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治疗100例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4-03-26 10:55刘玉珍李汝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2期
关键词:自发性血肿微创

刘玉珍李汝红

(1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山东 枣庄 277499;2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山东 枣庄 277800)

微创治疗100例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

刘玉珍1李汝红2

(1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山东 枣庄 277499;2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山东 枣庄 277800)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的微创治疗及临床护理。方法 将2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保守治疗组10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微创治疗组10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创技术,对两组患者随访半年,根据自主生活能力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临床护理要求。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微创、保守治疗后,随访半年,临床疗效比较发现,微创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病例有45例,好转48例,死亡7例,而保守治疗组的治愈病例有19例,好转62例,死亡19例。结论 微创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保守治疗组;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工作,对于病情恢复意义重大。

临床护理;微创治疗;自发性脑出血

自发性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情况下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大动脉、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自发性破裂引起的脑内出血[1]。自发性脑出血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本病最常见原因是高血压,另一些多见的病因诸如淀粉样变性血管病、先天性血管瘤、动静脉畸形、凝血障碍和各种原因的占位疾病等。我院采用微创穿刺手术技术,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2009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共200例,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微创治疗组,其中男性患者共有64例,女性患者共有36例,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46岁,平均年龄为61.6岁,出血量最大者为120 mL,出血量最小者为30 mL,平均出血量为65 mL。一组为保守治疗组,其中男性患者共有66例,女性患者共有34例,最大年龄为74岁,最小年龄为45岁,平均年龄为60.9岁,出血量最大者为115 mL,出血量最小者为35 mL,平均出血量为60 mL。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情况及病情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护理方法:微创治疗组采用CT定位,使用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直接穿颅进入到血肿的中心,侧孔接引流管,抽吸血肿后置入针形粉碎器,反复快速地进行循环冲洗,术后注入血肿化液,血肿化液留置4 h,再开放引流管夹。术后复查头颅CT,待血肿清除后拔除穿刺针[2]。保守治疗组只使用药物治疗,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对症处理。两组均于手术全程行护理措施。

1.3 观察目标:对两组患者随访半年,根据自主生活能力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频数及频率来表示病例数及所占构成比。两组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若P>0.05,认为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相反,若P<0.05,则认为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两组患者随访半年后临床疗效比较发现,微创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病例有45例,好转48例,死亡7例,而保守治疗组的治愈病例有19例,好转62例,死亡19例,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随访半年后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血块期作为占位性病变,以及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形成,存在着颅内高压和脑受压、脑疝的威胁,内科治疗措施不尽满意。因此,临床上针对于自发性脑出血的患者,外科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3]。目前微创手术方式主要为定向脑内血肿穿刺吸除术和引流术,配合CT定位。近年来随着CT及立体定向术的发展与应用,据报道,首次准确穿刺血肿可以吸出急性期血肿量的35%,然后用尿激酶反复冲洗引流,于2 d内可以完全清除血肿[4]。国内外学者曾对自发性脑出血的治疗进行过许多的探讨,其疗效差别很大,而且这些报道中手术治疗的病例都是经过筛选的,所以不能说明手术治疗是否较内科治疗优越,也看不出手术治疗所能提高疗效的程度,并且,由于其轻重患者的构成比不一样,故内外科治疗方法病死率不具有可比性[5]。现对于自发性脑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选择为:Ⅰ级患者行内科治疗;Ⅱ级患者行超早期脑室穿刺脑脊液引流术;Ⅲ级患者行超早期开颅血肿清除术;Ⅳ级患者应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治疗上也可以考虑行超早期手术,但是此类患者多遗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本研究中发现,微创治疗组的半年后临床疗效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自发性脑出血的护理需要做到术前准备,清洗头部皮肤,常规吸氧,意识障碍排尿不畅者留置导尿管;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及瞳孔变化;术后予穿刺部位碘伏敷料覆盖,每日更换1次,术后进行引流,保证引流管通畅,液化液夹闭后定时开放,观察记录引流液的色与量。术后绝对卧床1周,进食低盐低脂及高维生素饮食,术后24 h内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预防再出血的发生,给予持续吸氧,定时吸痰,预防肺部的并发症。同时每隔2 h翻身1次,保持床铺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出现,加强营养,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防止泌尿系感染。

总之,采用微创治疗自发性脑出血具有手术简便、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提高患者生存率等优点,但是手术仍要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微创手术的手术适应证广,除了处于濒死状态或是重要脏器功能极度衰竭无治疗意义的患者之外,均可以采取此种手术方式。微创手术应用于自发性脑出血的治疗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1] 童威.颅内血肿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神经外科治疗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12.

