深入挖掘武术当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注重“授技育人”,以促进高校武术教育事业的进步。笔者以为,在文化传承视阈下,重构高校武术教育主要在于如下的三个方面:

1.明确高校武术教育的新理念

当前,我国普遍提倡素质教育,为高校武术教育事业的重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学形式、教育内容、教育理念都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明确与改变,关键在于教育理念方面。重构高校武术教育,必须要确立人文跟科学相融合的武术教育理念,在武术文化人文性的基础上注入具有时代色彩的科学精神,使高校武术教育的价值功能多样化,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强身健体方面,更具高度的观赏性与教化性,起到传承文化、陶冶情操等丰富的价值功能。同时,高校武术的教学目标应当与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在“人文精神”的基础上,调节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武术教学的过程当中,注重个性化,将武技传承与教学育人结合起来,促进高校武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2.深入挖掘传统武术文化内涵

武术文化内涵与其他的传统文化内涵一样,在新时代都面临着“破”与“立”的矛盾,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需要在突破固有的思维方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优秀的传统文化。鉴于此,高校武术教育不应该长期停留在武技层面,而是需要以武技层面为切入口,向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方面进行探讨,展示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充实高校武术教育的理论内涵基础。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诸如爱国主义精神、仁义精神、侠义精神、军事思想等不胜枚举,高校在进行武术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突出武术教育的精髓——武德,将武术教育的功能性与社会性加以最大化,体出现出高校实施武术教育的积极性与影响性,促使中华传统武术换发新的生机,以武为名,强身健体。

3.确立“以人为本”的武术教育思想根据

毋庸置疑,教育是实现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具有高度的文化价值与历史研究价值,因此文化传承的教育链条必须要得到最有效的保证。高效教师担任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使命,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责任心,将其塑造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是使人的个体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以促进社会的进步,“教”为手段,“育”为目的。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长期挣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桎梏,片面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在人文精神方面却鲜有涉及,这是我国当前高校教育的明显短板,无论是武术教育还是其他学科的教育,上述的问题都普遍存在,教育事业的社会价值大大下降,与教育事业的正确发展方向渐行渐远,学生的主观能定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于:人既是教育出发点,同时也是教育的归宿点,武术作为我国四大国粹之一,深受传统文化的熏染与影响,历代武术名家也为武术注入了新的侠义精神,武术教育的“人文性”具有高度的开发价值。中国武术当中所蕴含着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教育理念当中的“以人为本” 不谋而合,旨在引导高校学生在参与武术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对人权、自由、生命等哲学命题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与升华。高校武术教育是一项具有丰富意义的系统教育工程,单纯的武技教学,并不能完全突显中华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只有注入“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武术才能与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技在外而德在内,两者相互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拓展高校武术教育的发展空间。

四、结语

当前,全球一体化的触角由经济领域逐渐向文化领域延伸,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奥林匹克文化的强势冲击,生存空间呈现出被进一步压缩的可能性。因此,高校武术体育教学 必须要发挥出武术做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以教育为载体,继承并发展传统武术,以武术为方法,锻炼学生的意志,提升其精神境界,高校武术教育的从业人员需要对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作出全面的诠释,注重人文精神,在文化传承视阈下对高校武术教育进行重构。

[1]李安平.基于文化传承视阈下高校武术教育内容的重构[J].鸡西大学学报,2010,02:153-154.

[2]吴金伟.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高校武术教育内容的重构[J].搏击(武术科学),2010,05:21-22.

[3]郭发明.普通高校武术教育现状诊断及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03:64-66.

[4]王涛,王朝军.我国普通高校武术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06:109-113.

[5]宋强.文化同质化背景下辽宁高校武术教育传承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02:116-119.

[6]金红梅.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高校武术教育的“文化渗透”[J].搏击(武术科学),2011,10:26-28.

Analysis of cultural heritage content of martial art educ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u Xiao-yang
(Changzhou University Sports Institute, Changzhou Jiangsu, 213000, China)

In the modern education concept, martial art education work hasbeen greatly neglected, especiall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rtial arts education has obvious limitations in terms of education and inheritance. Martial arts is one of the quintessence of our country, more should embody the inheritance of height, combining martial arts and culture, sublimation to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to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humanistic sports".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martial arts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content; refactoring

G85

:A

:1000-9795(2014)011-000121-02

[责任编辑:鲍 雨]

许晓阳(1979-),男,江苏泰州人,常州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视阈传统武术武术
使用与满足视阈下解谜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武术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海外统战工作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