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贯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目标设计探讨
——以物流管理专业《运输实务》课程目标设计为例

2014-03-20 02:23姜爱月
文教资料 2014年10期
关键词:分阶段课程目标实务

姜爱月

“五年一贯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目标设计探讨
——以物流管理专业《运输实务》课程目标设计为例

姜爱月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贵港 537100)

本文依据“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特点,以《运输实务》为例,探讨“五年一贯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目标的设计,并探讨以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以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为参照,结合区域行业人才层次需求,结合“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特征进行分阶段、一体化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

五年一贯制 中职教育 高职教育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它期望一定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素养等方面要达到的程度。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是课程设计的起点,它制约着课程设计的方向,规定着课程内容的构成和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性质。

一、“五年一贯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运输实务》课程目标设计的必要性

“五年一贯制”高职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实行的“2+2+1”分段教学,即2学年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课程学习,2学年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学习,1年顶岗实习的模式。“五年一贯制”高职模式是教育部为实现有效中职和高职职业教育衔接的举措之一。“五年一贯制”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完成2年中等职业教育后的学生,如果其成绩不符合高校对中职升高职的有关规定要求,或者学生不考虑进入对口高职院校继续深造,读完中职第三年后准予发中职毕业证。如果学生成绩符合高校对中职升高职的有关规定要求,并且愿意进入对口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第二年学习结束后进入对口高职院校学习。因此,“五年一贯制”模式的教育既关注前2年之后走向社会就业的学生,又着眼于2年之后进入高职继续深造的学生。依据“五年一贯制”本身的特点进行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有效实现“五年一贯制”教育的关键,而课程衔接,是有效实现中高职教育内涵衔接的核心。在课程衔接中,课程目标的设计是关键,它决定着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的衔接。对口招生的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应该遵循系统化统筹的理念,共同制定核心课程的协调发展的分阶段、一体化的课程目标。

二、“五年一贯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运输实务》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

课程目标的来源涉及学习者、社会、学科,以及生态等多方面,制约因素多。同时,它本身还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领域。课程目标的设计要紧紧围绕综合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这条主线,设计适应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分阶段、一体化的课程目标。

(一)以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设计分阶段、一体化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设计的起点是人才培养目标,“五年一贯制”高职与中职、三年制高职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五年一贯制”课程目标的设计既不能简单地套用三年制高职的课程标准,又不能简单地以三年制的人才培养目标来指导“五年一贯制”高职模式下的课程目标设计,而应该从系统论角度出发,依据科学合理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分阶段、一体化的课程目标。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界定了中职和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层次,规划指出:“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具有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从上述可知,在“五年一贯制”的中职阶段,更应注重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二)以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为参照,设计分阶段、一体化课程目标。

高职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高职主要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运输实务》课程目标要以职业标准、行业规范为参照。选择社会认可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利的国内职业资格证书和相关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如选择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托组织制订的,并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实施的 《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道路运输经理人从业资格》。分析职业资格标准中的技能考核内容和要求,把职业标准有机融合到课程目标中,科学确定课程目标,使学生在完成《运输实务》课程相关模块学习后即可达到相关阶段的职业资格要求,获得相应阶段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就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顺利进入相关行业和岗位。

(三)结合区域行业人才层次需求,设计分阶段、一体化课程目标。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要加强对区域性经济发展特点的研究,确立适应地方经济特点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符合地方经济发展人才层次需求的分阶段、一体化的课程目标,提高学生对地方经济发展及地方经济对人才层次能力需求的了解,使学生实现课程目标,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和能力。“广西人才网联系统2013年人才供求情况分析报告”显示,企业对录用的中专学历人才从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分别是:18%、16%、15.42%、13.91%,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企业录用的大专学历人才从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分别是:51%、49%、50.09%、50.22%,稳定在50%左右。这两组数据表明,在总体人才需求趋势上,随着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企业对人才需求在层次上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对于“五年一贯制”物流管理专业《运输实务》课程来说,如果只在中职阶段开设此课程,而高职阶段不开设本门课程,就会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一些专业技能的缺失。为此,需要依据企业对人才层次需求情况,确定分阶段的、一体化的课程目标,从而在后阶段进行较为深入的运输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运输综合决策能力。

(四)结合“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特征,设计分阶段、一体化课程目标。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与三年高职生相比,在文化基础、心智成熟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初中毕业时多半是学习成绩不够好。其中的原因既有自身主观努力不够的问题,更多的是家庭和社会的问题。从家庭影响来看,许多进入中职阶段就读的学生是离异、单亲或留守家庭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教养管得太少或管得不当,导致学生自小成绩较差、缺乏自信。从社会的原因来看,有些学生可能仅仅因为智力发育慢了半拍或学习的兴趣有些差异,就被当做另类看待,导致其成绩越来越差,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自信心越来越不足。虽然这些学生在初中毕业时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他们充满活力,没有太多的心理顾忌和思想羁绊,比较活泼更具创造性,有很大的可塑性。

因此,与三年制高职生的课程目标有所不同,在“五年一贯制”高职课程目标中,除了体现技能目标外,还应注重体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树立自信心的具体目标要求,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

三、“五年一贯制”高职模式下《运输实务》课程目标

对于“五年一贯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目标的设置,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原则,通过统筹分析,设置分阶段、一体化的课程目标,如下表所示。

“五年一贯制”高职的物流管理专业《运输实务》课程目标的设置内容

综上所述,“五年一贯制”高职要实现有效的课程内涵衔接,必须首先做好课程目标的有效衔接,从而合理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深化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凸显“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优势。

[1]陈维.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探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8).

[2]吴素平.“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英语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

猜你喜欢
分阶段课程目标实务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分阶段减少母猪限位栏的使用
有步骤,分阶段,有效实施高中英语写作训练
分阶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临床观察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