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真菌感染CT诊断分析

2014-03-20 03:31朱晓慧施世军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低密度脓肿边缘

朱晓慧,施世军

肝脏真菌感染CT诊断分析

朱晓慧,施世军

目的探讨肝脏真菌感染的CT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6例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的肝脏真菌感染患者,所有病例采用philips64层螺旋CT机行平扫及3期动态增强扫描,并经抗真菌治疗1~3个月后复查。结果CT表现:肝内多发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6例,共78个病灶),直径1.2~2.8 cm;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边缘环形强化(53个病灶),病灶中心呈“靶样”强化(8个病灶),病灶周围异常灌注(15个病灶);门脉期和延时期病灶边缘环形强化范围增大(50个病灶),边缘模糊(28个病灶),所有病灶内无分隔强化表现。伴肺部真菌感染(5例)。结论肝脏真菌感染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并能对抗真菌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肝脏;真菌感染;CT扫描

肝脏真菌感染少见,常发生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1]。笔者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肝脏真菌感染患者,分析其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表现认识。现报道如下。

朱晓慧,施世军.肝脏真菌感染CT诊断分析

图8 CT平扫肝内多发小圆形低密度灶

图9 动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强化,病灶中心无明显强化。

图10~11 门脉期和延时期病灶表现为病灶边缘强化范围增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例,男4例,女2例;年龄5~60岁,中位年龄30岁。6例均行骨髓穿刺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其中5例经多次化疗后突发高热(38.2~40.1℃),6例患者均在行胸部CT检查发现肝脏多发低密度影,而行肝脏平扫和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

1.2 检查方法采用philips64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120kV,250~280mA,矩阵512×512,层厚5 mm,间距5 mm,扫描范围从膈顶到肝下缘。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3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和延时期)。对比剂为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300mgI/m1),剂量80~100m1,注射速率3.5ml/s,注射后25~30s行动脉期扫描,55~60 s行门脉期扫描,2.0~3.0min后行延迟扫描。所得图像经两位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得出判断。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原发病:6例患者均经骨髓穿刺证实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脏病灶:3例经肝脏穿刺活检证实为念珠菌感染;5例患者同时伴有肺部真菌感染;6例患者均经抗真菌治疗1~3个月后病灶完全消失。

2.2 CT表现CT表现为肝内多发低密度灶(6例共发现78枚病灶)(封四彩

图8);散在或弥漫分布,无明显好发部位;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4~2.8 cm,且大小不一;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CT值35~50 Hu。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边缘环形强化(5例共53个病灶)(封四彩图9),病灶中心呈“靶样”强化(2例共8个病灶),病灶周围异常灌注(2例共15个病灶);门脉期和延时期病灶边缘环形强化范围增大(4例共50个病灶),边缘模糊(3例共28个病灶)(封四彩图10~11),所有病灶内无分隔强化表现。

3 讨论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容易并发肝脏真菌感染,发病与血液系统基础疾病所致免疫力降低以及大量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使用,骨髓移植等使得其免疫力进一步恶化和预防性的广谱抗生素治疗导致菌群失调有关[2]。肝脏真菌感染病理机制可能是真菌经胃肠管道的黏膜层进入肝脏和/或真菌败血症导致肝脏受累。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抗菌素治疗无效的发热,包膜肿胀导致的非特异性的上腹疼痛,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等肝脏酶升高,但这些表现缺乏特异性。同时由于患者病情多危重,有出血倾向等使得肝脏穿刺活检不易进行或不能及时进行,由于肝内病灶新旧不一,病灶较小等原因导致穿刺活检结果出现假阴性。这些都使得其早期快速正确诊断非常困难。

肝脏真菌感染CT平扫表现为肝内多发低密度灶,病灶形态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不一,病灶直径一般不超过2 cm,反映了真菌为沿血行播散形成的小脓肿的病理特点。动态增强动脉期多数呈边缘环形强化而病灶内无强化,这一表现与病变周围包围炎性细胞形成肉芽肿有关,部分病灶周围出现动脉期一过性高灌注亦可能为感染病灶周围肝实质的充血和门脉血供的减少所致[3-4]。个别病例出现动脉期病灶中心强化可能提示在炎性反应的未坏死组织存在有活性的真菌,随着病灶坏死和完全纤维组织替代或者由于免疫功能过于低下无法形成炎性反应,使得某些病灶动脉期无强化;门脉和延时期病灶环形强化范围增大,可能与门脉和延时期病灶内对比剂逐渐渗入同时病灶内纤维组织增生阻碍对比剂廓清有关。

细菌性肝脓肿CT表现为典型的环靶征,中心为坏死区,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脓肿壁,脓肿壁外围组织环形水肿所致低密度环,少数脓腔内可见气体影,平扫病灶边缘模糊,增强扫描病灶境界相对清晰,脓肿壁明显强化[5-6]。本组真菌感染的病灶周围均无水肿低密度环,较细菌性肝脓肿病灶直径小;肝脏真菌感染病灶均为多发,大部分病例伴有肺部真菌感染,且多有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及化疗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发病基础。影像上肝脏真菌感染还需要与白血病肝浸润、肝脏结核及肝转移瘤等鉴别。

总之,肝脏真菌感染CT表现具有一些特征性表现,且为无创性检查手段。只要临床和放射科医生加强对其认识,还是能够经CT检查来对肝脏真菌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可以通过CT复查来进行疗效评价。

[1]NaraS,SanoT,OjimaH,eta1.Livercryptococcosis manifesting as obstructive jaundice in a young immunocompetent man: report of a case[J].surg Today,2008,38 (3):271-274.

[2]Metser U,Haider MA,Dill-Macky M,et a1.Fungal liver Infection i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Depiction with Multiphasic Contrast-enhanced Helical CT[J]. Radiology,2005,235(1):97-105.

[3] Sauah S, Wan JY, Nguyen NP. et a1. Analysisof factors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chronic disseminated candidia is in patientswith acute leukemia in a non-bonemarrowtransplant setting: a follow up study[J].Cancer, 2001, 92(6): 1349-1353.

[4]周莺,李玉华,朱铭,等.儿童化疗后继发肝脾肾真菌感染的CT检查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5):517-519.

[5]高欣,陈九如.肝脓肿的CT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4,10(3): 170-174.

[6]张帆,张雪林,邱士军,等.CT对肝结核的诊断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 40(6):658-661.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4.040

R816.5

A

1671-0800(2014)04-0440-02

315040宁波,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

朱晓慧,Email:ssj137779 75496@163.com

猜你喜欢
低密度脓肿边缘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先进控制应用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