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开放应面向转型中国家

2014-03-19 16:24张燕生
支点 2014年3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龙头高标准

张燕生

核心提示:前35年的对外开放是面向发达国家,未来35年的全面开放,应当面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从1990年至2001年,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或是转型中的国家,普遍都转向了市场化改革,这个时期的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和便利化得到了系统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进步推动了全球的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都从中得到了全球化开放的红利。比如美国GDP占全球的比重在1990年是26.1%,到2001年这一数据上升到32%。

自2001年开始,美国GDP占全球的比重一路下滑,从大约三分之一下降至将近五分之一。其标志是9·11事件、中国加入WTO以及IT泡沫的破灭。美国新经济繁荣的周期开始终结,美国把这种地位下降归结为全球化失控和来自于中国的不公平竞争。

2008年的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美国开始从开放的多边规则转向与盟国建立联系、再工业化、再创新、再出口,于是国际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高标准推广跨太平洋的自由贸易区、跨大西洋的自由贸易区,推动负面清单管理并要求所有服务领域都要开放,其目的是把非盟国边缘化。

以上三个时期可以看作是本轮经济全球化的三个阶段。

在目前的形势下,中国该怎么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给出了回答——形成面向全球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的网络,即坚持自由贸易区建设,坚持国际贸易体系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同时,还要加快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系,加快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一轮的谈判。

对于这种改革的先行先试,上海自由贸易区需要探讨的问题还不少。

上海自贸区究竟是做什么的?前35年,深圳在开放方面真正起到了把中国融入世界和把世界引入中国的窗口与桥梁的作用,这是国家使命和国家战略。而上海自贸区意在推动高标准的自由贸易战略,在上海28.78平方公里这个小区里尝试改革一些特殊功能,以最终推动整个国家能够面对全球变局。

上海的试点究竟是一个扩大城乡区域差距的试验,还是一个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的试验?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讲开放是三个方面的开放,包括对发达国家的开放、对转型中国家的开放和对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前35年,我们需要技术、设备、人才,优先推动了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下一步应当是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尤其是对转型中国家的开放。

上海自贸区是继续摸着石头过河,探索上海特色的投资准入和服务贸易开放的方案,还是尝试一个能够从推动全域高标准开放和发展的状态?新一轮的对外发展,有五大城市群站在整个开放和发展的前沿,包括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以深圳为龙头的珠三角,以津京地区为龙头的环渤海城市群,以及以武汉、长沙为前提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以成都、重庆为龙头的西部城市群,这五大城市群在未来的35年一定会出现世界级的城市群和领袖城市。至于是谁,就看未来35年,如何去探索新一轮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模式。(支点杂志2014年3月刊)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区龙头高标准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坚持科技引领 强化龙头带动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昂起产业扶贫的“龙头”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龙头如意
南猪北移,龙头猪企如何再造神话?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