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腰大池引流障碍中的应用

2014-03-24 10:02单玉萍陈晓明陈海涛鲁金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大池圈员品管圈

单玉萍 陈晓明 陈海涛 鲁金花

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活动(QCC),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单位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1],近年来已不断融入到医院的护理管理中,以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在神经外科领域里的应用已越来越广,作用也较为肯定[2],然而,临床上的腰大池引流管经常发生引流障碍,如导管堵塞、打折、脱落、发生脑脊液外漏等,不得不中断引流,重新置管,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为改进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护理质量,我科于2013年1月开展了以“连心圈”为圈名,以“降低腰大池引流障碍发生率”为主题的QCC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邀请院质量管理控制专家对全科人员进行QCC理论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QCC的目的、意义、资料收集与原因分析法、实施步骤、QCC 7大手法等,培训结束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小组成员共10名,由有上进心、责任心较强的护士自愿组成,其中男1名,女9名。大专2名,本科8名。圈员8名,圈长1名,辅导员1名;护士长任辅导员,负责QCC活动的统筹管理安排,并进行指导和监督。

1.2 品管圈活动方法

1.2.1 成立QCC小组,确定主题 选举1名组织、协调、管理能力较强的组员任圈长,负责QCC活动内容的具体计划、实施和安排;圈员参与到活动每个步骤的实施,圈员集思广益,确定了圈名和圈徽后,采用5 M选题法(力所能及、有效可查、需时适中、医院赏识、圈以自豪)[3],选出主题为“降低腰大池引流障碍发生率”。

1.2.2 现状调查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科2012年1~12月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的103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共计91例患者发生引流障碍,发生率为88.35%(91/103)。根据“80/20法则”,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为降低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导管堵塞和导管脱落率。

1.2.3 目标设定 由QCC活动实行1,3,5分等级评分标准[4],得出QCC小组圈能力为77.40%,根据QCC目标设定公式,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比例×圈能力)=88.35% -(88.35% ×81.04% ×77.40%)=32.93%。改善幅度=(现况值-目标值 )÷现况值×100%=(88.35%-32.93%)÷88.35% ×100%=62.73%。

1.2.4 原因分析及要因确定 全体圈员根据调查的结果,运用头脑风暴法,针对导管堵塞和导管脱落的原因,通过特性要因图(又称鱼骨图),从人、物、方法进行分析,找出末端因素,对查找出的原因进行论证,圈选找出要因(图1,图2),根据调查的现状,对圈员选出来的要因进行真因验证,最终确定导管堵塞的真因为:巡视不够、体位不当、引流管管腔过细、脑脊液蛋白数过高。导管脱落的真因为:导管护理知识缺乏、导管固定不牢、宣教不够、患者躁动不安。

图1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导管堵塞原因分析鱼骨图

图2 腰大池引流导管脱落原因分析鱼骨图

1.2.5 制定对策并实施 针对以上要因,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依据“5W2H”原则[5],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然后依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采用 5,3,1打分标准,进行对策选定,将选定措施进行合并,最终确定5个对策群:更换腰大池引流管,弃用硬膜外麻醉管,改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穿刺引流;对全科护士进行导管护理知识培训并考核;统一腰大池引流管的固定方法;制定并发放“腰大池持续引流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加强巡视,做好管路护理。

1.2.6 监督机制 圈员每天自评所负责患者的腰大池引流管的情况,辅导员每周检查2次,圈长不定期进行抽查,品管圈每周开会1次,由圈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分析,研究改进措施并实施,遵循PDCA工作程序,达到持续的质量改进。

1.3 评价方法 实施QCC后,对我科2013年1~12月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的108例患者进行效果确认,统计引流障碍的频次,与设定的目标值以及活动前的状况相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 =0.05。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2.1.1 QCC活动前后腰大池持续引流管发生引流障碍情况比较(表1)

表1 QCC活动前后引流障碍发生情况比较 例(%)

2.1.2 目标达成率 QCC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 值 - 改 善 前)×100%=(31.48% -88.35%)/(32.93%-88.35%)×100%=102.62%,本次活动的目标达成率为102.62%。QCC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88.35%-31.48%)/88.35% ×100%=64.37%,本次活动的进步率达64.37%。

2.2 无形成果 QCC活动前后参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情况,采用自制评分表,在QCC活动开展前后对每位圈员进行调查,内容包括QCC手法、团队凝聚力、工作积极性、沟通协调、自信心、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参与管理意识八项,每项分值1~5分。见表2。

表2 QCC活动前后10名圈员每项综合素质平均分比较(分±s)

表2 QCC活动前后10名圈员每项综合素质平均分比较(分±s)

项目 活动前 活动后 t值 P值QCC手法1.25 ±0.46 3.63 ±0.74 8.638 <0.001 1.5 ±0.53 4.25 ±0.71 9.815 <0.001团队凝聚力 1.88 ±0.52 4.36±0.74 8.671 <0.001工作积极性 2.13 ±0.64 4.75±0.46 10.512 <0.001沟通协调力 1.87 ±0.64 4.25±0.71 7.874 <0.001自信心 2.13 ±0.45 4.38 ±0.52 10.347 <0.001责任心 2.00 ±0.76 4.50 ±0.53 8.608 <0.001解决问题能力 1.63 ±0.52 3.88 ±0.64 8.628 <0.001管理意识

3 讨论

3.1 QCC活动可降低腰大池持续引流的引流障碍发生率QCC是持续质量改进的运作方式,是全员参与的团队活动,可把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结合在一起,让员工自觉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针对“降低腰大池引流障碍发生率”这一主题,圈员们集众人智慧,用头脑风暴法收集资料、用柏拉图把握现状、用鱼骨图解析问题、用图表法表达有形成果、运用PDCA循环环环相扣进行对策实施和持续改进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结果显示,腰大池引流障碍发生率由活动前的88.35%降至31.48%(P <0.01),目标达成率为102.62%,进步率达64.37%。由此可见,开展QCC活动可降低腰大池持续引流的引流障碍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3.2 QCC是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良好载体QCC活动以人为本,全员参与,使护理管理实现了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的转变,护士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自觉寻找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通过QCC解决问题、改进质量,为患者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开展QCC活动后,圈员们对腰大池引流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拟定对策,落实措施,发挥了团队精神,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护士的工作满足感和自豪感和成就感,全员参与的模式也增强了护士管理的意识,挖掘了护士的管理潜能,从而激发了工作热情,责任心和自信心增强,提高了护理质量。QCC活动后,护士通过培训和实践,掌握了管理知识和管理工具,如QCC手法,鱼骨图的使用,“80/20”法则等,各项综合素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健康观念的更新,护理质量管理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满足患者需求中起着重要作用[6],我科开展QCC活动,实现了对腰大池引流管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降低了腰大池引流障碍的发生率,增强了护士的综合素质能力,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充分说明了QCC活动是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

[1] 赵贤秀.中心静脉导管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颅内感染中的应用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1,4(2):124 -125.

[2] 章一华.品质圈活动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6):723 -725.

[3] 张幸国,王临润,刘 勇.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

[4] 褚润通,王春妮,姚晓菊.5W2H分析法在设计性实验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0,26(9):180 -181.

[5] 徐 佳,童莉莉,杨 静.倒"T"字型固定腰大池引流管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4):1708-1710.

[6] 王爱娣.“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品质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73 -74.

猜你喜欢
大池圈员品管圈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皮下隧道式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分析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