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齿动物的人性化防治——灭鼠的伦理学问题

2014-03-27 17:35张新中张灵菲张燕堃卫万荣冶娜娜江小雷
草业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啮齿动物毒饵灭鼠

张新中,张灵菲,张燕堃,卫万荣,冶娜娜,江小雷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 兰州730020)

啮齿动物与人类共生已久,其强悍的繁殖率、杂食性、啃咬力给人类社会和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1]。不仅如此,啮齿动物还可以传播疾病[2-3],对人类生命财产构成直接危害。所以,灭鼠是一项庞大而重要的工作。虽然啮齿动物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损失,但是在消灭它们的同时应该兼顾动物福利的要求。作为数量最多的陆地哺乳动物,它们不仅是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重要环节,而且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

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啮齿动物被杀死,然而,人们很少使用到人性化的方法。虽然有些方法能够快速消灭鼠类,减少其对人类、其他动物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但人们却忽略了啮齿动物可能遭受的巨大疼痛。尽管一些非政府的动物福利组织长期关注啮齿动物的福利,但仍然很少得到国民或政府的重视[4]。

1975年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SPCA)首次刊印了动物福利服务的规定,一共有4个主题:人类对虐待动物的忏悔,感谢动物的友谊,庆祝上帝的创造,对动物表示同情[5]。在动物立法的发展史上,最初动物立法的内容主要是合理利用动物和有效管理动物,当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到一定阶段,人们考虑到动物特别是家畜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以人道的方式对待动物,由此推动了动物福利法的产生[4-5]。从这个意义上讲,动物福利法是动物立法的高级阶段的产物,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

西方环境伦理学认为,人类中心主义只对人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人是道德关怀的唯一对象[6]。动物权利论则把道德义务和伦理关怀扩展到动物。罗尔斯顿指出,环境伦理是一个人道德境界新的试金石,人类的角色要从征服者改变成普通成员,人应当是完美的道德监督者,不应只把道德用作维护人这种生命形式生存的工具,而应把它用来维护所有完美的生命形式[6]。人性化的灭鼠方法旨在减少啮齿动物疼痛的时间和程度,从某种意义上保护了啮齿动物的尊严。

1 人性化的概述

1.1 人性化的内容

人性化是指采用较为缓和的方式,关注事物本身的需求,使其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人性化灭鼠是指在保证达到人类灭鼠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啮齿动物所受的痛苦,并根据他们的活动习惯,使其在相对舒适的外部环境下,以不残忍的方式捕杀;对于幸存动物,不会患病或致残,具备继续正常生活的能力。这样,既达到灭鼠的目标,又能保证啮齿动物的福利[7]。

人性化方法的实施可以使啮齿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更为协调,即让灭鼠技术的发展围绕啮齿动物的伦理道德展开。如此才能在矛盾突出的灭鼠工作中,进行有效地引导和管理,进而根据不同种类的啮齿动物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1.2 动物福利的内容

动物福利最先是以实验动物为载体[8],随后推广至农场动物[9]和有害动物。动物福利的水平与所受痛苦的大小程度呈负相关,一般可以划分为五大部分,即: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环境、健康、活动及心理需求,各部分间相互作用,任何一项需求受损,都会导致动物福利恶化。好的福利意味着动物生活的5个需求都得到满足。一旦前4项需求(生理区域)受到损伤,会直接导致第5项(心理区域)的恶化,从而给动物带来各种痛苦,包括焦虑、恐惧、疼痛、沮丧、羸弱等[7]。

动物的福利包括以下5方面内容[10]:1)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提供保证动物保持良好健康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水,满足动物的生命需要;2)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提供适当的房舍或栖息场所,让动物能够得到舒适的休息和睡眠;3)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保证动物不受额外的疼痛,预防疾病和对患病动物及时治疗;4)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悲伤的自由。保证避免动物遭受精神痛苦的各种条件和处置;5)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应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动物福利表明了人类对动物的尊重,是人性化的集中体现。

由于啮齿动物对环境和人类社会具有危害性,通常没有动物福利可言。人类对其捕杀时,追求的仅是快速和高效。但是,作为生态环境中的一类重要群体,啮齿动物应该享有人类的尊重,即通过人性化的方法,避免其遭受较大程度和较长时间的痛苦。这是啮齿动物唯一享有的动物福利,也是人类与生态和谐共处、尊重生命的最好证明。

