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伤肺 改革强心

2014-03-13 17:18
新闻前哨 2014年2期
关键词:雾霾舆论公众

【事件回放】

2014年1月14日,湖北全省大雾 ,荆楚网微博立即发起话题 “: #湖北雾不误#。而这样的话题一年来已经频繁出现在媒体上,百姓中。新加坡《联合早报》将“霾”评为2013年度汉字;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强国论坛等各家公布的2013年度汉字盘点中,“霾”字也频频上榜“十大”,成为该年度最无可争议的字眼之一。“霾”堪称过去一年来波及范围最广、应对最无计的民生问题。

【群友热议】

伍佳佳:

首先要引导公众正确地了解雾霾,预防雾霾,不能造成公众恐慌;其次,让大家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对一些不合乎规范的排污企业进行揭露,敢于揭发。再次,环保部门要联合其他部门,组成行动小组,一起去执法。环境问题产生到爆发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未来环境保护必然是主流,环境产业必将是朝阳产业。

最根本的还是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失衡。社会管理者作用很重要。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给予与承担是一体的,一个人破坏环境同样承担环境的反馈。媒体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媒体要是联合起来是一股浪潮。环境保护部门其实很需要支持。媒体可以联合环境监测部门。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环境的破坏者,也是后果的承担着。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事,不仅是环境部门的事,还是每一个地球人的事。好的理念和观念不是一天就形成的。

尹立群:

人性关怀,告诉读者该咋办,如何在雾霾下健康地活下去。只有从根本上切掉人治的毒瘤,真正地依法办事依法执政,才没有人敢在自己的国家随便排污。

在这样的公众灾难面前,媒体很无力啊。可媒体不是环境鉴定机构,怎么披露呢?既是灾难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对于污染入刑,媒体应该加大宣传,通过案例来提醒那些无良企业家。可是,有时候媒体的报道太片面化。在雾霾报道中,不能为了赚眼球,抛出一些奇谈怪论。只有胆子去直播农民焚烧秸秆,却不敢对准工业企业的大烟囱。

胡丹:

媒体人在雾霾中的担当和责任:继续揭露,倒逼转型。这方面要向《纽约时报》类的媒体学习。媒体要有调查意识,而不是抹粉意识。通过组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古今中外的案例),组织公知的学术观点(不要那些所谓的专家),询问政府的治理路线图和时间表,从而向公众传达一种正确、积极、全面的发展观。

西公张君:

雾霾出现的根本还是环境污染,很多地方都在公安局分设了环境保护的机构,加上政府其他部门,联合执法,才能减轻污染。黄石市公安局去年9月份设立环保警察支队,昆明市公安局早在2008年就设立了环境保护警察分局。

中央慢慢让官员的考核不与当地GDP挂钩,转移到环保、生态、安全等方面,才能让项目第一的意识慢慢淡化。

公众不懂那些条条框框,不懂法律条款,只有媒体去引导,有时候还得推波助澜。

刘艳:

单个媒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所有媒体都能保持一个正确导向,其实力量也不可小觑。部门、群众、媒体,在这个问题上保持良性互动,媒体能起到推动作用。

十几年前,我们的提法是不好好保护环境,会祸及子孙。其实大自然的报复很快就来了。十年二十年积祸,要清除可能真的得一代甚至几代人努力。媒体还应该多宣传,如何真正把环保意识落实到细节。

李克伟:

感觉就这么突然间,我们就被雾霾天包围了,PM2.5成为热词了。其实对于目前雾霾的成因,媒体是不是有些转移视线了。前几天江苏电视台还搞个麦秆焚烧的现场直播,播着播着,记者不见了。

媒体只有事情发生时,做到提醒,预警。要多宣传植树造林,爱绿护绿,减少一次性用品,低碳生活。

童钟鸣:

我们在重走伦敦“雾都茫茫”的老路。发展理念不改变,依然追求政绩,盲目发展,空气质量不要指望有所改善。媒体的作用是披露谁在制造雾霾,而没有政府的跟进治理,媒体只能是孤掌难鸣,干着急。政绩考核不以GDP论英雄,说得轻巧,做起来很难。治理雾霾需要以牺牲几代人的健康为代价。

媒体的作用,就是用事例和教训展现雾霾的严重后果和危害,唤醒企业的良知和公民的觉醒,形成共治意识和自觉。治理非一人之功,非一日之功。有一天,看到有人烧麦秆,大家群起而责之,制之,无人再敢做,那么,雾霾才会从我们身边慢慢消失。凡伤害我们公共环境的都受到谴责和惩戒,那么,治理雾霾才能成功。

