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机合作社 走出种田新路

2014-03-28 05:33何君林
科学种养 2014年3期
关键词:重庆市补贴农机

何君林

在2013年即将过去的时候,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天地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回望一年来的耕耘与收获兴致勃勃:“我们今年采取土地流转、托管或入股的方式,承包了2100亩土地,并实行水稻、油菜轮作方式,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抢时播种、收割,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全程机械化生产,几十台农机同时在田地里轰轰作响,场面很是壮观,不仅合作社的社员乐,其他农户也跟着乐。”

天地农机合作社只是重庆市众多农机合作社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重庆市在扶持和引导发展农机合作社、破解农民种田难题上做了大量工作。如今,全市大大小小的农机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力地推动了传统农业向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转变,真正实现了小合作、大服务。

农民热切盼农机,合作生产需求大

“我2013年种了3亩地,打了将近3000斤谷子,多亏了农机合作社。”在云阳县盘龙街道石楼村,68岁的王大爷高兴地对笔者说。王大爷的儿子儿媳都在几百里之外的重庆工作,老伴去世后,他一人独守田园,平时连生活起居都有困难,更不用说种地。看着好端端的耕地就要荒芜,他心里憋得慌,是云阳县禾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他解除了后顾之忧。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开始凸显。像石楼村王大爷这样超过60岁仍从事农业劳作的人不在少数,由于年老体弱,许多农民已无法承受传统高强度的耕作,种田成了难题,农民对农机作业的盼望十分热切。特别是在山区、丘陵地带,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加之山边农田地力差、产量低,很多人都不愿再种地,一度出现农田成片抛荒现象。

针对农民对农机作业需求大的现状,2013年,云阳县盘龙供销有限公司顺势而为,成立了重庆市首个由工商资本投资入股领办的新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禾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该社以股份形式组建,现有成员15名,由盘龙公司及法人和13名村支书、农机手组成,另选举了5名理事会成员。合作社全部农机设备由盘龙公司出资购买,共14台适合山区作业的合盛牌IZ-105型多功能微型耕整机,为该社最大股东。其他入股农民每股100元,入社、退社自由。

2013年秋收,农机合作社小试牛刀,便取得了显著效果。石楼村村民王遵祥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他种植了1.3亩水稻,以前要十多个人一天才能收割完,2013年请合作社机收用了不到一个小时,而且田里没有抛撒稻谷,比人工收割干净得多。他还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传统的收割方式,请人收割至少要花700元,今年用机器收割只花了250元,还做了到颗粒归仓。

“采用农机作业,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还降低了种田成本,有效解决了劳动力短缺和山边农田抛荒问题,现在很多农民找到合作社,想把自家的田地转包给合作社耕种。”禾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笔者。他还说,下一步合作社将购买插秧机、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拖拉机、脱粒机、喷灌设备等农机具,帮助农户代耕、代种、代收,全程实行机械化,扩大土地的复种指数,同时将稻草变成牧草,有效利用资源。

优惠政策一揽子,政府推广力度大

“今年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农机比往年更划算了,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补贴目录内的小型耕作机械和小型联合收割机,每台可分别增加补贴500元和1000元。”永川区五间镇朝阳农机耕作服务社负责人温勇指着新买的多功能拖拉机说。

据了解,为调动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公司等农机服务市场主体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提升服务能力,今年重庆市财政局、市农业委员会出台了比往年更加优惠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新政策规定,经工商登记注册、取得营业执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购买补贴目录内的小型耕作机械和小型联合收割机都要增大补贴力度,购买这两类机械的补贴比例达到了40%。

“贷款难,融资渠道少,贷款审批不易,一直是制约合作社扩大再生产的一大‘瓶颈。”重庆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围绕解决农机融资难,助推全市特色效益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市职能部门积极探索农机投入新模式,2013年8月研究制定了《2013年农机融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力争为全市政府扶持的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公司)提供农机购置担保贷款1000万元。

依托市政府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各区县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广农机服务,积极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例如,为整合农机资源,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劳动作业成本,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而导致土地撂荒及大型机具重复购置(闲置)等问题,渝北区根据实际情况,成立“1+x”助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即在成立渝北区助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总社)的基础上,在两江新区外的农民有积极性、有条件的镇成立分社。总社及下属分社购置农机具,除享受国家、市级农机购置补贴外,区财政还给予补贴;为全区的困难农户、无劳动能力人员提供农机作业服务的,也由区财政给予相应补贴。

“没有政策的扶持,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合作社走不到今天。”万州区助耕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感慨地对笔者说。该社在筹建之初,万州区农机管理局对他们大力支持,积极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如投入扶持资金2万元,投放机插秧示范项目,配套“阳光培训工程”项目培训农民机耕手100名,赠送机耕、植保机构11台(套),培训收割机手等。

重庆市农机局相关负责人说,从市政府到各区县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农机补贴政策,创新实施各种有效举措,必将吸引大量城市资本进入农村开展农机作业服务,从而大大推动全市的农机化推广进程。

市场前景无限好,农机服务收益大

“以前,每年农闲时我都要外出打工,到了农忙时节再回到合作社,忙完后再次外出打工。现在不用这样折腾了,因为合作社开拓了新的服务领域,我可以在家门口实现打工和农机作业两不误。”重庆市长寿区骄骥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手陈会周满脸欢笑地对笔者说。

骄骥农机合作社于2007年在长寿区云台镇组建成立,属于当地起步较早的农机合作组织。该社发起人程惠泽坦言,当初之所以要组建农机合作社,是因为看到从事农机服务业有利可图,商机潜力大。他告诉笔者,合作社起家时只有一台微型农耕机,不过,当年年底合作社就吸收了二十多名成员,买了8台微耕机。

一开始,合作社的服务模式单一,就是将农机租给合作社成员,合作社收取折旧费,为农民耕种、收割,根据土地情况每亩收取80~180元费用,这样的服务模式农机利用率并不高。2008年,程惠泽说服村民将大面积水田“打包”交给合作社作业,费用较市场价略低,当年作业面积就增加了800亩;2011年,针对长寿区农机维修几乎是空白的实际,合作社先后在该区成立了10个维修站,年均维修农机2000台次;前不久,合作社又拓展了新的服务领域——与生产微耕机的重庆犇牛机械有限公司合作,揽下了该公司的售后维护业务,双方还约定,农闲时合作社成员可以到犇牛公司打工。

如今,骄骥合作社拥有成员183人,各种农机179台,包括收割机、插秧机、农用拖拉机和大型旋耕机等。多种服务模式促进了合作社作业面积逐年扩大,如今已达4万亩/年,几年来累计为机手带来工资收入320万元。合作社的服务范围也从云台逐年扩大到渡舟、葛兰、石堰等乡镇和临近的垫江县、梁平县等地。2010年,骄骥农机合作社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

像骄骥农机合作社这种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弱变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在重庆市还有很多,例如,获得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称号的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0年组建以来,共投资300多万元购置农业机械,组建了机耕、机插秧、机防、机收4个农机作业服务队,农机作业服务面积达5000亩,作业区域内,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生产基本实现,每年能为社员节约成本两百多万元。

(作者联系地址:重庆市渝北龙溪武陵路70号 邮编:401147)

猜你喜欢
重庆市补贴农机
沃得农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不一样的农机展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