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练习对女大学生身体灵敏性的影响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体育课女生为例

2014-03-28 03:30甘蕊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5期
关键词:灵敏性显著性力量

甘蕊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 650500)

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能训练方法已活跃在各个竞技运动项目的训练中,它通过利用各种训练器材和训练方法以提高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能力,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基于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现在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对象绝大部分都是运动员,而且大多都是在竞技体育项目中进行研究的,很少有对高校普通学生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对于在体育课中加入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也很缺乏。随着国家教育部对学生体质的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也成为关注的重点,身体灵敏性是人体的一种基础应变能力,身体灵敏性的提高对学生的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正是针对如何通过核心力量练习从而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灵敏性进行实验研究,为身体灵敏性的训练提供新的训练手段和相关的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实验以笔者任教的云南师范大学2012级大学体育选修课形成的3个自然班为研究对象,要求身体健康、无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本选修课的学生均为女生,此次研究没有性别区分。实验共计90人,进行常规素质练习的对照组人数为30人,进行核心力量练习的实验组人数共为60人,其中实验A组为30人,实验B组为3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和收集与本论文相关联的大量具有权威性的文献及书籍材料,并运用计算机通过Internet检索中国知网、中国体育学术网等网站,了解国内外核心力量训练的最新动态,将获得的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以作为研究所需要的基础资料,为本论文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一方面通过面谈或电话形式听取大学体育课教师的意见,并请他(她)们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在大学体育选修课中加入核心力量练习的设置予以指导,以确保实验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实施核心力量练习的过程中对教师及专家进行不定期访谈,以便获得及时地反馈,从而尽快调整实验方案,使实验效果得到优化。

1.2.3 观察法

在本学期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及核心力量练习情况进行现场记录和观察,以收集与本论文研究相关的信息材料。

1.2.4 教学实验法

在课程安排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内容均为常规内容教学,课程最后15min,对照组采用常规啦啦操专项素质练习,实验组均进行核心力量练习,其中实验A组采用核心力量练习结合常规专项素质练习,实验B组采用单一核心力量练习。实验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身体灵敏性测试,对测试数据和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分析和讨论。

1.2.5 测量法

对本论文抽取的90名实验对象,进行各项评价指标的测量。在《体育测量与评价》一书中指出可通过十字跳、10s立卧撑对身体灵敏性进行测试,根据本论文的研究需要,采取《体育测量与评价》一书中的测试方法,具体指标如下所示。

1.2.5.1 十字跳测试

测试工具:秒表、粉笔。

测试方法:在平坦的地面上画两条相互垂直的交叉线,形成4等分,标明1、2、3、4四个区,受试者听到口令后,由起点以双腿跳入1区,并连续跳至2、3、4区,再跳回1区,依次重复,连续跳10s。记录10s内跳的次数,每次给1分,每跳错一次扣0.5分(错格、踩线、双脚不同时起跳或落地)。

注意:(1)受试者必须按规定顺序和要求跳;(2)中途间断者可以重测1次。

1.2.5.2 立卧撑测试

测试工具:秒表。

测试方法:受试者取立正姿势。听到开始口令后(1)屈膝下蹲成蹲撑;(2)双腿向后伸直成俯撑;(3)再收腿成蹲撑;(4)还原成立正姿势。(1)~(4)为1次完整动作,连续做10s,记录合格动作的次数。

1.2.6 数理统计法

通过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借助SPSS14.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新负极差测验平均数多重比较,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取P>0.05,显著性差异取P<0.05,非常显著性差异取P<0.01。

表1 实验A组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灵敏性测试结果比较

表2 实验B组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灵敏性测试结果比较

表3 对照组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灵敏性测试结果比较

表4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灵敏性测试结果比较

表5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学生十字跳测试结果比较

表6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学生立卧撑测试结果比较

1.2.7 逻辑分析法

在对整个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过程中,运用逻辑学的知识,按照明确的方法和原则,对收集的各类文献资料和书籍进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归纳,使逻辑分析法始终贯穿于本论文的整个研究过程中。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A组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灵敏性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18周的练习后,对实验A组学生身体灵敏性各项指标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从表1中数据显示结果得出,实验A组学生实验前后十字跳、立卧撑测试水平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课中素质练习部分采用专项素质结合核心力量练习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灵敏性各测试指标水平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2.2 实验B组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灵敏性测试结果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通过18周的练习,实验B组学生实验前后十字跳、立卧撑测试水平呈现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课中素质练习部分只采用核心力量练习的方法对实验B组学生身体灵敏性各测试指标水平没有提高。

2.3 对照组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灵敏性测试结果分析

表3中的数据显示,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身体灵敏性测试指标成绩相差不大,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十字跳、立卧撑测试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课的素质练习部分中,按照常规专项素质练习的方法,在提高学生身体灵敏性各测试指标水平上提高幅度不大,没有形成显著性差异。

