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子语类》复句的研究价值

2014-03-29 01:43丁俊苗
巢湖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朱子语复句连词

丁俊苗

(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安徽 巢湖 238000)

朱熹,字元晦,南宋著名的教育家和理学家。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祖籍徽州(今安徽歙县)婺源(今属江西)人,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于福建建阳去世。《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朱子语类》通行的比较完整的本子是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黎靖德编辑出版的。该书根据不同的主题类别加以编排,共一百四十卷,汇集了朱熹死后七十年间九十七家所记载保存的朱熹语录。①本文用作研究资料的《朱子语类》版本: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本,中华书局,1986年。

《朱子语类》的内容丰富,涉及《四书》、《五经》、哲学、历史、政治、文学以及治学方法等多方面,不仅在研究朱熹哲学思想中有重要的意义,也因其是朱熹与弟子门人平时的讲学问答记录,其中口语成分较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南宋时期口语的真实面貌,因此其在语言学研究中也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朱子语类》虽为问答语录,文白夹杂,但朱熹思维缜密,析理透彻,语言表述逻辑性强,因此其中复句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关联词语丰富,搭配格式也比较固定,就研究汉语复句的发展史来说,跟其他口语性较强的语料相比,《朱子语类》反倒具有极其重要而独特的价值。但目前对《朱子语类》复句的研究价值重视不够,尚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拟就《朱子语类》复句的研究状况和研究价值作一探讨。

1 《朱子语类》的语言性质及其语言学研究价值

关于《朱子语类》的语言性质,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论述,并充分肯定了其语言学研究价值,祝敏彻认为,“这部书中一条条的语录,基本上是口语,但也夹杂有大量文言词语。由于基本上是口语,因而研究这部大型语录的句法是有价值的,是研究汉语语法史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1]徐时仪认为,《朱子语类》“是书面形式的口语,既有书面语成分,又有口语成分,大致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口语概貌。”“不仅是研究近代汉语发展规律的一部重要文献,而且也是研究宋代语言的一座丰富宝库,在汉语演变发展史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价值。”[2]唐贤清认为,“《朱子语类》是语录的汇集,虽然仍有一定的文言成分或书面语色彩,但口语程度相对较高,而且篇幅长达230万字,能够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南宋语言实际……因此可以说是研究南宋时期汉语语法、词汇的最有价值的语料之一。”[3]

《朱子语类》的语言学研究价值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较好地挖掘和利用,以之为研究对象,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朱子语类》的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于词汇和语法两方面,词汇方面主要是词语的考释和结构语义等问题,语法方面主要是单句范畴内的词类、句法结构以及有关的词语语法化等问题。相比较而言,对《朱子语类》复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关联词语的研究则较为薄弱,成果也较少。

2 《朱子语类》复句的研究状况

对《朱子语类》复句的研究主要从二方面展开,一是直接研究复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关联词语问题,二是研究连词和副词等词类问题时涉及到关联词语及复句问题。

2.1 复句及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研究

祝敏彻《〈朱子语类〉句法研究》较早关注《朱子语类》的复句,该书第七章专门论述了《朱子语类》中的复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关联词语问题,具体论述了联合复句中的并列复句、连贯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和偏正复句中的因果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让步复句两大类八小类复句[1]。祝敏彻对《朱子语类》复句较全面地分类进行了描写,并举例加以说明印证,很好地开启了《朱子语类》的复句研究。

李思明就《朱子语类》中的让步复句句式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关联词语问题,采用穷尽式的统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他统计了各种格式的让步复句关联词语的使用频率,并与其曾对《水浒传》中让步复句的研究结论进行比较,最后结合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让步复句句式及关联词使用状况,简要勾勒了让步复句的历史发展脉络,指出《朱子语类》让步复句应处于近代汉语的早期阶段[4]。李思明的研究深化了《朱子语类》中让步复句的研究,且勾勒了让步复句的发展史,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近代汉语复句的研究。

