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灵魂去旅行

2014-03-24 06:24雷江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4年1期
关键词:夏虫游览游记

雷江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然上学读书是学生的使命,但是闲暇时,我们不妨放下书本,背上行囊,去行走四方,去见识世界之大、自然之美,去认识不同的人,吃各地的美食,去体验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人生……

带上灵魂去旅行

毕淑敏

人的知识永远是不完备的,无法知道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时代是否就是空间和时间的全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所不同的只是栖息的这口井的直径大小而已。每个人也都是可怜的夏虫,不可语冰。于是,我们天生需要旅行。生为夏虫是我们的宿命,但不是我们的过错。在夏虫短暂的生命中,我们可以和命运做一个商量,尽可能地把这口井掘得口径大一些,把时间和地理的尺度拉得伸展一些。就算最终不可能看到冰,夏虫也力所能及地面对无瑕的水和渐渐刺骨的秋风,想像一下冰的透明清澈与痛彻心肺的寒冻。

旅行,首先是一场体能的马拉松,你需要提前做很多准备。先说说身体方面。依我片面的经验,旅行的要紧物件有三种。

第一,当然是时间。

第二桩物件,是放下忧愁。

第三桩,是活在身体的此时此刻。

我是渐渐老迈的汽车,油料所剩已然不多。我要精打细算,小心翼翼地驱动它赶路。生命本是宇宙中的一瓣微薄的睡莲,终有偃旗息鼓闭合的那一天。在这之前,我一定要抓紧时间,去看看这四野无序的大地,去会一会先辈们留下的伟绩和废墟。

终于决定迈开脚步了。很多人都有个习惯,出远门之前,先拿出纸笔,把自己要带的东西都一一列出。旅游秘籍中,传授这种清单的俯拾皆是。到寒带,你要带上皮手套、雪地靴;到热带,你要带上防晒霜、太阳镜、驱蚊油。就算是不冷不热的福地,你也要带上手电筒、黄连素加上使领馆的电话号码……

所有这些,都十分必要。可有一样东西,无论你到哪里,都不可须臾离开,那就是——你可记得带上自己的灵魂?

据说古老的印第安人有个习惯,当他们的身体移动得太快的时候,会停下脚步,安营扎寨,耐心等待自己的灵魂前来追赶。有人说是三天一停,有人说是七天一停,总之,人不能一味地走下去,要驻扎在行程的空隙中,和灵魂会合。灵魂似乎是个身负重担或是手脚不利落的弱者,慢吞吞地经常掉队。你走得快了,它就跟不上趟儿。我觉得此说法最有意义的部分,是证明在旅行中,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是不同步的,是分离分裂的。而一次绝佳的旅行,自然是身体和灵魂高度协调一致,生死相依。

好的旅行应该如同呼吸一样自然,旅行的本质是学习,而学习是人类的本能。身为医生,我知道人一生必得不断地学习。我不当医生了,这个习惯却如同得过天花,在心中留下斑驳的痕迹。旅行让我知道在我之前活过的那些人,他们可曾想到过什么、做过什么。旅行也让我知道,在我没有降生的那些岁月,大自然盛大的恩典和严酷的惩罚。旅行中我知道了人不可以骄傲,天地何其寂寥,峰峦何其高耸,海洋何其阔大。旅行中我也知晓了死亡原不必悲伤,因为你其实并没有消失,只不过以另外的方式循环往复。

凡此种种,都不是单纯的身体移动就能解决问题的,只能留给旅行中的灵魂来做完功课。出发时,悄声提醒,背囊里务必记得安放下你的灵魂。它轻到没有一丝重量,也不占一寸地方,但重要性远胜过GPS定位装置。饥饿时是你的面包,危机时助你涉险过关。你欢歌笑语时,它也无声扮出欢颜。你捶胸顿足时,它也滴泪悲愤……灵魂就算不能像烛火一样照耀着我们的行程,起码也要同甘共苦地跟在后面,不离不弃,不能干三天停一天地磨洋工。否则,我们就是一具飘飘荡荡的躯壳在蹒跚,敲一敲,发出空洞的回音,仿佛千年前枯萎的胡杨。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3年9期)

