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与建筑立面绿化的探索

2014-03-20 06:51刘起霞
河南建材 2014年4期
关键词:廊道绿化道路

刘起霞 王 倩 邹 昕

河南工业大学(450001)

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与建筑立面绿化的探索

刘起霞 王 倩 邹 昕

河南工业大学(450001)

随着城市污染日益严重,郑州市“两环十七放射”的规划应运而生。这里从城市绿色廊道的作用、规划原则、特色建筑以及建筑立面绿化等方面做了详细论述,对人行步道、自行车道、公交港湾、绿岛加油站等公共建设设施为一体的绿色廊道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生态廊道;建筑立面;立体绿化;绿色建筑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的建筑物越来越密集,但是城市结构的调整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张也带来不少问题[1]。例如,土地价值的不断增长,侵占绿地的行为日趋严重;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扬尘和噪声等污染已成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现代城市面临的环境建设任务是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以植物为主要材料塑造景观,向城市输入绿色自然因素,建设城市园林。为此,郑州市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进行了“两环十七放射”的规划,即郑州市中心区域“环形加放射”快速路网体系。“两环”为现有的三环路、四环路。“十七放射”指从城区三环向外辐射的17条放射道路(见图1),分别是金水东路、商都路、机场高速、郑新路、中州大道南段及北段、大学南路、嵩山南路、郑密路、航海西路、中原西路、郑上路、化工路、科学大道、江山路、京广快速南延线及北延线。“两环十七放射”道路总长度365 km,是完善城市组团、产业集聚、新型社区和引领项目、发展经济、改善环境的重要基础设施,是郑州市重要的交通道路网和出入市口。

图1 郑州市“两环十七放射”示意图

在“两环十七放射”道路建设时,规划50 m内构建绿廊加漫步道体系,融入人行步道、自行车道、公交港湾、绿岛加油站等公建设施综合体,达到“公交进港湾,行走在中间,辅道在两边,休闲在林间”的交通景观效果(见图2)。这里就郑州市区城市绿色廊道的建设和道路两旁建筑立面绿化进行探索和研究。

图2 “公交进港湾,辅道在两边”的生态绿色廊道

1 郑州市城市道路绿化的现状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多年平均降水量640.9 mm。郑州市城市道路现状目前已经构建了与城市规划区空间布局结构相适应的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和促进了城市规划区的有序发展形成了以快速路为骨架,构建了带状棋盘式的道路网络;依托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发展了快速公共汽车系统,形成了城市规划区公共交通网络。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郑州市建成区域326 km2,共有各类道路737条。郑州市区道路绿化树种共有110种(含变种和变形),其中悬铃木大致占41.86%,泡桐占16.49%,毛白杨占10.67%,雪松占1.41%,槐树占17.62%,柳占3.79%,杨树类占2.65%,其他5.51%。主干道的绿化覆盖率比次干道低10个百分点左右,绿化树种比较贫乏。尤其是作行道树的乔木树种十分单调,现有树种大约40种。主要道路绿化植物中行道树多为法桐,占绿化道路总长度的40%以上,街道绿化色彩单调,缺乏变化。乡土植物应用不充分,地方特色不突出。大多数绿化树种的配置没有考虑到植物的叶色、花色及不同高度乔、灌木的逐层配置,因而缺乏季相变化和层次感。同时,道路建设与绿化建设不同步,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与道路绿化规划建设脱节,造成城市道路绿化规划滞后于城市规划。在制定城市规划时没有预留足够多的绿化用地,许多绿化规划根本无法达到预想效果。

2 城市绿色廊道的建设

城市绿色廊道是指城市内或城市周边绿色的狭长地带,兼具生态、休闲娱乐、文化和美学等功能。城市街道作为一个城市的骨架,其绿化不仅对城市的面貌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对于调节街道附近区域的温度、湿度,减低风速都有良好作用。因此,城市绿化不但要与城市的发展保持同步,还要对现有的绿化树种、绿化格局加以调整充实,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2]。

