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震视图的临床应用

2014-03-22 08:47关庆捷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眼震变温前庭

关庆捷,曲 慧,郭 燕

(大连医科大学 附属第二医院 耳鼻喉科,辽宁 大连116027)

眼震视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是一种利用数字视频技术监测和记录眼震的方法[1]。前庭系的周围性、中枢性病变及某些眼病能引起眼震,利用VNG 采集、记录眼震图形,再将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2],可以为前庭系病变的诊断、定位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与传统眼震电图通过记录角膜-视网膜电位差间接反映眼震的情况相比,更加方便直观,采集精度高,信号稳定。唯一的缺点是不能记录闭眼时的眼震情况。

1 VNG 在前庭中枢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邓晓玲等[3]认为VNG 的改变与内耳供血不足有关。通过对54 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VNG 的检查,分析其结果发现74.1%的患者前庭中枢功能异常,5.5%的患者为周围性前庭功能异常,5.5%的患者周围和中枢功能均异常。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VNG 的检查中有很高的阳性率,因此可作为其无创性的诊断技术之一,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并指导临床治疗。

姜海燕等[4]通过对27 例听神经瘤患者术前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VNG 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VNG 检查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及定性。

邓晓玲等[5]对56 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VNG 检查,通过与40 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发现91.1%的患者检查结果出现异常,前庭中枢功能异常者达60.7%,前庭周围功能异常者达16.1%,二者均异常者占14.3%。颈性眩晕患者病变可同时累及前庭与中枢,位置性眼震具有特殊诊断意义,因此认为VNG 能够客观检测颈性眩晕。另外,沈庆煜等[6]的研究证实了VNG 不仅对于颈性眩晕的诊断存有一定意义,同时对于包括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多种后循环缺血性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前庭中枢性病变在VNG 检查中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组合的视眼动系统检查结果异常,伴或不伴有前庭周围功能异常。作为眼球运动功能的综合性测试,视眼动系统检查对中枢性病变反应敏感,对颅内器质性病变有较高的检出率,并具有定位价值,对器质性病变与非器质性病变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2 VNG 在前庭周围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项松洁等[7]报道梅尼埃病患者VNG 检查异常率为70.19%,均表现为前庭末梢器官的病损,包括半规管轻瘫(canal paralysis,CP≥20%)占41.18%;优势偏向(direction preponderance,DP ≥30%)占11.8%,二者同时存在占18.12%;双侧反应下降占71.3%;双侧反应亢进占11.8%,证实变温试验在梅尼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很多研究证实VNG 可以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诊断提供一种更为客观、精确的方法,可以提高受累半规管的准确判别率,同时明显提高复位的有效率[8-11]。高波等[12]对46 例确诊为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患者的VNG 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滚转试验在HSC -BPPV 检查中比Dix- Hallpike 试验更加敏感。Dix - Hallpike试验结合滚转试验可使更多的HSC- BPPV 患者得到确诊。朱素琴等[13]报道约1/3 的BPPV 患者可出现自发性眼震,仅极少数人出现凝视性双向眼震,跟踪Ⅱ型曲线出现率为40%。位置性眼震出现率为49%,多数在多种体位出现,大于7°/s,方向固定。变温试验CP 异常者占56%,其中CP +DP 为20%。林韵琪等[14]对110 例BPPV 患者的变温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HSC -BPPV 和后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SC -BPPV)患者变温试验会出现患侧CP 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健侧;HSC-BPPV 患者患侧CP 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PSC-BPPV 患者,同时笔者认为除了飘动的耳石,前庭外周系统可能存在广泛的病变,提出了利用VNG 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探索BPPV 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可能。

朱素琴等[13]报道突发性耳聋患者VNG 检查出现自发性眼震、跟踪Ⅱ型曲线、位置性眼震。变温试验异常表现为双侧减退或消失。

有学者认为变温试验诱发的眼震,主要依靠温度改变,使处于垂直位的水平半规管内淋巴液流动,产生输入神经冲动,经前庭动眼神经通路引起眼动反应[15-18]。因此它对外周膜迷路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王璟等[19]对慢性中耳炎患者行变温试验检查,有鼓膜穿孔的患耳对热气的反应具有多样性,有时对热气无反应但对冷气有反应,有时对冷热气均无反应,还有时会出现反向眼震。经过分析发现眼震视图的异常表现与患耳是否鼓膜穿孔、功能是否改变、脓液量多少有关,所以在对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眼震视图的诊断时,需根据病史和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需应用校正公式计算CP 及DP 方能得到比较正确的结论。

