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文本,贴近英雄

2014-03-27 22:26蔡芳
江西教育C 2014年1期
关键词:王二小日本鬼子机智

蔡芳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感人的叙事歌曲,读来朗朗上口,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崇拜英雄,但由于当时的年代已经久远,加上他们对抗日战争时期的背景一片茫然,并不能真正理解英雄的含义。所以如何让学生亲近文本,贴近英雄,就成为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成为我教学中的突破口。

一、兴趣推动求知欲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发求知欲最好的推动力。课前预习时我就特别注重学生对课文背景的感知,不但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而且还组织他们观看电影《少年英雄王二小》,谈谈观后感。让学生对抗战时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走进文本,走近王二小做好铺垫。观看电影时,当看到二小机智而又勇敢地与日本鬼子周旋并把他们带入埋伏圈时,学生们个个睁大了眼睛,捏紧拳头,脸上露出了对二小的担心以及对二小的敬佩之情。当看到二小被日本人杀害时,许多学生都泪流满面,眼睛里冒出了对日本鬼子愤恨的怒火。课上为了继续激发他们的情感,产生共鸣,我又凭借多媒体课件集中地把日本人扫荡、屠杀我们中国老百姓的滔天罪行,日军抓住二小叫他带路,二小壮烈牺牲,以及二小死时“脸上含着微笑”这些画面都一一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大家在我创设的画面中一步一步被二小的勇气和智慧,以及他英勇献身的精神所感动。此时,无需范读,全体学生在高昂的朗读声中所包含的对敌人的憎恨、对二小的敬佩无一不从内心显现出来。

二、课堂提问来引领

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更应是生命发展的活动,因此,课堂上的教师要精心地设计一个个思维训练点,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品读课文时,为了让学生真正领会到小英雄的伟大,我精心设计了语言训练点。例如在课件播放完日军扫荡后中国大地上尸骨遍地、寸草不生的图片后,我及时提问: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有的学生说,日本人那么凶残,真是没有人性呀!有的学生说,日本鬼子带给我们中国人民巨大的耻辱,他们的滔天罪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随即我又追问:面对如此没有人性的敌人,二小也会有生命危险,难道他就不害怕死吗?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虽然很勇敢,毕竟是小孩子,害怕是有的,但为了救几千个老乡,他没有顾那么多。有的说,想起鬼子们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他恨不得把鬼子全部消灭掉,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还有的说,一想到后方机关和老百姓会受到日本鬼子的伤害,王二小就不怕死了。此时的学生已在我的引导下深深地走进文本,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总结出这是一个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王二小。

三、体验感悟文本

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王二小的勇敢、机智,我创设了情境指导学生表演。先是出示了敌人在山口迷路遇到王二小而王二小被逼假装顺从带路的图片。我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图,同桌互相讨论在表演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兴趣盎然,有的学生说,日本鬼子一开始在骗二小带路时,脸上要装出假惺惺的笑容,甚至还从口袋里摸出糖块来诱惑二小。有的说,二小假装答应的时候眼睛里一定要透露出机智的眼神,嘴上说带鬼子们去八路军的藏身处,但表情上要表现出勇敢的样子。有的说还可以让叙述旁白的同学在一旁描述一下二小此时的心里活动。有的说,我们还可以演一演牛儿,让牛儿的眼神中也透露出对日本鬼子的轻蔑与痛恨。学生们七嘴八舌,满怀激情地捕捉着人物形象,个个跃跃欲试。一番小组练习后,自我推荐上台表演,无论是动作、语言,还是神态,表演的一举一动充分体现出他们对课文内容深深的理解。

四、音乐带动释真情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并赞颂英雄精神,课上我还利用音乐来渲染气氛,这无疑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不少活力。在品读第六自然段时,当我讲到“二小用自己年幼的生命换取了几千个老乡的安全,可他自己却牺牲了,这是多么悲壮啊!就连秋风也在把他的故事到处传扬”时,音乐随即响起,我轻轻地唱起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最后一段,动情的歌声马上带动了学生们一起跟唱,学生们把自己对英雄王二小的敬佩与赞扬都融入到了歌声中,这时的教学渐入佳境。为了让学生理解“倒叙”的写法,我又趁机带着学生回到了第一段,一起哼唱出牛儿和人们对二小的思念。音乐带动了情感,释放了真情,有的学生甚至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最后在总结课文时,我又带着学生随着音乐歌唱了整篇课文内容,学生们很是激动,深情的演唱感动了听课的教师也感动了我自己。以唱促情,二小的英雄精神再次得到升华。

总之,这堂课上,学生的激情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走向高潮,同时,他们学习的各种潜能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激发,学生真正亲近了文本,贴近了英雄,教学效果也达到了最佳的状态。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二小日本鬼子机智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
小英雄王二小
传承王二小精神 争做新时代少年——“王二小中队”风采录
机智闯关
向小英雄王二小学习
小林清:“日本鬼子”如何变成“日本八路”
机智的斑马线
1948年解放军为何还能抓到“日本鬼子”
机智的警察
机智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