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风自东方来

2014-03-18 17:19许小茵
广州文艺 2014年2期
关键词:釉陶代尔夫德累斯顿

许小茵 文博馆员,现在厦门市博物馆供职,长期从事博物馆文化交流和展览工作。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从英文中“中国”和“瓷器”同为一词“China”,就可窥见中国瓷器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而当“China”用于称谓瓷器时,并非泛指一般瓷器,而是特指精瓷——陶瓷中的高级奢侈品。自唐代以来,中国瓷器就经陆上和海上两条道路销往世界各地。但是,在新航路开辟以前,由于路途遥远和运输上的困难,销往欧洲的中国瓷器为数不多。十五到十七世纪是世界历史上的大航海时期,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技术和艺术上均达到高度成就的中国瓷器大量销往欧洲,在欧洲的皇室贵族中掀起长久的中国瓷器热,进而对欧洲的制瓷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十七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凭借海上强国的实力,一度垄断了从中国进口瓷器的贸易,其从中国进口的瓷器以青花瓷器居多。色泽明快、纹饰高雅的青花瓷器一时风靡欧洲,拥有中国青花瓷器成为王公贵族们的雅事。被中国青花瓷器魅力征服、又深受其商业利益诱惑的荷兰国王决定仿制中国青花瓷器。约在1610年,荷兰国王在距港口鹿特丹不远的小城代尔夫特建立了皇家瓷厂。代尔夫特也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据点之一,此时公司奉国王之命,从中国景德镇购回白釉料和青花颜料,供设在代尔夫特的皇家瓷厂仿制中国青花瓷器。由于缺少高岭土,代尔夫特瓷厂最早仿制出的是结构比较松脆的青花釉陶,这种青花釉陶的制作技术很快被欧洲其他国家效仿,这类青花釉陶因而被称为“代尔夫特式”釉陶。早期的代尔夫特青花釉陶上有一种类似洋葱的球体,经过历史学家的考证,认为这种球体是中国外销瓷上石榴和桃子的变形。由于当时欧洲的工匠不了解中国瓷器上描绘的石榴和桃子为何物,结果“照猫画虎”地把石榴和桃子画成了洋葱般的球体,显得颇为滑稽,由此可见当时欧洲制瓷业对中国瓷器生搬硬套的模仿。

1644年以后,由于清兵入关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瓷器锐减。代尔夫特皇家瓷厂于是大量生产仿中国青花瓷的青花釉陶,用以满足欧洲市场的需求,此举不但使瓷厂获利丰厚,也使代尔夫特青花釉陶在欧洲名声大噪。到了十八世纪,代尔夫特的工匠们掌握了从景德镇传入的技术,在原料黏土中添加高岭土,并采用1170℃左右的温度,逐步烧制出更接近中国青花瓷的硬陶。这种被称为代尔夫特蓝陶的青花釉陶,薪火相传、延续至今,和木鞋、风车、郁金香一起成为荷兰的标志。

真正意义上由欧洲制造的瓷器,出自德国的迈森。1700年萨克森选帝侯大力王奥古斯都陷于财政危机,当大力王奥古斯都听说有个年轻人伯特格尔是炼金师,就立即下令把他抓住并关进德累斯顿的监狱,强迫伯特格尔为自己提炼黄金。然而,伯特格尔并没有提炼黄金的本事,只能年复一年地在监狱里进行无望的试验。此时,一位研究制瓷技术的化学家契恩豪斯看中了伯特格尔的才能,认为若能造出像中国瓷器一样精美的瓷器,同样可以致富,遂建议二人合作研究制瓷术。1708年,经过长达八年的反复试验,没能炼出黄金的伯特格尔终于研究出瓷器的配方,并在1709年烧出第一件瓷器。1710年大力王奥古斯都将设在德累斯顿的实验室迁到迈森,并在迈森建立皇家瓷厂,开始批量生产瓷器并出售。此时迈森瓷器摹仿清代康熙至乾隆的中国瓷器,拥有一批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画家,仿制与中国外销瓷相似的瓷器。大力王奥古斯都虽然没有从炼金师那里得到金子,却在迈森造出了同样能带来巨额财富的“白色金子”——迈森瓷器,而萨克森公爵的族徽——两把交叉的利剑也就成为迈森瓷器的商标。从1722年起,这个商标就用蓝色的釉下彩手绘在迈森瓷器上,并且沿用至今。

