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茶技术的地理扩散与世界四大茶叶产区

2014-03-19 16:58王国梁,逯砚秋
世界地理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总产量产区茶树

王国梁,+逯砚秋

摘 要:茶叶原产于中国,因其富含人体所需的数十种矿物质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具有散郁气、驱睡气、养生气、除病气等诸多功效,加之物美价廉,因而深得人们喜爱。在过去的1500年间,茶叶作为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不断从中国向世界各地进行地理扩散。目前,世界上茶叶生产国已有50多个,由于受茶叶生境条件的制约,茶叶生产主要集中于南北纬30度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形成了东亚、南亚、东非和东南亚四大茶叶产区。本文从世界茶叶的起源和地理扩散入手,分析了世界茶叶生产的起源、扩散与地理分布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对世界茶叶的生产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茶叶;地理扩散;四大茶叶产区

中图分类号:F119.9 文献标识码:A

茶叶属双子叶植物科,约30属500余种,其中,中国有14属397种。茶叶不仅含有数十种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矿物质和丰富的维生素,而且因其物美价廉成为人们广泛饮用的饮品。在包括咖啡、可可在内的世界三大饮料中,茶叶堪称三大饮料之首。

1 茶叶的起源与地理扩散

茶叶最早起源于我国西南部地区,即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一带。早在春秋时期,茶叶作为药用已引起古代中国人的关注。据西汉王褒所撰《童约》中记载:四川的蒙顶山是我国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地。蒙顶山地处四川省雅安市和名山县之间,是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过渡地带,山体为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0千米、宽约4千米,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这里多雨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度左右,一月平均气温5度左右,七月平均气温23度左右。无霜期高达308天。降水丰沛,雨日多达200天左右,常年降雨量高达2000毫米以上,为茶树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生境条件。公元前53年,僧人吴理真在蒙顶山发现一些野生茶的药理作用,后将其驯化并进行人工栽培,首开人工栽培茶树之先河。因此被誉为世界上种植茶叶第一人,被后人尊称为“茶祖”。蒙顶山也因此被称为“世界茶文化圣山”。后茶叶种植由此向世界各地扩散。

茶叶生产的地理扩散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前1世纪~公元16世纪):茶叶在中国国内及东亚传播与扩散阶段。本阶段自公元前53年吴理真蒙顶山植茶到公元16世纪,历时1600余年。早期,茶的种植仅限于四川一带,至秦汉时期,已出现了简单的茶叶加工。秦统一中国后,促进了四川和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茶叶种植及加工技术遂由四川沿长江向东部地区扩散,先扩散至长江流域一带,此后,在秦岭—淮河以南适宜茶叶生长的广大地区陆续开始了茶叶种植与加工。据唐代陆羽所撰《茶经》记载:至唐代,全国已形成山南、淮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八大茶叶产区[1]。饮茶之风也在全国各地兴起,唐宋时茶已成为“人家一日不可无”的普遍饮用之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十大名茶:即: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都匀毛尖、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和祁门红茶。

茶叶在中国国内扩散的同时,也在向中国的近邻朝鲜及日本传播。早在公元6世纪和7世纪,朝鲜半岛上的大批新罗僧人为求佛法来到中国,并在回国时将茶和茶籽带回新罗。高丽时代金富轼《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载:“茶自善德王有之”。善德女王公元632年~647年在位。由此可见,新罗饮茶不会晚于七世纪中叶[2]。

茶叶种植技术传到日本始于9世纪前期,比朝鲜半岛大约晚200多年。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学佛归来的最澄和尚带回了茶籽,种在日吉神社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其周围仍生长着一些茶树[3]。

