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注税人才分类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2014-03-28 08:38汤凤林
财政监督 2014年7期
关键词:财税税务税收

●汤凤林

职业能力是个人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包括胜任某项具体职业必须具备的任职资格,步入职场后表现出的职业素质,以及职业生涯开始后具备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不同性质类别的单位对注税人才能力的需求各有侧重。高校培养出来的注税人才受市场欢迎的程度,取决于其毕业生所具备的注税师职业能力的高低和切合程度,而职业能力的培养又主要是由高校的注税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课程体系设置所决定的。因此,构建一个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注税人才分类培养的课程体系十分必要。

一、我国高校注税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注税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国内注税人才主要通过开设注税专业,在财税专业下增设注册税务师方向,或者通过开设传统的税务专业等方式来培养。2011年国内有22个省市的45所高校开设了财税相关专业来培养注税师人才,其中开设了注税专业方向的有13所,开设了税务专业的有41所。2011届共招生并培养注税方面人才4610人(在校学生),其中注税专业学生617人,税务专业学生3993人;研究生598人,应用型本科生2436人,技能型专科生1576人。①

财税人才就业去向依次为:企业、金融机构、事务所、财税部门、研究生和其他。据实习单位反映,现有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注税人才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财税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和个人职业品格方面较好,但在专业文书写作能力、税收筹划方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方面较差。与专业成绩和资格证书相比,能力和品质是就业单位录取职员最注重的因素;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和专业基础不够扎实是毕业生们职业发展的最重要瓶颈②。

(二)我国高校注税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通识课程设置现状。目前国内高校基本上都是按照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大板块来设计注税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其中通识课约占比35%-40%,学科基础课约占比15%-20%,实践环节课程约占比15%,专业课占比25%-35%。③

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博学多才、行为优雅的人。国内高校现行通识课的设置,基本上是思想政治、英语、数学、计算机、体育和管理学与法学等其他学科的通识类选修课,其中思想政治课比重较大,文学美学艺术类课程较少,不利于把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完全、完整的人。

2、学科基础课设置现状。从学科基础课设置来看,国内高校主要是围绕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二级学科安排的,如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经济法等方面的课程。这种以学科体系为本位,重视学科知识自身的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学科基础课体系设计,最终培养的主要是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注税职业能力培养无关,不符合应用型注税人才培养的要求。

3、专业课设置的现状。专业必修课一般包括税制、税收管理、税收筹划、税务代理、纳税稽查、财务会计、国家预算等,涵盖了为政府财税部门、事务所和企业等部门培养税务人才的课程。这意味着将来在某一领域 (如中介机构)工作的学生在宝贵的学校课堂上学习了许多未来根本不会用的东西,而许多在实际工作中要用到的知识却无法学到,从而使得高校培养的注税人才不符合市场需求。因此,有必要从为财税机关、中介机构和企业三类单位培养人才的角度对专业必修课进行重新设置。

此外,研究型大学的注税人才培养中,实践、实验和实务类课程少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注税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需要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安排更多的实践、实验和实务课程。

4、现行课程体系设计存在的问题。首先,学科发展决定专业设置及课程设计的逻辑错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高校大量扩招的当代社会,大学生供给过剩,各高校毕业生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决定了高校在招生与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市场需求的注税师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所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决定了高校的专业设置。各相关专业的发展决定了学科发展状态,而不是相反。可见,我国高校现行的注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存在逻辑上的颠倒。其次,大一统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利于有针对性的注税人才培养。现行财税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不明确、知识结构不合理和专业技能不强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注税人才培养采用的是大一统的培养模式,而不同类型的需求单位对注税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这就需要高校按政府财税部门、中介机构和企业单位的税务人员职业能力来分类培养,分类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

二、我国注册税务师的职业能力框架及所应具备的知识体系

(一)我国注税师职业能力框架

注税师职业能力可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三种。其中,一般职业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专业能力包括涉税事宜处理能力、专业文书写作能力、账务处理能力、税收筹划方案设计能力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职业综合能力包括组织或企业的管理能力、运用数理知识分析财税事务的能力、财税信息收集整理能力、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领悟与执行的能力、创新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准确自我评价能力以及个人的职业品格等。

