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注重普遍性,还是兼顾特殊性?

2014-03-29 08:42陆宁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金手指普遍性示范点

□陆宁

应注重普遍性,还是兼顾特殊性?

□陆宁

案例链接:最近,某远教QQ群里热烈讨论示范站点建设工作。一位同志指出,有的示范站点经验过于独特,别人学不来,与其说是典型,不如说是“点型”,示范意义不强,不适合担当示范重任。此言一出,一部分同志表示赞同,认为之所以建设示范点,就是要让示范点经验普及开来,放之一地而皆准。如果别人没法学,那示范还有啥意义?另一部分同志则表示反对,认为那些特色突出、成效显著的站点彰显的是昂扬的创新意识,展示的是远程教育强大的推进作用,示范效果也很明显,示范价值不能忽视。笔者收集了两方面的意见进行汇总,借此版面做一简单探讨,以期引起广大远教同仁思索。

正方观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选择那些经验具有普及价值的站点作为示范点。首先,这是示范点自身使命决定的。推广普及成熟经验是示范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示范点就是其他地方学习、借鉴的“样板”和范例,他们发挥作用的大小,与其经验的可借鉴程度高低成正比。比如有的站点在“远教+支部”方面成效显著,他们的经验其他地方都可以学,且能学深、学透、学出成效,那么这一站点的示范价值就大,将其作为示范点就有利于远程教育的效益最大化。而有的站点由于依托产业资源优势,或由于经济基础好资金充足,在建管学用方面都很出色,但往往这样的站点其经验反倒不适合广泛借鉴和复制,其示范价值也就大打折扣。其次,这是远程教育工作稳中求进的需要。对基层干部群众来说,如果示范点缺乏示范意义,不仅会使示范推广难以奏效,还会影响到远教工作在干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还有,示范站点选择不当,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在工作上做出错误引导,走弯路。那些特色不突出但在规范化建设上确有广谱性经验可以遵循的示范站点,是远程教育工作稳中求进的范例。而那些靠特色打天下的站点尽管“一招鲜”,却难以“吃遍天”,原则上应加以鼓励,但不适合作为引领工作的示范站点。

反方观点:将特色站点打造为示范站点一样可以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首先,这是激发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远程教育是全新的事物,与其说是要引导大家致富,不如说是在教授大家致富的方法。远程教育本身不是“金手指”,它只是通过种种示范引导行为激发人的自主创新意识,自力更生去找到“金手指”。所以那些能发挥自身先天优势、并利用远程教育将优势扩大化从而起到致富引导作用的特色站点,在创新思维方面更具示范意义。其次,这是扩大远教影响力的重要方法。目前有不少基层同志对远教工作的作用还有所忽视,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在村一级,有多少村干部认为远程教育可有可无?在乡镇一级,有多少乡镇干部觉得远教空耗资源?我想大家心里都有数。所以远程教育需要一部分先发挥了作用的站点现身说法,用实例来证明自身的巨大作用。特色站点由于一些先天上的优势,容易出成效,恰好可以满足现阶段远程教育工作扩大影响的需要。

(作者为安徽省定远县委组织部干部)

编辑视点:示范引路是推进基层远教工作的重要途径,必须选好、建好示范站点。但示范站点选建标准如何确定呢?站点工作经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哪个更重要呢?这是难点,也很难回避。不是编辑和稀泥,而是出于工作开展的考虑,编辑认为普遍性和特殊性应该兼顾也可以兼顾。支持一个、打死一个,难免会走上极端;应对不同需求,确立不同标准,则可以使工作更加全面。经验具有普遍性的示范站点是最好的创建模板,是我们持续推进远教工作的好抓手、好参照;经验具有先天独特性的示范站点则是最佳的宣传模板,是扩大远程教育社会影响、激发基层群众创新积极性的突破口。两者都可以满足我们当前开展工作的一部分需要,所以都值得鼓励和推广,不必一定要支持谁、否定谁。

猜你喜欢
金手指普遍性示范点
何不炳烛
“小二级”示范点服务职工优秀项目
论哲学的普遍性面向
金手指
示范点打造切忌堆“盆景”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体内的塑料微粒
宾县 党建示范点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
小气的多拉
《金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