总之,动物具有享受自由的权力,人类应保证并提供良好的空间和环境,以满足动物在各方面的需要。

2 人性化灭鼠的现状

2.1 现有灭鼠研究的回顾

啮齿动物及其控制方法会对人类、动物和周围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人类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健康、安全和有价值的资源等,对动物的影响主要是对幸存动物的繁殖和动物福利的影响。因此,在灭鼠时,需要区分靶标动物和非靶标动物,考虑适当的方法。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相关环境要素(空气、水、土壤、植物等)正常协作的影响,以及当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时,对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7]。灭鼠方法的实用性(操作简单、舒适和安全)、有效性和实际成本都可以影响动物福利,具体包括:陷阱是否满足预期目的,能否准确捕获或杀死靶标动物,毒饵的亚致死剂量是否适当,射击是否使动物仅受伤而不会死亡。人性化灭鼠方法的优劣,取决于作用效果的好坏、操作的难易、使用的安全与否以及成本的高低。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已经采用道德和法律的标准来指导研究,从而评估啮齿动物及其防治方法对动物福利的影响[11-12]。欧洲实验和立法的转变始于距今50多年前,这些成果源于关注动物福利的影响,类似的关注也推动了加拿大的研究[13];近年来,一些人性化的灭鼠方法慢慢开始得到人们的关注[14-15],引发了对相关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16-18]。例如,由于人们不断关注捕鼠陷阱的人性化和能效性,新西兰于1972年引入了Fenn traps,这种陷阱可用于鼬科动物(雪貂、白鼬和鼬鼠)的防治[19]。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实验致力于检测和提高现存捕鼠陷阱的人性化和靶向性,同时保持其他特征,如可携带性、安全性[20-22],受到当时灭鼠管理者的广泛青睐。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澳大利亚“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建议发展人性化灭鼠的国际准则,并敦促研讨会及后续工作“实现人性化灭鼠”[15]。在这一战略下,灭鼠工作以报告的形式,完整描述了评估相对人性化灭鼠方法的模型。虽然目前立法的覆盖范围依旧不全面,但一些实质性的改革正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灭鼠的人性化。这一改变包括了更高的防治标准,以及由非政府动物福利组织提供的人性化灭鼠服务[22]。例如,新西兰最近出台规定,限制使用捕鼠陷阱,并考虑限制粘鼠板的使用;美国倡导人性化灭鼠,提出了“动物冲突的解决方案”,旨在把美国的人性化灭鼠理念应用于实践;2007年,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高级研究所与加拿大动物福利基金会共同发起倡议,制定相关准则,指导人们保护动物福利(包括啮齿动物的管理);英国动物福利联盟协会,举办了关于灭鼠的研讨会,从而促成监管机构、学者和灭鼠员之间的合作,以更人性化的灭鼠管理措施为目标,增加福利的公共教育和实践,改善现有灭鼠方法[23-24]。

虽然世界各地的灭鼠工作进展迅速,但由于观念的陈旧和人性化灭鼠方法的欠缺,人类往往采用便捷却残忍的方法,啮齿动物的伦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重视,人性化灭鼠还仅是一纸空文。诱饵毒药是一种效能性较高的灭鼠方法,在多地被大量使用,但是目前,关于其对动物福利有何影响的公开研究依旧很匮乏,有关灭鼠的人性化认识和行动仍大量停留在浅层的认知阶段,而非科学评估阶段[25-27]。因此,需要在物种中进行毒性实验,以检测动物福利受影响的程度。由于毒药在不同物种间的吸收、分布、新陈代谢、分泌及病理生理学特性不同[28],所以必须在所有物种中进行实验。研究人员将不同毒药对啮齿动物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但大部分都是定性研究,而非定量计算,因此,还不能得出确切信息。

2.2 常用的人性化灭鼠技术

对于室内的啮齿动物,可以使用包含α-氯醛糖的捕杀陷阱或电击陷阱。当夜间温度低于16℃时,α-氯醛糖是灭鼠的首选方法[29];而当需要不断补充抗凝血剂时,延时捕捉陷阱(或电击捕获)就成为了最适宜的方法,从而代替毒饵的使用[15]。总而言之,灭鼠方法必须符合当时的外部环境,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装备优良的陷阱必须具备适宜的放置地点和易于上钩的诱饵;一旦啮齿动物落入陷阱,必须尽量保证他们的完好。

对于户外鼠类的洞穴系统,建议使用氰化物气体、电击陷阱或设计精良、能定期监测的捕捉陷阱。同时,应防止啮齿动物通过生境管理等原因获得巢址、食品、水或住所[30]。如果考虑到氰化物对环境破坏较大,可以改用捕鼠陷阱、磷化氢气体以及致命性纤维素饲料。

