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2014-03-24 19:55
户外探险 2014年3期
关键词:断舍不丹山峰

2014年初,冬季还未结束之时,我来到了喜马拉雅山另外一边的小国不丹。十天的行走,我们吃的是俭朴的食物,以简单的方式感受着不丹人简单的幸福。这是惟一一个提出以国家幸福指数GNH(H:Happiness),而不是GDP为发展目标的国家。虽然不丹对印度具有极大的依赖性,但却有着自己的原则,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注重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以及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保护,虽小却有骨气。我觉得不丹人的幸福感来自于较低的物欲,单一的生活方式,而且全国上下没有明显的贫富差距,大家都过着一样的生活,各人有着自己的“小确幸”。相比之下我们活得太复杂了,面对着太多的诱惑不知道取舍,同时多种价值观相互作用,反而不容易感觉到幸福。

我们的生活总是在做加法,充斥着无穷无尽的物品,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日本人山下英子提出了“断离舍”的理论,她已经做了八年相关的讲座,并出版了相关书籍,“断舍离”成为日本现在非常流行的现代家居整理方法。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其实她倡导的是一种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英国著名登山者米克·福勒(Mick Fowler)和同伴在攀登喀喇昆仑山脉的乌尔塔II峰失利后,开始思考什么样的山峰更适合自己:“我们放弃了继续向上,但是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想我可能不太适合高海拔攀登。”福勒在攀登印度湿婆山之后写道:“有时人们会问,为何我和保罗从来不去爬那种最吸引眼球容易登上报纸大标题的大型山脉。是的,在这里,这种喜马拉雅地区少有人造访的山峰就是我们的回答。湿婆山给了我们在攀登中所向往的一切—无人涉足过的奇幻山峰,直上顶峰的路线,而且在下降时有可能横切山脉的其他未登路线。”福勒攀登的其他山峰也都佐证了他的这种选择:放弃自己所不适合的,选择自己擅长并能够带来攀爬享受的。这何尝不是一种“断舍离”的态度?本期山岳栏目中,我们把这位杰出的攀登者在印度同一个地区时隔二十年的两次精彩攀登呈现给大家。

很多时候,我们最难的不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是不知道该舍弃什么。“断舍离”的要点之一在于,要以思考自我真正需求为中心,而不是成为物的附庸。本质上是指果断地舍弃无用的东西,提倡不要一味地固守执着,懂得舍弃能获得更多的幸福。

小到人生态度,大到治国态度,合理的取舍才能持续发展。人类的贪婪造成对于自然的过度攫取,一味强调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惜付出环境的代价,这是一种不考虑后果的短期行为。如果所有人能明白“断舍离”的精髓,岂会在2014年的岁初,让中国的七分之一国土面积被浓浓雾霾所笼罩?

猜你喜欢
断舍不丹山峰
今天,你断舍离了吗?
天空低了
您还会坚持“断舍离”吗
不丹:世界上第一个全面禁烟的国家
不丹学者:中国比印度更尊重不丹
拥抱
丢、丢、丢,丢东西Let’s断舍离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征服那座最高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