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14-03-23 03:47谭亮成,潘威
地球环境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历史文献专辑台风

前 言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若想预知未来的气候环境状况,必先了解气候环境变化的历史,以进一步探究其规律。我国现代气象观测记录的时间非常短,大部分气象站是建国以后建立的,难以满足年代际尺度气候变化研究的需要。因此,从其他地质、生物、历史记录如冰芯、石笋、湖泊纹层、珊瑚、树木年轮和历史文献等获取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信息成为气候变化研究必需的途径和方法。

历史文献记录具有气候指示意义清楚、定年准确、时间分辨率高等优点,是历史时期高分辨率古气候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东亚地区在悠久的文明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这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直接和间接的气候环境信息。

本期专辑共包括10篇论文,主要是一些青年学者近年来基于历史文献记录的研究成果,涉及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环境演化等相关方面。如小林雄河等和郑微微等各自分别基于日记和其他史料,重建了日本17世纪和我国浙北地区19世纪的两次重大台风事件及路径,显示古代日记在历史时期台风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张琨佳等绘制了我国明清时期的水、旱灾空间分布图,杨煜达等建立了西北季风边缘区公元1000到1949的逐年湿润指数。尹君等研究了西汉至五代时期中国盛世及朝代更替时期的气候变化和农业丰歉的对应关系,发现百年尺度气候冷暖交替对应着农业丰歉波动、以及治世与乱世的更替,揭示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在历史时期环境演变方面,邵双龙等重建了北京延芳淀辽代前后的变迁,发现辽代是延芳淀水域面积最大的时期;基于传统地名考证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闫芳芳等复原了上海地区近百年的河网密度变化。最后,谭亮成等系统回顾了我国历史气候学的发展过程,梳理了历史文献在最近2000年降雨、温度、台风和沙尘暴活动重建中取得的成果,并对历史气候学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希望本专辑的出版能唤起更多的研究人员、特别是青年学者对历史气候学和历史地理学的关注,从另一个侧面继承传统,发挥东亚地区历史典籍的作用,为深入理解当前以及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本专辑特邀编辑:谭亮成,潘 威

2014年12月11日

猜你喜欢
历史文献专辑台风
台风过韩
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专辑
两张专辑,你更喜欢哪张? 区瑞强《致敬 Beyond》/张玮伽《你最珍贵》
台风来了
SNH48组合7SENSES推出第三张迷你专辑《天鹅(SWAN)》
台风爱捣乱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珠镶玉嵌 蔚为大观——读《都江堰文献集成·历史文献卷(近代卷)》
傻傻的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一卷)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