对于仓库这样的半开放环境,会加大操作者灭鼠的难度,想要实行人性化的灭鼠措施,必须综合各种方法的优势。

3 灭鼠对动物福利的影响

评估灭鼠对动物福利的影响,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但出于伦理方面的迫切需求,评估又是一项不能省略的重要步骤,以便指导人们尽可能地减少伤害,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

3.1 对动物福利损伤的定量评价

评估灭鼠对动物福利的影响,需考虑灭鼠可能带来的所有后果,例如,对靶标和非靶标动物产生的负作用(疼痛和沮丧等),以及由致命或亚致命的毒药、陷阱等带来的慢性伤害。鼠类个体的消亡可能会给整个种群带来不良后果(通过食物或其他资源的竞争来达到),还有可能影响整个靶标和非靶标物种的健康。事实上,可以通过严格执行高水平的灭鼠措施来限制这种消极作用[31]。例如,制造毒饵时,严格控制毒饵的尺寸、配方、毒药浓度、使用频率及放置地点等。对灭鼠装置进行精准的野外部署和设计,避免影响其他动物的福利[15,32]。

评估对啮齿动物福利的损失,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考虑:

3.1.1 动物承受疼痛的限度 这意味着动物能承受的最大极限。需要考虑个体或种群对日常饮食、饮水的需求量、基础代谢率、繁殖模式,动物是在夜间还是在白天活动、是独居还是群居等特性[33-34],以及对动物福利的预判。最后,必须确保动物是在有意识状态而非麻醉或昏迷状态下,对疼痛的最大承受能力。尽管,所有动物都会受到损伤,但是不同种类的动物受到损伤的程度不同。

3.1.2 动物承受疼痛的时间 任何一种负面影响(恶心、呕吐或身体创伤)或潜在影响的持续时间及积累的总时间都是极其重要的。动物承受疼痛的时间是从潜在的痛苦开始,直到死亡(无意识发生在死亡之前,虽然此时动物不能感知痛苦,但无意识并不等于死亡)。也有特殊情况需要考虑,即无意识动物仍会恢复意识,并感知到痛苦[7]。

3.1.3 动物承受疼痛的强度 疼痛的强度需要根据疼痛(渴、饿、冷、疼、沮丧、社会孤独、害怕)的特性来判定[8,35]。这对于研究人类和其他动物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也可以预测可能发生的隐患。

3.1.4 受影响的动物数量 灭鼠的动物福利评价需要考虑评价对象的总体数目,以及不同方式带来的影响所占的比例。受影响的动物比例越大,减少动物福利损伤总量的难度就越大[33]。

3.2 灭鼠方法的可接受性

评估灭鼠对动物福利的影响,主要目标是决定其可接受性。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应该使用什么参考标准来判断这种可接受性,其中一个观点是“零痛苦”(这种理性模式会排除当前的一切方法)。另外,需要判断是否能让靶标或非靶标动物在自然环境下正常走向死亡(经历捕食、饥饿、脱水和低温的常规影响)[16]。

由于评估标准的不完整性和影响的不可知性,没有哪一种灭鼠方法可以满足“完全的可接受性”。从使用效果来看,很难对不同的影响进行排名。例如,很难将呼吸困难与外伤引起的疼痛进行比较,更不用说计算这些影响所产生的疼痛程度(轻度、中度、重度),而阐明这些影响产生的时间效果更是难上加难[36]。然而,在一类控制方法之间(陷阱或毒饵),以及不同控制方法之间(陷阱或毒饵与射杀相比),至少在某些方面,相对的可接受性还是可以进行比较的。例如,在同一类中,射杀陷阱会在较短时间内使动物失去知觉;捕捉陷阱会造成轻伤;毒饵会产生最小的疼痛,并迅速导致动物死亡。因此,在同类方法中,将优先考虑这些方法。同样的,在不同种类之间,捕杀陷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动物达到无意识状态;毒饵则会导致动物长时间的疼痛。综合两种方法的优势,即:将毒饵预先放置到捕杀陷阱中,可以大大提高灭鼠的效果。在所有方法中,射击是能够导致动物瞬间死亡的方式,因此受到广泛欢迎。很明显,对不同种类间的不同方法的可接受性判断,非常容易走向极端,因此,需要分析每种方法的优劣势,尽量组合搭配使用[15,37]。

