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访问

2014-03-25 18:45
中国周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桔子好孩子身份

广州刘小钢:某工会主席"约见"人大代表回应对工会工作要求。约见两字很不是味道。我国法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应该得到一切组织和个人尊重,不能如对待下级般约见。

微访问:“约见”二字官味十足,工会主席应该是个官吗?

微回答:中国工会于法于章程都是群众组织,只是一些工会负责人长期行政化机关化,滿以为自己就是官了。

V力量/转发(13) 评论(7) V身份/广州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

松鼠云无心:在国内尝了两三个中式快餐。觉得在用餐环境、等待时间、价格、店面位置、和连锁性等方面,比洋快餐没有明显劣势,在口味上还更符合中国人一些。假以时日,虽然不大可能像美国那样几个品牌垄断市场,但也有望出现一些大品牌。

微访问:中式快餐不能像美国那样几个品牌垄断市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微回答:首先,美国不像中国那样有丰富多样的地域饮食文化,所以,同样的食品有可能在全美国各地都受到欢迎。而中国不同地域人们的饮食偏好相差巨大,一个地方受欢迎的食品在另外一个地方可能很难打开市场。其次,餐饮业几乎没有技术壁垒。现在竞争激烈,信息发达,你能做的别人也很快可以复制,所以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垄断很困难。

V力量/转发(20)评论(45) V身份/科普作家

武大沈阳:习总吃包子以后,地方官员开始跟进。可惜这类模仿似乎没法得到微博舆论场的认同。原因在于民众刚想惊喜时,却发现在生活中根本就不知何种途径可以找到他。与其偶遇,不如微博实名,接触网民,了解14岁到40岁人群,进而影响老年群体,效果会好很多。要向实名官员点赞学习。

微访问:官员微博实名制,是否算真正的走群众路线?为什么大部分官员不愿这么干?

微回答:官员真正实名的不多,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时间管理不够到位的话,官员们很难有时间来应付网友的问题。第二,部分官员是担心说错话,受到网友的围攻。第三,一个官员开微博也可能受到传统的官场文化排斥。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互联网沟通交流,民众的需求,技术的推动,都要求官员尽可能地在网络上同公众去进行沟通,尽量不去沦为沉默的的那一部分人。

V力量/转发(99) 评论(31) V身份/武汉大学教授

谢作诗:货车侧翻,村民哄抢桔子,警察无奈拔枪制止。小时候是集体生产,有没占过集体便宜的吗?我是占过。有罪恶感吗?觉得捡了便宜。你不占别人占,不占是傻瓜。可能你不相信,这些抢桔子的村民习惯性不觉得这是事。相不相信在于你,道德沦丧不过是破坏私有产权的恶果。

微访问:强拆和哄抢都是这恶果的系列产品吗?

微回答:强拆和哄抢都是私有产权保护不力的恶果。严格的私有产权保护不允许强拆。中国房子是私人的,但房下土地是国家或集体的,这就为强拆提供了可能。过去是集体经济,经济学叫集体资产为无主资产,有便宜不占白不占。从集体经济走过来的人,摸着心口问问自己,占过集体的便宜吗?那些抢桔子的村民习惯性不觉得这是事。所以,所谓道德沦丧不过是破坏私有产权的外在表现罢了。

V力量/转发(10) 评论(6) V身份/浙江财经学院教授

洛之秋:原来宋彬彬道歉的核心是自己曾两次阻拦同学殴打卞校长但未起效,“看到同学散了,以为不会有事了,就走了”。同时新闻报道中提到,被批斗的老师一直念叨这些造反学生,说“这些学生都是好孩子”,宋彬彬们则“最感动的就是老师们的宽容”...这是要把“反思文革”变成“感动中国”的节奏么?真行啊!

微访问:让好孩子变成打手的人,应该道歉吗?

微回答:这个问题假设了一个前提,即“好孩子”作恶并非主动为之,而是受人唆使。我没法完全接受这个前提,因为,首先这些红卫兵并不是什么“好孩子”,他们有作恶的冲动,不是简单的谁让他们变成了打手,而可能是一种无政府状态激活了他们自身的人性恶。我从不认为杀人的红卫兵是什么特殊材料做成的,他们在历史上出现过,而且还会继续出现。第二,我也不认为只是简单的具体的“人”让他们杀了卞校长和其他人,这里有教育的因素、文化的因素和制度的因素。反思“文革”、为“文革”罪行道歉,当然不局限于红卫兵,所有历史的当事人都应该参与反思,分享记忆,只有这样才能减轻这份记忆的耻辱。

V力量/转发(1146)评论(185) V身份/教师

检察官杨斌:老实说,那些趴在车库的高级公务车,那些腾出来的超标办公室,就这么闲着,也挺浪费的……它们的最终归宿如何?每个人都在心里嘀咕、怀疑。从业20余年,领教史上最具威慑最有实效最受好评的一轮反腐清廉风,只是,风能刮多久?风停了,会不会涛声依旧?下一步,与其期待风不要停,莫如期待:制度。

微访问:从来没有制度给高级公务车和超标办公室开出准生证,它们是怎么诞生的?

微回答:没有制度准它诞生,它却偏偏诞生了,而且从来无人监督无人问责。这就是这个国家的荒诞之处:显规则沦为摆设,潜规则大行其道。越是明令禁止的,越是铺天盖地层出不穷。这种挂在墙上喊在嘴上飘在空中的制度,不知道最终羞辱的是谁?对制度的追问,离不开制度的监督落实运行,也许我们最终仍然绕不开这两个字:宪政。

V力量/转发(946)评论(222) V身份/检察官

于飞云上:搜索美国国家图书奖,发现那些获奖作品翻译过来的极少。英国的布克奖、法国繁多的文学奖作品亦同样。阅读上我们依然是闭锁的,除了流转了几十几百年的经典,其他国家人的现时思考方式、生活方式总是其他的,不能同步成为我们的。我们活着自己的,磕磕绊绊重复那些旧经典之外,依然和自己的祖宗最相像。

微访问: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在互联网时代,仍然闭锁着?

微回答:你可能知道默克尔滑雪受伤,却不知道德国人的生活全景;你知道美国酷寒下北极熊躲进民居,却无从模仿美国人如何同自然和谐相处。归根结蒂这是一个文化问题。我们一再宣扬自己有几千年优秀文化,走的是孤立自己、封闭自己的路线。这种心态下,互联网仅仅提供了非常皮毛、表层的外部世界,我们仍是我们,并没有和世界互联。

V力量/转发(24) 评论(11) V身份/学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桔子好孩子身份
好孩子
做一个好孩子
桔子味
跟踪导练(三)(5)
桔子熟了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桔子熟了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真是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