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私人记录看清朝是怎样垮掉的

2014-03-22 22:50傅国涌
中外文摘 2014年4期
关键词:革命党人水灾彗星

有人说,腐败断送了大清王朝。但在我(学者傅国涌)看来,倘若仅仅是腐败,无法让清王朝一夜之间垮台:那些腐败只是上层的腐败,并没有深入社会的细胞,没有深入社会的肌体、骨髓。那么,清王朝到底是怎样垮台的呢?傅国涌在多年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比较刻意搜集辛亥时代非革命党人的日记等私人记录,尤其是寻找王公大臣、一般官员、士绅、普通学生、士兵的日记和书信……无数双“眼睛”合在一起所看到的情形,大致上是一个比较接近历史真相的晚清。

人心思变

清末,人心思变,切入点是天变异象。辛亥年春天和武昌起义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到处都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彗星现,刀兵见”;“彗星现,朝代变”。为此,当时还是小学生的郁达夫常常半夜跟着大人起来到富春江边去看传说中的彗星,结果什么也没有看到。但其他人看到了,后来到台湾做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长的郭廷以,他早年在河南就看到了。当时只有9岁的作家丁玲在湖南常德看到了彗星,还有好多个那个时代的人在北京也看到了,之后,有人在日记里清楚记下了什么时辰、在北京什么地方看到了彗星划落,很确切。

那时候,民间开始流行两本书——《烧饼歌》和《推背图》。《烧饼歌》里有一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要说中国人在这方面的解读能力超强,他们解释为什么叫“九十九”,因为一百减掉一等于九十九,“百”减掉“一”是一个“白”字,于是,清朝垮台前后大部分地方举的不是青天白日旗,也不是五色旗、十八星旗,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大部分地方打的都是白旗。

浙江人“抢米”

从这样的开篇转入当时真实的危机,我发现一百年前的中国群体性事件特别多,到处都在发生群体性事件,不是这儿出事就是那儿出事。这个问题刚摁下,那个问题就浮出来,没有平息的时候。就在那时,出现了必须“变”的具体问题,即粮食问题。

在我看来,大清朝之所以在1911年垮台,而不是在另外一个日子垮台,最直接的原因是粮荒。当时,中国很多省份都出现了粮荒,就连江浙鱼米之乡、历代富庶之地都出现了“抢米”事件。

浙江人“抢米”以往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有幸从徐志摩的日记里看到了有关这一记载:有一天,徐志摩去看电影,到了电影院门口,他发现那里乱哄哄的,连警察也来了。原来,电影院隔壁的一家米店遭人哄抢。最后,他电影没看成,回到学校后就把这一幕见闻详细记录了下来。在杭州这种地方都开始抢米了,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为什么会有粮食危机?因为水灾。辛亥年之前的六七年,湖北、湖南年年水灾,一到夏天逢雨即灾。如果仅仅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水灾,黄河流域、珠江流域、黑龙江流域有收成的话,还可以调剂一下。但到了1910年和1911年,天不如愿,或者说天不如爱新觉罗愿,非得让全国都有水灾,这一场场雨下下来,可就把清王朝给冲垮了。

山东巡抚孙宝琦不断发电报向朝廷告急要求调粮食,此外河北告急,广东告急,江浙、安徽、两湖、江西更是重灾区,除了西南地区,全国都饱受水灾之苦,还有粮食可调吗?老百姓还能吃到饭吗?那时,仅长江流域的饥民就达数百万人,所以辜鸿铭曾写信给上海的《字林西报》说:坚决反对革命。为什么?因为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还算比较文明,但长江流域还有数百万嗷嗷待哺的饥民,如果革命把这几百万人卷过来以后,就难保文明了。

此外,英国的使节、在华商务人员、传教士都以他们的眼睛看到了中国存在的问题,他们在日记或回忆录里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这场革命如果变成一场农民暴动,即一场农民要求改善生存处境的暴动,那将是恐怖的。所以他们宁愿让受过教育的革命党人和同样受过老式教育和新式教育的袁世凯那样的人来主导这场革命,因为这些人无论如何受过一些教育,有底线,至少比嗷嗷待哺的饥民靠谱。