第二阶段(公元17世纪~19世纪):茶叶由中国向南亚、东南亚及拉美地区扩散阶段。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方殖民者相继到达东方。中国的茶叶种植、加工及饮茶习俗引起西方殖民者的广泛兴趣。1607年荷兰从澳门运茶至印度尼西亚万丹,然后于1610年带回荷兰, 首开欧洲饮茶之风[4]。此后,茶叶消费量迅速扩大。但由于欧洲大多地处中纬度地区,热量条件无法满足茶叶种植的需要,荷、英等国开始将中国的茶叶种植及加工技术陆续引进到他们在南亚和东南亚的殖民地。184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先后从中国将茶树和茶籽引进到印度和斯里兰卡。由于南亚、东南亚的自然地理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使茶叶种植及加工在这些国家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备受欢迎的印度阿萨姆红茶,就是利用1836年引进的我国红茶制茶技术迅速发展起来的,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也一度成为继我国以后的第二个商业茶叶生产地区。

同期,中国的茶叶种植及加工技术也开始向拉美地区传播。1808年葡萄牙王室为避战乱初迁至巴西里约热内卢后,葡摄政王若昂六世企望巴西取代中国直接向欧洲出口茶叶赚钱,决定聘请中国茶农到巴西种茶。同年,葡萄牙王室从澳门聘请了几名中国茶农到里约热内卢近郊的植物园试种茶树,获得成功[5]。从而使巴西成为美洲第一个种植茶叶的国家。1824年,中国茶树及茶籽又传到了阿根廷,阿根廷成为继巴西之后美洲第二个种植茶叶的国家。

第三阶段(20世纪以来):茶叶种植技术向东非地区的扩散。茶叶生产向东非地区的扩散始于20世纪初。1890年,英、德瓜分东非,肯尼亚被划归英国,1895年正式成为英国的“东非保护地”。由于肯尼亚的水热条件较好,1903年英国殖民者从印度引进茶种开始在肯尼亚蒙巴萨的LMURU 地区试种,到1912年才开始在西部大面积种植。20世纪20年代中期,茶叶开始作为商品生产发展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茶叶经营者将其技术与资金从印度、斯里兰卡转至肯尼亚一带,从而使肯尼亚的红茶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图1)。

2 世界茶叶生产的地理分布特点

经过长期的扩散,中国的茶叶种植及加工技术传到了除欧洲、北美及大洋洲之外的亚、非、拉广大地区,茶叶也因此成为与咖啡、可可并列的世界三大饮料作物。现全世界共有50多个茶叶生产国。由于受茶叶生境条件的严格制约,茶叶生产在地域上表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

2.1 世界茶叶生产高度集中于南北纬30度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茶树为常绿灌木,适应性虽强,但是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海拔以及风速等因素都有着自身的严格要求。茶树适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就温度来看,年平均气温10度~30度的地区均可生长,但以20度~25度为最佳;就湿度来看,茶树喜欢湿度较大的地方,降水量多且均匀,以1500毫米~2500毫米为宜;光照可强可弱,日光较为充足的区域适宜生长红茶,荫蔽的区域适宜绿茶的生长,但以弱光为佳;土壤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且呈酸性,海拔约为10米~2000米之间,风速以微风为主。有鉴于此,世界茶叶生产主要集中于南北纬30度之间的地区(图2)。

2.2 亚洲在世界茶叶生产中占绝对优势,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4/5以上

据世界茶叶协会资料,2011年世界茶叶总产量为466.9万吨。其中,茶叶年产量超过2000吨的国家共有28个,茶叶产量合计为464.8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99.55%(表1)。

亚洲是世界上茶叶生产最集中的地区,在表1所列的28个国家中,亚洲国家即占有13个,合计产量达401.88万吨,占当年世界总产量的86.1%;非洲次之,主要茶叶生产国达11个,年产茶叶57.62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2.3%。拉美第三,同年茶叶总产量仅为5.3万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1.1%。