郑州市在城市绿色廊道建设过程中应突出植物的多样性,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群落模式。

2.1 绿色廊道建设的作用

自2014年1月1日起,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开始试发布PM2.5监测数据,可吸入颗粒物成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城市绿色廊道的建设不仅可有效吸附可吸入颗粒物,而且可以产生适宜的小气候。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道路上穿行的机动车辆日益增多,它们是道路上废气、噪声、尘土的主要流动源,行人和街道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街道上茂密高大的行道树、配置合理的绿带、建筑前庭绿地、街头绿地、广场等,对于调节道路附近的温度湿度减低风速、净化空气、减弱噪声、抗震防灾、杀菌等方面都具有显著效果。

2.1.1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中绿色廊道不仅形成了城市中的自然系统,而且为植物多样性保护、野生植物的迁移提供了保障;绿色廊道具有游憩功能,尤其是沿着小径、河流或以水为背景的绿色廊道;绿色廊道还具有文化、教育、经济功能,在形成优美风景的同时,还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

绿色廊道可以改善局部气候。由于绿色植物对阳光直射的阻挡和蒸腾散热作用,在夏季,绿化地区内气温较非绿化地区气候低3~5℃,冬季可增温2~4℃,比建筑物地区低10℃左右。据计算,绿地面积每增加1%,城市气温可降低0.1℃。绿地廊道可以净化空气,具有过滤的作用。大片的植物能降低风速,过滤空气中的一些污染物。绿色廊道可以降低噪声。噪声危害人体健康,污染城市环境。据统计,40 m宽的林带可以减少噪声10~15 dB,城市公园里成片树林可使噪声降低20~45 dB。没有树木的大街上,噪声要比树木葱郁的大街的噪声高5倍。绿色廊道可以保护水土。绿地有致密的地表覆盖层和地下树根层、草根层,因而有良好的固土作用。据报道,草类覆盖区泥土流失量只有裸露地区的1/4,每亩绿地平均比裸露土地多蓄水20 m3左右,有效提高了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1.2 组织交通

绿带廊道的直接功能大多是隔离作用,防止城市无节制地蔓延,控制城市形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绿色廊道一般用中央绿化隔离带将上、下行车辆分隔,用两条绿化带将快、慢车辆分隔,在人行道与慢车道之间又有行道树或人行道绿带将人、车分开。另外,在交通岛、立体交叉等处也有一定量的绿化。这些不同形式的绿化都起到组织交通、提高交通效率和行人的安全、缓解司机视疲劳的作用。在路口和转弯地段,特别是立体交叉的出入口,还常用树木作诱导视线的标志。

2.1.3 美化市容

街道绿化亦可衬托或强化城市建筑艺术面貌,在古建筑、现代建筑和不同风格人工造景之间形成缓冲。对有碍视线的建筑物、构筑物等还可以掩饰遮挡。生态廊道分布广、变化多样、种类众多,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也让人们欣赏到了不同特色的自然景观。植物是种植的自然物质,对街道所产生的景观效果是任何其他材料都不可替代的。柔和的线条、多样的色彩、丰富的季相变化和不断发育的生机与硬质人工构筑物的强烈对比所产生的不可言喻的美,美化了市容。

2.1.4 功能多样化的趋势

现代城市日益拥挤,车辆充塞道路、商业街人满为患,去有限的几座城市公园市民又受自由选择性、距离、时间等限制。而城市绿色廊道中的林荫道、街头绿地、广场、公建前庭绿地等可满足市民想拥有更多的、可自由选择的、舒适的活动空间的愿望。这些廊道中常设有亭、廊、椅、读报栏等,为市民提供休闲、散步、交往的场所和设施,成为城市中利用率较高的活动空间。城市街道绿化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注重对人在街道绿化空间里活动的环境心理和行为特殊性的研究,创造出不同性质、不同功能、各具特色的城市街道绿化空间,以适应市民的多样性要求。