2.4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灵敏性测试结果分析

如表4中显示,通过对对照组、实验A组、实验B组3组学生实验前后身体灵敏性十字跳、立卧撑两项测试指标数据的统计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其F值之间均在很大差异,即通过18周的练习后,3组学生的身体灵敏性各项指标水平由无显著性差异(P>0.05)变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素质练习部分中进行核心力量练习与进行常规素质练习对学生身体灵敏性测试指标水平的提高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2.5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学生身体灵敏性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18周的实验研究后,运用新负极差测验平均数多重比较方法对实验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5及表6所示,实验A组与实验B组学生实验后身体灵敏性各测试指标水平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A组与对照组学生实验后身体灵敏性各测试指标水平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与实验B组学生实验后身体灵敏性各测试指标水平则无显著性差异。从上表中学生十字跳与立卧撑测试成绩的平均数中可以看出,实验A组学生的成绩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学生的成绩又优于实验B组,综上所述可知,实验A组学生实验后的成绩提高程度最大,换而言之,即在课的素质练习部分采用专项素质结合核心力量的练习方法,对提高学生身体灵敏性各测试指标水平最为显著。

2.6 学生身体灵敏性分析与讨论

本实验所采用的身体灵敏性测试中十字跳、立卧撑指标均是反映人体在突然改变重心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改变身体姿势的能力,能够反映身体灵敏性的好坏。经过18周的教学实验研究,即在课的素质练习部分中对实验A组、实验B组加入了核心力量练习,而对照组仍采用常规专项素质练习方法。实验结束后,将所有指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从上述表中数据得知,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灵敏性均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也从无显著性差异转变为有显著性差异,即加入了核心力量练习的方法与传统素质练习的方法之间,对提高学生身体灵敏性测试指标水平存在不同的效果。

根据以上各表分别对比分析说明,进行常规专项素质练习的对照组,练习前后所测平均成绩数值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说明采用常规练习法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灵敏性各指标水平具有一定作用。在实验A、B两组中,都采用了核心力量的练习方法,但实验A组采用的是专项素质结合核心力量的方法,其结果远远优于单一采用核心力量练习的方法。而对于3组间的比较,则是专项素质结合核心力量练习的方法最有效,效果最差的为单一采用核心力量的方法。

究其原因,通过进行专门的核心力量练习能使核心肌群力量的增大,从而可以反作用于神经-肌肉系统,使得身体控制能力增强,身体灵敏性也随之得到提升,再加上花球啦啦操专项素质中对手臂、腿部等的强化练习,同时也对促进身体灵敏性的提高有一定作用,所以二者的结合是将点和面充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身体核心部位大小肌群与四肢同时参与用力,促进了身体的协调配合。采用常规专项素质的练习,由于强调上下肢的配合,以及练习时动作的重复性,所以对提高学生身体灵敏性有一定帮助。而对于只单一进行核心练习的方法,其抛开了专项中四肢能力的发展,虽能使学生身体核心区肌肉群力量增大,但始终只是针对核心部位运动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课的素质练习部分采用专项素质结合核心力量练习的方法最为可行,同时对学生身体灵敏性测试指标的提高效果也最为显著。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在课的常规专项素质练习中加入核心力量练习的实验组在身体灵敏性测试指标中的成绩均要高于常规专项素质练习组及单一核心力量练习组,即采用专项素质结合核心力量练习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灵敏性有显著效果。

3.2 建议

由于进行核心力量练习对学生身体灵敏性有明显提高,通过实验证明核心力量练习在大学体育选修课中具有可行性,建议在今后的大学体育课中对核心力量的练习形式和方法进行推广。由于本论文的局限性,一是研究对象只为女大学生,二是研究项目只为大学体育课,而且样本量相对较小,训练周期较短,使得本研究不够深入,建议以后能进行更为长期的实验研究。

[1]Paul.J.Goodman.Conneeting the Core[J].NA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2004,3(6).

[2]Ian.Hasegawa.The use of unstable tranining for enhancing sport Performance[J].NA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mal,2005,4(4).

[3]Ian Hasegawa. NSCA’s Performance[J].Training Journal,2004,11:5.

[4]Frederick Sonm, Moore T.Core stabilization for middle and long–distance runners[J].New Stud Athl,2005(20):25-37.

[5]关亚军,马忠权.核心力量的定义及作用机制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106-108.

[6]张蕊.核心力量训练的理性阐释——科学化训练新视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120-123.

[7]郭树涛,王卫星,姚旭霞,等.核心稳定性——释义及形成机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8):120-124.

[8]冯建军,袁建国.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9,16(11):58-62.

猜你喜欢
灵敏性显著性力量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基于继电保护状态分析的电网故障诊断
麦唛力量 (一)
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研究
血清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