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浅析生态文明

2014-03-25 08:00
关键词:伦理思想罗尔斯伦理学

戴 梅

我们的社会从原始文明时代开始,经过了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现在正在努力创建生态文明,这种文明反映了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一、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理念的契合点

(一)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罗尔斯顿是环境伦理学的奠基人,他的环境伦理学思想在学界有很深的影响。他对生态伦理是否存在、环境哲学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他的核心思想自然价值论更是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1.自然价值论

罗尔斯顿认为自然有独立于人的内在价值,这种价值是客观的,不以人类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他认为“内在的价值呈现于人类的经验之中,它们不需要其他的工具性的参照,而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享受。”此外,“自然的内在价值是指某些自然情景中所固有的价值,不需要人类作为参照”。

2.环境整体主义

罗尔斯顿认为:“价值是这样一种东西,它能够创造出有利于有机体的差异,使生态系统丰富起来,变得更加美丽、多样化、和谐、复杂。”大自然的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才是最大的善。

3.环境伦理与商业

(1)人本主义环境伦理与商业。如何协调好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是环境伦理学要面对的一个难题。罗尔斯顿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提出了十条准则:“利益相关者准则,乡村准则,阳关准则,遗产准则,不打折扣准则,非消费准则,重复消费准则,优先性准则,‘毒物威胁为王’准则,稳态准则”。

(2)自然主义环境伦理与商业。罗尔斯顿对商务活动中的生态保护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指导原则:“可逆性准则,多样性准则,自然选择准则,稀缺性准则,美学准则,瓷器店准则,中枢神经准则,自然公司准则,大地母亲准则。”

(3)涉及商业与环境的伦理问题的复杂性。在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前面,人们容易丧失责任感,罗尔斯顿提出了几条准则有助于我们保持自己的责任感:“不推诿责任准则,不装门面准则,第二里准则,举证责任准则,全方位准则,为子孙着想准则,‘试试你自己’准则,齐心协力准则,敢于怀疑权威准则,绿化准则”。

4.对其他生命的义务

罗尔斯顿认为人类应该接受自然界中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现象和规律,不能消除自然界过程中的痛苦的义务,也没有改变和拒绝生态学规律的义务,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干涉其他生命的生存方式及其生存环境。

(二)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契合之处

生态文明是为了解决全球环境危机而提出的,罗尔斯顿也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而提出的环境思想,可见二者在目的上是一致的。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思想,首先“能够为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的构建贡献许多关键性的,有价值的理论资源”。其次,“罗尔斯顿的生态哲学思想是一种时间哲学”,这种时间哲学为人类在解决环境问题,特别是人与自然发生矛盾时提供了一些建议。

首先,罗尔斯顿对自然内在价值的研究可以让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道德关注指向自然生态系统。其次,罗尔斯顿环境整体主义思想可以为现在常见的企业转移提供反思,也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批判和生态文明的理论启示”。第三,罗尔斯顿认为“完整的人、完善的人不只是关注自我利益的人,而是在利他主义中成就自己、完善自己”,这种对人的界定与生态文明所追求的全面发展的人一致。

既然罗尔斯顿的理论可以和生态文明的理论有契合点,那么,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思想就可以为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提供原则。

二、从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探析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了应对环境危机而提出的,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的丰富中。不管生态文明的内涵如何变化,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与环境的矛盾。

(一)文明的内涵

对文明的本质,大概有以下几种解释:《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文明的第一条解释是“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第二条解释是“文明是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开化状态的标志,人类脱离动物界,就是文明的发端”。还有学者认为文明就是文明被看成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并且是人类独有的存在方式,是人类唯一的存在方式”。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指出“文明”与“野蛮”相对应,是指“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进步状态,它的主要标志是文字的发明”。从上面几种解释可以看出,文明与野蛮相对,标志着人类脱离了野蛮,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从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对生态文明的探索

文明是与野蛮相对的,那么生态文明是与生态野蛮相对的,生态文明就是用一种文明的、不野蛮的态度对待自然环境。利用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能构建的生态文明应该是怎样的?