文章以议论开篇,指出旅行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学到更多的知识。为避免枯燥说教,作者连设比喻:先将每个人比作“井底之蛙”,虽难以摆脱那口井,却可以把口径掘大;再比作“夏虫”,即在夏天生夏天死的虫子,虽难以挨到严冬,却可以想像“冰的透明清澈与痛彻心肺的寒冻”。比喻不算新奇,引申却见深意,特别是第一段末尾补写的一笔,承接上文与命运“商量”(请注意,不是抗争)的语气,表达出对拓展生命尺度的努力,既有追逐,又很知足,虽然渺茫,却有渴望,读来荡气回肠。

作者紧接着写旅行前应做的准备。在身体方面,有三桩“要紧物件”需要准备,文章连设妙喻,特别强调要“抓紧时间”:先将自己比作老迈的汽车,突出时间和精力已经不多,得马上“驱动它赶路”(即外出旅行)。再把生命比作睡莲,写它终有消失的一天。时间不多,生命有限,我们当然应该去“看看这四野无序的大地”,即欣赏美景亲近自然;应该去“会一会先辈们留下的伟绩和废墟”,即叩拜古迹感受文化。

在物质用品方面,作者虽做了不厌其烦的列举,却只是为下文作铺垫。因为准备这些物品虽“十分必要”,却不是最重要的。铺垫已够,蓄势已足,方道出旅行时最不可或缺的东西。“那就是——”,作者本待说出,却就此打住,换成疑问句式:“你可记得带上自己的灵魂?”这样既可加深我们的印象,也可唤起读者的思考。

作者接着引用印第安人的传说,是为了告诉我们“身体和灵魂是不同步的”,而旅行要求“身体和灵魂高度协调一致”,所以在临行前,我们得有意识地带上自己的灵魂。从本质上讲,旅行是一种学习。旅行可以让你读懂古人读透历史,让你了解自然的恩情和严酷,洞悉天地的浩大和自身的渺小,让你超越死亡,窥见生命的本质。而要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得靠灵魂来做功课。

最后,作者提醒我们,旅行时“背囊里务必记得安放下你的灵魂”。灵魂既无重量,也无体积,却比GPS更能为我们指引方向。接着运用对称句,写灵魂是可以为我们提供精神的食粮和战胜难关的动力,可以为我欢喜为我愁……作者意犹未尽,再退一步假设,强调我们在旅行中要与灵魂“不离不弃”,并从反面设喻,将空洞的躯壳比喻成“千年前枯萎的胡杨”,写出了灵魂缺失的后果,生动形象。文章以此结尾,干脆利落又发人深思。endprint

1.文章遣词造句颇具匠心,试赏析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每个人也都是可怜的夏虫,不可语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为夏虫是我们的宿命,但不是我们的过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引用印第安人的传说,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归纳文章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说夏虫“可怜”,不只是悲怜夏虫生命之短,还包含着对人生苦短的无奈叹息。②“宿命”指生命短暂是上天注定、不可改变的,但错不在我,没有必要因此灰心丧气,怨天尤人。

2.意在告诉我们“身体和灵魂是不同步的”,我们旅行时要注意带上自己的灵魂。

3.带着思考去旅行,才能认识自然,感受文化,体验人生。

(以上各题言之有理即可)

你到过名山大川吗?相信让你景仰让人震撼的,不只是山川之奇,自然之美,还有那胜景中承载着的汩汩流淌的文化长河。就算你没有去过什么名胜古迹,可总去过一个地方,那里让你惊喜,让你放松,让你难忘。因为那一次旅程,浸润着某种感情,不论甜蜜,或者忧伤,但点点滴滴,总萦绕在我们的心房……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写作点拨:

