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美容手术接受者50例心理状态解析

2014-03-26 21:51张君芳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受术者评量美容

张君芳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郑州 450064

整形美容手术接受者50例心理状态解析

张君芳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郑州 450064

目的:探讨整形美容手术对受术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自尊量表、体像障碍自评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的方法,对50例受术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在50例整形美容受术者中,术前焦虑、抑郁状态者分别为57 %和27 %。受术者术后自尊量表分值较术前上升2.631(P<0.01),体像障碍及精神质量表、神经质量表和掩饰程度分值分别下降6.131(P<0.01)、1.966(P<0.05)、3.458(P<0.01)和2.829(P<0.01)。术前受术者体像障碍与抑郁状态相关性r=0.193(P<0.05),回归方程为y=0.125x+30.278。结论受术者的自尊和体像障碍状态在整形美容手术术后有明显的改善。

整形美容手术; 心理学; 量表测试

整形美容的目的是为了引发自我及他人心中的美感,因此整形美容医学可称为/医学-心理学综合学科。随着我国整形美容外科的迅猛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学问题也日益突出。临床观察发现,整形美容受术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但对此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尚不多见。本调查对50例整形美容受术者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自尊量表、体像障碍自评量表及龚耀先修正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的评定和筛查,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校附属医院医院就诊的50例成年人受术者,其中男5例,女45例;年龄17~58岁,平均年龄30.4?8岁。手术包括隆鼻隆额术、乳房整形术、吸脂术及面部年轻化手术、瘢痕切除术及基底细胞癌根治术等。

二、方法

对上述50例受术者于术前1 d和术后7~14 d分别采用SAS、SDS、SES、SBDDS及EPQ,按照各自量表的要求评定其焦虑、抑郁、自尊及BDD的心理状态及人格特质,将所得数据根据量表设计要求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

结果:

一、术前受术者的焦虑、抑郁、自尊及体像障碍情况

依照各量表规定的评判标准,术前57 %的受术者存在焦虑状态,33 %存在抑郁状态,8 %存在体像障碍状态。

二、手术对受术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受术者术后自尊、BDD及EPQ中的神经质量表(N)、精神质量表(P)及掩饰量表(L)较术前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三、手术对受术者BDD的影响

受术者手术前后SBDDS结果行秩和检验,其中躯体缺陷感组1、2题,体貌认知度组3题,体貌关注度组4题,情绪受损度组5、6、7、20题,他人评价度组14题,术后较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题术后较术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受术者BDD与抑郁状态的关系

术前受术者BDD与抑郁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0.193(P<0.05),并可建立回归方程:y=0.125x+30.27 8,经F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者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

一、整形美容问题的实质是客观的形体容貌引起主观上美好的心理感受,整形美容医学对受术者容貌的客观塑造是为了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体像,而这种塑造是否符合本人的主观愿望,从来就是整形美容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因此,自从整形美容医学诞生那一天起,它就与心理医学和精神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单靠手术治疗而忽视受术者的心理因素是不能做好整形美容工作的,因而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常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拿着手术刀的心理学家。

二、整形美容外科受术者大多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对容貌改变有着强烈的愿望。他们在手术前存在较高的焦虑和(或)抑郁状态是非常可以理解的。陈忠存等对520例整形美容成年人受术者进行/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0(HAD)的测定,认为焦虑和抑郁状态分别占54.61 %和30.77 %,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三、数据显示,术后早期受术者仅看到手术后的初步效果,其自尊心即有显著提高。提示整形美容手术对提高受术者的自尊状态确实有效。

四、数据显示,的结果提示,手术后受术者体像自我测评明显好转,主要体现在对躯体缺陷感和情绪受损度两个方面;虽然SBDDS测评异常的受术者仅10例,例数较少,但足以说明BDD并非整形美容手术的禁忌证。目前,对此问题的认识仍存在争议。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常惯于用手术方法矫治畸形,Meger等曾指出:畸形严重的患者往往体验到更多痛苦,但人体某部分常具有象征性意义,畸形并不严重的整形美容受术者,实际是在寻找身体体像的矫治,因此,有时心理功能缺陷往往是其就医的真正原因。传统观念认为BDD是心理疾患,是整形美容外科的禁证,手术不但达不到预期疗效,而且会带来一些麻烦。但也有一些整形美容外科医师与精神科医师合作,如Edgerton等采用手术-心理疗法治疗100例包括BDD在内的多种心理障碍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通过对EPQ的统计和分析,发现整形美容手术不仅可以改变患者的外部形象,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体像,使其消极体像得以矫正。因而情绪更加稳定,社会交往适应性不断提高,更加合群。术后的L表数值较术前显著性升高,说明受术者自我掩饰性及心理防御水平较高,这与目前社会上存在对整形美容手术的偏见、相当多的受术者术后试图隐瞒手术史有关。

六、根据Phillips[11]的调查,93 %的BDD患者存在情绪障碍,其中主要为抑郁,这种抑郁的倾向是持久的,而且多于半数的患者为慢性严重抑郁,这说明抑郁情绪是BDD伴随的并发症。

结论

整形美容外科受术者的心理状态异常比例较高,手术对受术者的自尊和BDD的改善有明显效果,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对此应给予足够的关注。现代医学已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必须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术前充分了解受术者的心理状态,对心理障碍者进行分析,严格掌握手术心理适应证,以便在医疗工作中处于主动地位,以有利于整形美容外科事业的顺利、健康发展。将心理测验方法应用于整形美容外科领域,我们的工作仅仅是一个初步的尝试。这是一项跨专业的研究工作,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1]何伦,主编.美容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40.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8.

R395.9

B

1009-6019(2014)08-0272-02

猜你喜欢
受术者评量美容
透视环保美容热
美容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静脉麻醉下无痛人流术受术者心理护理的效果
美容整形受术者心理护理研究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预见性心理干预在绝经期取出宫内节育器中的临床应用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整形美容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