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开启未来之门

2014-03-23 14:54贾常艳
电器工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新一轮装备制造业

/贾常艳/

不久前,看到了ABB智能工厂实践的宣传片,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成了车间里的“主角”,指挥着生产的重要环节:二维条码序列号识别技术确保产品独一无二,生产过程实时可追溯;移动终端实时准备生产物料,实时查询产品质量状况;大量的传感器及复杂的PLC设备控制程序,完成复杂的决策任务;生产环节清晰可见,高度透明,提高效率;远程设备参数设置;高性能、强大的分析能力,支持不断的业务改进;可追溯的物流、便捷的移动物流仓库管理 看到机器人引领的工业自动化生产流程,恍然觉得曾经的“未来工厂”早已不是梦了,智能的标签早已贴遍了整个工业领域。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2014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上指出,当前全球正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对产业发展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世界正处于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引发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开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生产方式、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从某种程度上讲,制造业互联网化正成为一种大趋势,而智能产品、智能制造等是其鲜明的特征。

视野转向欧洲大陆的工业强国——德国。201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期间提出“工业4.0”概念,现在德国“工业4.0”的发展已经起步。“工业4.0”是德国高新技术战略2020行动计划之一,是德国政府确定的面向2020年的国家战略。而“工业4.0”的重要元素就包括智能机器、智能运营、灵活可变能力、智能产品等。

智能化在未来将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中国,传统的制造业和信息化产业的两化融合是最近几年政府正在大力推广的。有企业认为,两化融合的具体目标是建立新型工业设施,是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途径。对整个制造业而言,两化融合的目的之一就是建设智能化的新型制造业。

中国的电工行业已形成门类较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体系,成为制造装备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保障和装备支撑。当前,我国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对电工行业的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提出了新的市场需求和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应该在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结构方面未雨绸缪,逐步缩小与制造强国的差距。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启明如是说,同时他还指出,应该在重大技术开发、重大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助力电工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此外他还表示,中国政府提出的两化融合的产业发展动向和德国的“工业4.0”在许多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主要方向是一致的。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已超过10%。

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想要顺应潮流打造中国制造业的升级版,需要“加快突破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着力加强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建设和推广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推动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强两化融合支撑能力建设”。相信智能化开启的未来之门会比“任意门”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新一轮装备制造业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新一轮高考备考备忘录
中国加大力度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将新一轮土地改革纳入法治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