李志光等[20]报道12 名前庭神经炎患者VNG检查自发性眼震发生率为32.7%,比以往文献报道发生率低。笔者分析原因认为可能与急性期过后病人才就诊有关。发病后期容易诱发位置性、变位性及摇头性眼震。位置性眼震者占29%,变位性眼震占12.9%,摇头性眼震占85.2%。值得重视的是摇头试验诱发一过性前庭性眼震的阳性率很高。一般认为前庭神经炎眼震的方向向健侧。另研究发现自发性眼震、诱发性眼震及变位性眼震的方向,既有向健侧的,也有向患侧的,认为其机理可能与病期有关。早期末梢前庭受刺激,眼震向患侧,其后,兴奋性降低,眼震向健侧。冷水试验绝大多数病例患侧半规管功能减退。陈太生等[21]对61 例前庭神经炎患者进行VNG 检查,结果认为在一侧急性前庭损伤的早期,功能代偿未建立,VNG 各项结果能够正确指示前庭损伤侧别,表现为患侧冷热反应减退或消失,出现指向健侧的自发性眼震和减退型摇头眼震、阻尼摆动和视动性眼震,向患侧方向的眼震减弱,在后期(2 周以后)自发性眼震转向患侧,阻尼摆动转变为向健侧方向的眼震减弱,摇头眼震恢复或呈双相型,这些改变可以作为前庭功能恢复的标志,此时冷热水试验也可恢复正常。综合分析VNG各项结果特征,不仅能判断前庭损伤侧别,还能有效监测前庭损伤后的病情发展和转归。

3 VNG 在其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孙永柱等[22]认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导致前庭外周器官功能损害,可通过VNG 检查进行定性判断。其研究发现老年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前庭中枢检查中46.15%的患者出现异常。扫视试验异常达28.84%;视跟踪试验Ⅲ型、Ⅳ型曲线出现率达44.23%;25%的患者出现凝视性眼震;视动眼震减弱或双侧不对称者占23.07%;9.23%出现异常自发性眼震。84.6l%的患者诱发出位置性眼震。冷热试验9.21%出现异常。前庭系统与大脑、小脑、脑干等中枢神经系统有着广泛联系,且前庭中枢对缺氧非常敏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可出现严重低氧,视动性眼震在形成上经过脑干的网状结构,缺氧时出现抑制表现。VNG 可以检测自发性眼震或通过各种诱发试验诱发出各种眼震,反应前庭、脑干、小脑及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位置性眼震阳性率较高,阻断一侧椎动脉血流时阳性率更高,部分患者同时具有多头位的阳性眼震,通常认为垂直性眼震和方波是脑干缺血等病变的表现。冷热空气刺激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低于反应高潮期慢相角速度总和正常值者,双侧不对称比值异常者所占比例较高,也有一侧及双侧反应减弱者、麻痹者等。

研究证实VNG 检查可以作为儿童先天性眼震的量化标准来指导手术,评价治疗效果[23]。VNG的检查结果还可以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24-25]。扫视的神经控制通路包括皮层和皮层下的多种结构,皮层结构主要有额、顶叶皮层[26],许多皮层和皮层下结构参与眼球平稳跟踪运动[27]。陈玉宝等[28]研究认为VNG 可作为脑外伤后综合征的无创性检查技术之一,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并指导临床治疗。另有研究表明VNG 检查结果可以为小舞蹈病的诊断、病情评定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29]。

4 展 望

前庭中枢、周围性疾病及某些眼病的患者常以眩晕为主诉就诊,因此眩晕性疾病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成为常见的临床问题。因为眩晕疾病的复杂性,简单依靠临床症状进行鉴别是远远不够的。眼震是眩晕特征性的客观表现,由于前庭和眼动系统、小脑、脑干等有着极其复杂的神经传导通路,故不同部位的疾病会出现不同的前庭功能和前庭中枢功能改变,所以眼震检查是眩晕疾病诊断中重要的辅助检查。据Toupet 统计[30],临床上绝大多数眩晕为周围性,约占92.3%,只有7.7%为前庭中枢性眩晕。VNG 检查项目多,系统性强,可定性、定位诊断和跟踪对比观察,是临床上一种全面的前庭功能检查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眩晕性疾病的诊断和特种行业的健康检查等方面。尽管国内外学者对VNG 临床的应用已进行了一些研究,但至今仍缺乏系统性、规律性,可能与VNG检查结果涉及多个复杂系统,结果不易分析相关,另外患者的配合程度及技师的操作熟练度也十分重要,因此仍需要大量的临床工作及相关的科研分析支持,进一步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1] 陈东兰,刘娅. 视频式眼震电图在眩晕诊断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1,6(32):98,117.

