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2014-03-20 08:56李秋华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4年3期

李秋华

高考文言文选材源于课外,翻译题分值大,考生失分较多。因此掌握解题技巧,培养解题能力仍然显得非常重要。

如何提高考生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能力呢?

一、以题知文

“题源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作为“题源”的文言文语段,多出自教材之外的所谓“正史”的二十四史,所选文章往往一般不是节选其中一个现成的片断,而是缀联写人叙事纪传体史传文的若干片断而形成的一篇相对完整的文段。为了能体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检测目标,文言文试题重点考查迁移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因此,作为检测文言文阅读的试题本身,往往会包含着对文章理解的众多信息,而成为阅读文章的重要手段。如2011年全国卷(课标版)文言文语段选自《宋史·何灌传》,短文不足600字,而关涉的人物和事件却很多。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认知,需要考生对试题的题干和选项加以关注。如第6题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其选项的内容就涉及到考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选项C把“灌亦望风迎溃”理解为“何灌阻止溃退未成”,而文章的事实是何灌并没有阻止溃退,而是望风溃败。四个选项以“筛选信息”的方式联系起文章的内容,为读懂这篇短文设定了辨认的方向,或者说作出了内容提示。

如果说知识储备是形成能力的基础的话,就解答高考文言文试题而言,则应该以解答能力题为基础,进而完成知识题的求解。以题知文,知文索解,这正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求解的基本方法。

二、文意索解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什么人做(说)、怎样做(说),对谁做(说)等等,都是前后照应、相互制约、通过不同的方式发生联系的,这些联系的方式有条件因果、承接延续、描述例解、手段目的、同位互注等。它们为推断文意提供了线索,成为文意题求解的重要途径。

以2011年全国卷(课标版)第5题为例,来说明如何通过索解推断文意来完成文言文阅读能力题。第5题题干的关键词是何灌“行事有成”,提供的例句是: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6个句子中,①句表明敌人还是侵犯了边境;②句说的是有时而非全部的情形;④句是奏章的内容,“愿”字表明只是一种请求,而非实际的行为。这3个句子与题干关键词“行事有成”相悖逆,成为判断正确选项、索解文意的最直接因素。

三、语法定位

对于文言知识题而言,准确答题必须掌握包含三个层次的知识模式:第一层次是分析语法结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相对固定的位置以及相互搭配关系;第二层次是分析主要词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等)与语法结构成分的对应关系;第三层次是以现代汉语为参照,分析文言实词的词类与语法结构成分的对应关系。出现破例的情况,有实词的词类活用、文言虚词用法上的灵活性和多变性,以及文言句式上的特殊句式。

即使是文言文翻译题,运用三个层次的知识模式来答题,难以驾驭的语言操作也会变得有章可寻。比如2011年全国卷(大纲版)翻译句子“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运用第一层次知识模式划分好句子的结构关系:【鼎】至,【鼎】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鼎】【使】列部肃清。运用第二层次知识模式明确这是一个连谓式的复句,涉及熊鼎的动作行为和结果。运用第三层次知识模式判断“有司数十辈”是定语后置句。答案: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数十个官员,使各个部门安定清平。

四、词义推断

在文言文阅读测试中,善于推断实词词义,既是明确文章大意的有效阅读方法,也是解答词义试题的有效解题方法。

1.可以利用汉字形、音、义的联系推断词义。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如全国卷(课标版)“辽人常越境而汲”一句中“汲”的意义。“汲”的义符为“水”,联系下文“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取水”的意思。

2.可以利用语法特点来推断词义。汉语的语法是有规律可行的,根据语法推断词义,往往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全国卷(大纲版)“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一句中,“长”放在“龙溪书院”前,处在谓语位置上,很显然,“长”字应作动词。结合上下文考虑,“长”应该是“执掌”的意思。

3.利用成语来推断词义。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掌握了不少成语,可利用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如全国卷(课标版)“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中的“彻”与成语“严寒彻骨”的“彻”意义是否相同呢?我们可借助成语“严寒彻骨”由“彻”的意义去试解,可推断出解释为“穿透”之意。

4.可以利用文言句法的特点推断词义。古人行文,往往采用一些字数同、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各句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意思相关的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知未知的词性、词义。这种方法在实践中既简单易行,又准确可靠。

五、落实关键字

文言文翻译题是主观题,卷面只给出被译句,内容完全靠学生自己翻译,所以解答翻译题有一定的难度。以往高考中,该小题的得分率普遍较低,考生应提高警惕。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既要落实实词的意义,不能忽略虚词的存在,还要组织合理的语言顺序。翻译句子时,考生要学会如何从句中拎出关键词,这将直接关系到答题的评分。而对于这一点,很多考生由于文化积累和知识面的限制,难以准确把握,这就要求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即不要放过对每一个实词的注译,这样才不至于丢分。2011年全国卷(大纲版)翻译“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一句,评分标准就有这样的要求:译出大意给3分,“裘帽”、“复遣”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全国卷(课标版)翻译“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要注意“乞入见、控守、西隅”的翻译,补充出“不许”的省略和整句句意。这样的要求体现了关键字落实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