除了迈森,德累斯顿也是德国著名的瓷器产地。德累斯顿瓷器带有明显的“洛可可”风格。这种风格十八世纪从法国兴起,相比之前流行于建筑装饰上气势宏大的“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纤巧、华丽、繁复、轻快,因而更适合于装饰陶瓷。追根溯源,“洛可可”风格是受到了中国艺术品审美趣味的影响,而“洛可可”风格装饰中连续不断的卷草纹、繁复的曲线则来自中国瓷器上的纹样。“洛可可”风格的装饰在19世纪广泛运用于德累斯顿瓷器上,以树叶、花朵、水果、贝壳等式样居多。

德累斯顿瓷器中最著名的发明是“德累斯顿花边”瓷俑,在这种被称为“德累斯顿花边”的瓷俑上,真蕾丝花边经过瓷液浸泡后粘于俑身,烧制出具有逼真织物感的俑像。这种精美的花边瓷俑是德累斯顿瓷器中的珍品。由于烧制上的难度和成品脆弱易碎,保存完好的“德累斯顿花边”瓷俑相当珍贵。

法国从路易十四开始,波旁王朝的几代国王都是中国瓷器的狂热爱好者。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建造了专门收藏中国瓷器的特里亚农宫。路易十五对中国瓷器的爱好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改用中国瓷器,他甚至下令熔掉了宫廷中所使用的金银器皿。迈森瓷器的烧制成功,极大地刺激了以引领欧洲时尚自居的法国宫廷,路易十五决心不惜工本制造出上等的法国瓷器,以与迈森瓷器一争高下。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帕杜夫人竭力迎合国王的这一想法,在她的倡导下,1756年在离凡尔赛宫不远的塞夫勒建立皇家陶瓷厂。蓬帕杜夫人亲自督导瓷器生产、精心选择瓷器的纹样和色彩,把个人品位带到瓷器的装饰上。塞夫勒瓷器上著名的玫瑰红就是蓬帕杜夫人最喜爱的颜色,因此被称为“蓬帕杜玫瑰红”。

路易十五统治期间奢靡浪费,不顾国计民生,在制造塞夫勒瓷器上也是挥金如土,不计成本。致使生产出来的塞夫勒瓷器虽然精美却价格高昂,只有少数王室和欧洲贵族才能买得起,塞夫勒瓷器因而成为上层社会的奢侈品,堪称“贵族瓷器”。由于一味强调生产上等瓷器,忽视市场需求和利润,塞夫勒瓷厂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亏损状态。路易十六继位后,不得不继续投以重金来维持塞夫勒瓷器的生产。法国波旁王朝的专制和奢侈,终于引来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路易十六和王后都死于非命。塞夫勒瓷器算得上是王室灭亡的祸水之一。

卡波迪蒙蒂瓷器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品,它的出现与波旁王朝和萨克森瓷器都有些关系。来自波旁王朝的查理三世原本就是个极其喜爱中国瓷器的人,加之1738年查理三世娶了萨克森选帝侯的女儿玛丽亚为妻,新娘陪嫁带来各种精美的瓷器,愈发使他萌生了烧制瓷器的念头。endprint

当查理三世于1743年成为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国王的时候,立即花费巨资,命建筑师在那不勒斯附近的卡波迪蒙蒂树林建造瓷器厂。随后,在那不勒斯等地陆续发现了高岭土,为烧制瓷器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卡波迪蒙蒂瓷厂一度也仿造具有中国艺术风格的瓷器。查理三世还聘请雕塑家和画家来设计瓷器、雇佣技术高超的瓷工,尝试新的粘贴技法,由于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和雕塑的精髓,卡波迪蒙蒂瓷器成为很有价值的艺术品。查理三世将波旁王朝的金色百合花、蓝色皇冠作为卡波迪蒙蒂瓷器的标识。