2.2 与关联词语相关的连词、副词研究

关联词语不属于某一词类,具有关联性的副词和连词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关联词语与词类问题有交叉。研究《朱子语类》中与关联词语相关的连词、副词问题,较早的是吴福祥《〈朱子语类辑略〉语法研究》①《朱子语类辑略》是清人张伯行从咸淳本《朱子语类》中辑出部分语录而编成的八卷本朱子语录,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印行。,该书第四章是论述副词的,其中第五节论述了并列、顺承、条件、转折、让步五类关联副词出现频率及其用法,共计19个。第六章连词,分两节分别论述了并列、承接、递进、选择四类联合连词和转折、让步、纵予、假设、条件、因果、推论七类主从关系连词出现频率及其用法,共计90个[5]。

李焱、孟繁杰《〈朱子语类〉语法研究》第五章连词分别论述了并列、承接、递进、假设、让步、条件、选择、因果、转折九类连词及它们一些搭配的格式,并统计了其出现的频率,研究的规模较大[6]。

从以上概述可以看出,对于《朱子语类》的复句及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问题,共时描写和历时演化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仍与《朱子语类》在复句研究方面的价值不相称,也与《朱子语类》在词汇语义和单句范畴的语法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不平衡。目前对《朱子语类》复句的研究无论是开掘的深度还是系统性方面,仍显不足,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全面对《朱子语类》复句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描写和分析;

二、与复句紧密相关的关联词语没有作为独立的对象进行研究;

三、对《朱子语类》中有多层关系的复句缺乏深入分析和研究;

四、没有系统梳理出《朱子语类》在近代汉语复句发展史上的位置。

3 《朱子语类》复句的研究价值

《朱子语类》成书的时代正好处于文言和白话渐趋于分庭抗礼的近代汉语阶段,不同历史时期传承下来的成分并存整合成一个新的系统[7],《朱子语类》于近代汉语复句研究有重要的语料价值,对其研究,可以丰富近代汉语复句的研究,推进汉语复句发展史的构建工作。

3.1 《朱子语类》复句的语料特征

《朱子语类》在复句方面特色鲜明,其语料特征主要如下:

3.1.1 复句数量巨大,类型比较齐全

《朱子语类》虽内容广涉《四书》、《五经》、哲学、历史等内容,但其主线主要是阐述朱熹的理学思想的,因此语言逻辑性强,复句数量巨大。《朱子语类》全书一百四十卷,据考察,约半数篇幅是以复句形式来表达的,在有的地方,甚至全是复句式的表述,如:

“某平生不会懒,虽甚病,然亦一心欲向前做事,自是懒不得。今人所以懒,未必是真个怯弱,自是先有畏事之心。才见一事,便料其难而不为。缘先有个畏缩之心,所以习成怯弱而不能有所为也。”昌父云:“某平生自觉血气弱,日用工夫多只拣易底事做。或尚论人物,亦只取其与己力量相近者学之,自觉难处进步不得也。”曰:“便当这易处而益求其所谓难,因这近处而益求其所谓远,不可只守这个而不求进步。纵自家力量到那难处不得,然不可不勉慕而求之。今人都是未到那做不得处,便先自懒怯了。虽是怯弱,然岂可不向前求其难者远者!但求之,无有不得。若真个著力求而不得,则无如之何也。”赵曰:“某幸闻诸老先生之绪言,粗知谨守,而不敢失坠尔。”曰:“固是好,但终非活法尔。”(120:2890①括号内数字前为《朱子语类》卷数,后为页数,以下同。)

这一段中,朱熹的话都是复句式的表达,而且关联词语运用很充分,使用了“虽……,然亦……”、“才……,便……”、“缘……,所以……”、“纵……,然……”、“……,便……”、“虽是……,然……”、“但……,然……”、“若……,则……”、“固……,但……”等多组关联词语。

除了数量大外,《朱子语类》的复句类型也比较齐全,现代汉语有的主要复句类型,《朱子语类》中几乎都有了,如前述祝敏彻《〈朱子语类〉句法研究》就论述了联合复句中的并列复句、连贯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和偏正复句中的因果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让步复句两大类八小类复句。当然,这里说复句的类型比较齐全,是从整体上说的,具体到某一小类或关联词语的搭配格式等,《朱子语类》复句系统与现代汉语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如:

心固是主宰底意,然所谓主宰者,即是理也,不是心外别有个理,理外别有个心。(1:4)

今之朋友,固有乐闻圣贤之学,而终不能去世俗之陋者,无他,只是志不立尔。(8:134)

自将息,固是好,也要讨些药来服。(9:151)

他资质固不可及,然亦须著如此读。(10:170)

人固知常理如此,只是临时自不能安耳。(71:1809)

这几例加上前面“固是好,但终非活法尔。”一例,是表示让步的关联词语“固(是)”和“然”、“而”、“也”、“然亦”、“只是”、“但” 等关联词语搭配,形成的复句表达格式,这些格式有的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太常用或不用了。

3.1.2 关联词语丰富,搭配相对定型

朱熹学识渊博,语言游走于古今之间,通俗而又典雅有致,因此《朱子语类》中复句的关联词语极其丰富,既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历史词汇,又有当时的常用词汇,自由运用,变化多端。如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就有二十余个,表示原因的有“为、因、因为、缘、惟其、以、由、坐”等,表示结果的有“故、故此、是以、所以、之所以、以故、以致、因此、因遂、由是、于是”等,如果再算上表因和表果关联词语的搭配形成的格式,那就更多了。

《朱子语类》的关联词语虽然丰富,不同时代的关联词自由搭配,但由于受语义和关联词语功能的限制,关联词语的搭配格式又相对定型和稳固,多数格式出现的频率很高,如“虽……,然……”、“虽……,但……”、“虽……,却……”等格式。

3.1.3 多重复句成熟,层次关系多样

因为《朱子语类》内容和文体的关系,《朱子语类》复句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其中多重复句数量很大,层次关系复杂多样,而且比较成熟,这是同时代其他语料一般所不具备的,但这一点往往为研究者所忽视。如:

自看得来,所以无长进者,政缘不曾如此做工夫,故於看文字时不失之肤浅,则入於穿凿。(113:2744)

若无存养,尽说得明,自成两片,亦不济事,况未必说得明乎? (114:2762)

这两例表达严密,第一例有两层,第二例有四层,层次关系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朱子语类》的复句系统已相当成熟,当然同时也反映了语言发展演变中有时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因素。

正是因为《朱子语类》复句所具有的上述特征,因此其在研究近代汉语复句发展方面就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值得全面深入地予以研究和整理。

3.2 《朱子语类》复句的研究价值

3.2.1 充分开掘《朱子语类》复句的研究价值

基于《朱子语类》复句的语料价值和和其研究现状,应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对《朱子语类》复句进一步展开研究,对其中复句的样态进行全面地描写和分析,并以之为参照,探究复句的流变及演化的规律,以充分开掘《朱子语类》复句的研究价值。

3.2.1.1 对复句类型、 格式等进行全面地分描写和分析

专书研究中,对研究对象进行穷尽式的描写和分析是一种很重的研究方法,目前为止,尚没有对《朱子语类》中的复句系统进行穷尽式的全面描写和分析,因此为了全面掌握《朱子语类》的复句面貌,对其中的复句类型、格式等进行全面地描写和分析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3.2.1.2 把关联词语作为独立的对象进行系统地研究

关联词语是与复句相伴相生的一个概念,其性质、构成、功能等与词类均不相同,因此研究复句,需要在复句的语境下,把关联词语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进行系统地研究。但目前对《朱子语类》关联词语的研究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还是把它放到单句层面的词类中进行探讨。因此,亟需把关联词语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进行研究,以深入探究其性质和功能等问题。

3.2.1.3 在复句环境下, 研究关联词语的演化及语法化机制

虚词的语法化问题是语言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对虚词语法化研究一般都是以单个词为对象进行的,比较分散,一个重要不足是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关联词语是一个封闭的类,与复句之语义表达紧密相关,这为系统研究词语的语法化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视窗。因此,研究《朱子语类》的复句,就非常有助于推进关联词语乃至虚词的语法化问题的研究。

