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探讨

2014-03-20 16:29曾丽娟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20期
关键词:儿科关怀人文

曾丽娟

(鄂州职业大学,湖北 鄂州 436000)

随着计划生育的成功推行和人们对儿童健康的高度关注,人们对儿科护士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儿科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由于儿科有其特殊性,患儿年龄小、认知有限,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尤其是患儿不能很好合作时,护士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引起患儿家属的投诉。因此,小儿护理较成人护理更为复杂,这就需要儿科护士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在关注患儿疾病的同时,也要关注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需要,关爱儿童、理解儿童、善于沟通。所以,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引入人文关怀理念对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1 认识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性

1.1 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

2006年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保证个体的身心健康与和谐状态。医学上的人文关怀亦称人性化服务,其核心思想是把人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1]。我国护理教育专家沈宁指出“护理专业的核心价值就是关心、尊重和帮助,护理教育应该充分体现出护理的人文关怀精神”[2]。

1.2 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儿科护理教学的需要

护理作为一门与人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的专业,要求护士既关注护理技术,又熟知人文知识,护理工作在本质上是充满关爱的服务。儿科护士要理解患儿、关爱患儿,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宽容、豁达、博爱,这样才能为患儿提供有感情、有内涵、有爱心的护理服务。所以,加强儿科护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是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根本需要,是护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 儿科护生人文关怀精神缺失的原因

2.1 家庭环境缺乏对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及长辈凡事优先替孩子着想,尽量减少孩子的社交和情感体验,忽视了孩子的道德教育,造成孩子“唯我独尊”的思想越来越严重,不懂得关心他人,与人沟通也存在很大问题,这是造成现代护生人文关怀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社会环境缺乏对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贫富差距日渐明显,人们注重对权力和利益的追逐,忽视了对人性的关怀。这种现象反映在护理专业上,就是只重视专业知识、技术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护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护生普遍对护理工作热情不高,特别是儿科护生,感觉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心理不平衡。

2.3 教师人文知识相对不足,引导不够

护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一毕业就走上讲台,几乎没有任何的临床工作经历,忽视临床锻炼的重要性,缺乏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交流,与临床脱节,对当今社会儿科护理的现状了解甚少,在教学过程中也只能依据教材理论“纸上谈兵”。此外,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教师对护生人文关怀精神缺失的行为(如随意放置婴儿模型、不爱惜模型、操作时动作粗暴等)没有及时纠正和正确引导。

3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理念的方法

3.1 更新观念,循序渐进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或者说是人文关怀[3]。人文精神提倡尊重生命,关爱人及人的思想感受,爱我们的家人以及爱我们周围的一切生命[4]。人文关怀精神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人文关怀精神并非只是简单地通过学习人文课程、听人文讲座、看人文书籍就能够养成的,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终身教化的过程。现代护理推行的整体护理理念的宗旨是:一切以人的健康为主导,人文关怀是其魅力所在。我们要注意培养护生乐观、豁达的心态,使其树立“病人至上”的护理服务意识,具备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美德。

3.2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

教师的思想、学识、人品直接影响着护生价值观的取向[5]。实施人文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言行举止等对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护理教师首先要有宽广的胸怀,要对护理工作有极大的热情,对人宽容,对护生负责,并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让护生生活在一个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学校也要经常为教师提供临床实践和人文素质教育相关知识学习及培训的机会,教师可通过亲身体验和加强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来拓宽自身知识面,以适应和提高医学人文教育。

3.3 在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护生内心深处对弱小者关爱和保护的意识。例如,在讲授生长发育这一内容时,可以给护生播放小儿发育过程的视频,以激发护生对儿童、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又如教师在抱婴儿模型时,应告诉护生因为婴儿的头部相对较大,颈肌无力,故抱婴儿时应特别注意保护其头部,并一边向护生讲解,一边用婴儿模型示范,动作正确轻柔,语言亲切;再如在用婴儿模型示教婴儿抚触时,也要体现出关爱,操作时要求环境温湿度适宜,注意保暖,面带微笑,动作轻柔,还要注意保护婴儿的关节。实训时指导护生认真练习,爱护模型。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习惯将逐渐养成。

3.4 定期安排赴社区及幼教机构服务的实践

为了拓宽护生的知识面,使其进一步了解小儿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教师可组织护生赴社区及幼教机构与婴幼儿亲密接触,让护生亲身体验照顾婴幼儿,在护理时想办法让他们配合,探索与婴幼儿家长有效的沟通方式,理解他们对婴幼儿健康的需求,宣教育儿知识。让护生从家长和孩子的现场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和护理技巧,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3.5 在临床实习中实践人文关怀理念

许多患儿的治疗主要靠静脉输液完成,静脉穿刺是最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在儿科护理实习前,要求护生练就过硬的静脉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从而尽量避免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躁情绪。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沟通,包括安慰和鼓励患儿、适度表扬、适当解释等。护生对患儿应多抚触、搂抱,善于用玩具使患儿愉悦;对稍大一些的儿童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心理方面的需求等调节护患关系。良好的沟通既体现了人文关怀,又减少了不必要的护患矛盾。

4 结语

人文关怀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当今社会,要充分发挥护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关怀理念。加强护生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是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良性接轨的必然要求,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换的有效保证,有利于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儿科护理教师应该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能为患儿及其家庭提供优质服务的21世纪高级护理人才,满足当代社会对儿科护士的需求,这也是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方向。

[1]肖细祝.如何融人文关怀理念于儿科护理教学[J].读写算,2013(32):23.

[2]沈宁.护理教育:有质量才有前途[J].中华护理教育,2006,3(4):185-186.

[3]史瑞芬,史宝欣.护士人文修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严火其,韩璞庚.德性与理性的历史变奏[J].人文杂志,2006(2):37-42.

[5]郝玉梅,郝玉芝.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教育的探讨[J].家庭护士,2006,4(20):49-50.■

猜你喜欢
儿科关怀人文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圆梦儿科大联合
人文社科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