4 灭鼠引发的利益问题

研究认为,适用于实验动物及农场动物的动物福利及伦理原则也适用于灭鼠活动。因此,灭鼠方式与其他任何对动物的操控并没有区别,如果需要实施,只需证明此种方法是必要且合理的即可[38]。因此,灭鼠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4.1 权衡利益与危害,利益占主导地位

在实施灭鼠之前,必须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干预的必要性。如果好处比危害大得多,那么就可以证明此项措施是合理的。在灭鼠的背景下,这么做往往意味着对人类、动物和环境的预期正面影响大于对啮齿动物的预期负面影响[13,39]。然而,这种合理性会消弱对伦理道德的考虑,因为,一旦某种措施被认定是合理的,那么人们就会不加节制地使用,以获取更多的预期收益,这些都是以牺牲受害者(啮齿动物)为代价的。因此,应该确保使用方法的收益最大化和伤害最小化。通过这种制约,加强灭鼠合理性的伦理道德考虑,这样也能够使利益与伤害的平衡关系达到最优,更易于措施的执行和目标的达成[40-41]。所以,伦理道德是确保预期正面影响最大化和预期负面影响最小化得以顺利实现的强有力保障。

4.2 利益最大化

灭鼠的必要性无庸赘述,灭鼠产生的效果一方面可以降低靶标物种(啮齿动物)对人类、动物和环境造成的伤害,进而取得直接的积极结果,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灭鼠本身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理论依据[42]。啮齿类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也是高级消费者的食物来源,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传递以及信息交流上处于关键环节[43]。虽然啮齿动物数量的激增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危害,但是,不能否认其在食物链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因此,争取啮齿动物的利益最大化是现如今必须正视的问题,每一个物种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对于啮齿动物的解决办法不应该一成不变,而对待他们的态度也不应该是残忍的屠杀。利用科学高效的灭鼠方法使他们的种群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其既不会造成危害也不会遭受过多的痛苦才是治理和监控鼠害的重要基础和道德准则。鉴于此,传统的灭鼠方法已不再适用于现代化的灭鼠需要。因此,根据道德的要求,应该将啮齿动物的利益充分考虑在内,在保证灭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他们的利益,保护其动物福利。

4.3 伤害最小化

灭鼠不仅会导致靶标动物的疼痛,而且会对非靶标物种产生无意识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保证通过严格执行和高水平控制使伤害最小化。例如,为了减少对非靶标物种的负面影响,可以研制只对靶标动物有效的方法;毒饵、陷阱的设计和摆放要避开非靶标物种。为了满足各方利益,必须采取以下措施[7]:1)在实际情况下对目前所有较为人性化的方法进行评估;选择出的最人性化的方法,应该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2)积极主动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现有方法的人性化,但绝不能忽视第一步,否则会使动物遭受更大的痛苦。3)任何研究项目,都是为了发展更人性化的灭鼠方法,并使之顺利实施。

5 结论和展望

回顾现有的研究,未来的人性化灭鼠工作大概有以下几点需要改善:首先,提高研究人员和公众对啮齿动物管理的意识。目前,大量的文献都是关于食品生产的动物、野生动物和实验动物的伦理学问题,对于啮齿动物的人性化关怀还处于一个初期阶段,防治标准和具体措施还需要更加明确的规范。其次,啮齿动物作为一类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物种,如何平衡消灭与保护这个矛盾,也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在充分了解啮齿动物习性以及原有灭鼠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

综上所述,用完全人性化的灭鼠方法,不仅困难重重,而且价格昂贵。因此,灭鼠行业需要制定新的办法,兼顾效果和成本,但是,决不能忽略人性化的重要性。在技术上首先要改进现有的毒饵,使其更加人性化。例如,继续发展第二代抗凝血剂,或者添加复合药物,加强作用效果。其次,通过使用诱饵止痛剂、止吐剂,或其他化合物使动物镇静或昏迷,以抵消造成的负面影响[44]。再者,增加电击陷阱瞬间流过动物大脑的电流强度,加速死亡过程,以减少啮齿动物不必要的痛苦。除了需要改进现有技术外,还应着力研制新的药物,应致力于药效的快速、无残毒、人性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人性化灭鼠方面,绝育化合物以及一系列抑制生殖的方法也具有一定的潜力。最后,驱鼠化合物在未来可能是真正的人性化灭鼠方法。

[1]Meehan A P.Rats and Mice——Their Biology and Control[M].East Grinstead:The Rentokil Library,1984:62-68.

[2]MAFF(Ministry for Agriculture,Fisheries and Food).Code of Practi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Rodent Infestations in Poultry Flocks[M].London:MAFF Publications,1996:34-52.