2.3 中、印两国茶叶产量名列世界第一、二位,合占世界茶叶产量1/2以上

以国别论,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土耳其和越南是世界六大茶叶生产国,年茶叶产量均在20万吨以上,六国合计茶叶产量为376.77万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80.7%。其中,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占当年世界茶叶总产量的35.1%;印度次之,占20.7%,二者合占世界茶叶生产总量的56%。

3 世界四大茶叶产区

根据世界茶叶生产的地理集中度,可将其分为东亚、南亚、东非和东南亚四大主要产区。

3.1东亚产区

东亚产区为世界第一大茶叶产区,主要生产国有中国、日本等国。2011年茶叶产量高达174万多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37%。

东亚在世界茶叶生产的绝对优势比重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茶叶生产和加工历史悠久,受中国的影响,东亚各国茶叶种植历史普遍较长;二是区内适宜茶叶生长的地域范围广阔,地形复杂,降水丰富,温度、湿度条件较好,为不同种类的茶树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中国是当今世界上茶园分布面积最大、茶叶产量最高的国家。2011年茶叶总产量高达164万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35%,占东亚茶叶总产量的94%。茶叶生产高度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可分为四大茶叶产区:即西南产区、华南产区、江南产区和江北产区。茶叶品种齐全,包括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白茶、黑茶等;日本是东亚第二大茶叶生产国,自公元805年日本从中国引进茶叶种子并开始栽种以来,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日本适宜茶叶生长的地域范围较小,除九州及本州南部有部分亚热带气候区适宜茶叶生长以外,其他地区大多不适宜茶叶生长。目前,日本茶叶生产集中于静冈、鹿儿岛、三重等县市,2011年茶叶产量仅为10.1万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2.2%,列世界第10位,主要品种为绿茶和红茶。

3.2 南亚产区

南亚产区是世界第二大产茶区,主要生产国有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尼泊尔等国。2011年全区茶叶的总产量为153.5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其中,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茶叶生产国,2011年茶叶产量达96.7万吨,占当年世界茶叶总产量的20.7%。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湿度大,是茶树生长的最佳区域之一。但18世纪以前,南亚并无茶叶种植。18世纪中叶以后,鉴于欧洲饮茶之风日盛,英国殖民者开始从中国引进茶籽试种茶树,东印度公司还多次派人来华采集茶种,招募种茶与制茶技术人员,并采取庄园制的大生产方式,从事茶叶的开发种植、加工与销售业务。从而使茶叶生产和加工在英属印度获得了快速发展,一跃而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上最重要的茶叶产区。这一区域的茶叶品种较为单一,以红茶为主,其中以大吉岭、阿萨姆和尼尔基里三种茶的质量最为著名。印度的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一是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二是恒河下游的西孟加拉邦;三是印度半岛东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四是印度半岛西南部的喀拉拉邦。其中,前两个邦地处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带及恒河三角洲,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性温润气候区,气候湿热,特殊的气候和土壤为茶树生长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生境条件。后两个邦位于印度半岛南部东西两侧,为印度仅有的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茶叶生产主要集中于东、西高止山脉中南端的山麓地带。

斯里兰卡茶业始于1867年,由英国人杰姆·泰莱(James Taylar)从印度引种,现为南亚第二大茶叶生产国,2011年茶叶产量为32.75万吨,仅次于中国、印度、肯尼亚居世界第四位。斯里兰卡为典型的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茶园分布较为零散,以中部山地居多;孟加拉国地处恒河三角洲,具有优越的茶叶生长条件,2011年茶叶产量6.05万吨,居世界第12位,主要分布于国土西北部地区。尼泊尔茶叶生产历史与斯里兰卡大体相当。1863年尼首相Junga Bahadur Rana访问中国,带回了中国皇帝的礼物——茶种子,从此开始了尼泊尔的茶种植业。尼泊尔的茶叶种植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山区,平原种植及加工CTC茶,丘陵山区种植和加工传统茶。

