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研究述评

2014-03-29 09:29
池州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矛盾论公共品日益增长

孙 亮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3)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研究述评

孙 亮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3)

建国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确立后历经反复,教训惨痛,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对理论界出现的诸多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改变论,如“民主政治矛盾论”、“相对需求不足矛盾论”、“公共品匮乏矛盾论”等主要理论进行述评,并阐述其危害性。

社会主要矛盾;公共品;新自由主义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只有正确认识、判定社会主要矛盾、社会性质才能够为党和国家确定主要任务提供理论基础,才能够制定行之有效的方针和政策,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提供动力和保障;反之,国家就可能会陷入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会导致政治动荡。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式表述是1956年党的八大所制定的,并在十一届六中全会重新确立,之后经过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确认,十八大完整的表述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那么,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没有改变呢?本文对近十年期间此研究领域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述评,以资启示。

1 民主政治矛盾论

有学者撰文论述: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应该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当家作主的要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和落后的民主政治之间的矛盾’[1]。也有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需要同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政治发展之间的矛盾”[2]。

民主政治主要矛盾论把政治发展、政治民主、政治公平等几要素列为现阶段我国矛盾的焦点和要点,认为改革开放前二十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等战略的实施,短时间促成了经济的腾飞、生活的改善。但现阶段人民的需要变得多元化,由之前的生存需要更多转变为现在发展需要,包括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政治民主觉悟提高,这就与现阶段我国的政治发展的现状形成了主要矛盾。

应该肯定的是民主政治主要矛盾论正确分析了社会发展中的必然趋势,那就是生存性需求逐渐向发展性需求的转变,看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发作用,反映了社会现实中存在着诸多执法不严、司法不公、民众监督批评形同虚设等突出矛盾。但能否说现阶段我国主要矛盾就是政治需要同政治发展之间的矛盾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根据一定时期的主要矛盾决定一定时期的主要任务,就可以推导出,民主政治发展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而我国改革开放的总体思路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不动摇”、先经济后政治、先农村后城市,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切实处理好“发展、改革、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民主政治主要矛盾论主张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其实质就是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走上西方式的新自由主义政治改革。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提供了前车之鉴,前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主要就是戈尔巴乔夫力主进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的政治体制改革,并且政治改革深受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影响,这种休克疗法促使苏联历史中所堆积的矛盾猛然迸发,结果是苏联亡党亡国。

2 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矛盾论

有学者认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社会物质生产的水平、商品的总供给量已经由低水平、匮乏向高水平、充裕转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从改革开放之初的需要同生产的矛盾转变为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矛盾[3]。

这一结论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论述,一是现阶段各种矛盾形成和发展的总根源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矛盾。不管是社会贫富差距、生态环境污染,还是国企改革、职工下岗,这些矛盾均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不协调所致。二是从方法和手段是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矛盾的解决具有全局性和支配性的意义和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是诸多矛盾的“枢纽”和“总结”。三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处理好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矛盾论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诸多矛盾围绕经济问题而产生,得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矛盾论。但此理论混淆了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区别。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4]。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毫无疑问,市场经济属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毫无疑问,社会主义属于上层建筑。因此,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而不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

更需要指出的是,此理论把现阶段我国主要矛盾概括为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矛盾,深层次可解读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两者不适应,如何适应呢?或者走资本主义道路,或者重回计划经济体制。显而易见,这种理论不仅存在理论缺陷,也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相违背。

3 相对需求不足矛盾论

此理论强调:中国社会处在供给不足的旧态势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大力增加生产,努力扩大供给;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得出,我国现阶段在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中,国内消费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那么,中国社会处在需求不足的新态势下的主要矛盾就应是“日益增长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物质文化相对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就应是大力增加消费,努力扩大需求[5]。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经济持续发展。2010年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现在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私人物品买卖的的在市场经济关系中,卖方市场已经变为买方市场。

但据此能否说:我国主要矛盾已经是“日益增长的社会生产同相对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呢,那么首先分析一下相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什么。人民群众在现阶段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低收入阶层人数众多,并且收入增长缓慢,因此他们的购买力和刺激内需能力有限。我国农村人口依然有6.5亿以上,城乡人均年收入差别在三倍以上,中部和西部省份依然有大量的贫困人口。中国科学院最新完成的《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中国发展中的人口压力依然巨大,按2010年标准贫困人口仍有2688万,而按2011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年),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因此,相对需求不足和供过于求主要是对低收入阶层的支付能力而言的,从刺激经济扩大内需上讲,增加广大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可以改变相对需求不足的矛盾。第二,很长一段时期的产能过剩、经济过热的问题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甚至抵触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没有淘汰落后产能,盲目招商引资重复建设,以致产能过剩,供过于求。