雾霾大概每年阵发几次,且是大部地区,媒体要与气象部门提前联系,做好预测,与卫生部门加强联系,提供防范建议。形成这一氛围,媒体要努力为之,政府也要有所作为,相关制度和法律要尽快建立起来。顶层设计不动真格地防范、治理,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专家点评】

澎潮(湖北日报专家):

你的行动就是你的回答

就连一年级小学生,也很快学会了PM2.5和”雾霾”这两个笔画繁多的坏字眼。更让弱势群体十分庆幸的一个流行段子,就是:“呼吸面前无特权,钱多钱少一回事”。

城镇拆建,道路改造,垃圾焚烧,供暖粉尘,汽车尾气,限购轿车,国4汽油,交通治堵,不敢出门,口罩脱销,空气净化器俏销,生态环保,科学发展……近两年来,越来越令人恐惧的雾霾气候,不约而同被这些击键频率极高的“热词”裹挟、席卷着,都变成了各级决策层逢会必议和各种媒体“三贴近”报道的最热策划延伸选题。

不可能“安居室内”的媒体人,不仅毫无例外地被雾霾伤肺,而且更是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再赶考、再起航”号令鼓舞中深呼吸、强心灵,纵横驰骋于新时代的大舞台,为“老虎苍蝇一起打”呐喊助威,为经济转型升级快马加鞭,为社会公平人民幸福鼓瑟齐鸣……

这就是我们大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社会转型时代特征。于是,我在新浪微博上为即将消逝的2013年,写下这样两句:“政治空气越来越清新明朗;自然空气却越来越阴霾重重......”endprint

转眼间,我们已经走进了2014。“你将如何存在?” 《人民日报》不仅首先亮出了大家心中的发问,而且引导大家在“两种混杂空气”中身体力行——

抱怨雾霾沉沉,不如主动少开一天车;感叹道德滑坡,不如填写一张做志愿者的表格……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所抵达的地方,正是你的家园。想要一个怎样的国家?期盼一个怎样的社会?你的行动,就是你的回答。

雾霾伤肺,改革强心。不可承受之重却必须承受,再叠加美丽中国梦的践行愿景,就变成了狄更斯名言的错落有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作为“时代建设者”的媒体人,理所当然只争朝夕要做的“鼓与呼”,确实多得很!

颜 陈(荆楚网舆情分析师):

舆论引导不能“开黄腔”

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自我国有PM2.5记录以来,2013年的雾霾天气格外严重。不期而来的雾霾,让大家颇为心悸和无奈。浑浊的空气、极低的能见度,与公众的焦虑、惊惧、愤怒相随,一同成为近期舆论热点。

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是应对危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确保社会稳定和谐,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的助推器。雾霾一天天严重,空气质量一天比一天糟,在雾霾大范围覆盖、创下“历史纪录”的今天,由此引发各种疑虑、困惑、压力,种种矛盾交织,身处此境的公众无疑处于社会心理震荡和容易失调的时期。媒体理应抓住事情的本质,以民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辨明社会实情,琢磨公众心态,从社会公器、舆论尖兵、群众喉舌的立场来抚平公众内心的愤懑。而不是相反,谈一些不着调的空话,甚至用似是而非的“辩证法”来为政府缓颊。

媒体有必要意识到,环境治理已是时不我待,几乎没有退守的余地。即便从社会局势思考,在大的社会背景下,也应考虑相关信息“出笼”会引发舆论怎样的反弹。舆论引导正确是社会之福,从环球时报“有利军事防守”到央视网“雾霾五大收获”,这些所谓主流媒体在传递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稳定社会人心和有效抑制负面舆论等方面越走越远、越走越偏,一步步丢掉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这样的主流媒体,根本就不指望他们能在多级互动中引导舆论,实现控制危机、稳定社会的作用。

新媒体的出现使社会个体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这些都给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各类媒体必须面对更为复杂的受众要求。近年来,由社会转型引发的各类结构性矛盾、公共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新闻越来越多,而且影响面大、开放性强,存在种种不确定性。对此,媒体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善于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发出自己的声音,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协助政府向公众争取信心、耐心,争取转寰治理的时间与空间。endprint

猜你喜欢
雾霾舆论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可以消除雾霾的新型无人机
从雾霾中突围
雾霾的中医认识及其防治
雾霾下的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