1.生态文明应该尊重自然的价值

在罗尔斯顿看来,自然界对于人类不仅具有工具价值,而且具有独立于人类的客观的内在价值。确立自然的内在价值并不是要将人类从大自然中驱逐出去,而是要“改变人类对大自然的非道德意识”。内在自然价值把伦理拓展,将道德的关注指向了自然生态系统,人类不应该处在价值的主体地位,人类也不再是自然界的中心。

在生态文明社会中,人类要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没有权利随意利用自然界的工具价值满足自己的私利,物种确实有实质性的差异,但是不能“为了人类的短期或中期需要,非人类物种可以以任何方式被操控”。“自然界中人类以外的生物都能够做出保护自身生存繁衍的主动性行为”,人类没有权利剥夺它们的这种权利,否则就是一种“野蛮”行为,破坏了物种的多样性。

“人类尽管在自然基础之上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化属性,并且可以统治掌控自然,然而真正的荒野仍然对人类保持着独有的价值,荒野的美能给生活增加一种精神性的东西。”自然的内在价值对于人类很重要。在生态文明的社会,人类要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要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不能把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人并不是自然界的主人,只是自然中的普通一员。

2.生态文明应该具有生态整体主义的自然观

在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中,环境整体主义认为大自然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是最大的善。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具有生态整体主义的自然观,在解决环境问题时要求从全球的角度出发,不能仅仅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角度出发,这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现代西方发达国家把一些带有污染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把环境问题转移给了发展中国家,忽略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环境问题,总有一日污染还是会殃及到发达国家。张敏在《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一书中总结了生态整体主义自然观的三个要求:“一,生态整体自然观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有机性和持续性;二,生态整体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互惠共生、协调发展;三,生态整体自然观承认人与自然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工业文明时代的自然观是“形而上学机械的”,认为自然界就像一部机器一样,各个零件的联系是机械的,取出一个对整体没有太大影响。生态文明的生态整体主义自然观与这种自然观是完全相反的,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发生改变都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改变。所以,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在解决环境问题时要从整体出发,从本质上解决环境问题。

3.生态文明中的商业应该是“绿色”的商业

在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思想中对企业在面对环境问题时也提出了一些准则,“可逆性准则、多样性准则、自然选择准则、稀缺性准则、美学准则、瓷器店准则、中枢神经准则、自然公司准则、大地母亲准则”。这些准则也提出了企业在生态文明中所要承担的生态责任,尤其是在处理自然环境与商业矛盾时有很大意义。

“可逆性准则”要求在进行商业活动时避免不可逆的变化。“多样性准则”要求在商业活动中要使自然物种数最大化。在生态文明中,商业活动要尊重自然的选择。“稀缺性准则”、“美学准则”和“瓷器店准则”要求越是稀有、美丽、脆弱的环境,就应该更谨慎地对待。“中枢神经系统准则”要求人类要尊重生命,越是对待有感觉的生命越应如此。在生态文明中,人类应该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物种生命准则”要求尊重物种生命甚至于个体生命,这个准则也是从物种多样性的角度来论证的。“自然公司准则”要求人类首先要将自然看成是要给共同体,其次才是一种商品。在商业活动中,经济利益不应该成为重要的目的,共同体的生存环境应该是人类活动所要考虑的因素。“大地母亲原则”要求在生态文明中要像爱自己那样去爱你周围的环境,如果人类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生态系统肯定能够稳定的发展。

三、生态文明是一种遵循自然的文明

从整体上看,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要求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这也应该是生态文明社会中人类活动的准则。罗尔斯顿认为“只有在价值论意义上和在接受自然指导的意义上的遵循自然才能够体现出环境伦理的道德观”。罗尔斯顿主张对于环境也是人类的道德对象,这种道德只有在遵循自然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出来。

人在大自然中所占据的并不是最重要的位置,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是“只有适应地球,才能分享地球上的一切。只有最适应地球的人,才能其乐融融地生存与其环境中”。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启示我们:遵循自然规则的生活是适应地球的生活,遵循自然规则生活的人才是适应地球的人。因此,生态文明应该是一种遵循自然的文明。

[1]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M].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杨英姿.伦理的生态向度: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马兆俐.罗尔斯顿生态哲学思想探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5]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6]湘溶.生态文明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7]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M].杨东莼,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8]李培超.伦理拓展主义的颠覆:西方环境伦理思潮研究[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彼得·S·温茨.环境正义论[M].珠丹琼,宋玉波,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10]胡延风.生态文明视野中的人与自然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1]王彦丽.荒野价值与生态文明的建构[J].社会科学家,2011(6).

[12]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罗尔斯伦理学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对非理性者的排斥
开拓·前沿·创新与学科建设——简评《中医生命伦理学》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论罗尔斯理论中术语“device of representation”的翻译
瘦企鹅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