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技术应对融合通信需求研究

2014-03-26 08:52丁志刚肖子玉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4年5期
关键词:话音增强型运营商

丁志刚,肖子玉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

1 IMS技术实现企业统一通信业务解决方案

1.1 企业统一通信业务现状分析

目前,主流厂家企业侧统一通信解决方案基本采用一种模式:企业组建一张私网,并在网络里部署即时消息、会议、音视频通信等业务平台,实现企业内部无障碍通信;驻地维护团队,随时对企业需求进行反应,开发新功能;企业对外通信,通过租用运营商的网络资源,实现基本话音通信、互联网等业务。这种传统方案专注于用户侧的统一通信体验,但是需要企业侧在IT资源上有很大的投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实现起来比较困难;这种模式中运营商的管道资源也是在统一通信的完整解决方案中不可获取的。

IMS应对企业需求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网络、业务平台都由运营商集中建设,具备多种成熟的业务开通流程;支持多租户,支持云计算架构,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建设成本;灵活的多媒体业务服务,支持话音,视频通话、短/彩信等沟通方式;能力开放,SI可以进行二次开发。

1.2 IMS应对企业客户需求解决方案

1.2.1 面向大企业的解决方案

IMS网络已经具备了话音、消息这类基础的通信能力,但仅仅这些未进行业务包装的基本通信功能是不能满足大企业通信需求的,目前主要的模式是以IT应用为核心的企业统一通信,运营商的业务处于被集成的位置(以下统称为:UC传统模式)。面对这种情况,考虑充分发挥IMS的特性,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思路。

(1)IMS业务能力开放、驻地化服务。这种方案适用于对企业内部信息保密性较高,企业OA流程复杂,容易出现需求变更的企业。

将IMS业务包装成CT能力,从传统的CT平台与业务融为一体,转变为CT能力承载与业务分离;改变CT能力的商业模式,从直接提供CT业务变为被集成,融入IT业务流程;实现CT能力平台从封闭走向开放,引入IT合作伙伴,为大企业提供深度定制的统一通信平台、IT应用和服务下沉到企业侧、提供驻地化的维护服务。

这种方案实质同UC传统模式类似,不同的是,基于IMS通信能力提供比UC传统模式中集成运营商管道方式提供的功能要强大的多。传统运营商管道基本只涉及话音业务,而IMS除话音外还可以提供有QoS保障的视频会议、即时消息等通信能力。这些通信能力在UC传统模式中完全通过IT应用的方式实现,应用基本只能局限在本企业内部进行,并且涉及到跨网络的业务QoS将无法得到把控。以上问题均可通过采用IMS提供业务来解决,因为IMS业务流程是标准流程,互通不存在问题;IMS业务流承载在IMS核心网上,这张网络的设计有专用的功能来保障业务的QoS。

当然,这种模式对运营商来说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风险,驻地化的服务对运营商人力资源占用巨大,成本很高;另一方面,运营商对企业内部IT应用的开发和维护经验都不充足,面对IT厂家的竞争可能出于下风。

(2)以IMS提供的通信能力为核心,云化企业办公和生产应用,提供集中化全托管服务。

这种方案适用于企业规模庞大,但企业办公地域分布特别广,对企业信息保密性没有特殊要求的企业。UC传统模式讲究把企业应用部署在企业侧,并提供驻地化的服务,而本方案正好相反,在IMS提供的云端业务集成上,再把企业涉及一切IT应用全部部署在运营商侧。目前,中外运等大企业已经采用了这种方案,节约了几倍的成本,而系统的资源利用率从普遍不足20%提高到近70%。

1.2.2 面向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和技术,但同样需要像大公司一样的高效IT信息化系统,传统信息化方案成本高、效果差,且难以满足不同规模和行业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而IMS的一些业务特性正好适用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通过一站式的信息化云服务平台,可以实现以租代购、按需付费的ICT应用模式,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ICT投资成本、显著提高企业效率和利润率。具体来讲,如IMS定义的统一Centrex、PGM等标准业务可谓是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可为客户提供融合总机、即时消息、企业通信录等功能,企业使用业务所需的投入只有支持业务的终端(包括IP电话、软终端等)、价格低廉的接入设备和运营商业务租用费用。

当然,面对企业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IMS还可以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以下提出了两种发展建议,且可两种方式相结合发展业务。

(1)拓展新的业务平台。考虑到中小企业对话务台、呼叫中心业务的需求很高,而部署企业传统话务台、呼叫中心代价较高,建议在IMS部署话务台和呼叫中心的AS,为企业客户提供虚拟话务台和虚拟呼叫中心业务。

(2)加强定制化的IT服务。考虑到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个性化的需求,而现网业务平台均为标准化的业务提供,缺乏面向各企业定制化的功能,因此建议寻找行业合作伙伴(SI),与运营商一起进行个性化IT应用的二次开发和集成,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IT应用,并将这些应用集成在IMS统一通信终端中,使IMS提供的统一通信产品功能得到强化。