3.2.1.4 对《朱子语类》复句语义关系和语用功能进行研究

对复句的研究,一般都是从句法层面重点研究复句类型(实质上是语义关系)和复句格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就是关联词语的搭配格式。但复句的语义关系比较复杂,其内部的语义关系主要是一种逻辑语义关系,关联词语对这种逻辑语义关系有“显示”、“选示”、“转化”或“强化”等作用[8],因此有时复句内部的语义关系比较复杂,同一关联词语在不同复句中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同一复句在相同的语境中也可能同时有几种语义关系。

此外,对复句的研究一般重点关注的是其内部句法和语义结构问题,一般很少把它置于语篇中,对其语用功能(含关联词语的语用功能)进行研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复句研究的深化和范围的进一步拓展,因此《朱子语类》复句的研究,对于复句的语用问题研究也是很有意义的。

3.2.1.5 以《朱子语类》复句系统为参照,研究复句发展史

在全面描写和分析《朱子语类》复句系统的基础上,可以以之为参照,追踪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路径,确定其在在近代汉语复句发展史上的地位,并进一步探讨复句演化的动因和机制等问题,构拟出复句发展演变的历史线索和脉络。

3.2.2 充实推进近代汉语复句的研究

句子分单句和复句两大类,复句是汉语存在的一种重要样态。近代汉语研究中,单句范畴的词类、句法、句型、句类以及一些特殊句式等的形成和发展研究较为充分,汉语史中,对单句能基本勾勒出较为完整的发展演变史。但对于复句及与复句密切相关的关联词语的发展演变研究则相对薄弱,尚难勾勒出复句较为清晰完整的发展演变史,这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3.2.2.1 汉语研究通史著作中较少论述复句

王力 《汉语史稿》第一次整体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勾画了汉语历史发展过程的轮廓,其中对于汉语语法体系在近代的一些面貌特征也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但书中没有提到近代汉语复句方面的问题,仅在后出的《汉语语法史》有一小节提到长复句[9]。向熹《简明汉语史》是继王力《汉语史稿》后的一部更为详尽的汉语史著作,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论述了上古、中古、近代的汉语发展面貌和规律,其中对于中古、近代汉语的论述也是相当细致而全面,但对于复句系统的发展演变同样没有涉及,只在第三章第六节近代汉语句法的发展中提到了与复句相关的几种紧缩结构的发展[10]。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在王力语法史的基础上,从词类和句法两个方面论述了汉语的语法史,同样也没有涉及近代汉语复句发展演变方面的内容[11]。

3.2.2.2 近代汉语断代研究著作复句论述简略

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是近代汉语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书中设有单独的复句小节,对于复句的研究比较重视,但基本上是举例性质的[12]。其他如俞光中、植田均《近代汉语语法研究》[13]、祝敏彻《近代汉语句法史稿》[14]、冯春田《近代汉语语法研究》[15]等著作,或是论述极为简略,重点不在复句,或没有论及复句。

在近代汉语概论类著作中,有的没有提到复句,有的虽提到,但也是非常简略,而且一般是静态的举例描写,前者如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16],后者如袁宾《近代汉语概论》[17]。相对而言,赵克诚《近代汉语语法》关于复句的论述要详细一些,该书在第十二章复句和连词部分把复句分成八类(因果、让转、假设、条件、并列、顺承、递进、选择取舍),然后分别举例说明,有时还从历时的角度指出一些关联词出现的时间,但该书的论述也只是粗线条的[18]。