1759年查理三世继承了西班牙王位,成为西班牙的卡洛斯三世国王。赴西班牙走马上任之前,为了保住制造卡波迪蒙蒂瓷器的秘密,他下令拆除瓷器厂,毁掉半成品,将卡波迪蒙蒂瓷器厂的所有机器连同重达五吨的瓷土搬运到西班牙,还带走了艺术家和瓷工,搬迁之旅可谓浩浩荡荡。卡洛斯三世在西班牙的马德里重建瓷厂,继续生产卡波迪蒙蒂风格的瓷器。而卡洛斯三世的儿子、那不勒斯的新统治者费迪南不甘心卡波迪蒙蒂瓷器在那不勒斯就此消失,他于1780年重建瓷器厂,并在之后的十几年里烧制出了更高水平的卡波迪蒙蒂瓷器。这一时期的卡波迪蒙蒂瓷器上的标志用了那不勒斯的首个字母“N”,表示是在那不勒斯生产的。

英国是最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革命废除了王权专制,使得韦奇伍德这样的平民有了发展空间。1759年韦奇伍德创办了自己的工厂,早期主要是模仿中国瓷器,生产出外表与中国瓷器相似的替代品。韦奇伍德制造的著名的米白瓷器,实际上是外表与瓷器相似的釉陶。这种米白瓷器很受市场欢迎,并出口到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和美国。英国女王因喜爱这种米白瓷器,将它选用为御用瓷。韦奇伍德还生产广受欢迎的仿青花瓷风格的蓝白瓷器,并在上面装饰中国风景图案。韦奇伍德毕生坚持发明和创新,他进行了五千多次实验,发明出各种类型的陶瓷。他将绿宝石的粉末掺在陶土中烧制出独特的蓝色,被称为“韦奇伍德蓝”,他最著名的创新是烧制出碧玉细炻器。他在碧玉细炻器的表面贴上由英国雕刻家设计的、具有古典风格的白色浮雕雕像和花纹,使得碧玉细炻器展现出古希腊陶瓶般的美感。他还首创将动物的骨粉掺入陶瓷原料,烧制出晶莹剔透、坚致如玉的骨瓷。

韦奇伍德从一个制陶工通过创办工厂、技术发明创新、成功销售产品、积累资本并获得了巨额财富,进而跻身于新兴的资产阶级行列,其发展史堪称一部传奇。英国大百科全书将韦奇伍德誉为“工业革命的伟大领袖之一”,然而,韦奇伍德对英国历史的贡献还不限于此,他的财富甚至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的进程。《进化论》的作者查尔斯·达尔文的母亲就是韦奇伍德的女儿,而达尔文的妻子艾玛·韦奇伍德也来自韦奇伍德家族。韦奇伍德家族的财富使得达尔文不必为生计从事他不喜欢的医生职业和神职生涯,使他得以全心全意地进行科学研究和考察,并在这些科学研究和考察的基础上写出人类科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化论》。为《进化论》所作的贡献是韦奇伍德瓷器传奇中最精彩的一页。

我们从欧洲瓷器发展的历史可看到,来自中国的瓷器曾经对欧洲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中国瓷器传向欧洲,促进了欧洲社会文明和工业技术的发展,这是一个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从模仿、融合到创新和发展的过程。

责任编辑 杨 希endprint

猜你喜欢
釉陶代尔夫德累斯顿
陕西西安月登阁村唐杜华墓发掘简报
宜兴釉陶
老街、蓝陶、画家维米尔
丹阳市十墓山西汉墓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丹阳市十墓山西汉墓出土器物
浅析中西方陶瓷工艺的相互影响与交融
——以荷兰代尔夫特蓝陶为例
“防撞”集市
代尔夫特市政办公大楼和火车站
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彰显职业特色——德累斯顿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