3.3 东非产区

东非产区是世界第三大茶叶产区。2011年茶叶产量57.3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2%左右。主要产茶国有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等国。尤以肯尼亚茶叶产量最大,达37.8万吨,占当年世界茶叶总产量的8.1%,仅次于中、印两国居世界第三位。其次是乌干达、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等国。该区属于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毫米~1900毫米之间,地势较高,以高原为主,盛产红茶。肯尼亚的茶园主要分布在东非大裂谷两边的高原丘陵地带,即东经34度~38度,北纬2度~南纬2度的区域。基本上形成两大片:一片位于内罗毕东北方向,在肯尼亚山附近;一片位于内罗毕西北方向,围绕维多里亚湖的东侧。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很适于茶树生长。栽植茶树的海拔高度为970米~2400米,年降雨量1200毫米~1900毫米。主要集中在4月~5月的大雨季和11月~12月的小雨季,二者占全年雨量60%以上。常年的月均温度为12度~29度,昼夜温差较大。全年光照充分,平均日辐射量每平方厘米40卡以上。茶叶生产可全年进行,采摘高峰在大、小雨季内[6]。乌干达的茶树则集中于北部维多利亚湖半月形区域、西南高原及西部尼罗河地区。

3.4东南亚产区

世界第四大茶叶产区是东南亚产区。2011年茶叶产量为47.57万吨,占世界产量的1/10。主要集中于越南、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四国。这里山地丘陵面积广阔,地形相对高差大,气候湿热。其中,中南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属热带雨林气候,为茶叶生产提供了适宜的自然地理条件。本区主要种植红茶和绿茶等。越南是本区茶叶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第六大茶叶生产国,2011年茶叶产量22万吨,占当年世界茶叶总产量的4.7%。越南的茶叶有两个品种:红茶和绿茶。红茶用于出口,绿茶用于国内消费,是越南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越南茶叶生产集中分布于越南北部山区和中部一带,主要茶区在越南首都河内附近[7]。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八大产茶国,在国际茶叶生产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历史上印尼曾是第三大产茶国(1918年),2003年前一直位列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之后,居世界第五。但由于政府对茶叶重视不够,加之茶叶品种单一,故茶叶生产持续下滑。2004年被土耳其超越, 2006年又落后于越南,2011年又被伊朗超过,现降至第八位。印尼的茶叶主要是红茶,占茶叶总产量的3/4。茶园主要位于西爪哇省和苏门答腊, 其中西爪哇省占茶园总面积的80%以上,是17世纪末荷兰人最早种植茶树的地方。区内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山峦纵横,最高山峰高达3078米,茶树主要种植于海拔300米~1800米的山区。土壤肥沃,多为火山灰土和砖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很少低于3%的,高的达8%以上,且深厚疏松, 为茶树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条件[8]。泰国茶叶生产主要集中于与我国云南省、缅甸、老挝交界的清迈、清莱两府山区,主要品种为从中国引进的乌龙茶,其余是分散的荒山野茶树, 一般在3月份集中采摘, 大多加工成红条茶或绿条茶[9]。马来西亚茶叶种植始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有大批来自广东、福建的华人到马来西亚开采锡矿,遂将广东、福建等地的茶籽带到马来西亚种植,以解决炎热天气和繁重采矿劳动的饮用之需[9]。目前,马来西亚的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马来半岛上的金马伦高原,这里平均海拔900米,气温为14度~24度,有两个不明显的旱季,月平均降水量104毫米~317毫米,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10,11]。该地茶叶品种以红茶为主,占总产量的80%。

