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院校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的建设①

2014-03-26 09:33项明强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本科生学术

项明强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系 广东广州 510500)

1 体育院校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意义

1.1 促进体育院校本科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近年来,国内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相继为本科生提供科研立项、实验室开放计划、创新性实验等科研机会,业已取得了显著的培养效果。然而在少数拔尖学生脱颖而出的同时,我国一般本科院校(例如体育院校)的整体学术素养仍处于较低水平,学生参加科研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本科生的课程论文、毕业论文中存在大面积的学术不端行为。鉴于此,教育部[2012]4号文件第5点提出,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因此探究体育院校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体系,有利于促进体育院校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进而提高其科研水平和创新意识。

1.2 为培养创新型体育人才提供途径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富民强必须依靠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正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虽然在竞技体育场上我国已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傲人成绩,但在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新突破和城乡居民体育锻炼水平提高等方面,依然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需要体育院校注重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让本科生参加课外科研训练可为培养创新型体育人才提供途径。

1.3 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研训练模式,结合体育院校特色研究取向,采用循序渐进的训练设计模式,基于自我决定动机理论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激发和维持持久的内在科研动机水平,进而提高其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这些研究成果可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2 我国体育院校本科生科研训练存在的问题

体育院校本科生擅长于体育运动,导致科研训练一度被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相对其它本科院校,体育院校本科生的科研基础知识相对薄弱;(2)教师对学生科研指导相对不足,主要体现在师生接触时间不多,师生间的沟通不够,学生对研究方法的掌握不熟悉;(3)体育院校本科生科研训练组织管理模式制度不完善,缺乏规范性科研训练与社会实践脱节;(4)体育院校本科生参与科研的自主性低,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体育院校本科生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图1 体育院校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

3 体育院校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的建设

借鉴国外教育发达国家的科研训练方法,针对国内有关本科生科研训练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体育院校本科生教学科研的特点,本研究拟建设体育院校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包括基础训练、提高训练和创新训练三大模块(见图1)。

3.1 基础训练:开设校本课程

该模块是针对科研基础欠缺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而开设的校本课程,其目的是激发本科生科研动机,了解科研基本概况,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体课程拟定为学术道德与规范、学术资源获取、科研基本方法、学术论文写作方法四个课程。学术道德与规范是让学术树立严谨的科研态度,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该课程占6课时,包括科研道德与规范、口头学术报告技巧、专业英语学习方法、学术会议程序等内容。学术资源获取课程是引导学生迅速找到其所期望的教学、科研资源,并能评估该资料的学术质量。该课程占8课时,包括网络在线教学资源获取、学术文献收集方法、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国内学术期刊的分级与分类、学术论文的索引等内容。科研基本方法是让学生掌握科研基本方法,该课程占10课时,包括访谈法、调查法、实验法、初步数据统计方法等内容。学术论文写作方法模块占8课时,包括:论文质量评价标准、学术期刊审稿流程与标准、学术论文撰写方法。学术论文撰写方法是该模块的核心,不仅要介绍论文选题、论文结构、引文规范、语言风格、数据表达等常识,还会在课堂中现场修改2~3篇本科生的课程论文,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论文存在的具体问题,了解相应的改进方法。

3.2 提高训练:参加课外科研活动

该模块主要内容是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研实践活动,借助团委、学生会、社团的力量来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所学的科研基础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主要包括组建科研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加科研实验、听取专家讲座等活动。通过这些科研实践活动可加深对现有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3 创新训练:参加导师科研项目

该模块主要内容是组织学生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并实施导师制。鼓励学生在低年级就依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并结合导师研究方向选取指导老师,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中去,做实验、社会调查、收集数据、撰写报告等训练。为了保证指导有效性,对导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进行限制,并建立从优选取机制。导师制能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入科研领域,避免盲目性,提高本科生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最终实现让本科生掌握科研项目申请,完成导师的子课题,呈现科研成果的目标。

4 体育院校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的建设的特色

4.1 本科研训练体系将科研能力培养提高到其应有的位置

体育的本质决定了体育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体育知识技能掌握和体育科研实践能力。体育知识技能的培养无疑是受到高度重视的,但将体育知识技能应用到训练、教学、管理等实践活动中的科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却被忽视了,因此本科研训练体系拟将科研实践能力提高到其应有的位置。

4.2 采用“基础—提高—创新”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模式

本科研训练体系借鉴国外教育发达国家的科研训练方法,针对国内有关本科生科研训练,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体育院校本科生教学科研的特点,采用“基础—提高—创新”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模式,基于自我决定动机理论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空间,激发和维持持久的内在科研动机水平,进而提高其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4.3 突出体育学院特色

因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不同,体育院校的科研培养体系应显著区别于其它普通高校,因此也需要理论研究的支撑、构架和改革实践的验证。体育学院需重视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在科研实践中突出各自的办学特色,特别加强休闲体育、体育健康促进等课题的研究。因此,本科研训练体系构建具有体育学院特色的科研训练体系,同时这一体系还将对其他兄弟院校的科研训练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和移植价值。

[1]季诚钧,黄昌财.高校本科生科研的意义、现状与措施[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2).

[2]隆意.论高校本科生科研活动中的激励机制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7).

[3]贾立江,刘家国,武艳君.本科生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8).

[4]刘军仪,杨春梅.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模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

[5]邓玲玲,文桂林,方燕红,等.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法[J].广州化工,2012(11).

[6]项明强.基于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体育统计学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2010(5).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本科生学术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