3.2.2.3 复句专书与专题研究成果数量也较少

汉语史研究,专书研究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以近代汉语专书中复句为研究对象,规模稍大的是少数几篇硕士论文,如丁俊苗《〈醒世姻缘传〉复句研究》[19]、李楠楠《〈红楼梦〉因果类复句研究》[20]、颜琪艳《〈林兰香〉有标复句研究》[21]。单篇论文方面,袁宾等主编的《二十世纪的近代汉语研究》[22]第六编20世纪近代汉语研究重要论著编年目录中,收集了20世纪(1908-2000)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文献和书籍,其中关于近代汉语复句的单篇论文仅8篇,基本上也都是研究专书中的复句,有的只是研究其中某一类复句,如胡明杨《〈老乞大〉复句式》[23]、王森《〈老乞大〉、〈朴通事〉的复句》[24]、祝敏彻《〈朱子语类〉中的偏正复句》[25]、李思明《〈水浒全传〉的因果句》[26]、许仰民《论〈金瓶梅词话〉的因果句》[27]等。①此外,在《二十世纪的近代汉语研究》的第三编第一章近代汉语语法研究概况中,作者分20世纪以前研究概况和20世纪研究概况两节进行讨论,两节中均未提到近代汉语复句方面的情况,甚至连关联词语也没提到。

近年来,近代汉语复句研究渐多,但仍较为零散,目前所见,从历史角度研究复句规模稍大的是李为政《近代汉语因果句研究》[28]。该文选取了晚唐五代的敦煌变文和《祖堂集》、宋代的《朱子语类》和《三朝北盟汇编》②《朱子语类》只取了其中的前29卷和后44卷,《三朝北盟汇编》只取了其中的6篇。、元代的《大宋宣和遗事》和五代史平话、明代的《水浒传》、《金瓶梅词话》八种语料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因果连词的范围和发展、因果句的句式、原因句的修饰成分、因果句主语的位置、因果句的句序、因果连词的隐现、因果连词的语义偏向、说明因果句和推断因果句的区别、因果句的主观性等问题。

综上所述,近代汉语复句研究已受到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成系统的研究还是缺乏。因此,《朱子语类》复句研究对于近代汉语复句和与之紧密相关的关联词语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了,其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充实完善近代汉语复句的研究,进一步丰富汉语语法理论。

5 结语

复句是汉语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汉语史研究中,对复句的研究重视和深入不够,尚难勾勒出较为系统的复句发展史。《朱子语类》是近代汉语复句研究的重要资料,对于研究近代汉语复句的发展演变史、进一步推进汉语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研究价值应该受到珍视并得到卓有成效的开掘。

[1]祝敏彻.《朱子语类》句法研究·前言[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1.

[2]徐时仪.略论《朱子语类》在近代汉语研究上的价值[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2):39、48.

[3]唐贤清.《朱子语类》副词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3:8.

[4]李思明.《朱子语类》的让步复句[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6,(1).

[5]吴福祥.《朱子语类辑略》语法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6]李焱,孟繁杰.《朱子语类》语法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7]徐时仪.略论《朱子语类》的语料价值[J].励耘学刊(语言卷),2012,(2):21.

[8]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1.

[9]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0]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1]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

[12]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13]俞光中,植田均.近代汉语语法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14]祝敏彻.近代汉语句法史稿[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15]冯春田.近代汉语语法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16]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7]袁宾.近代汉语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18]赵克诚.近代汉语语法[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9]丁俊苗.《醒世姻缘传》复句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03.

[20]李楠楠.《红楼梦》因果类复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21]颜琪艳.《林兰香》有标复句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22]袁宾等.二十世纪的近代汉语研究[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

[23]胡明扬.《〈老乞大》复句式[J].语文研究,1984,(3).

[24]王森.《老乞大》、《朴通事》的复句[J].兰州大学学报,1990,(2).

[25]祝敏彻.《朱子语类》中的偏正复句[J].湖北大学学报,1991,(1).

[26]李思明.《水浒全传》的因果句[J].中国语文,1987,(2).

[27]许仰民.论《金瓶梅词话》的因果句[J].信阳师院学报,1991,(3).

[28]李为政.近代汉语因果句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朱子语复句连词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Zhang Zai’s Neo-Confucian Guiding Principle and the Positioning ofHis Material Force Theory
《朱子语类》中几种常见处置式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 djij2
略论复句分类与对外汉语教学
重新认识朱子的“读书法”——以《朱子语类》之“卷十”“卷十一”为例
日本九州大学图书馆馆藏《朱子语类》版本辨正:与《〈朝鲜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的传播过程考订》商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