4 世界茶叶生产及地理分布的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当前世界茶叶生产及地理分布状况,结合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茶叶消费理念的变化,未来一段时期世界茶叶生产及地理分布格局将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今后一段时期世界茶叶产量仍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速度可能会有所减缓。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茶叶生产数据,在过去的50年间,世界茶叶产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1961年世界茶叶总产量仅为98.38万吨,而到2011年则达到了466.85万吨。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茶叶生产进入高速增长期,从2001年~2011年的11年间,茶叶总产量从310万吨猛增到467万吨,年均增长14.26万吨。其中,2007年~2010年的4年间,年均增长介于23万吨~30万吨之间。之所以出现如此高速的增长,显然与近年来出现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有关。由于茶叶与咖啡、可可相比,价格相对低廉,这对处于金融危机阴影下的西方各国民众来说,无疑是一种替代咖啡、可可的最佳饮品,从而极大地刺激了世界市场的茶叶需求,带动了茶叶生产的高速增长。由此可以预见,随着金融危机乌云的逐渐散去,世界市场的茶叶需求将会有所减少,相应地,茶叶产量增幅也会有所放缓。

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健康理念将会不断提升,对茶叶质量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为了适应这一需要,2012年5月4日,我国在福建漳州举办了发展中国家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来自埃及、阿根廷、斯里兰卡、津巴布韦等14个国家的24名官员及学者,前来参加茶叶生产加工和茶文化学习。可以预见,促进茶叶生产的集约化和环保化,利用新技术,严控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生产优质、无公害的“绿色茶叶产品”将是今后茶叶生产的必由之路。

(2)就世界茶叶生产的地理分布格局来看,由于受茶叶生境条件的严格制约,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现已形成的世界四大茶叶产区的生产格局不可能出现颠覆性变化。就国家来看,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仍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领跑世界茶叶生产,稳坐世界茶叶生产前四位。此外,从近十几年来其他一些茶叶生产国的发展情况来看,预计越南、印尼、日本、泰国、孟加拉等国的茶叶产量将会有所提高,从而进一步强化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三大茶叶产区在世界茶叶生产中的地位。而非洲的坦桑尼亚由于自然和管理方面的原因,在世界茶叶生产中的地位则持续下降,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东非产区在世界茶叶生产中的比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西亚的土耳其、伊朗等国近年来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土、伊两国茶叶产量分别达到22.2万吨和16.3万吨,位列世界第六、第八位,在世界茶叶生产中的地位迅速攀升。此外,南美的阿根廷2010年茶叶产量已达9.7万吨,位列世界第十位,茶叶净出口量达9.2万吨,仅次于斯里兰卡、肯尼亚、中国、印度、越南、印尼、马拉维等国,居世界第八位,堪称世界茶叶生产国中的后起之秀。

参考文献:

[1] 李汉伟.陆羽及其茶经[J].农业考古,1993(4):13-17

[2] 百度文库.茶[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ea66e5f07c1cfad6195fa790.html

[3] 百度文库.茶[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ea66e5f07c1cfad6195fa790.html

[4] 张应龙.鸦片战争前中荷茶叶贸易初探[J].暨南学报(社科版),,20(3):92-99

[5] 郝名玮,徐世澄.拉丁美洲文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264

[6] 农牧渔业部外事司亚非处.肯尼亚茶叶生产后来居上[J].世界农业,1985(1):12-15

[7] 莫小燕,蓝庆江.越南茶叶生产现状与展望[J].广西热带农业,2010(6):65-67

[8] Nianiun Shen,韩文炎.印尼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茶叶,2013(4):4-7

[9] 张育松.泰国茶事见闻[J].农业考古,2009(10):310-311

[10] 权启爱.马来西亚的拉茶及花草茶[J].中国茶叶,2002(6):36-37

[11] 黄循精.马来西亚高地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1994(3):1-2

The Tea Cultivattion Technologys Geographical

Diffusion of China and the Four Major

Producing Areas

WANG Guo-liang, LU Yan-qiu

(School of Urban&Environment Sciences,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041004,China )

Abstract: Tea originated in China. Containing different kinds of vitamins and mineral elements as potassium, calcium, magnesium, manganese, and etc, and having functions of reducing tiredness, removing diseases, and etc, having high quality but low prices, it is deeply adored by people all of the world. In the past 1500 years,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ea has been geographically diffused from China 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Now more than 50 countries produce tea in the world. It is produced mainly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reas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of thirty latitude, forming the four major producing areas of tea of East Asia, South Asia, East Africa and Southeast Asia, among which, East Asia is the largest producing area, and Southeast Asia the smallest. In the forseeable future, this map of tea production will not have big change.

