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不安全食品充斥市场的成因及应对对策

2014-03-27 09:04高巧利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1期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收益成本

高巧利

摘 要:本文从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出发,在假设消费者与生产者均存在对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追求的前提下,依据成本与收益原理,对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行为,以及政府监管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的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市场上不安全食品能够存在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成本;收益

1 研究背景

“民以食为天”——吃,是人活着的必要条件,需要层级的最低层,同时维持着社会及经济的正常运行。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的逐步提高,人们借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原生态食品,动植物粮食有了越来越多替代品。

但是百姓现在却有一个疑问,“我们现在能吃什么?”

原因是近几年人们能吃的东西——可能“有毒”。农药严重超标的普通瓜果蔬菜;“整过容”的豆制品、禽蛋类;“老酸奶”、“毒胶囊”,毒米、毒面到毒油。人们没有安全感了,社会各界都开始关注了。但是此现象为什么却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呢?

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不安全食品长期存在的理由是什么?最直接、最简单的理由就是它有市场,生产者有利可图。因此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此现象存在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假设,第一,合乎理性人的假设条件。即“经济人”,他被视为经济生活中一般的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是利己的。第二,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主要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与卖者)都对有关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本文将依据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及相关原理,从消费者和生产者这两个角度探讨市场上存在不安全食品的成因及应对对策。

2 经济学分析

2.1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消费者购买不安全食品的成因

2.1.1 理性人假设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成因分析

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那么他所作决策都是利己的,即他购买不安全食品的决策对自己来说是效用最大化的。

消费者效用的大小与其个体的购买动机是密不可分的,能够最大化的满足其购买动机的同类食品对他们的效用就是最大的。消费者体现在食品方面的购买动机主要有经济型动机和求实型动机。

经济型动机的消费者比较看重价格,价格越便宜对他们来说效用最大;求实型动机的消费者比较重视产品的质量,而忽视价格,但消费者对质量的感知主要通过食品的外观,即色泽、味道、形状及口感,这也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标准。

2.1.2 完全信息假设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成因分析

在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下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可以分辨食品质量档次,并给出相应的价格,并将对自身安全有问题的产品完全排除在外。

2.1.3 在消费者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的现实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成因分析

在现实中,消费者是在有限理性,且市场的信息是不完全对称的条件下做出决策,并不是最优决策,原因有三点。

第一,相对于人的众多消费活动,食品属于基本生活消费,并从食品这种产品的特性来看,它属于日常生活用品,在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中占的比重比较小(在中国现行的经济条件下),而消费者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不会愿意为此付出过多的信息搜寻和学习成本,因此信息是不完全的,此时就会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消费者就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有限的知识来购买商品,提出自己的评判标准,以此来评价商品的档次与质量,这种标准消费者认为是最佳的。

第二,由于信息不完全衍生了消费者消费食品时的一个假定前提,即所有食品都是安全的。

消费者未必都想或者有能力购买到高档质量的安全食品,但是绝对都不希望购买到不安全的食品。因此说,消费者只是对于安全食品有需求,从而造就了一个预设假定,市场上所有商品都是安全的。在这种前提下,消费者就会对同类产品进行价格对比,在食品品相上接近的产品,价格就是衡量效用大小唯一的标准。价格越低,效用越大。

第三,就市场力量对比情况看,相对于食品的供给者来说,消费者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者的行为是分散的、且自身力量弱小的,单个消费者的力量就不足以阻止或者降低不安全食品的生产供给。

基于以上分析,不安全食品在市场的形成和存在就有了前提条件。

2.2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生产者生产不安全食品的成因

生产者在市场上的行为是利润驱动。利润的增加要么降低成本,要么提高收入。对于食品行业,市场类型比较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产品的同质性很强,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要提高收入,在销量不变的条件下,提高价格,比较不具可行性。降低成本成必然选择,但是在生产技术水平一定、原材料价格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降低。

而在现实市场上由于生产者的规模与实力是不同的,大的生产者具有规模优势,可以降低成本,比如相对于供应商,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还有对市场价格的有一定的影响力等。而规模小的企业不具有规模优势,短期内他要获得竞争优势就有就有两种决策,一种是提高价格,这显然没有出路;另一种降低成本,但如何降低成本?