[2] 李晓璐,卜行宽,Kamran Barin,等.实用眼震电图和眼震视图检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1):2.

[3] 邓晓玲,张琼,姚凤春.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视频眼震电图结果分析[J].中国康复,2008,23(4):236 -237.

[4] 姜海燕,羊毅,张宪忠,等.听神经瘤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眼震电图分析[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4,19(3):241 -242.

[5] 邓晓玲,姚凤春,张琼,等.颈性眩晕患者视频眼震电图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6):9 -10.

[6] 沈庆煜,黎祥喷,肖颂华,等.视频眼震电图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7,6(10):1041 -1043.

[7] 项松洁,陈波蓓,陈迎迎.梅尼埃病110 例变温性眼震电图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0,16(8):645 -646.

[8] 丁雷,刘博.红外视频眼震检查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的应用[J].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1,9(4):391 -393.

[9] 高波,宋海涛,龚霞,等. 红外视频采集仪记录BPPV 患者眼震的结果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14(6):416 -418.

[10] 程向荣,王秋萍,周玫,等.红外摄像眼震镜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眼震的观察[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4,12(4):256 -257.

[11] 王娜,陈太生,林鹏,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眼震图研究[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23(13):597 -600.

[12] 高波,宋海涛,周金梅,等.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6,4(4):276 -278.

[13] 朱素琴,常伟,李骏,等.眼震电图600 例分析[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1,13(6):341 -343.

[14] 林韵琪,叶青,李瑞玉,等.110 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双温试验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2010,32(6):64 -65.

[15] Lee I S,Park H J,Shin J E,et al. Results of air caloric and other vestibular tes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titis media [J]. Clin Exp Otorhinolaryngol,2009,2 (3):145 -150.

[16] BAB IC'B,ARSOV IC'N. Assessment of senses of hearing and balance in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J]. Srp Arh Celok Lek,2008,136 (5 -6):307 -312.

[17] Gianolig J,Soileau J S.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aloric testing,and rotational chair testing[J]. Otol Neu rotol,2008,29 (1):13 -15.

[18] Pal’Chun VT,Kunel’Skaia NL,Mironov AA,et al.Myringoplasty and its effect on a vestib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otitismedia purulenta chronica (OMPC)[J]. Vestn Otorinolaringol,2005,2(1):19 -21.

[19] 王璟,迟放鲁,卢华曾,等.慢性中耳炎变温试验眼震电图结果的分析和校正[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82 -84.

[20] 李志光,曹武臣,张海川.31 例前庭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眼震电图[J]. 中华航空医学杂志,1996,7(4):245 -246.

[21] 陈太生,周祥宁,郭峥嵘.前庭神经元炎患者的眼震电图及其动态变化[J].中华航空医学杂志,1996,7(4):212 -215.

[22] 孙永柱,崔鹏程,高鹏飞,等.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眼震电图检测结果分析[J]. 山东医药,2008,8(8):72.

[23] 孙永柱,崔鹏程,王为农,等.眼震电图检查儿童先天性眼震的意义[J].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8):1075 -1077.

[24] 陈宪琪,赵桂萍,石昕.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视频眼震电图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11):667 -671.

[25] 应黎,刘振国,王文安.帕金森病患者眼球运动预测性控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8(29):944 -946.

[26] aymard B,Ploner CJ,Rivaud S,et al. Cortical control of saccades[J].Exper Brain Res,1998,123(1 -2):159 -163.

[27] Erie R Kandel,James H Schwartz,Thomas M Jessell.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M].4th edi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0:782 -815.

[28] 陈玉宝,张琼,王晓燕.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结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17):64 -66.

[29] 陈玉宝,张琼,王晓燕.视频眼震电图在小舞蹈病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11,26(5):345 -346.

[30] TOUPET M.Managing vertigo and vertigo s syndromes in the elderly[J].Presse Med,2001,30:1273 -1274.

猜你喜欢
眼震变温前庭
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诊治策略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氯乙烯生产中变温吸附脱水工艺的使用及改进
眩晕伴Burn眼震一例
冻融处理对甘薯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动力学的影响
非共面四频激光陀螺变温零偏周期性波动
Mn掺杂ZnSe量子点变温发光性质研究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