2 IMS技术实现个人和家庭融合通信业务解决方案

2.1 个人和家庭业务需求分析

目前,运营商在个人和家庭业务方面面临的最大竞争来自OTT(Over The Top)服务商,本章通过分析OTT业务的提供形式来总结个人和家庭用户的需求方向。主流的OTT应用有以下几种模式。

2.1.1 互联网公司移动拓展

互联网公司将既有的PC上的互联网应用向智能移动终端上延伸,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增加移动性相关的业务属性,推出移动客户端,一部分应用的业务属性和传统运营商业务是十分接近的,如“移动即时消息”同“传统短消息”、“彩信”的业务属性是基本一致的。

互联网企业的特性决定了他们对用户需求的反应更加迅速,产品开发流程更快速灵活,并且拥有桌面产品、网络社交产品、浏览器端产品的丰富开发经验,在智能终端高速发展而用户越来越注重社交体验的大背景下,他们提供的产品可能比运营商业务具备更优的业务体验。

部分互联网企业在PC端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发展这部分用户使用OTT业务对他们来说只需要付出很低的代价。

由于在盈利模式上同运营商完全不同,互联网企业主要通过广告、增值服务等实现盈利,他们也不用花精力维护庞大而复杂的通信网络,因此OTT业务不会面临传统通信业务一样的盈利压力,因此OTT用户资费相比运营商业务要低得多。

这种模式典型的案例是靠即时消息工具QQ起家的腾讯公司。

2.1.2 终端厂家发展增值服务

手机终端厂家利用手机终端优势,通过终端深度定制或应用商店方式发展通信增值业务,增值业务内容同运营商既有业务或新业务有重合点。移动终端市场目前的市场趋势是少数厂家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根据2012年6月Gartner与Nomura发布的智能手机行业现状报告显示,2011年底仅苹果、三星、诺基亚三大厂商就占据了的56%的市场份额(如图1所示),而苹果iOS与Google的Android系统将成为整个智能手机爆发式增长的主导,如今已占据整个市场超过60%的份额(如图2所示)。

图1 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品牌份额

图2 2008~2011年全球手机操作系统份额

终端厂家抓住以上优势,围绕终端产品开发多种业务,通过终端定制收费及应用商店出售业务实现盈利。这种模式典型的案例就是苹果iMessage即时通信功能软件。

2.1.3 低资费替代业务冲击

第三种模式是服务商利用Internet低资费、开放性优势直接开发传统电信业务的替代业务。运营商传统业务包括话音、短消息等,OTT服务商可利用Internet提供基于IP的替代业务,利用IT技术使QoS能达到用户可接受的范围,由于不需要维护庞大复杂的电信网络,资费会远远低于传统电信业务。

这种模式的案例是Skype,其提供的核心业务是话音业务。Skype话音由IP包承载,网络架构与传统网络有本质区别,利用P2P技术保障了通话QoS,VoIP用户之间不再为通话支付费用,只需Internet接入费用,VoIP和传统终端之间需支付一定的费用(结算+盈利)。Skype的资费远远低于运营商,从质量上讲Skype的话音能力完全可以替代运营商话音业务,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使用Skype业务,特别是在国际通话时。

2.2 IMS应对家庭和个人客户需求解决方案

针对家庭和个人客户的需求,这里也提出了两个解决思路。一是从终端侧着手,在GSMA定义的RCS标准下,通过优质的通信录业务和对终端的深度定制,来发展IMS业务,主要应对OTT模式带来的呈现和消息、视频会话、内容共享等业务的冲击;另一个思路是效仿Skype等产品的业务特性,配合IMS网络能提供的网络优势,推行基于IMS的VoIP产品,主要应对来自电信替代业务的冲击。

2.2.1 发展RCS体系

富通信(RCS)业务体系是一套基于增强型电话簿和状态呈现功能,实现增强型话音、消息、视频、内容共享、文件传送为一体的融合通信业务。

增强型地址簿、丰富的话音以及增强型消息业务是RCS的主要功能,RCS业务允许用户使用多种终端进行状态和通信能力的呈现,在呼叫过程中进行内容共享和文件传输,增强型消息功能为用户提供了集短彩信、即时消息、邮件、留言等一体化的会话体验。RCS业务使用标准化的IMS核心网来传送信令和媒体流,实现业务的控制和管理,利用通信网络互联互通和标准化的优势,实现在不同国家、不同运营商网络间用户的自由沟通。

RCS作为一个运营商主导的体系,相对现有的OTT应用,是有很大优势的,表1从几个维度说明了RCS对比OTT业务的优势。

表1 RCS业务与OTT业务比较表

RCS业务体系的实现对端到端均有要求,RCS标准客户端在终端出厂时内置或由用户自行安装后,才能够使用业务。因此,发展RCS的必要步骤是由运营商进行业务部署的推动,拉动产业的研发和产品化,目标是让RCS业务变成同现有话音通话、短消息等一样成为一项的默认业务。根据OMA和GMSA规范对RCS标准的描述,对于RCS体系中的核心业务实现总结如下。