通过对消费者购买不安全食品的成因分析可以看出,生产者生产不安全食品的产生前提条件是成立的,即消费者的有限理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消费者在市场监管中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因此一些中小企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可能会生产劣质产品。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些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可能会出现生产不安全食品现象。事实上,生产不安全食品的,的确是大多数是小企业。但是为什么大企业也会产生此行为?在这就不得不提到违规成本。

在我国企业经营过程的监管责任落在政府肩上,因而生产不安全食品是有经济风险的,主要表现为违规成本,于是就产生了生产者与政府之间的博弈。下文就生产者与政府之间的博弈进行分析。

2.2.1 在政府监管缺失情况下的企业行为分析。

生产者作为一个理性人,他要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赢得竞争优势,就要生产在同一质量水平下,价格最低的产品。

如果政府监管缺失,违规成本为零或小于收益,市场上就会出现企业生产劣质食品的可能性。

不安全食品的供给不仅仅来自提供最终食品的生产者,而是来自于食品生产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即一系列厂商行为。食品供给需要经过原材料生产、采购、运输、加工、食品生产、食品运输和销售等多个环节。虽然生产者相对于消费者信息相对充分,但是对于他的上游企业,它的身份又相当于一个消费者,它也具有消费者的类似行为。

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成本,生产者依然会做出最优决策,寻找低价格的原材料,同样会促成上游企业对不安全食品的生产。

2.2.2 政府监管存在,生产者行为分析

在政府监管存在的情况下,在生产不安全产品要考虑违规成本的存在,就存在生产者与政府的一个博弈行为。那么政府的监管力度和惩罚措施就在生产者是否生产不安全食品行为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一,政府监管力度非常大,惩罚措施不严厉。

政府监管力度非常大,但惩罚措施不严厉。生产者被发现的几率就非常大,但是如果惩罚措施不严厉,即一旦违规,违规的的成本会小于收益,此时生产者还会继续违规。

此处的成本是指违规时所受到的处罚及失去市场份额所导致的收益的减少。收益为厂商因违规所获得的收益和产品,原材料质量的检查与控制的成本的降低。

第二,政府监管力度非常大,惩罚措施严厉。

政府监管力度非常大,但惩罚措施严厉。生产者被发现的几率就大,作为理性人,此时生产者违规行为就不会出现。

另外如果一个生产者违规,查出原因,追根究底,产品链上各个违规生产者都会受到惩罚,不让最后环节的厂商承担全部的责任,而其他厂商搭便车,那么生产者违规行为就会的到一个极好的控制。

3 消除不安全食品充斥市场现象的对策

3.1 普及安全食品鉴别的知识

通过权威媒体建立电视、网络、书籍、社区宣传、现场示范、邀请专家等立体的食品鉴别知识的传播通道,普及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消费掌握充足的,正确的食品鉴别知识。

3.2 发挥消费者协会的最大效用

由于消费者是分散的,单个力量小,这就要求消费者协会起到真正的为消费者办事的作用,虽然消费者协会是民间组织,但是可以通过政府或社会组织、企业等资金的注入,建立技术分析和监督部门,还有对消费者的投诉能够快速的反应,使其为消费者说话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3.3 减少市场信息流通的障碍

食品的行业标准及动态指标能使消费者易于理解,并以及时有效的方式传播给消费者,增强信息的流通性。在企业对产品的生产说明中,要真实有效的标示出来,减少信息的隐蔽性。

3.4 加大政府与民间共同的监管力度,增大企业的违规成本

首先如果只通过政府监督,监管成本过大,对于总体的社会福利是有损失的。所以需要民间共同监督,每个人作为市场主体,都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最容易发现问题,就要求所有消费者树立维权意识,如果发现不安全食品,可以举报。政府要使举报和检验通道畅通,并可建立奖励机制,这制度层面还需仔细设置。政府需要在现有的框架制度下,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得食品监管有法可依。但是政府在执法过程中作为一个中立的主体,而不能作为利益主体来监督。

其次,如果发现企业生产不安全产品,增加其违规成本,使其生产不安全食品所承担的风险远远大于违规收益,此时生产者的违规行为自然减少。

3.5 增强行道德业自律,加强企业建设,提高企业家社会责任感

毕竟政府的监管是强制性的,外力的作用远远不如内在的自我约束强大,因此可以通过增强行业自律,加强企业道德建设,提高企业家社会责任感来杜绝不安全食品的上市。

参考文献:

[1] 冯立果,李素云.试论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框架[J].中国科技信息.2005(18).

[2] 邵小梅.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24).

猜你喜欢
消费者行为收益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部落电商背景下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研究
消费者在线生成广告行为阻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如何解开设计院BIM应用的收益困惑?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