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区121例过敏性疾病患儿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2014-03-22 12:03朋张琳李珊珊金涂彩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过敏原湿疹霉菌

秦 朋张 琳李珊珊金 玲∗涂彩霞

·短篇论著·

大连地区121例过敏性疾病患儿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秦 朋1张 琳2李珊珊2金 玲2∗涂彩霞2

目的: 确定大连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的种类。方法: 对121例过敏性疾病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 检测阳性率为76%(92例);居于前5位的过敏原为粉尘螨(47.9%)、屋尘螨(45.5%)、须发癣菌(29.8%)、霉菌II(28.1%)和霉菌I(24.8%)。结论: 吸入性过敏原为大连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主要致敏原。

过敏性疾病; 儿童; 皮肤点刺试验; 变应原

目前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疾病,1对患儿的生活、学习、成长造成严重影响。该类疾病病因复杂,儿童过敏性疾病更是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率及复发率高等特点,2因此明确患儿致敏原并尽量避免接触,对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诊治及预防具有重要的价值。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由于操作简单方便、快速、准确、安全、可重复操作等优点,目前已在临床尤其是儿科广泛应用。我科门诊自2006年9月至2009年8月对121例过敏性疾病患儿进行了皮肤点刺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06年9月至2009年8月就诊于我科门诊的患儿共121例,其中男性患儿72例,女性患儿49例,男女之比1.47∶1;年龄1~14岁,平均9.46岁。初步诊断:荨麻疹35例(28.9%);皮炎34例(28%);湿疹30例(24.8%);过敏性鼻炎12例(10%);哮喘4例(3.3%);特应性皮炎3例(2.5%);过敏性结膜炎2例(1.7%);过敏性紫癜1例(0.8%)。

入选标准:年龄大于1岁;可配合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前臂屈侧皮肤完好;3天内均未服用抗组胺药物,1周内未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2周内未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排除标准:患有全身广泛性皮炎或皮肤损害者;2周内曾发生严重的全身过敏性疾病者;患严重的皮肤划痕症者;高热、剧痛、严重创伤、手术后者。

1.2 材料 采用德国默克AllergoPharma公司生产的点刺针和点刺液。变应原点刺液包括:吸入性过敏原点刺液10种,食入性过敏原点刺液19种,阳性对照液(组胺1.7 g/L)、阴性对照液(生理盐水)。

1.3 方法 选择前臂屈侧皮肤作为点刺部位。用75%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后按以上顺序滴点刺液于皮肤上,两点间距离大于2 cm,并以点刺针通过点刺液垂直轻刺皮肤以不出血为度,若无不适反应,20~30 min后,以无菌纱布拭去点刺液,并依据判断标准记录结果。结果判断标准:点刺液所致红斑、风团面积与组胺所致红斑、风团面积相似记“+++”,示强阳性;较组胺小记“+”、“++”,示阳性;较组胺大记“++++”,示极强阳性;与阴性对照相同记“-”,示阴性。阳性反应显示患者对受试物过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以样本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过敏原阳性率 本组患儿121例,其中出现1种以上阳性反应的92例,占76%;出现3种以上阳性反应的70例,占57.8%;出现10种以上阳性反应的13例,占10.7%;全部阴性的29例,占24%。

2.2 吸入性与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 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63,P<0.05)。见表1。

表1 吸入性过敏原与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结果

2.3 常见过敏原阳性率 吸入性过敏原主要为粉尘螨(47.9%),屋尘螨(45.5%),须发癣菌(29.8%),霉菌II(烟曲霉、蜂毛霉菌、特异青霉、芽霉菌属、黑色根霉菌属、SerPula lacrymans)(28.1%),霉菌I(交链孢菌属、葡萄孢属、多主支孢属、新月弯孢属、串珠镰孢属、蠕孢属)(24.8%),乳胶类(16.5%),干草尘埃(14%),羽毛(9.9%),悬铃木属及刺槐(5%);食入性过敏原主要为蚌类(19.8%),虾类(15.7%),河鱼类、番茄(14.9%),干辣椒、鸡肉(10.7%),小麦粉、羊肉(9.1%),鸡蛋、海鱼类、牛肉、桃子、欧芹(8.3%),香菜、柑橘(7.4%),牛奶类、猪肉、比目鱼(5.8%),花生(5%)。

2.4 性别差异 男性患儿55例(76.4%)出现阳性反应;女性患儿37例(75.5%)出现阳性反应。由此可见男性患儿阳性率略高于女性患儿,但两者无显著差异(χ2=0.012,P>0.05)。女性患儿干草尘埃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χ2=4.811,P<0.05)。