[3]Macdonald D W,Mathews F,Berdoy M.The behaviour and ecology ofRattusnorwegicus:From opportunism to Kamikaze tendencies[A].Singleton G R,Hinds L A,Leirs H.Ecologically Based Rodent Management[C].Canberra:Australian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1999:49-80.

[4]Kirkwood J K,Hubrecht R.Animal consciousness,cognition and welfare[J].Animal Welfare,2001,10:5-17.

[5]Rutherford K M D.Assessing pain in animal[J].Animal Welfare,2002,11:31-53.

[6]朱凯,郭辉.试论生态中心论的森林伦理思想[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6(20):38-42.

[7]Littin K E,Mellor D J,Warburton B,Eason C T.Animal welfare and ethical issues relevant to the humane control of vertebrate pests[J].New Zealand Veterinary Journal,2004,52(1):1-10.

[8]Mellor D J,Reid C S W.Concepts of animal well-being and predicting the impact of procedures on experimental animals[A].Baker R,Jenkin G,Mellor D J.Improving the Well-being of Animals in the Research Environment[C].Glen Osmond:ANZCCART,1994.

[9]Mellor D J,Stafford K J.Integrating practical,regulatory and ethical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farm animal welfare[J].Australian Veterinary Journal,2001(79):762-768.

[10]吴翠霞.国际贸易中的动物福利壁垒及应对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7(497):8-9.

[11]King C M,Edgar R E.Techniques for trapping and tracking stoats(Mustelaerminea):A review and a new system[J].New Zealand Journal of Zoology,1997(4):193-212.

[12]Thompson H V.The rabbit in Britain[A].Thompson H V,King C M.The European Rabbit:The History and Biology of a Successful Coloniser[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64-107.

[13]Warburton B.The“humane”trap saga:a tale of competing ethical ideologies[A].Mellor D J,Fisher M,Sutherland G.Ethical Approaches to Animal-Based Science[C].Glen Osmond: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uncil for the Care of Animals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1998:131-137.

[14]Broom D M.The welfare of vertebrate pests in relation to their management[A].Cowan P D,Feare C J.Advances in Vertebrate Pest Management[C].Furth:Filander Verlag,1999:309-329.

[15]Mason G J,Littin K E.The humaneness of rodent pest control[J].Animal Welfare,2003,12:1-37.

[16]Warburton B,Choquenot D.Animal welfare and pest control:The context is important[A].Mellor D J,Monamy V.The Use of Wildlife for Research[C].Glen Osmond: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uncil for the Care of Animals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1999:90-99.

[17]Oogjes G.Our ethical obligation to‘mislocated’animals-the Animals Australia approach[A].Mellor D J,Monamy V.The Use of Wildlife for Research[C].Glen Osmond: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uncil for the Care of Animals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1999:100-107.

[18]Marks C A.Ethical issues in vertebrate pest control:Can we balance the welfare of individuals and ecosystems[A].Mellor D J,Monamy V.The Use of Wildlife in Research[C].Glen Osmond: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uncil for the Care of Animals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1999:79-89.

[19]King C M.The effects of two types of steel traps upon captured stoats(Mustelaerminea)[J].Journal of Zoology,1981,195:553-554.

[20]Morriss G A,Warburton B,Ruscoe W A.Comparison of the capture efficiency of a kill-trap set for brushtail possums that excludes ground birds,and ground set leg-hold traps[J].New Zealand Journal of Zoology,2000,27:201-206.

[21]Warburton B,Gregory N,Bunce M.Stress response of Australian brushtail possums captured in foothold and cage traps[A].Proulx G.Mammal Trapping[C].Alberta:Alpha Wildlife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Ltd,1999:53-66.

[22]Warburton B,Gregory N G,Morriss G.Effect of jaw shape in kill-traps on time to loss of palpebral reflexes in brushtail possums[J].Journal of Wildlife Diseases,2000,36:92-96.

[23]Littin K E,O’Connor C E,Gregory N G.Behaviour,coagulopathy and pathology of brushtail possums(Trichosurusvulpecula)poisoned with brodifacoum[J].Wildlife Research,2002,29:259-267.

[24]Littin K E,O’Connor C E.The development of a welfare checksheet for captive possums[A].Ramus A,Pinheiro M,Filho L C,Hötzel M J.Proceedings of the 3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pplied Ethology[C].Florianopolis:the 3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pplied Ethology,2000:159-161.