2.2 郑州廊道绿色规划布局

城市绿色廊道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各城市的普遍重视。在规划、建设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就是要遵循生态规律,从城市生态环境整体出发,一方面应用园林设计的方法,注重在点与线、水平与垂直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注重人工植物生态群落的培植,并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街道总体景观相适应,使人们在有限的绿色空间中体会到由自然带来的自由、舒适和愉悦。另一方面,城市街道绿化要特别强调生态小环境的合理性,既要有充足的阳光和满足不同年龄、职业人群活动的场地和休息设施,又要有足够的绿量、合理而丰富的植物配置,才能为市民创造出宜人的生态环境。

基于上述原因,郑州市中心城区生态绿化结构布局的重点是“一环、三带、四楔、六链”:“一环”:即由黄河湿地保护区、连霍高速和贾鲁河生态防护林地、南部的水源保护地、南水北调干渠防护林带、京珠高速生态防护林带和西流湖—贾鲁河防护林带构成的环形生态隔离缓冲区;“三带”:即规划沿京广铁路、未来大道和东四环构建三条南北向的生态绿化廊道;“四楔”:即在城市的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建设四片由外部生态绿化环带渗入城市内部的楔形绿地;“六链”:即沿金水河、熊儿河、七里河、东风渠、须水河与邙山输水渠六条主要河渠两岸建设带状开放型绿地。“两环十七放射”就是在借鉴“绿道”概念基础上,结合郑州实际提出的新的道路绿化建设新模式。其基本思路是在城市“组团发展、廊道相连、生态隔离、宜居田园”的布局下,通过中心城区到县市、到新市镇、到乡村,用交通道路相连,两侧建设20~50 m的绿化廊道。廊道里建设有自行车道、人行步道、配置公交港湾,休闲驿站,达到交通、人行、绿化、生态的和谐统一。每个驿站按照“五个一”的标准进行建设,即一个能停10~20辆车的停车场、一个能容纳20~40人的休息场所、一个卫生间、一个便利店和一块指示牌。至2020年,郑州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森林覆盖率达到33.4%,绿地率达到45%,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4.9 m2左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 m2。

2.3 郑州城市道路绿化的原则

郑州城市道路格局的设计是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体现和展示城市的形象和个性,在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确定出清晰合理的道路格局,划分出明确的道路等级,有明确的方向性和方位的可判断性,明确各条道路在城市整体景观中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绿色廊道设计的整体性原则体现在每一条道路景观在设计时的总体考虑上,即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道路绿化、道路色彩、道路历史、道路文化等,避免将一条完整的道路变成一段段片段的堆砌和拼凑。

城市街道植物种类及配置方式直接影响着绿化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尊重自然,因地制宜;保护原生态、原产权、原居民及原民俗,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不破坏地质地貌,严格保护水体、山体和民居建筑,不占用农田耕地,不扩大土方挖填面积,不大拆大建,尽量减少硬地铺设。

绿色廊道选择树种是应该选择能适应当地生长环境、寿命长、移植时易成活、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种(多采用乡土树种);管理粗放、对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耐修剪、病虫害少、抗性强的树种;树干挺拔、树形端正、体形优美、树冠冠幅大、枝叶茂密、遮荫效果好的树种;要发芽展叶早、落叶晚而落叶期整齐的树种;要深根性的、无刺、花果无毒、无臭味、落果少、无飞毛的树种[3][4]。

2.4 特色廊道的设计

城市绿色廊道指城市生态环境中以植物绿化为主、基于自然或人工走廊形成的线状或带状景观,是具有生态功能的城市绿色景观空间类型。作为城市自然景观的必要“骨架”,绿色廊道建设能够为城市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内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5]。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应突出城市自身的形象特征。每个城市都有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地形和气候,城市居民有不同的观念、不同的生活习惯,在城市的整体形象建设时应该充分体现城市的这种个性。城市的绿色廊道应成为引导和展现不同城市历史文化氛围的风景线,成为展现一座城市文脉的绿色空间。

