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探讨

2014-03-29 09:39沈宏亮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8期
关键词:基准利率存款市场化

沈宏亮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探讨

沈宏亮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利率是使用资本的单位成本,配置资本的无形的手.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各国的重要经济政策,推动利率市场化是完善市场经济的重要一步,本文试图探讨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以及在推动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利率市场化;问题;障碍;风险

1 市场化利率的形成机制

根据世界各国金融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国的利率形成机制可以分为四大类:非均衡利率、市场化利率、自由化利率和国际化利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利率形成机制主要为非均衡利率,当下以及今后利率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实现人民币利率的充分市场化、自由化,最终目标是成为国际化的利率.所谓非均衡利率,是指一国的利率主要是有该国的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及相应的金融管理机构)依据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而人为规定的利率水平,非均衡利率的制定及实施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强制性,一经制定,便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强制执行,因此非均衡利率又称为管制利率.目前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大都采取市场化利率.所谓市场化利率即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

市场化利率的含义包括多种利率,首先最基本的是基准利率.其他利率参照基准利率进行成本加成完全由金融机构自主给定.基准利率主要以同业拆借利率和回购利率为主.其中,以同业拆借利率为基准利率的国家有英国的伦敦同业拆放利率(Libor)、美国的美国联邦基准利率(FFR)、日本(Tibor)、欧盟(Euribor)等;以回购利率为基准利率的国家有德国(1W和2W回购利率)、法国(1W回购利率)、西班牙(10D回购利率).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培育基准利率的形成机制成为重要环节.虽然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早在2007年正式运行,但中国基准利率形成机制尚未完成还无法取代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和国债收益率.

非均衡利率虽然对国家发展的初期起到的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弊端亦逐渐呈现.主要有一下几个弊端.(1)导致利息负担与收益的扭曲.(2)导致信贷配给制.(3)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本产出比率.(4)降低金融部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5)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6)黑市盛行.(7)导致整体经济的不稳定.非均衡利率必然会影响要素的配置,最终影响经济效率.

2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它一方面是利率定价机制的巨大转变,另一方面也是金融深化的必要条件和核心部分.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汇率市场化的前提条件.

自1952年我国开始发展金融体系以来,我国的利率始终是管制利率.利率管制是指国家将资金利率调整到高于或低于市场均衡水平的一种政策措施.因此,我国的这种管制利率既是法定利率,同时也是实际利率.它可以高于国际利率水平,也可以低于国际利率水平.所以,我国的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实际上是在管制利率的强制作用下实现平衡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金融业发展的深入进行,中国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利率管制体系与市场经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1)导致利息负担与收益的扭曲.(2)导致信贷配给制.(3)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本产出比率.(4)降低金融部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5)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6)黑市盛行.(7)导致整体经济的不稳定.

1996年6 月1日,人民银行对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放开,1997年6月扩大到回购利率.1999年10月,国债的发行使用市场招标的形式进行.,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政策性金融债发行的利率市场化.

1998 年,人民银行对贴现利率生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再贴现率成为中央银行一项服务于货币政策需要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

2004年1月1日,人民银行在此之前已经二两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又再一次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2007年1 月Shibor(Shanghai1 Interbank1 Off ered1 Rate)全称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正式运行.Shibor是中国央行着力培育的市场基准利率.

2008年5 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一段时间,人民银行为了支持灾后重建,于当年10月再次提升了金融住房抵押贷款项目的自主定价权.

2012年6 月,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2013年7月国债期货上市已经进入倒计时,预计八月中旬正式挂牌交易.

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从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市场为标志到现在已经走了17个年头了,改革的进程漫长而复杂.我国市场利率化的基本思路是:先逐步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进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的推进进程.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原则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目前存款利率上限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7倍.贷款一侧已经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尽管我国贷款利率还未完全放开,但从商业银行实际执行的贷款利率来看,我国的贷款利率已经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目前,我国贷款利率上浮的比例高达64.2%,下浮的比例仅有11.3%.这意味着,即使完全放开下限,贷款利率也不会下降.全社会融资的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从全社会融资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全社会融资规模中,人民币信贷的权重已经下降到52.6%,其余的47.4%的融资工具已经完全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而人民币贷款利率本身也基本实现市场化.因此,从社会融资的角度来看,我们在融资这一端已经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

3 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复杂,漫长.虽然漫长的改革进程我们已经走了一半以上的路程,但最后的存款利率依然没有放开管制.贷款利率虽然已经放开,但依然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1)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是自上而下实施的,阻力重重,缺乏动力.改革初期,的结果使大部分人都受益,所以改革的动力和决心很大.当前进入攻坚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必定会使部分人利益受损.一些利益集团有时会抵制改革,阻碍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2)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伴随着对整个金融系统的改革.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金融领域的改革进度与相互影响.增加了改革过程中的复杂程度.

(3)银行业缺乏合理的退出机制.如果政府充当银行的最后担保人,致使风险和收益不对称,可能会激励银行高风险经营,一旦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时,政府又会成为这些损失的埋单者.这样的隐性保险制度,不但会导致银行的道德风险,而且当银行出现经营不善等一系列问题时,政府和银行都会去掩饰这些问题.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以下是应对的方法.

(1)改革必然会遇到阻力,触动部分人的利益,但利率市场化现在已然不存款利率开始一浮到顶,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开始呈自下而上的态势推进.既然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触动部分本来就不合理的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根本就不是问题.改革要有决心,要让大部分人都从中获利,那么才能有改革的动力.

(2)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不是单独的,是一系列金融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过程中,应注意协调推进,选择阻力最小路径.尤其是必须配合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进行.

(3)针对利率市场化后存在的金融机构风险,必须着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于防范利率市场化后带来的风险有着关键的作用.

〔1〕李文政.证券公司在利率市场化中的机遇与对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S1).

〔2〕汪办兴,栾贵勤.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借鉴[J].海南金融,2001(07).

〔3〕周革平.利率市场化及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1(10).

〔4〕刘明青.美国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以及对我国的启示[J].今日中国论坛,2013(11).

〔5〕汪办兴,栾贵勤.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借鉴[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6〕邹运.中国开放过程中的利率政策[J].世界经济, 2000(11).

〔7〕李文政.证券公司在利率市场化中的机遇与对策[J].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3).

F83

A

1673-260X(2014)09-0043-02

猜你喜欢
基准利率存款市场化
追回挪走的存款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