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情怀画中立
——走进真实的“父亲”

2014-03-13 11:54杨诺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罗中立大巴山写实主义

杨诺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巴山情怀画中立
——走进真实的“父亲”

杨诺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罗中立可谓中国当代美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为中国油画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父亲》是其前期风格的代表作,它运用超级写实主义的艺术手法,饱含深情的塑造了中国农民的典型,本文深入了解罗中立的生平及罗中立的大巴山情节,从巴山脚下走出的“父亲”。

父亲;罗中立;农民

一、“伤痕时代”的巴山情怀

1976年文革结束之后,中国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左路线,在美术领域,人们开始全面反思文革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当时具有很大影响的“伤痕美术”,罗中立当时画了表现对大炼钢铁反感的《彭德怀》等。

而在1979年到80年代初期,美术界又发生了新的变化,那就是描绘乡村和农民题材的”乡土写实主义的到来。”在巴山的生活让罗中立流连忘返,他喜爱上那里的一草一木,梯田、火把、马灯等等,无不让他眷念不舍,而更不舍的是那里的一束情怀。对农民生活的感悟,大巴山的人民朴实,也是他取之不尽的的创作源泉,再后来他画了表现农民生活的《大巴山人》,这张画也正是触动罗中立,为他的作品《父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罗中立与“父亲”情缘

青年时代罗中立在大巴山的生活,促使他更加热爱上这片肥沃的土地,而《父亲》这张画的主体人物,正是他当时下乡初到大巴山居住的农民家庭主人翁-邓大伯,初见邓大伯给罗中立留下深刻的印象。在1975年的除夕夜,罗中立在家附近的厕所旁边,看到一位从早到晚一直叼着旱烟,麻木、呆滞守粪的中年农民。罗中立回忆当时:“一双牛羊般的眼睛却死死地盯着粪池。这时,我心里一阵猛烈的震动,同情、怜悯、感慨……一起狂乱地向我袭来,我要为他们喊叫!”后来,他画了守粪的农民,之后又画了一个当巴山老赤卫队员的农民,最后才画成现在这幅《我的父亲》,开始画的名字是“粒粒皆辛苦”,后改成《我的父亲》,最后定为《父亲》。

三、走进《父亲》

布满皱纹的古铜色脸膛,皴裂的嘴唇,缺豁黝黑的牙齿,青筋隆起,皮肤粗糙的双手揣起盛水的粗碗,老人干枯的脸上布满像沟壑又如车辙似的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无尽的凄楚、迷茫,同时又带着恳切的目光,似乎在缅怀过去又像是在期待未来。

《父亲》开辟了刻画普通农民的复杂性格和表现内心思想的新领域,给八十年代的艺术界以巨大的震动,促使人们开始思考过去、现在、将来,有人说《父亲》的形象不是某一个农民的父亲,而是中国经历十年浩劫的八亿农民的父亲,也是当代中国农民的形象,这个形象所体现的力量,是支撑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

这幅画诞生在那个年代,也不可避免要受到非议,《父亲》在最后定稿时,就有一处细节的修改。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在父亲的左耳上,夹了一支圆珠笔。据说,这样就体现了解放后的农民已经是有文化的农民了。把一切艺术品都贴上政治标签,是“文革”期间最为流行的艺术思想。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这种有害的思想还远未肃清,对油画《父亲》的影响也不能幸免,圆珠笔这个小小细节是那个时代抹不去的标记。此幅作品的出现,也造就了一个时代的罗中立,罗中立这一生也与大巴山结下了情缘。

四、“父亲”情缘三十年

在《父亲》的问世,让罗中立一举成名,大学三年级的他获得第二届中国青年美展金奖,在此之后罗中立又连续画出了《春蚕》、《年终》、《岁月》、《金秋》等系列作品,给了农民生活以更宽的表现,表现了写实主义形式与人主义情怀的结合,并表达了富有历史感的社会批判精神,但是罗中立并没有在这条路上持续走下去,慢慢的从1990年开始,他的艺术面貌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内容由对农民生活的关注上升为对农民文化及人性的普遍关怀,其文化立场也由人道主义过渡到人文主义。

从罗中立《故乡组画》开始,人物造型开始由严谨写实逐渐夸张写意过渡,笔触和线条不再完全是形体的附属物和塑造手段,开始具有的独立意义、色彩也逐渐加入了更多的主观表现因素。

如今的罗中立是四川美院院长,他始终没有淡忘对大巴山的那份牵挂,大巴山下造就了《父亲》,因《父亲》罗中立也与大巴山结下了情缘,《父亲》诞生之后三十年,罗中立笔下述说巴山农民题材并没有止步,而是会一直走下去。

从《父亲》到他的近期作品,罗中立也一直没有放弃他艺术的批判性,也正因这一点,使他的艺术具有让人深思的社会价值。当然,中国油画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前方会遇到怎样的机遇和坎坷亦未可知,但是,无论如何罗中立以及与他同时代的那批画家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是功不可没的,正是由于有这样一批以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为己任,同时又具有献身精神的艺术家的存在,中国油画才具有了光明的前景。

[1]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M].中国美术出版社,2002.

[2]黄道宾.怀斯的乡土写实主义与中国“伤痕美术”[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6.

[3]俞可.与中国农民结盟的艺术家—罗中立.美术,2005年第12期.

[4]丁尘馨.罗中立:父亲26年.中国新闻周刊2007.

[5]王林.罗中立:来自父亲的召唤.美术,2001.

J223

A

1005-5312(2014)14-0175-01

猜你喜欢
罗中立大巴山写实主义
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日本写实主义的旗手圆山应举
《拉奥孔》中“诗画异质”论折射的西方写实主义传统
故乡行(外一首)
罗中立面面观
张中信大巴山书写研究的三个关键词
罗中立
全域旅游背景下城口县旅游精准扶贫基础与模式研究
大巴山粉葛组织培养技术
景观照明设计——罗中立美术馆
杨飞云与古典写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