具有特色的街道绿化使市民产生归属感和亲近的欲望,可加强市民对整个城市的热爱和眷恋情结[6]。注重绿化景观的特色创造,摒弃那种单调乏味、盲目抄袭模仿的无个性、无生命力的作品。只有符合街景总体规划,满足交通安全功能需要,在环境协调、创造自然生态等方面反复琢磨、不断升华,遵循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才能产生既具地方、时代特色,又与市民生活紧密结合、有机交融的街道绿化景观[7-8]。

例如,郑州市中原西路是“两环十七放射”生态廊道中较为典型的路段,车行道两侧是以雪松与银杏组成的厚重竖形序列,高秆月季穿插点缀。公交港湾深入绿道深处,紧密连接休闲漫步道,保证城市公交与慢行系统的无缝衔接。慢步道内外侧进行高差处理,通过梯步连接产生丰富的竖向空间变化。长约4 km的三排银杏树林形成绿色屏风,将行车道与公交港湾隔离,车站紧邻大尺度树阵广场,为乘车人提供充足的林下休憩空间。两侧开阔的绿地内点置大规格景观石,人行步道居内,自行车道居外,两者互相分离,在花灌木与林阴树间穿行。绿地中采用透水性铺装,以景观小品、标志系统等文化载体,丰富场地的中原文化内涵。风能、太阳能等科技产品运用到市政配套设施中。整个道路景观呈现“大绿量、高密度、多节点、多景观”特色,打造成为名符其实的集“生态休闲、园林景观、中原文化、科技创新”于一体的林阴景观大道。

2.5 典型案例

绿色廊道可分为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和绿色河流廊道三种。郑州市的金水滨河公园就是绿色河流廊道的典型案例。金水河发源于郑州西南部金海水库(现名帝湖),自西南向东北穿城区,在金水区八里庙汇入东风渠。历史上,金水河也曾有过丰实的物产和迷人的风光,后来因管理不善,成了一条排污的臭水河。从1996年起,郑州市政府投资1.5亿元,历时一年多,彻底疏通了金水河底,加固河堤,分段种植树木花草,建成了一个拥有五大景区、11.3 km长的金水河滨河公园,隋河宋肆仿古建筑景点就是其中之一(见图3)。郑州人从此拥有了碧波清流,营造出集防洪、生态、景观、文化、游览于一体的城市生态景观走廊。

3 建筑立面绿化的设计

当绿色道路廊道建设面临大规模道路拆迁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建设成本问题,而且要从资源的角度慎重对待大拆大迁,那么原有道路两旁的建筑立面绿化不失为一种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好方法。建筑立面绿化中,以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最成功,其最大的特色是不占用城市土地,而且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绿化面积。对于亟需进行生态恢复而又缺乏生态恢复空间的城市来说,建筑立面绿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缓解城市用地不足,解决城市建筑和园林绿化用地的尖锐矛盾。

建筑立面绿化在国际上通俗定义为,一切脱离地气的种植技术,包括屋顶、露台、天台、阳台、墙体、地下车库顶部、立交桥等一切不与地面自然土壤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三维空间绿化。

建筑立面绿化利用植物的美学、生态学和能源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将植被与建筑的垂直界面相结合,达到绿化、美化及生态的目的。根据构成建筑外立面要素的不同,建筑外立面绿化包括建筑墙面绿化、立柱面绿化、横梁垂直面绿化、阳台绿化、窗台绿化等所有垂直或接近垂直的界面的绿化(见图4)。建筑立面绿化还能降温、隔热、隔声,减小城市热岛效应。