Key words: tea; geographical diffusion; four major producing areas of tea

[5] 郝名玮,徐世澄.拉丁美洲文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264

[6] 农牧渔业部外事司亚非处.肯尼亚茶叶生产后来居上[J].世界农业,1985(1):12-15

[7] 莫小燕,蓝庆江.越南茶叶生产现状与展望[J].广西热带农业,2010(6):65-67

[8] Nianiun Shen,韩文炎.印尼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茶叶,2013(4):4-7

[9] 张育松.泰国茶事见闻[J].农业考古,2009(10):310-311

[10] 权启爱.马来西亚的拉茶及花草茶[J].中国茶叶,2002(6):36-37

[11] 黄循精.马来西亚高地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1994(3):1-2

The Tea Cultivattion Technologys Geographical

Diffusion of China and the Four Major

Producing Areas

WANG Guo-liang, LU Yan-qiu

(School of Urban&Environment Sciences,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041004,China )

Abstract: Tea originated in China. Containing different kinds of vitamins and mineral elements as potassium, calcium, magnesium, manganese, and etc, and having functions of reducing tiredness, removing diseases, and etc, having high quality but low prices, it is deeply adored by people all of the world. In the past 1500 years,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ea has been geographically diffused from China 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Now more than 50 countries produce tea in the world. It is produced mainly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reas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of thirty latitude, forming the four major producing areas of tea of East Asia, South Asia, East Africa and Southeast Asia, among which, East Asia is the largest producing area, and Southeast Asia the smallest. In the forseeable future, this map of tea production will not have big change.

Key words: tea; geographical diffusion; four major producing areas of tea

[5] 郝名玮,徐世澄.拉丁美洲文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264

[6] 农牧渔业部外事司亚非处.肯尼亚茶叶生产后来居上[J].世界农业,1985(1):12-15

[7] 莫小燕,蓝庆江.越南茶叶生产现状与展望[J].广西热带农业,2010(6):65-67

[8] Nianiun Shen,韩文炎.印尼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茶叶,2013(4):4-7

[9] 张育松.泰国茶事见闻[J].农业考古,2009(10):310-311

[10] 权启爱.马来西亚的拉茶及花草茶[J].中国茶叶,2002(6):36-37

[11] 黄循精.马来西亚高地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1994(3):1-2

The Tea Cultivattion Technologys Geographical

Diffusion of China and the Four Major

Producing Areas

WANG Guo-liang, LU Yan-qiu

(School of Urban&Environment Sciences,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041004,China )

Abstract: Tea originated in China. Containing different kinds of vitamins and mineral elements as potassium, calcium, magnesium, manganese, and etc, and having functions of reducing tiredness, removing diseases, and etc, having high quality but low prices, it is deeply adored by people all of the world. In the past 1500 years,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ea has been geographically diffused from China 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Now more than 50 countries produce tea in the world. It is produced mainly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reas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of thirty latitude, forming the four major producing areas of tea of East Asia, South Asia, East Africa and Southeast Asia, among which, East Asia is the largest producing area, and Southeast Asia the smallest. In the forseeable future, this map of tea production will not have big change.

Key words: tea; geographical diffusion; four major producing areas of tea

猜你喜欢
总产量产区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产量及面积视角的中国水稻生产变动
勃艮第分级制度详解
法国波尔多产区迎来10周年庆
故乡的古茶树
茶的箴言
不同产区葡萄中多酚及原花青素含量差异的研究
山东省沿海地区大白菜种植品种与生产状况
美丽的山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