(二)由职业能力决定的注税人才培养知识体系

由注税师职业能力所决定的注税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可分为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两部分。其中,由一般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决定的注税人才所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包括人际交往知识、团队协作知识、心理学知识、执行力、应变能力、科学研究与创新、职业道德素养、英语、经济学、法学、数学、计算机、文学、艺术、哲学和生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由专业能力决定的注税人才所需具备的专业核心知识,包括财政学、税收学、税收法律制度与政策、税收征管与稽查、税务代理、会计与审计、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涉外税务、税收筹划和涉税文书制作等知识。由组织或企业的管理能力等职业综合能力决定的注税人才所需具备的组织或企业知识,包括企业管理、行政管理、行政法、公共管理、市场营销、企业价值评估、公司风险管理等。由信息处理等其他职业综合能力决定的注税人才所需具备的信息技术知识,包括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电子政务和专业英语等。

(三)注税人才分类培养的专业知识体系

一般来说,高校培养的注税人才就业主要有三种去向:政府财税部门、中介机构和企业;不同单位注税人才的工作内容不同,所需具备职业能力的具体内涵不同,从而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也不一样,这就要求对注税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相应调整。财政、税收、税收政策与制度、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审计、涉外税务和税务公文写作等是无论在哪就业都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其他专业知识的需求则因工作单位类型不同而有异。

国家税收征管部门、税收稽查部门和海关等财税机关需要注税人才从事一般税收征收、管理与稽查等工作。一名合格的政府税务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税务登记受理与审核、发票管理、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准确计税、纳税评估与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税收收入统计分析、重点税源管理、税务稽查、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法制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税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需要为客户提供几乎所有的税务服务,如税务代理、税务咨询、涉税审计、税务鉴证、税收筹划等。一名优秀的执业注册税务师需要具备代理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申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填制各种纳税申报表并向税务机关纳税、申请税务行政复议和税务行政诉讼、涉税检查、各类鉴证业务和税收筹划等方面的知识。

企事业单位则需要精通税收理论和税法及掌握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帮助其合法纳税与节税,为此,他们需要具备的知识包括税务登记发票领购业务、正确计税、运用网络申报缴纳各种税费、经济业务的税务会计处理、税收筹划以及公司税收策略制定等。

三、基于职业能力的我国注册税务师人才分类培养课程体系设计

按照 “单位类别——职业能力——知识结构——课程体系(专业课——基础课)”的逻辑,设计出来的高校注册税务师人才分类培养课程体系如下:

由专业能力所决定的三类单位注税人才培养均应包括的专业课程有财政学、税收学、中国税制、税收相关法律、国际税收、税务文书写作、会计学原理、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审计学、税收筹划、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电子税务和专业英语。在此基础上,就业去向为政府部门的注税人才培养专业类课程还应有关税学、税收征管、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纳税稽查、税源分析、申论、预算会计、公共组织理财、税收征管和税务检查模拟实训、组织行为学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就业去向为中介机构的注税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还应有税务代理、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财务报表分析、高级财务会计、税收救济、税务综合案例分析、管理学、企业价值评估与分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就业去向为企业的注税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还应有税务代理、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财务报表分析、高级财务会计、税务综合案例分析、管理学、企业价值评估与分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其中,财政学、税收学、会计学原理、管理学、经济学和统计学是专业基础课,是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而由职业综合能力所决定的大学英语、执行力提升训练、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危机管理与危机公关和注税师职业道德教育,为拓宽学生知识面设置的法学,为提高其文学艺术素养设置的大学语文、文艺评论与鉴赏,为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打基础设置的高等数学、计算机和哲学,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课程,以及由一般职业能力所决定的人际交往理论与技巧、团队协作训练、大学生心理素质和素质拓展培训等课程,构成了所有三类单位的注税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

猜你喜欢
财税税务税收
税务动态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提升税务干部的学习力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启示
中国企业在境外的财税管理
税收(二)
2016:打好财税改革攻坚战
践行“三严三实”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税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