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探析

2014-03-20 02:23爽马
文教资料 2014年10期
关键词:自主性艺术设计目标

张 爽马 涛

自主性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探析

张 爽马 涛

(烟台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5)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学生访谈为基础,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自主性问题进行了细致调研,并结合统计数据对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自主性 艺术设计教育 现状调研 现状分析

世纪之交的中国设计教育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从我国开设专业的数量统计看,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已经成为全国第三大学科门类。设计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属于艺术类考生,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存在下降的问题[1]。而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学习能力及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如果不具备这些素养,很大程度上将导致学业的失败。

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问卷及访谈的形式对艺术设计专业三个不同年级的162位学生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查。调查从课堂听课情况、课堂笔记记录情况、课后学习时间、专业书籍阅读五个方面展开,调研结果如图1所示。深蓝色、砖红色区域代表积极认真学习状态,紫色、绿色区域为消极懒散的学习状态。从数据看,由于课堂教学环节处于较强的教师监管之下,相对较认真,但仍有1/3的学生表现消极,虽然不尽如人意,但远比课下表现要好,学生在课外学习上存在严重的消极现象。从整体看,缺乏积极性和自主性是目前本专业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学习本应该是自主的行为,自主性是学习的本质属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学习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是学习自主性的三方面体现,是自主学习的三个基本特征。其中,自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自为性是自主学习的实质,自律性则是自主学习的保证。”[2]

图1

一、调研与数据统计

为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问题,对此展开了更深入的调研。通过与教师、学生的访谈,将后续调研因素设定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兴趣(对专业不喜欢、不了解、课程内容没有吸引力、教学方法不好、缺乏动力)、学习目标(就业压力大导致迷茫、择业方向不明确、缺少职业认识与规划、不看好专业前景)、学习能力(勤奋努力程度、缺乏学习指导、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外部环境(学风状况、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知识获取渠道、课外活动)。数据统计如图2所示,73%的受访学生认为学习兴趣因素对自主性影响较为直接,其次是学习目标因素为46%,认为外部环境影响了学习自主性的占38%,认为学习能力影响了自主性的占24%。对于每一个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统计如图2所示。

图2

二、问题分析与对策

1.学习兴趣因素对自主性影响最直接,其中缺乏学习动力、课程内容没有吸引力最具普遍性。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处于教师与家长的严管下,被动地接受学习是一种学习常态,而在大学里,所有严管的“枷锁”都得以释放,且“考上大学”的愿望得以实现,导致学习的直接动力和外在压力迅速消逝,学生变得无所适从,不太适应。再加上此时的专业与职业认知没有形成,学习动力缺乏自然成为困扰学习自主性的重要因素。这种现象在高年级有所好转,在调查中发现,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随着就业、考研的临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显著提高,很多受访学生甚至认为自己重新经历高考阶段,处在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最高的时期,就业压力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对于专业教师来说,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应该给予足够重视,54%的受访学生认为课程内容缺乏吸引力导致自己学习兴趣下降,38%的受访学生不太喜欢现有的一些课程教学方法。专业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与实际问题,加强沟通,及时改进和更新教学内容,适时进行合理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方面应该作为提高学生课堂兴趣、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应根据每门课的教学性质和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大有可为。

针对不了解和不喜欢专业的学生要着重加强引导,对专业背景、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就业状况等多方面予以详细解读,使之尽快了解所学专业,培养学习兴趣,树立信心。

2.目标的确立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影响巨大。如果方向得不到确立,何谈为之付出积极的努力?钱理群先生曾关切地指出:“现在年轻一代最大、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生活没有目标,中学阶段似乎有明确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现在,你们如愿以偿地成了大学生,在最初的兴奋过去以后,产生失去目标的迷茫。”[3]当升学的压力得到释放、就业的压力尚未真切显现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压抑的迷茫期,只有经过慎重地选择,重新确立目标之后,才会有新的开始。

导致学生迷茫的因素很多,其中就业压力大占受访学生的83%,面对压力,有的人选择奋起,有的人选择屈服,更多的人挣扎于痛苦的选择与游离摇摆之中。就业、创业、考研、考公务员、事业编、各种资格证、出国等选择诱惑着大家,面对每种机会,都舍不得放弃,反而导致没有集中精力攻克任何一个方向,特别从大三下学期开始,这种择业方向不明确的问题普遍困扰学生(占到受访学生的64%),东打一杆、西打一耙的人大有所在,生怕漏了什么。

77%的受访学生认为在确立学习目标上缺乏职业认识与规划,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不了解,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能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能有什么发展方向,甚至是工作性质、状态等情况,这些问题干扰了学习目标的确立。

在学习目标因素上,应该加强职业与就业教育。一方面,在强化专业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引导,积极创造各类专业实习、课外实践、校企合作的机会,使学生了解将来的职业状况,积极调整心态。另一方面,要多与学生沟通,加强疏导,帮学生理顺思路,及早确定目标与方向,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

3.应用有效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4%的受访学生认为自身学习能力较差影响了自主性与积极性,学习不得法,尽管努力但往往收效甚微。在大学里,方法与思路的培养远比知识传授更重要。在分项因素调查里,5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36%的学生认为缺乏有效的学习指导,不能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并予以调整。自学作为大学阶段的主要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强设计方法与程序方面的教育,授之以“渔”,培养树立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同时,近半数同学承认自身努力程度不够,学习太懒散,有待进一步加强自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4.加强学风整顿工作,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对强化学习自主性有很大的帮助。在学生群体中,除少数人具有清晰坚定的目标并为此付出努力外,其他都受到了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在与大一新生的访谈过程中发现,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高年级的学风、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影响,很少能保持高中时期的学习习惯。学风一旦不好,就会对整个年级甚至学院带来非常大的消极影响。

在教学资源方面,要强化知识获取渠道建设,图书、资料、电子期刊等多种信息资源要及时予以补充,及时更新和维护各类教学设备,加强实验室建设,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师资力量建设要考虑专业的长远发展,予以引进和培养,着力发挥现有师资的优势,合理安排课程任务。

另外,37%的学生反映课外活动较多,特别对于新生来讲,各种社团、学生会、团委、班委都有很多人选择尝试,杂事过多会分散学习的精力。

三、结语

学习自主性的提高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多方面协调努力。综上所述,应该从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能力培养、改善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协同共进,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从根本上说,外部环境的改善、学习能力与方法的培养,只是提高自主性的外因,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才是自主性学习的重点,发自内心的力量才能持久,才能取得丰硕成果。

从教学过程讲,可以根据调查结果有的放矢,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从调动与激发内在学习动力、掌握高效学习方法着手,有效改进课堂,设法提高课程教学的吸引力,设置多项驱动措施,如项目驱动、竞赛驱动、利益驱动、职业驱动、兴趣驱动等,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1]童慧明,膨胀与退化——中国设计教育的当代危机.装饰,2008.4.

[2]http://baike.so.com/doc/6108011.html.

[3]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4/01/c_12 2916385_3.htm钱理群:大学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和谐的人”.

2011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基于自主性的设计教育模式探讨》(编号:2011043)。(编号:C101)。

猜你喜欢
自主性艺术设计目标
《星.云.海》
《花月夜》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