[25]Cowan P E.Advances in New Zealand Mammalogy 1990-2000:Brushtail possum[J].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New Zealand,2001(31):15-29.

[26]King C M,Griffiths K,Murphy E C.Advances in New Zealand mammalogy 1990-2000:Stoat and weasel[J].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New Zealand,2001(31):165-183.

[27]McDonald R A,Lariviere S.Diseases and pathogens ofMustelaspp,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introduced stoatMustelaermineapopulations in New Zealand[J].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New Zealand,2001,31:721-744.

[28]Rozman K.Disposition of xenobiotics:Species differences[J].Toxicological Pathology,1988,16:123-129.

[29]Hughes J.Pest Control Programmes[M].Manhattan,Kansas:American Institute of Baking,1998:45-64.

[30]Kay B J,Twigg L E,Korn T J,Nicol H I.The use of artificial perches to increase predation on house mice(Musdomesticus)by raptors[J].Wildlife Research,1994(21):95-106.

[31]Frampton C M,Warburton B,Henderson R,Morgan O R.Optimising bait size and 1080concentration(sodium monofluoroacetate)for the control of brushtail possums(Trichosurusvulpecula)[J].Wildlife Research,1999(26):53-59.

[32]Eason C T,Wickstrom M.Vertebrate Pesticide Toxicology Manual(Poisons):Information on Poisons used as Vertebrate Pesticides[M].Edn 2.Wellington: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2001:88-96.

[33]Spedding C.Animal Welfare[M].London:Earthscan Publications,2000:217-254.

[34]Mckiernan B,Bain F,Schultz R,Bennett B T,Pascoe P,Shull E,Cork L C,Francis-Floyd R,Amass K D,Johnson R,Schmidt R H,Underwood W,Thornton G W,Kohn B.2000Report of the AVMA Panel on euthanasia[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2001,21:661-669.

[35]National Animal Welfare Advisory Committee(NAWAC).NAWAC Guide line for Mammalian Restraining and Killing Traps(27April 2000)[M].Wellington:NAWAC Document 95/00.MAF,2000:32-64.

[36]Wilson P R,Mellor D J,Stafford K J.Velvet antler removal:International welfare,ethical and legal issues[A].Sim J S,Sunwoo H H,Hudson R J,Jeon B T.Antler Science and Product Technology[C].Edmonton:Antler Science and Product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re,2001:363-386.

[37]Stafford K J,Mellor D J,Gregory N G.Advances in animal welfare[J].New Zealand Veterinary Journal,2002,50(Supplement):17-21.

[38]Gregory N G.Animal Welfare and Meat Science[M].Wallingford:CABI Publishing,1998:76-123.

[39]Hickling G J.Animal welfare and vertebrate pest management:compromise or conflict[A].Baker R M,Mellor D J,Nicol A M.Animal Welfar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Ethical,Educational and Scientific Challenges[C].Glen Osmond: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uncil for the Care of Animals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1994:119-124.

[40]Battye J.Ethics and animal welfare——Where do we go from here[A].Baker R M,Mellor D J,Nicol A N.Animal Welfar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Ethical,Educational and Scientific Challenges[C].Glen Osmond: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uncil for the Care of Animals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1994:3-10.

[41]Battye J.Ethical issues and animal use in science[A].Mellor D,Fisher M,Sutherland G.Ethical Approaches to Animal-Based Science[C].Wellington: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uncil for the Care of Animals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1998:8-11.

[42]Gregory N G.Rationale for controlling vertebrate pests[A].Mellor D J,Fisher M,Sutherland G.Ethical Approaches to Animal-Based Science[C].Wellington: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uncil for the Care of Animals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1998:121-124.

[43]Oogjes G.Ethical aspects and dilemmas of fertility control of unwanted wildlife:An animal welfarist’s perspective[J].Reproduction,Fertility and Development,1997(9):163-167.

[44]Littin K E,O’Connor C E,Eason C T.Comparative effects of brodifacoum on rats and possums[J].New Zealand Plant Protection,2000,53:310-315.

猜你喜欢
啮齿动物毒饵灭鼠
TBS围栏灭鼠技术
日本科学家发现:猪和一些啮齿动物也具有用肠道呼吸的能力
老鼠和豚鼠
高置式大容量毒饵站对东北农田害鼠的防治效果初探
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影响机制的量化分析
浅谈毒饵站灭鼠技术
浅议荒漠区生态恢复问题
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的诊治分析
灭鼠记
不同材料毒饵站诱杀害鼠效果对比试验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