可以得出,我国现阶段远没达到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已经超出了人民生存和发展需求的阶段,因此,相对需求不足论中所强调的我国主要矛盾已经是“日益增长的社会生产同相对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这种论点是站不住脚的。

4 形态转变矛盾论

此理论坚持:“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情况虽然没有发生质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理论环境的更替,其具体运动形态却出现了新的情况,进入了新的历史进程,实现了从原生形态向次生形态的转化,当前正经历着从次生形态向再生形态的转变[7]”。

形态转变主要矛盾论认为毛泽东在革命时代所着重强调并行之有效的是“矛盾动力说”,包括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此构成了主要矛盾的原生形态。1978年之后,邓小平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强调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改革动力说”构成了主要矛盾的次生形态,这也标志着社会矛盾已经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转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新世纪“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双重动力说”,标志着主要矛盾向一种新形态转变,此构成了主要矛盾的再生形态。

形态转变主要矛盾论看到了主要矛盾形态的转变,以及转变的背景、原因等,但主要矛盾与基本矛盾两者有根本的区别,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发展漫长阶段,而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显然反映的是一个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的问题。而此理论强调改革开放、科技进步显然属于基本矛盾分析范畴,改革开放属于上层建筑,科技进步属于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同时该理论仅从宏观理论的角度来阐述问题,没有从社会现实矛盾的微观去看问题、分析问题,存在以理论来阐述理论、以主观来分析主观,陷入了逻辑的反复。

5 公共品匮乏矛盾论

此理论主要可概括为:“中国当前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8]。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和全球化解决了,但新的主要矛盾随之产生,那就是公众对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对司法的不公、对环境的污染、对看病难、看病贵等公共品的低效、短缺、腐败行为不满,以致“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骂娘”。

公共品匮乏主要矛盾论正确指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物质生产、人民生活提高方面的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但也必须指出,党的八大和改革开放后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及其后历次党代会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中,已经涵盖了人民对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和公共品供给不足的内容,原社会主要矛盾表述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此“需要”本身就包括私人物品的需要,以及包括公共品的需要。再把公共品作为主要矛盾单列出来因此就是不必要的。

同时还需要强调的是,社会上每个人每天都需要穿衣、吃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司法诉讼、每天都需要看病住院、一生都在学校学习。综合可知,不能说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

6 结语

以上诸多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改变的理论,在学术界是可以百家争鸣的,但如果因此影响到决策层,则会带来以下的危害性。

6.1 社会主要矛盾改变论可推导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就是由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也进一步推导出这个阶段内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现代化建设。如果上述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改变的诸多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就会发生改变,也不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很明显,这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放弃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则无从谈起。

6.2 社会主要矛盾改变论可导致我国进行西方新自由主义政治改革

不管是 “民主政治矛盾论”、“公共品匮乏矛盾论”亦或“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矛盾论”,主旨都是倡导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认为我国现在之所以面临诸多社会矛盾的焦点和难点,是因为我国政治体制不适合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符合建立服务型政府、有限政府的目标;进而提倡弗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主义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政府不再主导经济发展、国企退出市场经营,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政府专职从事公共服务和管理。而照搬照抄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和政治改革最终会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因此,在诸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此等重要理论涉及大是大非面前,决策者不能自乱阵脚,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分析与研判,方能做出科学决策。

[1]杨迎春.社会主要矛盾认识新探 [J].肇庆学院学报,2003,24(3):68-72.

[2]张荣华,赵华.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认识和新表述[J].石油大学学报,2005,12(1):52-55.

[3]张纪.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认识 [J].理论探讨,2004(6):5-8.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2.

[5]刘嗣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的新形态[J].江汉论坛,2004(6):51-54.

[6]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

[7]赵科天.当代中国主要矛盾运动的历史进程[J].甘肃社会科学,2005(2):209.

[8]杨鹏.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N].中国青年报,2005-11-16.

[责任编辑:余义兵]

D61

A

1674-1104(2014)05-0032-03

10.13420/j.cnki.jczu.2014.05.007

2013-12-10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SK2013B199);安徽省思想政治课建设工程(2011SZJSGC5-4)。

孙亮(1981-),男,安徽亳州人,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矛盾论公共品日益增长
巴斯夫改进凹凸棒土添加剂供应 满足各主要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的优秀诗歌作品
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公共品私人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矛盾论的运用
风险条件下的社会偏好和社会合作*
《实践论》《矛盾论》所彰显的哲学魅力
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契合性
农民对农村公共品的满意度分析
——以玉溪市红塔区农户调查为例
印度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