大清朝一方面要应付革命党人的挑战,另一方面要救济灾民,这是当时中国的现实。如果没有水灾导致粮食价格急剧攀升,大批百姓流离失所,饥不择食,那么这场革命即使发生也很可能只是一场流产的小规模的革命党人兵变而已,不会成气候。从这个层面来说,如果不是遇上水灾和粮荒的问题,这场革命会不会变成一场载入史册的可以大篇幅书写的革命还是个未知数。

王公贵族的第一反应是排队取钱

辛亥革命发生后,那些已经捞得脑满肠肥的王公贵族们在想些什么?我们一般最直接的反应是:他们当然愿意捍卫他们的江山,因为这个江山是他们祖祖辈辈的,也是他们自己的,他们能够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为了这样的利益他们愿意用生命进行捍卫。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当这场革命仅在武昌发生还没有影响全国的时候,本应跟王朝“同呼吸,共命运”的地方大吏毅然抛弃了这个王朝,他们的第一选择是逃跑,几乎没有人愿意跟清王朝共患难。第一个仓皇出逃的是湖广总督瑞潋,接下来是湖南官员逃走,江西官员逃走,云南官员逃走,贵州官员逃走,陕西官员逃走……死得比较像样、比较壮烈的封疆大吏,我个人比较欣赏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到任才22天的山西巡抚陆钟琦(汉人)。当革命党人冲进来的时候,他们问陆钟琦是愿意为满清卖命,还是为汉人效忠?陆钟琦说,不要说,朝我打吧。结果,他全家都被打死了。在历史的关头,在生死关头,一个人敢用生命这样说,就凭这句话,无论他处于什么立场,我们都应该对他竖大拇指。

在我看来,心甘情愿为清朝而战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升允,但他实在是太孤立了,不足以来概括所有官员。升允本来是陕甘总督,辛亥革命发生时他已经告老还乡,但因为革命的发生,他仓促逃出西安,前往兰州召集兵马,那时候他还没有官职就杀回来,后来朝廷给了他一个陕西巡抚的职务。当时,西安被占领了,人家都不愿来,只有他愿意当这个陕西巡抚,愿意为大清王朝垂死一战,战到1912年退位诏书颁布之后,他还战斗了很久,就是不认可共和。虽然我不认同他的帝制观念,但我认同他的人格力量,一个人从一而终,坚守自己的信念、立场和选择,无论站在哪一方面都是一条汉子。

地方官员如此不堪,那么王公大臣都干什么去了?王公大臣的第一反应就是到银行、钱庄排队取钱,或把钱兑换成黄金、白银,或转存到英国人的银行。光是庆亲王奕勖一家,有人说他一天就取出几百万两白银,他一带头,所有的王公贵族都去取钱。北京城的老百姓一看觉得不对劲,也都纷纷去银行排队取钱,不出一两天,银行、钱庄就纷纷关门了。很快,全国各大城市都陆续出现“银荒”,由于挤兑现象严重,几乎所有的钱庄都无法撑下去了,这就酿成了金融危机。粮食危机的后面是金融危机,就凭这两个危机,大清朝能不垮吗?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立时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以“体面”的方式宣布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康有为的祖坟

李鸿章任两广总督时,唐绍仪曾在其幕府。有一天,李鸿章收到上谕,要他铲毁康有为、梁启超两家的祖坟。李问幕僚们应如何处理,唐绍仪道:“若株连及党人祖坟,似太残忍,尤碍各国观瞻,还请傅相三思。”李鸿章正色道:“你好大的胆,反抗皇上谕旨,不是大逆不道吗?”唐绍仪立即转身离开。李暗中命儿子李经方留住唐绍仪,晚上一起用膳。李鸿章对唐道:“少年人脾气真大!尔当吾子及众人前批评皇上谕旨,岂非教人犯上?吾因此不能不教训几句,其实我对铲除康梁祖坟,亦不以为然,尔何必多虑?”后来李鸿章命人随意铲除了一些无主坟墓,向清延复命。康、梁后来得知此事,都很感激唐绍仪。

猜你喜欢
革命党人水灾彗星
出发!炸掉那颗彗星
必备!欧洲居民水灾应对指南
彗星
疫情、水灾期间效益不减反增,这家动保企业到底如何做到的?
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怎么办
另类审问之“求你别死”
商人为何与革命对立
革命的帽子
菲律宾遭遇水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