2.5 年龄分布 将患儿按年龄分为两组,其中≤5岁组12例,SPT至少一项为阳性者9例(75%);>5岁组109例,SPT至少一项为阳性者83例(76.1%)。两组之间阳性率亦无显著差异(χ2=0.008,P>0.05)。牛奶类阳性率≤5岁组明显高于>5岁组(χ2=9.024,P<0.05)。

2.6 季节差异 按患儿就诊时间分为4组:春季组(3~5月)18例,阳性15例,占83.33%;夏季组(6~8月)40例,阳性30例,占75%;秋季组(9~11月)25例,阳性20例,占80%;冬季组(12~2月)38例,阳性27例,占71.05%。4组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χ2=1.283,P>0.05)。乳胶类、番茄、干辣椒、鸡肉、小麦粉、欧芹、香菜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乳胶类的阳性率在夏季最高;番茄、鸡肉、小麦粉、欧芹的阳性率春季明显高于其他三季;干辣椒、香菜的阳性率春秋季明显高于夏冬季。其余22种过敏原4组间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7 常见过敏性皮肤病过敏原阳性率 121例患儿中有99例患有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按疾病的性质分为皮炎组、荨麻疹组和湿疹组。荨麻疹组患儿过敏原阳性率高于皮炎组和湿疹组,且明显高于湿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7,P<0.05)。见表3。干草尘埃阳性率荨麻疹组及湿疹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高于皮炎组(P<0.01);干辣椒和小麦粉阳性率皮炎组和湿疹组相当,皆高于荨麻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季节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阳性结果比较

表3 3种过敏性皮肤病过敏原阳性结果比较

2.8 有无过敏性鼻炎及过敏性哮喘病史患儿过敏原阳性率 将上述99例患儿按是否有过敏性鼻炎或(和)哮喘病史分为两组,其中单纯性皮肤损害组77例,出现阳性反应55例(71.4%);伴鼻炎哮喘组22例,出现阳性反应21例(95.5%);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5.538,P<0.05)。伴鼻炎哮喘组的患儿对粉尘螨、屋尘螨、须发癣菌、霉菌II、蚌类、干辣椒、小麦粉、鸡蛋、海鱼类、柑橘、花生过敏原呈阳性反应且明显高于单纯皮肤损害组(P<0.05)。见表5。

表4 各种过敏原阳性结果比较

3 讨论

本组121例患儿过敏原阳性结果与皮蕾等3报道的广州地区儿童2种以上过敏原的阳性率(66.1%)相一致,其原因可能与过敏性疾病患儿自身血清中IgE抗体水平升高,肥大细胞及嗜碱粒细胞中各种生物活性介质在体内处于活化状态有关;也可能与交叉反应有关。故尽早控制患儿的过敏状态,以期减小增加新过敏原的几率。

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说明大连地区儿童过敏途径主要以呼吸道为主。尘螨在本组结果中占据首位,这与中国过敏性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联盟(CARRAD)及我国其他地区文献报道一致。4-6尘螨适宜在高温高湿的环境生长,其在环境中的密度越高,诱发过敏性疾病的几率越大。7须发癣菌常见于猫、狗、兔等宠物皮毛上。本组患儿皮肤点刺试验中出现高阳性率,可能与儿童卫生意识薄弱且喜欢与宠物亲密接触有关。大连市为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季风气候,春夏季多雨,温度升高,尘螨及霉菌大量生长繁殖;大连绿化率高达42.8%,秋冬季大量的枯叶和干草也成为霉菌的天然培养基。故霉菌的阳性率在本组结果中居于第4位。由此,提示大连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注意保持空间的空气干燥流通,禁止饲养宠物,避免易过敏儿童在树林里玩耍散步,尽量降低接触致敏原的几率。

表5 有无过敏性鼻炎及过敏性哮喘病史患儿过敏原阳性结果比较

蚌类(19.8%)、虾类(15.7%)、河鱼类(14.9%)为本组过敏性疾病儿童主要的食物过敏原,这与南京地区8调查结果(前三位:牛肉、羊肉、牛奶)不同,说明不同地区因饮食结构不同,主要食物过敏原存在差异。≤5岁组中牛奶类阳性率明显>5岁组,这与Hϕst等9研究的对牛奶过敏患儿56%在1岁时、70%在2岁时、87%在3岁时产生耐受的结果相符。原因可能为较小儿童胃肠道黏膜尚未发育完全,通透性高,食物中的过敏原易进入到体液,诱导过敏反应。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有观点认为部分患儿长时间严格忌食过敏性食物,会导致营养失衡,影响正常生长发育。Mofidi10调查指出,1~9岁的食物过敏患儿有67%对于钙、铁、锌、维生素D、维生素E的摄入量小于营养补充的每日建议量(RDA),故临床医生应指导患儿家长正确认识食物过敏,严格回避过敏食物的同时,尽量寻找营养替代品,满足患儿的营养需求。