题目要求我们写一篇游记。游记是一种以记叙参观访问、旅途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在描绘风景记录风物的同时,还常常抒发赞叹之情,表达独特的人生感悟。写这类文章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关于准备:

①安排一次游览。如果近期没有时间,至少也要回味一次曾经的游览。因为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游”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无不可写。

②捕捉信息,梳理素材。无论你是有所准备地去游览,还是回想曾经的游览,你都要注意捕捉这些信息:你游览的山川景物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还有哪些神话传说、乡风民俗、名人轶事,碑文楹联?这些,都是你写作中鲜活素材。

二、关于命题

游记命题,一般要点明浏览地点和文章体裁。命题可以普通一些,如“碧峰峡之旅”、“我游故宫”、“黄龙山游记”;也可以煽情一些,如“人间仙境九寨沟——我的心动之旅”;还可以诗意一些,如“青城山上情幽幽”,“月下黄山美如画”。

三、关于写作

①游踪清晰,线索分明。游记常常以“游踪”为线索,将自然风光和游览观感有机结合起来。在保证游踪清晰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依次写出游览的全过程,也可以选取几个重点片段连缀成篇。

②移步易景,情随景生。游记的内容比较繁杂,我们常常采用“移步易景”的方法来组织文章:即随着游踪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依次展现沿途风光。游踪所至,美景在目,情随景生,文由情来,一篇以“美”动人、以“情”感人的游记就写成了。

③血肉丰满,主次分明。游记要交代游览的过程,却又不能写成面面俱到的流水账。在写作中,对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要重点描写,其余的可以略写甚至不写。

胜景永铭

忽然只听得 “轰”的一片巨响,寻声望去,只见山上的白雪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势不可当。人们兴奋地叫了起来:“雪崩!雪崩!” 雪崩过后,看红妆素裹,更增妖娆。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得?也许世上很少有一瞥而终身难忘的地方,而贡嘎神山却是一个例外,注定要让我永铭心田。(田雨《海螺沟之旅》)

松亦有情

罗汉山两侧,有一对苍松结伴而立,挺拔青翠,直冲云霄。两树枝杈在空中相互交错,极富情趣,似一对情意绵绵的恋人,并立搭肩,共诉衷肠。当地人谓其名:恋人松。据说,这是一对曾历经苦难而终成眷属的恋人亲手所栽。……千百年来,它们枝叶相映,互遮风霜,情意绵绵。(包正礼《青岩寺游记》)

方岩幽情

立在五峰书院的楼上,只听得见四周飞瀑的清音,仰视天小,飞鸟不渡,对视五峰,青紫无言,向东展望,略见白云远村,浮漾在楔形阔处的天中。一种幽静、清新、伟大的感觉,自然而然地袭向心来……(郁达夫《方岩纪静》)

关于旅行的名言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孔丘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刘义庆

一个人在旅游时必须带上知识,如果他想带回知识的话。

——约翰逊

旅行对我来说,是恢复青春活力的源泉。

——安徒生

徐霞客志在山川

徐霞客,名宏祖,号霞客,明朝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他自幼不喜欢念四书五经,却爱好读地理游记。父亲不怒反喜,而亲朋好友却扼腕叹惜。霞客父亲笑道:“人各有志,岂可勉强?”得到父亲支持,霞客把功名利禄抛到了九霄云外,一心只想着“遍历九州,足登五岳”。 22岁那年,他开始寻访祖国名山大川,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地理学和文学巨著《徐霞客游记》。

沈括游山识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眉头一皱:“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决定上山一游,探过究竟。四月的山上,乍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晚。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endprint

猜你喜欢
夏虫游览游记
哪些动物灭绝的危险最大?
西江月·散步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夏虫亦可语冰
独家专访曹骏: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大水沟·一只夏虫的吟唱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超市游记
游览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