图3 金水河隋河宋肆仿古建筑景点

图4 建筑立面绿化

3.1 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可以理解为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城墙、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屋顶绿化与陆地造园植物种植的最大区别在于,屋顶绿化是把陆地造园的种植等园林工程搬到建(构)筑物上,种植土壤是人工合成堆筑的,并不与自然大地土壤相连。屋面的做法见图5。

图5 建筑屋面的具体做法

屋顶绿化选择植物的总体原则是:植株矮、根系浅的植物。高大的乔木根系深,树冠大,而屋顶上的风力大,土层薄,容易被风吹倒。若加厚土层,会增加重量,而且乔木发达的根系往往会深扎防水层而造成房屋渗漏。因此,屋顶绿化一般应选用比较低矮、根系较浅、耐旱、耐寒、耐瘠薄的植物。适合在中原地区屋顶生长的主要植物有景天属(佛甲草、垂盆草、凹叶景天、金叶景天)、藤本地被类(蔓长春花、油麻常春藤)、矮花灌木类(小叶扶芳藤)、灌木小乔木(南天竹、迎春花)等。

3.2 垂直墙面绿化

垂直绿化是指利用植物材料沿着建筑立面或其他建筑表面攀附(如地锦、五叶地锦、紫藤、金银花、凌霄、络石、常春藤、扶芳藤、绿萝等)、固定、贴植(在墙面上铺贴植物生长基质或模块)和垂吊等形式形成垂直面的绿化(见图6)。

图6 垂直墙面绿化

无辅助物型地面种植是最简单的一种建筑立面绿化方法。在建筑周围有裸露的自然土壤的情况下,直接种植攀援植物即可完成绿化。为防止人为践踏,可在离墙基30~50 cm处砌高25~35 cm的护坎,形成一个种植槽,将植物种于槽内。在建筑周围有散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跨散水种植、破散水种植和散水上种植槽种植的形式。

辅助支撑型地面种植是在墙外侧独立放置或在墙面安装条状或网状支撑物,使卷须类、缠绕类或钩刺类的攀援植物能够借助支撑来绿化墙面。可供选择的辅助支撑物种类繁多,可以是硬质的金属网架、木质格栅、细混凝土柱等,也可以是软质的铁丝、钢索、塑料绳等。辅助支撑物以恰当的形式设计还可以丰富建筑立面,同植被一起共同美化建筑。

3.3 空间绿化

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同时除了室内热舒适度、室内声环境、室内空气质量等达到标准以外,还采取过渡空间与中庭的处理方法,平衡建筑硬件和组成部分的无机性,从而达到平衡的生态系统,为建筑提供了遮阳、紧急疏散空间。更人性化的环境使人走出封闭的办公环境后,直接体验外部环境,欣赏景色。

4 结语

1)加强绿色廊道建设是城市发展的趋势,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也有美化环境、体现文化特色的作用。2)建筑立面绿化具有拓展绿地和美化环境双重功效,顺应未来绿化的发展趋势,节约占地,缓解扩路带来的压力。

[1]孟伟庆,李洪远,朱琳,等.城市绿化的发展思路[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4:8~10.

[2]陈爱华,叶文.城市绿色廊道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湖北林业科技,2012,3:65~69.

[3]王磊,周晓芳,张俊艳,等.保定市绿色廊道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研究,2011,39:9936~9939.

[4]菅文娜,于娜.西安市接到路滑景观的现状分析及评价[J].安徽农业科技,2008,36:4502~4519.

[5]邓毛颖.增城市路道规划与见着机制研究[J].规划师,2011, 3:111~115.

[6]张军洁,任乃鑫,刘伟.提升接头绿地吸引力,营造城市绿色空间[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4~27.

[7]林青.试论城市街道绿化形式的发展[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9:274~277.

[8]尤川宝,刘帆.居家环境美化和建筑立面绿化[J].山西建筑, 2009,11:339~340.

猜你喜欢
廊道绿化道路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