(1)增强型地址薄及呈现业务。增强地址簿是RCS的核心功能,它对传统地址簿功能进行了扩展,在传统的电话号码、通信地址等详细信息的基础上,提供了更丰富的联系人信息(例如名字、昵称、MSISDN、社交呈现状态、业务能力等)。具体功能包括:

支持用户本地地址簿与网络地址簿的备份与同步,备份与同步可自动执行,支持地址簿在用户不同设备间的同步功能;提供联系人的业务能力信息,该信息指明了在一个给定的时间点,用户可以选择哪些通信能力与其联系人进行交互;提供话音呼叫、视频呼叫、文件传输、消息传送等通信能力集成;支持文本和多媒体属性的社交呈现属性信息发布。

增强型地址薄业务的实现,首先必须有用户侧的支持。用户使用MSISDN号码注册业务,在用户多终端情况,不同终端使用同样的IMPU,使用不同的IMPI。

在网络侧,需部署业务平台实现业务逻辑,业务平台基于IMS网络。在RCS R1至R4版本中,通信状态的呈现功能都是RCS业务的必选功能,但呈现业务在实现时却存在业务流程复杂、网络资源占用大、增大终端耗电量等问题,故在RCS-E标准中,将呈现业务定义为可选项,采用另一种业务形式代替呈现业务,即由呈现业务中实时同步所有好友状态的形式改变为用户主动查询好友终端状态的形式。在业务平台部署时可选择两种方式的一种实现。根据RCS标准,增强型地址薄业务平台应符合OMA DS标准要求,在提供呈现业务的情况下应符合OMA Presence SIMPLE标准要求。

(2)增强型话音呼叫业务。RCS用户通过增强型地址薄调用终端的话音通信能力,在最初的RCS R1版本中,终端类型只有手机终端一种,定义话音业务通过3GPP CS域承载;R2/R3/RCS-E中引入了PC终端支持,定义手机终端话音业务依然采用CS域承载方式,PC终端采用IMS MMTEL平台实现,话音业务的互通通过部署Voice IW设备实现;R4版本中,定义话音业务实现VoLTE,不再通过CS域承载。

(3)增强型消息类业务。根据标准的定义,在最初的RCS R1中,除了SMS和MMS服务外,RCS业务可提供聊天功能,具体包括一对一聊天、群聊、点对点文件传输等功能,在后续的几个版本中对消息类业务做了扩展,如支持多设备(R2/R3/R4/RCS-E)、支持存储转发(RCS-E)、支持状态回执(RCS-E)等。在RCS-4中,SMS、MMS服务业不再通过CS域承载,实现SMSoLTE、MMSoLTE。

使用消息类业务同样也需用户侧安装标准客户端支持。网络侧运营商网络应能提供SMS、MMS业务能力,并部署基于IMS网络的即时消息(IM)业务平台。根据标准要求,IM业务平台应符合OMA IM标准的要求。

(4)增强型共享业务。RCS R1中仅定义了呼叫过程中提供多媒体内容的共享功能。话音通话中共享的内容包括用户已保存或者截取的实时视频、图片或文件等。通过业务能力交互,用户能够查询联系人的内容共享能力。在增强型地址薄内,内容共享能力会用相关图标来标识。业务通过3GPP CS域承载。

R2的共享业务依然是呼叫过程中的共享,但增加了PC终端的共享场景,另外,获取用户共享能力状态的流程同R1有所区别。PC终端共享业务通过IMS MMTEL平台实现,手机终端依旧是3GPP CS承载,两者互通通过部署Voice IW实现。

R3、R4中对定义了非话音呼叫下的点对点内容共享、在话音呼叫终结后继续保持内容共享、在话音呼叫中接受传统终端用户的共享、在话音呼叫中支持远端内容共享等扩展功能,并且共享全部通过LTE承载。

2.2.2 提供基于IMS的VoIP业务

应对Skype这样的VoIP话音业务冲击,运营商也可以通过基于IMS的方式来应对。香港Maaii就是一个成功的国际VoIP应用案例,它是应用在iOS和Android设备上的通信应用,采用移动号码注册,提供免费的呼叫和聊天以及优化的管理和同步手机联系人功能,资费同Skype相差不大。

3 结束语

本文根据分析需求和现有方案提出了一些运营商网络和业务发展思路,IMS运营商在发展基于IMS的统一通信业务时可适当借鉴。

猜你喜欢
话音增强型运营商
“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平台
增强型MSTP设备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话音叠加中实时混音算法的FPGA实现
一种基于STC增强型单片机的大电容测量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三大运营商换帅
分组话音在窄带信道的组播实现方案
美国LWRC公司M6 IC增强型卡宾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