女性患儿干草尘埃SPT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中年龄对于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原的影响无显著差别,这与其他文献报道不同,6,11可能与本组≤5岁的患儿例数过少,且平均年龄(3.8岁)偏大有关。

患儿过敏原阳性率在四季的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叶彩霞等12在海口的调查结果不同,可能与不同地区纬度差异有关。乳胶类在夏季的阳性率最高;番茄、鸡肉、小麦粉、欧芹春季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三季;干辣椒、香菜春秋季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夏冬季。此结果提示医务人员及家长,在不同的季节应注意避免患儿接触相应的过敏原,积极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荨麻疹组SPT阳性率较高可能与其发病机制主要为I型变态反应有关,李燕春等13对荨麻疹患者进行SPT的阳性率达85%以上。皮炎、湿疹多数为IV型变态反应引起,斑贴试验是其经典诊断方法,但部分湿疹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可伴随总IgE水平的升高,对吸入性和食入性变应原产生致敏反应。从本组结果也可看出部分皮炎、湿疹患儿存在多种吸入性或食入性过敏原阳性反应,且干辣椒和小麦粉更易引起皮炎和湿疹,干草尘埃更易引起荨麻疹及湿疹。

本组病例中,16.2%的患儿伴有过敏性鼻炎,10.1%的患儿伴有哮喘,这些伴有过敏性鼻炎或(和)哮喘患儿的SPT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性皮肤损害组。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发病机制均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患有这两种疾病的患儿体内总IgE和特异性IgE水平增高,各种炎症分子处于更积极的状态。有过敏性鼻炎或(和)哮喘病史的患儿对粉尘螨、屋尘螨、须发癣菌、霉菌II、蚌类、干辣椒、小麦粉、鸡蛋、海鱼类、柑橘、花生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皮肤损害的患儿。

1Suh M,Kim HH,Sohn MH,etal.Prevalence of Allergic Diseases among Korean School-age Children:A Nationwide Cross-Sectional Questionnaire Study.JKorean Med Sci,2011,26(3): 332-338.

2王永午.现代小儿免疫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92-94.

3皮蕾,刘海英,刘云锋,等.广州地区1136例过敏患儿常见过敏原分布及尘螨交叉反应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 51-54.

4 Li J,Sun B,Huang Y,et a1.China alliance of research on respiratory allergic disease(CARRAD),amultieenter study assessing the prevalence of sensitizations in patientswith asthma and/ or rhinitis in China.Allergy,2009,64(7):1083-1092.

5陈戟,刘晓依.451例湿疹患儿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10,28(11):1054-1057.

6张艳红,薛慧.特应性皮炎167例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5):427-248.

7 Platts-Mills TA,Thomas WR,Aalberse RC,et al.DUST mite allergens and asthma:report ofa second internationalwork shop. JAllergy Clin Immunol,1992,89:1046-1060.

8刘红霞,赵德育,张广毓,等.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原检测230例临床分析.江苏医药,2010,36(8):953-954.

9Hϕst A,Halken S.A prospective study of cow milk allergy in Danish infants during the first 3 years of life.Clinical course in relation to clinical and immunological type of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Allergy,1990,45(8):587-596.

10Mofidi S.Nutritionalmanagement of pediatric food hypersensitivity.Pediatrics,2003,111(6 Pt3):1645-1653.

11吴英,艾涛.成都地区28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检测结果分析.四川医学,2011,32(3):310-312.

12叶彩霞,孟雅杰,何聪慧,等.海口地区过敏性鼻炎并哮喘患儿过敏原分布及临床意义.武警医学,2011,22(5):401-403.

13李燕春,吴彩霞,张豁达.深圳地区荨麻疹湿疹变应原检测及脱敏治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9):751-752.

(收稿:2012-09-04 修回:2012-10-08)

Analysis of allergens among 121 children w ith allergic diseases in Dalian

QIN Peng,ZHANG Lin,LIShan-shan,etal.DepartmentofDermatology,The 7th Hospital ofShenyang,Shenyang,110000

Objective:To determine allergens among 121 children with allergic diseases in Dalian.Methods:Skin prick test(SPT)was performed for 121 children with allergic diseases.Results:The positivity rate of the testwas 76%(92 patients).The top five allergenswere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47.9%),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45.5%),trichophytonmentagrophytes(29.8%),moulds II(28.1%)andmoulds I (24.8%).Conclusion:Inhaling allergens are dominated in children with allergic diseases in Dalian.

allergic disease;children;skin prick test;allergens

1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沈阳,110000

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皮肤科,大连,116027

∗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过敏原湿疹霉菌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过敏原检测靠谱吗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过敏原检测真的准确吗
总有过敏、湿疹,可能是太讲究卫生惹的祸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过敏原检测到底准不准确
早期霉变纸币霉菌分离与鉴定研究
关于过敏性皮肤病的过敏原检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