[2] 张文英.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9):153.

[3] 陈俭,魏风,卢科,等.微创血肿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2008,5(1):79.

[4] 罗小玲,朱立亚,赵燕.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6(12):204.

[5] 李宝东,陈冬云,谢建勤,等.高血压脑出血外科规范化治疗[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9(9):113.

表1 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分析[n(%)]

3 讨 论

急性脑出血是临床上一种极为高发危险的急重症,该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致残高的特点,严重威胁脑出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3]。其中以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是导致急性脑出血的主要病因,而患者颅内出血后将引起全身性的血液系统异常,因而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实际病情与患者发生心脏损伤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4]。本组实验结果表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主要心电图表现即为心律失常或ST-T段改变,与其他心电图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以脑叶、壳核、丘脑、蛛网膜下腔、小脑出血表现心电图变化特异性较高,进而说明急性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及患者的实际病情是影响心电图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且以中重度病情患者心电图变化最为显著。

通过资料整理及实验回顾可知,急性脑出血患者引发心电图改变异常的原因主要可总结为颅内出血后的中枢及周围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异常所致,急性脑出血最为典型的临床症状即为颅内压短期内急剧升高,进而压迫延髓、脑干、丘脑下部等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等神经节,使其发生功能性异常导致继发性心血管系统调节障碍,最终发生一系列的心脏损伤引发心电图检查异常[5]。而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及病情与心电图改变存在一定关系,大脑皮层出血引发心电图检查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并且以多样的心电变化形式表达,患者病情恶化进展极易发生心律失常、死亡等,而在对出院前及出院前周围治疗周期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可知,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颅内斑块的消解、颅内压的降低,其心电图变化呈正向正常趋向,可提示患者病情出现好转迹象[6]。而ST-T异常的主要是心肌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所致,一般为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典型表现,而急性脑出血患者由于上诉原因导致的心肌供血异常,从而导致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以ST-T段异常为主要表现。

综上所述,急性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及患者的实际病情是影响心电图变化的主要原因,主要集中在中、重度急性脑出血患者中。通过有效的心电监护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郝芳,马利明,李霞,等.急性脑出血心电图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3):213-214.

[2] 孙辉平.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分析[J].当代医学,2011,1(11): 107-108.

[3] 周矗. 2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8(4):391-392.

[4] 刘力锋.急性脑出血心电图分析的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2009, 22(5):740.

[5] 郄晓红,赵诚炫,孔东梅.急性脑出血心电图改变的特征与分析[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10,8(5):8-10.

[6] 王利亚.急性脑梗死与急性脑出血心电图改变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4):60.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Clinical Nursing Analysis of 100 Cases of Spontaneous Cerebral Hemorrhage

LIU Yu-zhen1, LI Ru-hong2
(1 Zaozhuang Taierzhua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Zaozhuang 277499, China; 2 Zaozhuang Mining Group Central Hospital, Zaozhuang 2778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nd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2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 of 100 cases, using 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group 100 cases, in the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 using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half a year, according to independent living ability to compar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efficacy, analysis of clinical nursing requirements. Results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rough a minimally invasive, aft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llow-up for half a year,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group, 45 cases were cured, 48 cases improved, 7 cases of death,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 of 19 cases were cured, 62 cases improved, 19 cases of death.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group were superior to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 good operation whole process nursing work, for the recovery of great significance.

Minimally invasive therapy; Clinical nursing; Spontaneous cerebral hemorrhage

R473.74

:B

:1671-8194(2014)32-0002-02

猜你喜欢
自发性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全膝置换术后自发性关节僵直的翻修效果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